Workflow
家用清洁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人工智能”企业超一千六百家,产业规模突破一千六百亿元“吴中造”机器人阔步而来
新华日报· 2025-11-18 07:50
行业规模与目标 - 吴中区已集聚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1600家,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2025年有望冲刺2000亿元大关[1] - 吴中区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超60%,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内资品牌七分之一[1] - 区域目标是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和“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1][5] 领先企业与产品成就 - 科沃斯斩获机器人行业恰佩克奖,追觅科技跻身全球独角兽,绿的谐波减速器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2] - 区内拥有53家整机制造企业,产出64种、800余款机器人本体[2] - 可以科技拿下全球家庭陪伴机器人出货量第一,产品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3] - 全球泳池机器人领跑者星迈创新完成10亿元新一轮融资,三轮累计获资15亿元[5] 技术创新与研发实力 - 魔法原子实现双足与四足机器人量产,关节运动范围最大达320度,最大扭矩超130N·m,并已切入工业质检、商业服务等核心场景[2] - 鹿明机器人研发出全球首个“一秒起身”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负载50公斤的“具身大力士”及AI伴童机器人[3] - 双子智擎的工业级人形机器人突破四维空间规划与纳米感知技术,具备批量应用能力[3] - 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初期可支持200多台机器人同时训练,近200人团队正攻克液压人形机器人、机器导盲犬等新品[4] 产业链与集群生态 - 吴中区形成从核心部件、智能大模型到整机应用的全产业链布局,呈现“上市公司引领、规上企业支撑、独角兽与专精特新企业突围”的完整生态[1][2] - 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产业集群提供了完整零部件配套和丰富应用场景,企业正与三菱电机等知名企业合作深度参与智能制造[3] - 引入哈工大苏州研究院、浙大苏州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大院大所,构建多元化创新平台,获批建设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4] 资本支持与企业成长 - 全区已设立39只机器人合作基金,形成163亿元政企联动投资规模,并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金融产品[5] - 成立仅9个月的乐享科技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三轮累计近5亿元,刷新行业纪录[5] - 成立不足两年的魔法原子和落户仅用两个月就推出两款高性能产品的鹿明机器人,均展示了企业的高速成长性[2][3]
“吴中造”机器人阔步而来
新华日报· 2025-11-18 06:01
□ 本报记者盛峥雷霆 在刚刚结束的2025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会议(IROS)四足机器人挑战赛上,苏州智身科技"钢镚L1"首次 亮相就携手曼彻斯特大学夺冠。此前,今年8月,鹿明机器人凭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技术优势,在世界 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获群舞赛亚军。这两颗引起行业关注的"新星"皆来自苏州市吴中区。 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训练场内,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碎石路、坡道、台阶上缓步行走,模拟 家庭服务、工业生产、医疗康复等不同场景。"初期可支持200多台机器人同时训练。"哈工大苏州研究 院院长郭君巍介绍,中心由研究院联合12家高校及企业共建,形成"1+12+X"体系,近200人团队正攻克 液压人形机器人、机器导盲犬等新品。 在吴中,头部企业加速为"后浪"领航。家用清洁机器人领跑者科沃斯(603486)斩获机器人行业"诺贝 尔奖"恰佩克奖,追觅科技跻身全球独角兽,绿的谐波减速器全球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二……53家整机制 造企业产出64种、800余款机器人本体,形成"上市公司引领、规上企业支撑、独角兽与专精特新企业突 围"的完整生态。 在魔法原子实验室,"苏州重大创新团队"吴长征团队忙着调试新款双足机器人。"关节运动范围 ...
华勤技术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1288亿元,利润增长超51%,“3+N+3”战略驱动高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23:37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88.8亿元,同比增长69.6%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51.2% [2] - 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449.4亿元,同比增长22.8%,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59.5% [2] - 前三季度各项指标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 [2] 分业务板块业绩 - 智能终端业务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84.42%,智能穿戴业务业绩翻倍 [2] - 高性能计算板块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740.49亿元,同比增长70.02%,数据产品业务翻倍增长 [2] - 汽车及工业产品板块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7.08%,汽车电子业务超翻倍增长 [2] - AIOT业务领域收入同比增幅超70%,在智能家居、XR、Gaming多品类实现批量发货增长 [3] 战略布局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依托全新升级的"3+N+3"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巩固核心业务并洞察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机遇 [3] - 制造端构建"China+VMI"双供应体系,海外越南、印度基地已稳定量产,墨西哥基地正推进并购交割 [3] - 公司拥有独特的"ODMM"平台能力,形成高效运营、研发设计、先进制造、精密结构件四大领先优势 [4] - 海外VMI区域的优质产能已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能有效应对地缘不确定性并贴近终端市场 [3] 研发创新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46.2亿元,同比增长23.7% [4] - 研发人员超过19000人,占比接近30% [4] - 研发创新为公司核心发展引擎,为业务增长持续注入新动能 [3][4] 新兴业务进展 - 机器人业务通过收并购豪成智能机器人,实现头部家用清洁机器人品牌的量产交付 [3] - 汽车电子业务处于战略投入期,智能座舱、显示屏、智能驾驶三大产品线布局深化 [2]
华勤技术:针对更前沿的人形机器人等方向已组建研发团队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9:51
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于8月22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议案 目前积极准备中[1] - 港股上市将向国际资本市场传递核心价值 促进国际业务拓展并提升全球影响力[1] - 搭建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增强资本实力 助力再融资和海外收并购项目稳步推进[1] - 吸引多元化背景优质投资人 优化股东结构[1]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 国内外产能扩张 全球战略投资和营运资金补充[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9.39亿元 同比增长113.06%[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 同比增长46.30%[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5.09亿元 同比增长47.95%[2] - 智能穿戴业务同比增长110.1% AIoT业务同比增长79.9%[2] - 数据业务实现倍数级显著增幅[2] 业务战略布局 - 2024年底完成"3+N+3"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升级[2] - 产品线覆盖智能终端 高性能计算 汽车及工业产品 AIOT等智能硬件[2] - 为全球科技品牌提供从研发到制造端到端服务 产品惠及100+国家和地区[2] 机器人业务发展 - 机器人业务是2024年底设立的新兴业务[3] - 2025年初收购豪成智能 已实现头部家用清洁机器人品牌量产交付[3] - 正在扩充客户及产品队列[3] - 已组建工业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 持续投入技术储备[3]
萤石网络(688475):业绩稳健增长,持续构建智能生活生态解决方案
民生证券· 2025-08-08 18:19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2.58、73.85、88.6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7、9.68、13.1亿元,对应市盈率37X、27X、20X [5][6] 核心观点 - **业绩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78亿元(同比+9.45%),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7.3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0亿元(同比+911%)[1] - **业务板块表现分化**: - 智能家居摄像机收入15.48亿元(同比+7.22%),现金牛业务 [2] - 智能入户收入4.36亿元(同比+32.99%),第二增长曲线,新品Y5000FVX搭载蓝海大模型 [2] - 智能服务机器人收入0.60亿元(同比+9.36%),聚焦具身机器人 [2] - 物联网云平台收入5.55亿元(同比+12.20%),萤石云为全球领先视觉公有云 [2] - **技术升级**:蓝海大模型2.0通过多维融合、模态扩展强化算法能力,已落地入户安全、老人看护等垂直场景 [3] - **渠道建设**: - 境内线上电商出货额占比超50%,推进O2O融合 [4] - 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同比+25.42%),加强KA渠道与本地电商布局 [4] 财务预测 - **营收与利润**:2025E/2026E/2027E营收62.58/73.85/88.62亿元(同比+15%/18%/20%),归母净利润7.17/9.68/13.1亿元(同比+42.3%/35%/35.5%)[6][10] - **盈利能力**:毛利率从2024A的42.08%提升至2027E的45%,净利润率从9.26%升至14.80% [10] - **每股指标**:EPS从2025E的0.91元增长至2027E的1.67元,对应PE从37X降至20X [6][10]
众擎机器人获近10亿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22 07:36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动态 - 众擎机器人近期完成Pre-A++轮与A1轮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A1轮由京东集团领投[1] - 京东短期内连续领投人形机器人公司,包括众擎机器人和逐际动力[1] - Pre-A++轮投资方为小鹏汽车发起的星航资本,A1轮其他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业方,以及华控基金等财务机构[1] - 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1] 行业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差异 - 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聚焦高动态性能双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而普渡科技选择在轮式配送机器人基础上集成机械臂[2] - 云鲸智能计划基于移动平台和视觉导航技术延伸至家庭服务机器人[2] - 产业链上游企业如帕西尼感知科技专注触觉传感器,跨维智能提供Sim2Real仿真训练技术[2] - 整机企业商业化路径各异:数字华夏主攻仿生面部交互服务场景,智平方专注工业制造场景的"端到端"模型[4] 行业核心挑战与发展策略 - 行业面临"节拍效率低、动作精度不足、任务准确率有限及闭链约束处理复杂"四大技术挑战[5] - 硬件成本高、量产门槛高及商业价值不明晰构成主要障碍[5] - 众擎机器人采用"硬件开源+生态分润"模式,融合传统运动控制与强化学习算法,计划2025年Q4完成产能爬坡[5] - 投资方星航资本认为人形机器人是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后的下一代颠覆性终端[5] 资本与产业集群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已有十余家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资本集中涌入催生深圳"机器人谷"产业集群[1][5]
具身智能赛道融资火热,众擎机器人获近10亿融资,京东领投
南方都市报· 2025-07-21 12:53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赛道资本动态 - 众擎机器人近期完成Pre-A++轮与A1轮两轮融资,累计金额近10亿元人民币,A1轮由京东集团领投[2] - 京东短期内连续领投人形机器人公司,包括众擎机器人和逐际动力[2] - 众擎机器人投资方呈现显著"产投"背景,包括小鹏汽车旗下星航资本、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银泰集团等产业方,以及华控基金、达晨财智等财务机构[2]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已有十余家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深圳机器人产业链2024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2] 行业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分化 - 众擎机器人、逐际动力等聚焦高动态性能双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而普渡科技选择在轮式配送机器人平台集成机械臂,云鲸智能基于移动平台向家庭服务机器人延伸[3] - 商业模式包括整机产品公司(如众擎)和上游核心赋能者,如帕西尼感知科技专注触觉传感器,跨维智能提供Sim2Real技术降低训练成本[3] - 整机企业商业化切入点各异:数字华夏主攻仿生面部交互服务场景,智平方优先落地工业制造场景[4] 行业核心挑战与应对策略 - 行业面临"认知智能强但物理执行弱"的矛盾,具身智能技术存在节拍效率低、动作精度不足、任务准确率有限及闭链约束处理复杂四大挑战[4] - 挑战还包括高昂硬件成本、规模化量产门槛及商业价值不明确[4] - 众擎机器人采用"硬件开源+生态分润"商业模式,融合传统运动控制与强化学习算法,计划2025年Q4完成产能爬坡[4] 资本布局逻辑与行业前景 - 投资人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后的下一代颠覆性终端",视为未来生产力核心平台[5] - 行业呈现资本加速涌入与技术路径/商业模式高度不确定性并存局面,需从概念演示转向规模应用验证价值[5]
中国服务机器人何以在全球脱颖而出(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4 06:56
中国服务机器人全球市场表现 - 中国服务机器人5月产量达121.6万台,同比增长13.8% [1] - 2023年出口额15.1亿元人民币,62.5%销往日韩市场 [4] - 2024年Q3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501.4万台,中国产品占近50%市场份额 [4] - 龙头企业上海擎朗智能和深圳普渡科技积极拓展发达国家市场 [4] 行业技术生态与竞争优势 - 中国建立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半导体和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 [5] - 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公司协同高校和研究机构构建开放AI模型生态系统 [6] - 政策支持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与人才流动 [5][6] - 发达国家人力成本上升催生服务机器人需求,中国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快速占领市场 [5] 未来市场前景与研发方向 - 预计2050年全球将有8000万个人形机器人服务家庭 [7] - 2025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50亿元人民币 [7] - 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测达8700亿元人民币 [8] - 研发重点转向多场景适应性,如餐饮服务、家庭护理等智能化应用 [7] - 通过机器人体育赛事等创新方式测试智能系统稳定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