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共享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背后,需要怎样的市场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7-14 08:15
外卖行业价格战与竞争格局 - 京东集团于2024年2月正式上线外卖服务并启动"双百计划"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品质商家 [2] - 淘宝闪购美团等平台推出"满25减21""满25减20"等大额无门槛外卖红包券部分商品甚至"0元购" [2] - 外卖行业从"卷不动"到"杀疯了"补贴大战实质仍是变相价格战 [3] - 即时零售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形成规模巨大的蓝海市场 [3] 行业竞争历史与模式 - 共享单车行业曾将价格压至0.5元/半小时导致ofo倒闭摩拜被美团收购 [3] - 2024年哈啰青桔等共享单车品牌在多地调价1小时骑行费用从4.5元涨至5.5元 [3] - 互联网商战打法相似包括巨资引流跑马圈地赢家通吃等模式 [3] 价格战的影响与问题 - 超低价导致商家薄利多销骑手订单数上涨消费者乐于抢券 [4] - "爆单"效应可能造成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服务质量降低 [4] - 共享充电宝网约车等行业也出现过类似的价格战模式 [3] 行业转型方向 - 需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重构评价体系 [6] - 探索"全职+众包"双轨制保障骑手合法权益降低人员流失率 [6] - 整合供应链体系降低原料损耗率让利于商家和消费者 [6] - 利用智能算法动态调整佣金和配送费用保证合理利润 [6] 行业发展建议 - 跳出"烧钱—垄断—收割"的循环实现生态共建共享 [6] -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实现商家有利润骑手有保障消费者放心买的多方共赢 [2][6] -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在更广阔天地谋篇布局创新创业 [2][6]
新华视点丨快递计重、停车计时等“向上取整”,合理吗?
新华社· 2025-07-11 19:50
快递行业计价方式 - 多家快递公司在寄件下单选项中仅能按1公斤、2公斤等整数单位进行选择,实际寄件中存在"不足1公斤按1公斤计算"或"不足0.5公斤按0.5公斤计算"的计价方式 [2] - 邮政EMS计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2.1公斤快递按2.1公斤收费,顺丰采取10千克以下续重以0.1千克为计重单位,10至100千克续重以0.5千克为计重单位,100千克及以上四舍五入取整数 [2] - 以商务件和个人件业务为主的顺丰、EMS等企业计价精准度相对更加细致完善,而以电商件为主的快递企业由于消费者对费用感知不明显,缺乏对散单用户精确计重的动力 [2] 其他行业计量行为 - 停车收费存在"不足1小时按1小时计费"、"超时1分钟按10分钟计费"、"超出30分钟按1小时收费"等计价要求 [3] - 共享单车等服务多以15分钟、30分钟等为"向上取整"标准 [3] 行业标准与规定 - 国家邮政局制定的《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提出快递企业应当使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计量用具,确定正确的计费重量,并在提供服务前告知寄件人收费依据、标准或服务费用 [4] - 国家标准《快递服务 第3部分:服务环节》规定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快递服务主体应在提供服务前告知用户计费依据、计费标准或服务费用 [4] - 各地关于停车计费的规定不尽相同,有些城市明确"计时收费的不足一个计时单位不收取费用",有些城市要求"不足一个计费单位的按一个计费单位计费",还有不少城市未对此细节作出明确规定 [4] 法律与消费者权益 - 价格法要求经营者应明码标价且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向上取整"若未在收费公示中明确说明,属于变相加价 [5]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快递续重等按整数计算,超出了实际服务成本,构成对消费者的强制交易,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 [5] - 若行业惯例与法律规定冲突,法律效力高于行业惯例 [5] 行业改进建议 - 相关企业要依法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落实明码标价与收费规则公示制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6] - 企业需持续优化技术手段,如快递行业提高称重精准度、停车场推广智能化计时器、共享充电宝配置按分钟计费能力 [6] - 精确计重需要快递企业进一步细化费用核算,提升快递按照单位重量计算成本的精准度 [7]
辰瑞光学上榜胡润《2025全球独角兽榜》
搜狐财经· 2025-06-30 16:27
全球独角兽企业概况 - 2025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523家 中国有343家上榜 [1] - 江苏地区上榜企业包括京东产发(545亿)、蜂巢能源(460亿)、艾博生物(270亿)等12家 行业覆盖新能源、生物科技、半导体等 [2] - 常州有4家企业上榜 其中3家属于新能源行业 辰瑞光学是唯一上榜的光学企业 [1][2] 辰瑞光学业务发展 - 公司为瑞声科技旗下光学子公司 成立于2008年 是全球光学镜头前三大供应商之一 [2] - 2019-2024年营收从10.7亿元增长至50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 [3] - 主营业务涵盖光学镜头、摄像头模组、WLG玻璃镜片等 具备全链路解决方案能力 [3] - WLG玻塑混合镜头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千万级 将应用于旗舰机型主摄 [3] 行业分布特征 - 江苏上榜企业中新能源行业占比最高 包括蜂巢能源(460亿)、清陶能源(210亿)、星星充电(185亿)等 [2] - 生物科技(艾博生物270亿)、半导体(盛合晶微205亿)、航天(天兵科技180亿)等新兴行业均有代表企业 [2] - 物流(京东产发545亿)、共享经济(T3出行205亿)、电子商务(新康众160亿)等服务业态同步发展 [2] 榜单背景信息 - 独角兽标准为2000年后成立、估值超10亿美元的非上市公司 估值截止2025年1月1日 [3] - 胡润研究院自2017年起追踪独角兽企业 本次为第七次发布全球榜单 [3]
共享经济退潮,自动驾驶接棒?哈啰入局Robotaxi“烧钱大战”能走多远
华夏时报· 2025-06-24 19:11
行业动态 - 国内Robotaxi赛道迎来新参与者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共同成立造父智能 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注册资金12 88亿元 [1] - 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但持股比例未公布 合作基于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进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及商业化应用 [2] - 哈啰在Robotaxi业务中牵头 已招募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领域技术人才 完成核心团队搭建 [2] 公司战略 - 哈啰多元化布局重要一步 通过Robotaxi为后续上市增加想象空间 此前已控股A股上市公司永安行 持股38 4%表决权 [1][5] - 蚂蚁集团提供AI基础技术、大模型及安全隐私保护支持 宁德时代提供动力电池和智能滑板底盘技术支持 [3] - 哈啰首款Robotaxi车型将直接采用宁德时代底盘架构 自主开发算法和控制系统 [3] 市场前景 - ARK Invest预测2030年Robotaxi市场或创造34万亿美元企业价值 自动驾驶平台提供商占比98 8% [7] - 行业处于高投入初期阶段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1 8%和12% 但净亏损同比扩大108%和81% [9] - 当前美股Robotaxi公司股价波动剧烈 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较52周高点分别下跌83%和52 4% [9] 竞争格局 - 赛道已聚集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滴滴、广汽埃安、上汽享道、吉利曹操智行等玩家 [6][8] - 特斯拉Robotaxi服务已于6月22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入运营 [8] - 行业面临复杂环境安全性、技术可靠性及商业模式探索等挑战 [9]
未来5年,哪一个消费赛道更具有发展潜力?
创业家· 2025-06-16 17:58
消费行业未来5年发展趋势 - 现代消费者追求"愉悦感"而非"快感" 消费焦点从"物"转向"人" [3] - 消费行为更注重人际关系体验 重要因素是与谁共同完成而非消费内容本身 [4] - 共享型经济可能成为扭转企业销售下滑的关键 Z世代将推动新美学发展 [7]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消费变革 - 老龄化加速催生健康需求 但需通过"年轻化"商品形式满足老年群体 [5] - 中国较日本更早意识到老龄化问题 需提前布局应对策略 [11] - 婴儿潮世代老龄化将改变商品使用方式 推动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5] 消费市场多样化需求 - 缺乏多样化将导致社会饱和 需开发具中国特色的出海产品 [12] - 当前国际市场缺乏体现中国魅力的产品 需强化本土特色设计 [13] - 精神追求兴起推动简约风格 但需平衡中国特色与简约审美的关系 [14] 消费时代演进特征 - 中国正加速从第三消费时代(物质消费)向第四第五时代(关系消费)过渡 [15] - 新型消费模式将替代传统消费 整体规模增长需依赖收入提升 [8] - 共享经济模式(借用/修缮/共有)比私有化更能促进人际关系建设 [6] 中日消费市场差异 - 中国消费时代演进速度可能超越日本历史轨迹 [15] - 需借鉴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 但须完成本土化路径改造 [16]
英媒:“独行侠经济”成新兴力量
环球时报· 2025-06-12 06:27
消费模式转变 - 疫情后服务类消费占比重回疫情前增长轨道 取代商品消费主导地位 [1] - 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实际价值增长10% 公共交通支出激增21% 家用电动工具等商品需求降温 [1] - 美国高端航空服务营收年增7%(整体仅1%) 高端酒店销售额同比上涨8% 经济型酒店收入下滑 [1] 行业表现分化 - 欧洲"外出经济"企业(健身房 餐厅)股价表现优于"宅经济"企业(电商 游戏公司) [2] - 德国餐厅6月初就座人数同比增长10% [2] - 爱彼迎"独自旅行"搜索量同比激增80% 显示共享经济向个性化需求转型 [2] 独行消费趋势 - 英国私密出行方式(自驾/打车)需求超过公共交通 反映空间掌控偏好 [2] - 美国单人用餐比例超1/4 显著高于疫情前且持续增长 [2] - 独行消费从被动转为主动选择 推动相关行业(高端旅行 私密服务)结构性增长 [2]
发展就业友好型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16
数字经济与就业关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重塑经济社会面貌,需推动其朝就业友好方向演进 [1] - 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基石 [1] 数字经济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 数字技术催生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创造千万级就业岗位如在线零售、仓储物流、智慧出行驾驶员等 [2] -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智能制造人机协作、智慧农业精准管理等复合型岗位 [2] - 我国庞大市场规模加速新业态衍生,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2] 数字经济提升就业质量 - 数字化工具实现远程协作与弹性工作,增强劳动者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 [3] -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资源,帮助劳动者持续更新技能以增强职业抗风险能力 [3] - 数字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助力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劳动者更便捷对接市场需求 [3] 数字经济优化就业结构 - 推动就业结构向高端化、知识化转型,数据分析、算法优化等技能成为岗位必备要求 [4] - 促进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高认知、创新能力岗位转移,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价值 [4] - 加速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 [4] 数字经济就业挑战 - 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程序化岗位如流水线工人、客服等,可能扩大技术性失业风险 [5] - 技能供需错配导致高端人才短缺与传统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并存 [5][6] - 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老年人等群体在获取就业机会时处于劣势 [6] 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 需将就业优先纳入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 [7] - 推动"人工智能+"新业态发展,培育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新兴职业 [8] -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以适配产业需求 [8] -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与社会保险机制 [9] - 加大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数字基建投入,实施数字技能普及工程以弥合鸿沟 [9]
广深千余共享充电宝离奇“消失”!业内人士称或存盗卖产业链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13:04
共享充电宝盗窃事件 - 广州美团共享充电宝代理商反映今年以来千余设备在广州深圳等地离奇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超7万元 [1] - 5月单月一家代理丢失200多个充电宝 主要来自户外充电机柜 丢失时间集中在深夜和凌晨 [2] - 嫌疑人作案时戴帽子口罩遮挡面容 驾驶电瓶车采取暴力拆取方式 单个机柜拆卸过程不超过30秒 [4] 盗窃手法与设备流向 - 被盗充电宝被系统标记为异常出柜 但59个丢失设备被发现插入湛江报废机柜后重新激活使用 [4] - 二手交易平台以6元/个回收"未解"充电宝 需专业机器解锁 [7] - 业内人士指出被盗设备拆解后锂电芯电路板等元件在黑市利润达数十元/个 部分翻新后流入三四线市场 [13] 行业影响与数据特征 - 单个充电机柜容纳8-12个充电宝 夜间满仓时盗窃效率更高 [4] - 系统延迟3-4天才显示设备异常 代理商需以69元/个额度向美团重新购买补充 [12] - 盗窃行为呈现高频小额分散特征 千余设备累积造成企业重大损失 [13] 技术漏洞与应对建议 - 共享充电宝技术逻辑存在漏洞 暴力拆取设备可通过插入报废机柜重置状态 [4] - 建议推动共享设备纳入城市监控系统 建立盗窃高发地区地图和异常设备数据库 [14] - 需品牌方代理商公安部门行业协会多方协作打击灰黑产业链中转环节 [14]
跳出人形机器人聊泡沫:顶级VC如何预警“非理性繁荣”
钛媒体APP· 2025-05-08 19:47
人形机器人行业泡沫争议 -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提出"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企业"引发行业对泡沫的激烈辩论 [2] - 争议焦点包括行业是否存在泡沫、泡沫定义标准及泡沫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2] - 讨论涉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视角的碰撞,需重新审视泡沫对科技商业的价值 [2] 泡沫的经济学历史演变 - "泡沫"概念源自16世纪荷兰郁金香投机,首次系统性金融泡沫案例 [3] - 1841年查尔斯·麦基将郁金香狂热、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归类分析,确立术语标准 [3] - 早期泡沫基于商品/金融套利,未产生社会增量价值且伴随剧烈反噬 [3] 科技泡沫的差异化价值 - 互联网泡沫(1995-2000)催生云计算/电商基础设施,留存企业如亚马逊定义数字经济规则 [5] - 光伏泡沫(2000年后)促使80%专利集中头部企业,加速晶硅向薄膜技术转型 [5] - 区块链泡沫(2018)吸引35%传统金融人才进入,奠定Web3.0创新基础 [5] 风险投资的双重策略 - 需平衡技术进步下注与防范投机性资产价格炒作 [6] - 核心能力体现在"造风"(催化泡沫)和"逃顶"(预判破裂时点) [6] - 评估标准具有主观性,依赖掌舵人经验与信仰体系 [6] 泡沫预警指标体系 **资产总量指标** - 互联网泡沫期间美国新增超1万家.com公司(1998-2000) [9] - 共享经济泡沫全球注册企业超6000家(2014-2016),中国占1800家 [9] - 企业数量年增速超200%或达GDP增速5倍时触发预警 [8] **融资热度指标** - 共享经济融资额200亿美元(2015年,同比+120%),中国共享单车90亿美元(环比+200%) [9][10] - 天使轮占比超30%为非理性信号,元宇宙赛道曾达41%导致半年估值跌67% [10] - 融资轮次压缩:O2O泡沫种子到B轮从2年缩至6个月,ICO泡沫缩至1个月 [10] **非理性定价指标** - 2021年SaaS泡沫未盈利企业PS达30倍,Adobe仅10倍形成倒挂 [12] - 市销率超40倍提示"单位经济失灵"风险 [12] **退出渠道指标** - 2021年SPAC上市首年破发率63%,并购交易量同步下降 [13] - 破发率超60%标志进入挤泡沫阶段 [13] **跨界资本指标** - 新能源车泡沫前百度、恒大等传统企业密集入场 [13] - 跨界资本占比超30%时估值偏离度上升40%,三年洗牌概率超60% [13] **人才虹吸指标** - 区块链程序员年薪达30-50万美元(2017),超硅谷均值 [14] - 元宇宙岗位薪资同比+120%(2022),90%项目停滞概念阶段 [14] **媒体热度指标** - 比特币暴跌前媒体头版报道量+300%,元宇宙搜索量环比+700% [15] - O2O赛道百度指数与融资峰值重合度92%(2015) [15] **监管行为指标** - 强监管领域合规成本年均增150%-200% [16] - 灰色地带商业模式占比超70%时预警 [16] 泡沫的动态评估逻辑 - 历史阈值(如高盛300%融资增长线)需随技术/政策变量调整 [17] - 颠覆性创新常诞生于泡沫退潮后,核心企业能转化泡沫为产业基石 [17]
共享单车定位有问题,却要消费者买单?一季度投诉热点分析及典型案例出炉
扬子晚报网· 2025-05-08 17:54
消费者投诉总体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723万元 [1] - 因经营者欺诈行为获得加倍赔偿的投诉585件,赔偿金额38万元 [1] 电影消费市场 - 电影票退票难问题突出,典型案例显示影院强制收取3D眼镜费用且未提前告知,经调解后退款 [4] - 消协认为影院提供3D眼镜应包含在票价内,建议监管部门制定统一退改政策标准 [4] 共享服务行业 - 共享单车计费异常问题频发,典型案例显示系统定位错误导致消费者被收取不合理调度费,经投诉后和解 [5] - 消协建议制定共享经济服务标准,建立系统纠错机制和信用评分制度,解决计费异常与归还难问题 [6] 新能源汽车行业 - 投诉集中在三类问题:定金退款争议、车型更新引发不满、补贴兑现落空 [7][8]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购车后遭遇车型快速升级且未获告知,要求免费升级或补偿 [9] - 消协建议企业加强销售合规性,明确配置、交付时间及退款条款,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9] 其他投诉热点领域 - 交通出行投诉增多,信用租赁消费模式存在风险 [3] - 月子中心服务投诉明显增加,网游账号交易热度上升 [3] - 婚恋服务市场乱象频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