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制造
搜索文档
河北宁晋大陆村镇:“以新焕新”推动农机产业提质增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9 16:48
产业集群规模与市场地位 - 大陆村镇是宁晋县农机制造产业集群核心聚集区,拥有790余家农机制造类企业,形成产业内循环并拓展外循环[2] - 截至2024年,全镇规上企业达51家,营业收入高达120亿元,同比增长17.6%[2] - 旋耕机、还田机箱体全国市场份额占比65%,冀农4LF-550翻转犁单品市占率31%,位居全国第一[2]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深化与南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6个产学研基地[3] - 丰特农机与河北工业大学在智能化技术研发领域突破,圣和农机联合高校推出实用性显著提升的新型产品[3] -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授牌设立“产学研转化基地”与“商务部援外干部培训班实习基地”[3] 政策支持与企业资质 - 宁晋县出台《宁晋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5条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4] - 企业成功推出北斗导航播种机、残膜回收机等高端产品,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4] - 全镇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4] 产品效能与创新成果 - 圣和农机的残膜回收率达98%,春耕机械残膜回收机作业效率提升30%[4] - 企业聚焦智能农机装备开发,实现技术成果转化[3][4] 展会平台与市场拓展 - 中国-宁晋(大陆村镇)第二届农业机械展览会吸引620余家企业代表,3.3万人次观众参与,成交额达2.5亿元[5] - 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在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参展占比可达七分之一[5] - 通过展会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5][6]
丰华股份拟更名“鑫源智造” 重庆百亿富豪龚大兴走上前台
经济观察网· 2025-07-28 18:16
公司名称变更及股权变动 - 丰华股份拟将公司名称由重庆丰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鑫源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 - 东方鑫源集团支付7.45亿元重整投资款取得丰华股份29.99%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1] - 原控股股东隆鑫系经过近三年破产重整程序于2024年8月部分执行完毕重整计划 [1] 业务重组与资产注入 - 东方鑫源将旗下鑫源农机公司51%股权无偿赠与丰华股份新增农机业务板块 [1] - 鑫源农机2023年营收4.7亿元远超丰华股份原有1.5亿元营收规模 [1] - 资产注入后丰华股份股价连续收获多个涨停板 [1] 实际控制人背景 - 龚大兴现年54岁曾担任教师后创办多家企业包括鑫源摩托车、农机、汽车等公司 [2] - 2014年全资收购意大利SWM品牌并于2016年发布SWM斯威汽车品牌 [2] - 担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及重庆市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 [2] 财务数据表现 - 东方鑫源2021-2023年总资产分别为105亿、107亿、114亿元 [3] - 同期营业收入101亿、96亿、98亿元净利润4.05亿、3.34亿、3.42亿元 [3] - 2023年资产负债率64.99%净资产收益率8.57% [4] 汽车业务现状 - SWM斯威汽车2024年销量7589辆品牌排名91位 [5] - 2025年至今销量2780辆排名下滑至93位 [5] - 在重庆涪陵区建有年产30万辆整车及30万台发动机基地 [2]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表示监管机构对并购重组持积极鼓励态度 [5] - 将迎来重大产业提升机会目前各种项目纷至沓来 [5] - 需提升应对新质生产力及跨行业领域的能力 [5]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洛阳:现代农机的智慧引领者
河南日报· 2025-07-27 07:34
公司展示与产品亮点 - 公司展示东方红LF2204无人驾驶拖拉机,具备全天候作业、自动避障、精准播种等功能,吸引外国嘉宾关注 [1] - 无人驾驶拖拉机外形炫酷,被描述为"蓄势待发的巨兽",获得高度评价 [1] - 公司产品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展示农机具、收获机、柴油机及智能工厂等多元化装备 [2] 公司运营与规模 - 公司拥有8000多名员工,实行8小时工作制 [2] - 智创空间被外国嘉宾称为"现代农业的智慧摇篮",体现其技术领先地位 [2] 品牌影响力与市场认可 - "东方红"品牌在海外市场已有知名度,产品质量和性能获得国际客户认可 [1] - 外国记者通过参观对公司发展历程和行业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 [1]
花溪科技20250521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公司 花西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环境**:2024年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农机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农民收益降低,购买机器欲望低迷,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厂家内卷,产品价格受冲击[1][5] - **公司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驱动增长,扩展产品矩阵;加速海外扩展,重点布局印度及俄语系国家;降本增效,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高端化产品战略,推动制造装备智能化和管理数字化,深化内部管理模式[2][7] - **应对困难举措**:营销创新,聚焦关键区域和客户,主抓大项目落地;开辟辅助产品营销新渠道,鸽台销量和营业收入大幅增长[6] - **未来业绩增长点**:改进老产品,提高大方块和小方块可靠性;进行产品创新迭代,推出效率翻倍小方块和研制中性高密度方块机;加快全球化进程,提高海外销量,与苏迪企业合作[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花西科技先后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首家农机上市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大型高密度六道绳方捆打捆机填补国内空白[3] - 花西科技产品高端化铸就国内独有的打捆机系列产品,形成较为齐备的大中小型打捆机产品矩阵;装备智能化升级涵盖高精尖设备,拥有智能化程度最高且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生产线[4]
跨越山海,三个中非合作故事暖人心(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 2025-07-05 05:56
中非经贸合作案例 创业签证促进贸易 -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2024年推出"创业签证"制度,允许优秀外籍毕业生无需两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并提供创业指导[2] - 贝宁青年乔力通过该签证创办贸易公司,将湖南农机、五金产品销往非洲,当前意向订单金额约30万美元[2] - 乔力利用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100%税目零关税政策,计划双向引进贝宁腰果、棉花与中国农机[3]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 劲仔食品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肯尼亚建设鳀鱼初加工基地,引入中国设备与技术,2021年成为肯尼亚渔业部国家培训基地[4] - 企业每年进口数万吨肯尼亚鳀鱼干,2023年起实现稳定批量供应,2024年4月单批到货50吨[4][5] - 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合作模式从贸易转向产业链共建[5] 农业技术输出成效 - 中国援非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达当地品种3倍[6] - 专家团队累计举办数百场培训,直接培训2000余人次,技术辐射数万农民,推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9万公顷[7] - 当地农户扎那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实现每公顷7吨产量,收入增长并新建住房[7] 行业趋势 政策支持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零关税,并为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化措施[3] 产业升级 - 中非农业合作从贸易向产业链技术合作深化,如农机适配改良、加工基地本土化建设等[3][4][6]
5G+工业互联网赋能,国内农机行业智慧工厂新貌初现!
搜狐财经· 2025-07-02 15:40
农机行业数字化转型 - 农友机械集团与北京博上网络科技合作完成5G+工业互联网工厂项目,推动产线智能化升级 [1] - 项目采用定制化5G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结合自动化立库与AGV运输系统,实现物料仓库与产线全面升级 [1] - 2024年车间改造覆盖10560平方米,涉及四个跨度区域,引入5G独立专网 [1] 5G技术应用成效 - 生产效率预计增长30%,目标产能增幅达270%,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至99% [1] - 生产周期缩短50%,节能减碳目标10%,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0% [1] - 5 5G技术实现生产线实时远程控制,超级上行传输能力支持生产参数实时采集 [3] 5G产业链协同 - 5G核心网络、基站、模组等端到端产品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覆盖能源、矿山、制造等多个行业 [3] - 项目受益于北京东方美丽乡村发展基金的孵化机制,降低农业企业成本并提升效率 [3]
智能农机绘就“三夏丰景图”
科技日报· 2025-07-01 08:51
智能农机装备发展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赵春江院士团队研发了20余项智能农机装备,包括小麦收获机、玉米精量播种机、植保机器人等,形成完整的智慧生产链条 [1] - 团队攻克了农田环境感知、自主路径规划与避障、种肥药精准投入等关键技术,农机路径跟踪误差控制在±2厘米,玉米播种粒距合格指数达95%以上,播量误差小于1%,施肥误差不超过3% [1] - 智慧农场管控云平台作为"神经中枢",集成作业智能决策、远程监控、多机协同功能,可节约人工成本超30%,提升机组利用率20%以上,节省肥药投入30%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1%-2% [1] 露地蔬菜无人化生产系统 - 团队在国内率先创建100%国产化的露地蔬菜全程无人化生产系统,覆盖甘蓝、辣椒、胡萝卜等大宗蔬菜,实现从耕整到采收全程无人化连续作业 [2] - 已在北京昌平金太阳、大兴源本香、平谷农业中关村等地建成多个典型蔬菜无人农场,形成立足首都、辐射全国的智慧农业示范样板 [2] - 系统构建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云服务平台覆盖全国31个省份、795个县市,服务6464家合作社和133家国营农场,推广农机智能终端10万余台,监管作业面积达2.2亿亩 [2]
AI解锁丰收密码丨高效、精量、协同 三个关键词解码“三夏”科技范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6 09:21
小麦收割进展 - 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联合收割机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 目前集中在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和陕西中部 [1] 农机智能化应用 - 今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越来越多装有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等智能装备出现在田间地头 [3] - 河南新乡建成"田管家"平台 依托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调度农机 提高小麦收割速度 [5] - 河南全省通过"蓝天卫士"监管平台实时监测小麦倒伏和农田淹水 每个画面监控面积达1万亩 [6] - 江苏盐城射阳县智慧农场利用土壤墒情监测站和气象站 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判断小麦成熟期 在成熟度90%时通过无人农机收获 每亩最高产量1300-1400斤 [8] 农机效率提升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 单机每日可收获小麦150亩以上 [10] - 黄淮海麦区重点省份2023年以来支持新购置喂入量9公斤/秒以上谷物联合收割机3.7万台 [10] 精量播种技术推广 - 大型、智能、绿色农机保有量逐年增加 精量播种机得到普及推广 [10] - 河南滑县使用北斗辅助驾驶玉米精量播种机 实现每穴1粒种子的精确投放 [10] - 精量播种机加装滴灌带铺设设备 多个步骤一次完成 [12] - 河南滑县新增农机辅助驾驶系统450套 [12] - 山东对精量播种机补贴最高达51600元 生产企业3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单日生产30-40台 [12] 农机补短板行动 - 大马力农机、精量播种机和移动式烘干机是农机领域重点补短板方向 [12] - 山东武城企业将工业级精密温控技术应用于农业 研发出移动式粮食烘干机 [14] - 国家继续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聚焦大型高端智能和丘陵山区两个方向 [16]
精量播种、移动烘干 智能化农机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丰收底气
央视网· 2025-06-15 17:43
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展 - 全国冬小麦收获已进入全面收尾阶段 联合收割机从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苏逐步向山东、山西、陕西转移 [1] - 安徽、河南小麦机收已结束 山东麦收进度超过80% 陕西麦收进度超过90% [1] - 今年"三夏"期间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 [3] 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 - 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触控操作终端等智能农机装备覆盖夏收、夏种和夏管各环节 [1] - 河南新乡建成"田管家"平台 利用北斗导航系统与数字技术调度农机提高收割速度 [4] - 江苏盐城射阳县智慧农场通过智能设备24小时值守 人工智能平台自动判断小麦成熟期 无人农机收获小麦每亩最高产量达1300至1400斤 [6] - 国产9~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力机型 单机每日可收获小麦150亩以上 [8] - 黄淮海麦区重点省份2023年以来支持新购置喂入量9公斤/秒以上谷物联合收割机3.7万台 [8] 精量播种技术推广 - 精量播种机在粮食主产区得到普及推广 北斗辅助驾驶播种机可实现厘米级误差 [10][13] - 气吸式排种器实现每穴1粒种子精确投放 节省约10%种子 [14][16] - "三角定苗"种植模式在河南推广 每亩玉米种植密度提升近1000株 [16] - 精量播种机加装滴灌带铺设设备 实现种肥同播与精量灌溉一次完成 [18] 农机补贴政策影响 - 农机补贴政策分类细化 大型、智能、绿色农机保有量逐年增加 [10] - 山东对精量播种机补贴最高可达51600元 [23] - 河南滑县新增农机辅助驾驶系统450套 [19] - 移动式粮食烘干机市场需求量增大 山东企业实现工业温控技术向农业领域转型 [23][25]
数字货运助力春耕供应链,农民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新华日报· 2025-06-09 06:50
江苏春耕生产数字化特征 - 江苏农作物机械化作业率达87% 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1.2% 构建覆盖农机、苗种、化肥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1] - 春耕物资流动呈现"高机械化率、强区域协同、智能化渗透"三大特征 超百万条货运数据印证 [1] - 农业生产数字化、装备设施智能化、农业服务信息化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1][4] 农机装备供应格局 - 江苏春耕农机产品以本省供给为主 苏州、无锡、常州、盐城、泰州为主要产地 覆盖耕作机械、园林园艺机械、植保机械等品类 [1] - 苏州重点发展电驱智能化全自动高密度蔬菜移栽机、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 研发水平长三角领先 [2] - 无锡无人植保小飞机、自动水稻插秧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 部分产品远销海外 [2] - 浙江杭州茶叶机械、山东潍坊大马力拖拉机等省外产品补充江苏市场 形成多元化供应 [2] 水产苗种供应链 - 江苏水产苗种外运规模全国前列 盐城射阳县供应全国70%大闸蟹苗 远销新疆、宁夏等地 [2] - 南通年产量超百吨蟹苗 覆盖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无锡为长三角重要蟹苗集散地 [2] - 扬州高邮罗氏沼虾苗种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苏州特种水产苗种远销福建、山东等地 [3] 农资调配与运输效率 - 化肥主要来自山东、湖北、河南、安徽 临沂、新乡、晋城等为关键供应城市 [3] - 种子省内供应以连云港、盐城、淮安为主 外省补充来自甘肃张掖、山东济宁等地 [3] - 数字货运平台实现农资运输"点对点"高效匹配 活体苗种运输做到"最快发车、最短路线、最优环境" 大幅降低损耗 [3] 数字化平台基础设施作用 - 运满满等平台优化农机装备、水产苗种、种子肥料供应链网络 提升春耕整体效率 [4] - 海量货运数据实时调度 成为连接农业生产与物资流通的关键基础设施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