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交易所20250820
2025-08-20 22:49
**香港交易所 2025年上半年业绩与战略分析** **涉及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1] 核心财务业绩 - **总收入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33%至141亿港元[3] - **税后利润**达85亿美元(约659亿港元),同比增长39%[3] - **每股收益**6.74美元(约52.3港元),同比增长39%[3] - **中期股息**每股6美元(约46.6港元),同比增长38%,派息比例占利润90%[3] 市场交易表现 **现金市场** - **日均成交额(ADT)**达2,400亿美元(约1.87万亿港元),为去年同期两倍以上[2][3] - **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3倍,占现金市场总成交量23%[2][10] - **北向ETF**日均成交额26亿元人民币,南向ETF日均成交额30亿港元[10] - **恶劣天气交易机制**启用后,现金市场单日成交额超200亿港元[5] **衍生品与商品市场** - **衍生品合约日均成交量**170万份,同比增长11%[2][5] - **美元人民币期货**日均成交量113,800张,同比增长44%;2月创历史新高129,800张[2][11] - **商品业务**交易量同比增长3%,持仓量同比增长14%[5] - **每周股票期权**日均成交量84,000张合约,占股票期权总交易量21%[21] IPO与融资活动 - **全球最大IPO市场**:44家公司上市,总筹资1,090亿港元,为2021年以来最佳半年度表现[2][6] - **跟进资金筹集**总额超2,400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最高记录[2][7] - **上市申请储备**:约200家公司已提交申请,IPO管线总计2,030家公司(含230家已提交)[6][15] 战略举措与创新 **产品与机制优化** - **最小价差降低计划**: - 10-20美元股票价差降低50%,20-50美元股票价差降低60%[3][12] - 覆盖300只股票(占成交量30%),实施后价差缩小22%,成交量增加25%[22] - **新交易品种**: - 推出北向互换通30年期互换交易[4] - 上市沙特阿拉伯ETF及全球首只单一韩国股票L&I产品[4] - **平台升级**:推出Orion衍生品平台以支持更长交易时间及更高抗压能力[22] **跨境合作与基础设施** - 与中央结算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支持固定收益及外汇市场发展[4][11] - 获批成为ENE仓储地点(7月投入使用)[4] - 将泰国证券交易所纳入认可交易所名单[4] **数字资产布局** - 允许加密货币挂钩ETF上市,研究稳定币在支付、清算及结算场景的应用[3][25] - 关注监管进展,优先评估风险与收益[25][26] 流动性提升措施 - 完成IPO定价发现机制咨询,优化上市吸引力[12] - 发布缩短结算周期讨论文件,强化市场效率[13] - 计划推出人民币柜台及重新连接机制,拓展内地零售投资者市场(中产阶级人口近5亿)[14] 成本管理与投资 - **营业费用**:上半年通过预算优化实现有效控制,预计下半年保持稳定[17] - **总部购置**:以63亿美元收购标志性资产(含3亿美元印花税),已支付26亿美元,外部投资组合回收60%(43亿美元)[16] - **净投资收益**:受高盛利率波动影响(隔夜利率上涨10倍),再投资收益率较低[20] 风险与展望 - **宏观挑战**:地缘政治及利率波动可能影响市场情绪[9][18] - **增长驱动**:中国经济乐观前景及人工智能创新支撑谨慎乐观预期[9] - **竞争定位**:与内地交易所互补,依托全球渠道吸引海外扩张企业[15] 社会责任 - 承诺投入2,500万港元支持香港照顾者慈善计划[8] - 加强社区参与以庆祝上市25周年[3][8] **注**:数据汇率换算按1美元≈7.75港元、1人民币≈1.08港元估算。
香港交易所(00388):交投热烈带动业绩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招商证券· 2025-08-20 22:3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强烈推荐"评级,目标价515港元,较当前股价441.2港元有17%上行空间 [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亿、181亿、195亿港元,同比增速27%、9%、7% [8][33] 财务表现 - **半年度业绩创新高**:25H1营业总收入141亿港元(同比+33%),归母净利润85亿港元(同比+39%),EBITDA 109亿港元(同比+43%),EBITDA利润率达79%(同比+6pct)[1][5] - **单季度增长强劲**:25Q2营业收入72亿港元(同比+33%,环比+5%),归母净利润44亿港元(同比+41%,环比+9%)[5] - **分部收入结构**:现货业务收入67亿港元(同比+62%,占比48%),衍生品收入35.5亿港元(同比+15%),商品收入15.1亿港元(同比+8%)[5] 业务亮点 - **现货市场**:联交所日均成交额(ADT)2228亿港元(同比+122%),北向通ADT 1713亿人民币(同比+32%),南向通ADT 1110亿港元(为24H1的近3倍)[5][29] - **一级市场**:25H1新股募资1094亿港元(为24H1的8倍),再融资超2400亿港元;处理中IPO申请207宗(较24年底+146%)[8] - **衍生品与商品**:衍生权证及牛熊证ADT 174亿港元(同比+72%),LME金属合约ADV 71.5万手(同比+3%,Q2达73.3万手创14年来新高)[8] 投资收益与估值 - **投资收益增长**:25H1投资收益28.8亿港元(同比+14%),其中保证金投资净额18.3亿港元(同比+13%),公司资金收益率5.73%(同比+0.4pct)[5] - **财务预测**:2025E营业总收入278.1亿港元(同比+24%),每股收益13.08港元,对应PE 22.23倍 [7][33] 市场表现 - **股价表现**:12个月绝对涨幅95%,显著跑赢恒生指数(相对表现+52%)[4] - **股东结构**:摩根大通为主要股东,持股比例6.8756% [2]
香港交易所(00388):成交量创多项单日记录,半年度业绩创历史新高
东吴证券· 2025-08-20 21:5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香港交易所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32.1x/29.0x/26.9x [1][7]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1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归母净利润85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均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7] - 第二季度收入及其他收益72亿港元 环比增长5% 归母净利润44亿港元 环比增长9% [7] - 2025年上半年ROE为15.4% 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7] - 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230亿港元 同比大幅增长122% [7] 分部业务表现 **现货市场分部** - 收入67亿港元 同比增长62% 占总收入比重48% [7] - 沪深港通南向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 同比增长196% 北向日均成交额171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2% [7]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交易额45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 [7] - IPO发行44家 同比增加15家 总融资额1094亿港元 同比增长716% [7] **衍生品市场分部** - 收入36亿港元 同比增长15% [7] - 衍生产品日均成交合约张数达170万张 同比增长11% 创半年历史新高 [7] - 权证及牛熊证日均交易额170亿元 同比增长72% 交易总数增长44% [7] - 新上市权证数量增长24% 牛熊证数量增长39% [7] **商品及数据服务分部** - 商品分部收入15亿港元 同比增长8% LME收费交易日均成交总额同比增长4% [7] - 数据及连接分部收入11亿港元 同比增长5% 主要因领航星/中华通中央交易网关用量增加 [7] **公司项目与投资** - 公司项目收入12亿港元 同比增长28% [7] - 内部投资收益10亿港元 同比增长16% 年化投资净回报率5.73% 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7] - 平均资金余额增长8%至364亿港元 [7][1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77.85亿/305.24亿/329.70亿港元 同比增长24.18%/9.86%/8.01% [1]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4.19亿/192.62亿/207.88亿港元 同比增长33.48%/10.58%/7.92% [1][7]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13.74港元 2027年升至16.40港元 [1] 市场与估值指标 - 当前市净率9.83倍 每股净资产44.89港元 [5][6] - 港股流通市值5593.70亿港元 总股本12.68亿股 [5][6] - 较国际交易所估值溢价显著 2025年PE估值32.1x 高于纳斯达克(30.2x)及洲际交易所(27.5x) [1][17] 关键业务假设 - 预计2025年联交所日均成交额2300亿港元 同比增长75% [16] - 港股通成交额预计2015.7亿港元 同比增长70% [16] - 主板IPO数量预计78家 股本证券集资总额预计4886亿港元 [16]
港交所重磅发声,事关24小时交易
证券时报· 2025-08-20 21:4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上升33%,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上升39%,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1] - 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额达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翻倍 [1] - 业绩增长归因于市场显著回暖、多元化策略及战略发展成效 [1] IPO市场态势 - 上半年完成超50单IPO,融资额接近170亿美元,位列全球IPO排名第一 [2] - IPO等待名单强劲,超230家公司已递表申请上市 [2][4] - 与内地交易所形成互补错位发展关系,支持有出海计划企业通过特殊平台融资 [2][3] 投资者结构多元化 - 投资者来源包括本地资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资本,外资参与度较高 [4] - 基石投资者中吸引全球长线投资基金,美元资产重新关注亚洲及中国市场 [4] - 交易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及产品组合,以捕捉全球资产配置调整机遇 [4] 科技企业上市机制 - 科技专线推出后新增50家18A及18C公司申请 [5] - 允许未盈利科技公司以保密方式递交申请,保护研发阶段敏感信息 [5] - 招股阶段仍要求充分披露信息,确保投资者有足够时间评估公司风险与亮点 [5] 交易制度优化方向 - 研究24小时交易可能性,需平衡市场可及性、操作风险及成本 [6] - 近年已优化互联互通交易日历及恶劣天气交易安排 [6] - 结算周期调整(如T+1)需对标竞争交易所,并投入必要资本性开支 [6]
开始打击小作文了
表舅是养基大户· 2025-08-20 21:36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上证指数低开高走 涨超1% 刷新近10年新高 [1] - 融资盘连续两日净买入接近700亿 单日300亿位列年内第二 超今年任意单周总额 [2] - 碳酸锂期货因锂矿复产消息封死跌停 商品与股票风险偏好联动明显 [2] - 卖方研究所疑似收到打击小作文指导 电新首席解散客户群 相关汽零公司昨日点评后涨停 [2] 市场生态与政策建议 - 当前资金涌入主导市场 小作文真假均可推升热度 [2] - 抑制结构性过热需长效机制:恢复市场化减持、完善做空机制、严格退市与投资者保护 [3] - 短期压制手段效果有限 今日仅压制半天即反弹 [4] 行业动态与个股表现 - 汽车行业午后反弹 商用车涨4.59% [7] - 财联社独家称一汽入股零跑汽车(后被一财证伪) [7][10] - 一汽在长春经济占比极高 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合作或成趋势 [10] - 港股二季报亮眼:小米微涨、小鹏涨超4%、泡泡玛特大涨12%创历史新高(超300港元)[13] - 老铺黄金净利润同比增280% 股价收涨近9% [14] - 港交所上半年净利润44.4亿港元(同比增41%) 超预期41.6亿 受益港股全球最大IPO规模 [15]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规模从去年底8亿增至180亿+ 港交所占比14%为第三大重仓 [15] 债券市场表现 - 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 债券呼吸权仅维持半天 [17][18] - 年内不看空债券(除30年期) 上行有顶 依据7月财政收支数据 [18]
港交所2025年上半年收入创历史新高
新华网· 2025-08-20 21:2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 同比上升33%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1]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 按年大幅上升118% [1] - 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184% [1] 市场交易表现 - 沪深港通北向及南向成交额均创历年半年度新高 [1]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按年上升3% 同步创下新高 [1] - 新股市场集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为2024年同期的八倍多 [1] 战略发展进展 - 正在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达207宗 较2024年底84宗增长超两倍 [1]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 [2] - 将落实优化IPO定价新规 推出下调证券交易最低上落价位第一阶段措施 [2] 管理层展望 - 主席唐家成确认战略方向取得显著进展 对前景充满信心 [1] - 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将推进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新措施 [2] - 公司致力于巩固作为连接国家与世界重要桥梁的角色定位 [1]
全球第一,港交所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21:19
8月20日中午,香港交易所披露上半年业绩。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的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新股市 场融资额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外资参与度显著提升。 业绩披露后,香港交易所股价在下午交易时段由跌转涨,最高涨幅达1.98%,全天收于441.20港元/股,涨1.71%。 上半年收入创历史新高 香港交易所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历来半年度新高,达140.76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3%。 香港交易所主要业务收入较2024年上半年增长34%,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历来半年度新高,存管费用增加以及保证金规模增加令投资收益净额上 升。 | 主要業務收入(2) | | 收入及其他收益(3) | | EBITDA | | --- | --- | --- | --- | --- | | 2025年上半年:130億港元 | | 2025年上半年:141億港元 | | 2025年上半年:109億港元 | | 2025年第二季:66億港元 | (同比升34%) | 2025年第二季:72億港元 | (同比升33%) | (同比升43% 2025年第 ...
全球第一!港交所,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21:0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 [4][5] - 主要业务收入130亿港元,同比增长34% [5][6] - 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 [5][6] - 第二季度净利润44.4亿港元,同比增长41%,超出市场预期8% [6] - EBITDA达109亿港元,同比增长43% [5][6] - 每股盈利6.74港元,每股股息6.00港元,分别增长39%和38% [5][6] 市场与交易表现 - 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度新高 [1]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同比增长16% [5] - 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23%,机构投资者占比超65% [11] - 散户占比约10%,机构投资者覆盖香港本地、东南亚、欧美及中东地区 [11] IPO与融资活动 - 上半年IPO集资额1094亿港元,为2024年同期的8倍,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纪录 [7] - 新上市44宗,再融资规模超2400亿港元 [7] - 目前约230家企业排队申请IPO,数量创历史新高 [7][10] - "科企专线"推出后新增50余家高科技企业依据18C、18A章节上市 [10] 战略发展与展望 - 外资参与度在一级和二级市场显著提升,吸引全球长线基金 [1][11]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优化IPO定价规则 [11] - 推动平台、基础设施及产品升级,强化互联互通机制 [11] - 目标借全球资产配置重构机遇提升市场份额 [11]
全球第一!港交所,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21:0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达140.76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33% [4] - 主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 达129.54亿港元 现货及股票期权市场成交量创半年度新高 [4][7]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39% 至85.19亿港元 基本每股盈利6.74港元 [6][7]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同比增长16% 达10.44亿港元 受非经常性汇兑收益推动 [6][7] IPO与融资市场 - 上半年IPO集资额达1094亿港元 为2024年同期的8倍多 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最高纪录 [8][9] - 再融资规模超2400亿港元 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新高 [9] - 当前约230家企业排队申请IPO 新股上市申请数量创历史新高 [8][11] - "科企专线"新增50余家依据18C、18A章节上市的高科技企业 [11] 市场结构与投资者参与 - 二级市场散户占比约10% 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23% 其余主要为全球机构投资者 [13] - 外资参与度显著提升 新股认购吸引全球长线基金 [12][13] - 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2] 战略发展与展望 - 计划缩短现货市场结算周期 扩大无纸化上市机制 优化IPO定价规则 [13] - 推进产品体系丰富化 强化互联互通机制 提升全球资产配置份额 [13]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500港元/股 看好盈利上行潜力 [7]
港交所重磅发声!事关24小时交易→
证券时报· 2025-08-20 20:4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达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3%,股东应占溢利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创半年度历史新高 [1] - 现货市场日均交易额达半年度新高,较2024年上半年实现翻倍增长 [1] - 业绩增长源于市场显著回暖及成功的多元化策略 [1] IPO市场动态 - 上半年完成超50单IPO,融资额近170亿美元,位列全球IPO市场首位 [2] - IPO等待名单强劲,已接收超230家企业上市申请,其中包含50家18A/18C科技公司 [2][5] - 与内地交易所形成互补关系,支持有出海计划的企业通过香港平台融资 [2][3] 投资者结构变化 - 美元资产重新关注亚洲市场,中国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投资的重要选择 [4] - 投资者来源多元化,包括本地资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长期投资基金 [4] - 外资参与度显著提升,尤其在IPO基石投资环节吸引国际长线资本 [4] 交易制度优化 - 24小时交易提议获市场关注,需平衡便利性与系统风险 [6] - 近年已优化互联互通交易日历、恶劣天气正常交易等机制 [6] - 交易结算周期调整(如T+1)需对标国际竞争交易所并投入必要资本开支 [6] 科技企业上市服务 - 18A/18C条款允许未盈利科技公司以保密方式递交申请,保护研发阶段敏感信息 [5] - 招股阶段仍要求全面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充分研究时间 [5] - 该机制旨在支持研发型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