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线视频
icon
搜索文档
爱奇艺:前6个月使用虚拟制作技术的项目同比增长125%
快讯· 2025-06-26 19:38
虚拟制作技术应用 - 2025年前6个月公司使用虚拟制作技术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125% [1] - 公司自研Clip一体机已实现多机位同步录制及回放功能 [1] - 自研Clip一体机具备样片实时上云能力 [1] 制作上云项目进展 - 公司已在87个正式项目中应用制作上云技术 [1]
腾讯视频的“笨办法”,能否缓解行业的焦虑?
搜狐财经· 2025-06-24 06:4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长视频平台面临微短剧崛起、AI技术革新、长剧弃剧率增加等多重压力,成为行业主心骨[1] - 电视台购买力下降导致资本流入减少,平台需同时应对行业现状评估与未来预测的双重挑战[1] - 横屏剧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后,上新部数与时长趋于稳定,但需避免题材复耕与伪创新[12][14] 腾讯视频战略框架 - 提出"生存、生产、生长"三维破局体系,强调专业主义与长期主义为核心竞争力[8][22] - 决策层三人组分工明确:董事长孙忠怀负责战略回溯与测绘,首席内容官王娟构建精品供应体系,首席运营官马延琨聚焦用户洞察[5][6] - 组织架构升级成立在线视频BU执行委员会,AI影视表达工作室提升技术探索战略高度[24][28] 内容生产方法论 - 推行"零基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支持主创专注开发、前置剧本、突破天花板的创作风向[10] - 创新性划分横屏剧(情感共鸣)与竖屏剧(即时快感),强调二者互补而非替代关系[12] - 考核体系包含完播率、热度值、口碑、投入产出比四维数据,承诺数据透明与稳定付款[16] 创新实践与技术布局 - 微短剧领域拒绝低质量重复,升级分账策略推动精品化,实践品类/制作/主创三维突破[28] - AI技术保持观察尝试,目标实现AI驱动生成具艺术价值的专业内容,明确技术路线探索[28] - 提出"五大链接"服务(伙伴/IP/人才/创作/大家)与"双精品"内容战略(头部+垂类)[26] 历史经验与未来预判 - 行业经历电视台向平台迁徙、付费模式演变、国漫崛起打破垄断等结构性变革[17][19] - 预测2035年仍将是最精彩内容主导市场,专业价值深耕者持续赢得未来[20][22] - 过去三年爆款频出验证方法论,维持健康财务状况并获得集团内部认可[24]
剧集暑期档,B站也想上桌了?
36氪· 2025-06-23 17:42
2025年剧集暑期档竞争格局 - 爱优腾芒四大平台已展开首轮"王炸"剧集对决,第二轮S+剧集对决即将上演 [1] - B站首次尝试大规模参与暑期档竞争,计划通过四部古装剧集正式"上桌" [1][3] - 公司改变以往"放养"策略,决心通过"四弹连发"模式深耕自制剧领域 [11] B站剧集战略转型 - 公司选择女性古装赛道作为突破口,采用低投入、高质量的中剧模式 [1][8] - 针对古偶市场三大弊病进行改革:摒弃流量明星、避免剧情同质化、控制单集时长在25分钟左右 [8] - 战略目标并非与长视频平台直接竞争,而是通过中短剧探索差异化路径 [8] 当前剧集表现与市场反应 - 首部剧集《青川入梦》表现不佳,总播放量仅1800万,远低于主流平台单集数据 [2] - 站内二创活动反响平淡,弹幕和评论数量稀少,未能实现破圈传播 [2][4] - 公司仍保持乐观态度,后续三部古装剧集(权谋、悬疑、玄幻题材)已杀青待播 [3] 历史成绩与战略调整 - 过去六年仅推出27部自制剧,年均不足4部,多数作品局限于站内小众市场 [15] - 2023年《古相思曲》成为转折点,豆瓣8.6分获20万用户评价,验证小成本精品路线可行性 [15] - 公司延迟两年才决定在女性古装赛道集中发力,错失乘胜追击时机 [15] 商业逻辑与用户增长 - 自制剧战略转变源于平台拉新需求和短剧市场机遇 [18] - Q1财报显示游戏收入同比增长76%,但依赖单一产品《三国:谋定天下》存在不确定性 [18] - 动画短剧业务表现亮眼,Q1流水达2500万,单月流水突破千万 [18] - 付费会员增速持续在3%左右,需要通过剧集内容突破用户增长天花板 [19] 内容生态挑战 - 平台长期以经典老剧二次消费为主,四大名著总播放量超15亿 [21] - 影视区UP主依赖吐槽热播剧获取流量,与古偶剧目标受众存在天然冲突 [21][22] - 流量粉丝与吐槽UP主的"冲商单"冲突反映出内容生态矛盾 [22] - 发展自制剧需平衡UGC生态与内容管控,可能影响平台立身之本 [22] 未来布局与行业影响 - 除自制剧外,公司同步布局台剧、港剧引进和与芒果TV的短剧合作 [19][21] - "观星剧场"后续作品《照镜辞》即将开播,公司将持续观察市场反应 [23] - 作为行业新入局者,公司有望为剧集市场带来题材多样性和创新活力 [23]
小红书短剧“迎战”红果:能否借女性观众拿下“爆款”?
36氪· 2025-06-18 10:41
小红书短剧业务发展 - 小红书520档独家短剧《痴人之爱》上线两周播放量超7500万次,讨论曝光破2亿,打破站内记录[1] - 2024年6月宣布亿级广告扶持计划"红短剧",聚焦精品短剧生态建设[4] - 平台短剧话题总浏览量破百亿,聚集大量短剧从业者及海外账号,UGC社区属性助力内容二次传播[5] 小红书用户与内容特征 - 月活用户达3.2亿(日活1.2亿),70%为女性用户,18-34岁占比近90%,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占70%[5] - 爆款短剧如《痴人之爱》采用电影级制作(4K画质、冷色调镜头),主打替身文学、虐恋等极致情感元素[7] - 与FIRST影展合作发起"红镜短剧计划",设立百万创作资金强化电影质感[10] 红果短剧竞争动态 - 红果APP 3月月活达1.73亿(同比+220%),位列在线视频第六,但环比增速放缓[14][15] - 测试"社区"功能并推出图文激励计划(1条优质图文奖励1万金币),吸引短剧版权方入驻形成"短剧+社交"生态[3] - 2025年平台已有14部微短剧播放量破10亿,题材呈现年轻化趋势[17] 小红书短剧挑战 - 内容储备不足:春节档100部短剧中仅10部为独家出品,多数为"二轮剧"[11] - 用户心智冲突:平台主要功能仍为搜索种草,短剧观看体验不及垂直平台[11] - 商业变现受限:禁止外部链接政策限制分销,需依赖品牌定制剧及种草带货[11][13] 行业趋势与差异化策略 - 短剧用户结构升级:红果女性用户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年轻用户增长40%,一二线城市渗透率提高[3] - 小红书主打"精品细糠"路线,侧重品牌定制剧(如江中猴姑《第二信号》案例)及剧中同款带货[13] - 双方均加速布局女频内容,长期将围绕用户时长展开流量争夺[17]
红果短剧测试“社区”功能,拟向“社交平台”方向发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6 18:42
公司战略转型 - 红果短剧正在测试全新"社区"功能 计划从单纯短剧平台向"内容+社交"生态转型 社区入口位于APP导航栏第二位[1] - 公司推出社区图文内容激励计划 用户发布1条优质图文可获得1万金币(约1元) 发布超10条优质图文可获20万金币奖励[1] - 转型背景是月活增速放缓 2024年12月月活1.58亿 2025年1月1.66亿 3月1.73亿 增长出现放缓信号[1] 市场竞争格局 - 百度推出"百剧计划"和"短剧星耀计划" 2025年计划出品300部短剧 投入上亿预算和百亿流量资源[2] - 拼多多升级"多多有好剧"计划 补贴力度翻倍[2] - 腾讯视频计划将10%-20%剧集预算投入横屏短剧 爱奇艺将极速版更名为微短剧 推出"千部微短剧计划"[2] 生态建设挑战 - 母公司字节跳动曾推出新草、可颂、Lemon8等社区APP 但均未大范围"出圈"[2] - 社区功能旨在通过讨论驱动短剧周边消费 吸引品牌广告投放提高变现效率[1]
红果做社区,与小红书终有一战
36氪· 2025-06-14 12:37
行业竞争格局 - 小红书与红果在短剧和社区功能上双向渗透,形成"短兵相接"的竞争态势 [1][3][5] - 红果短剧月活用户达1.73亿,同比增长220.28%,位列在线视频行业第六 [17]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01分钟,接近即时通信水平 [17] - 百度、拼多多、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及"爱优腾"视频平台均加码短剧赛道 [22] 小红书短剧战略 - 小红书独播短剧《痴人说爱》播放量超7516万,两周讨论曝光破2亿,打破站内记录 [1] - 将"短剧"频道置入"发现"页前三固定位,主推《痴人说爱》《夏娃之女》等四部独播剧 [12][13] - 春节档发布100部短剧,含10部独家出品,全部免费观看并辅以抽奖运营 [13] - 联合FIRST推出"红镜短剧创投计划",提供百万奖金和千万级流量扶持 [14] - 聚焦"虐恋情深+女性力量"题材,主打精品化路线,与红果形成差异化 [14][16] 红果社区化探索 - 内测社区功能并推出图文激励计划,1条优质图文奖励1万金币(约1元),超10条奖励20万金币 [3] - 社区入口位列APP导航栏第二,采取双信息流排列,支持图文/视频发布 [6] - 图文内容聚焦短剧剧情讨论,设"一键看剧"按钮导流,视频内容以短剧高光片段为主 [6] - 社区生态旨在提升用户留存,并通过短剧同款商品导购和品牌广告提高变现效率 [10] 商业化路径 - 红果当前主要依赖短剧间广告分账,3月和4月单月分账金额均超5亿元 [18] - 电商体系已打通抖音账号,支持购物车查看和下单,但未设一级入口 [10] - 小红书依托社区氛围实现"种草-转化"链路,为红果提供商业化范本 [9] 用户与内容生态 - 小红书站内女性用户占比超7成,女频短剧契合用户调性 [14] - 红果短剧用户互动需求催生社区功能,演员和剧方入驻提升活跃度 [8] - 小红书短剧同款话题(如"女主同款发圈")衍生超2931篇笔记,形成消费引导 [9] 市场挑战 - 红果需突破短剧垂类限制,构建全民种草社区面临抖音系前例(新草、可颂等)的失败教训 [11] - 小红书短剧精品化路线成本高、周期长,需持续产出高口碑作品 [16] - 行业竞争加剧,百度计划年出品300部短剧,爱奇艺微短剧重度用户增长3倍 [22]
腾讯视频迎来最强高管调整,王娟和马延琨升任联席总裁
36氪· 2025-06-13 08:17
组织架构调整 - 设立在线视频BU执行委员会(OVBU EC)作为核心决策小组,成员包括孙忠怀、王娟、马延琨 [1] - 孙忠怀升任OVBU董事长,负责战略方向和业务发展,不再担任CEO [1] - 王娟升任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分管内容制作工作 [1] - 马延琨升任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分管平台运营工作 [1] - 成立AI影视表达工作室,探索AI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2] - 海外业务中心升级为海外业务部,韩志杰担任总经理 [3] 业务发展现状 - 腾讯视频经营效率显著提升,业绩全面领先行业 [5] - 付费会员数达到1.17亿,稳居长视频平台领先位置 [9] - 影视剧业务聚焦"超级头部+精品垂类",推出《漫长的季节》《繁花》等爆款内容 [6] - 率先布局短剧赛道,推动短剧升级与长剧形成互补 [7] - 动漫业务提出从国漫第一到动漫第一的目标,推动影响力破圈 [9] - 会员业务推出JUMP会员和家庭会员等创新产品 [9] 行业挑战与应对 - 长视频行业面临短剧分流用户、广告预算削减、制作成本失控等严峻挑战 [11] - 需要重塑产业信心,稳定产出精品内容 [11] - 需夺回用户心智,重铸长视频的不可替代性 [11] - 需开辟新增长点,如内容+消费场景融合、IP价值链开发等 [11] - 需探索AI时代的内容范式和价值实现方式 [12] 管理层背景 - 王娟2003年加入腾讯网,马延琨2008年担任腾讯网市场部总经理,均为视频业务创建元老 [5] - 王娟行事谦和沉稳,马延琨坦诚果敢 [6] - 在2022年轮岗后推动影视剧、会员、动漫等业务呈现新气象 [6]
爱奇艺如何用AI让角色“活”起来(AI创作新风潮)
人民日报· 2025-06-13 07:01
注意力机制与用户互动 - 人类创作者与AI均通过观察用户行为积累经验 创作吸引注意力的作品 这种"注意力机制"是AI大模型近年突破的关键[1] - 用户单屏注意力时长从150秒缩短至47秒(20年数据) 公司推出"跳看"功能 允许在屏幕两侧15%区域滑动跳转 AI精准识别兴趣点[1] - 为解决剧集等待期痛点 公司推出"桃豆世界"互动产品 用AI角色全年无休与粉丝互动 已上线约1000个IP角色 累计聊天超1亿轮次[1] - "桃豆"智能助手通晓所有内容与服务 用户通过长按按钮实现文字/语音对话 将2-3步操作简化为1步[1] AI辅助创作工具 - 公司通过AI文本与影像能力优化大模型 "剧本工坊"可提炼小说大纲 提供创作知识 30分钟内完成50万字剧本的7维度评估(主题/人物/情节等)[2] - "影像工坊"自动汇总剧本设计元素生成方案 支持人工修改 如《无忧渡》唐代角色设计仅需修改提示词即可生成符合时代风格的形象[2] - "影视知识库"包含专业书籍资料 提供历史用典/民俗图像等支持 帮助团队构建合理可信的设定[2] 虚拟制作与数字资产 - 公司虚拟拍摄项目数量同比增长50% 横店虚拟摄影棚完成升级 成为国内领先的"虚拟制作旗舰棚" 支持多部大剧拍摄[3] - 在"虚实景深匹配"等领域获20多项专利 数字资产库收纳数万件资产 来源包括虚拟拍摄/视效回收/三维重建等 应用于新内容/游戏/VR剧场开发[3] - QClip一体机实现拍摄现场实时录制/上云 已应用于数十个项目 累计上传素材280万条(总时长4.3万小时) AI自动匹配检索素材提升协同效率[3] 战略目标 - 公司计划在创意/制作/播出全阶段打造AI工具 缩短用户反馈周期 通过鲜活角色获取快速变化的注意力[3]
腾讯视频组织架构变阵:孙忠怀升任董事长,孙忠怀王娟马延琨组成高管三人组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35
公司管理架构调整 - 腾讯设立由孙忠怀、王娟和马延琨组成的在线视频BU执行委员会(OVBUEC),负责重大业务和管理决策 [2] - 孙忠怀升任在线视频BU董事长,王娟和马延琨升任联席总裁,分别兼任CCO和COO [2] - 此次管理升级反映腾讯视频近年表现获内部高度认可,旨在瞄准下一阶段发展目标 [2] 业务表现与战略 - 腾讯视频通过精品策略在长视频竞争中取得领先,推出《三体》《漫长的季节》等口碑影视作品,《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大会》等热门综艺,以及《不良人》《斗罗大陆》等知名动漫 [2] - 2025年一季度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达1.17亿 [2] - 公司强调内容力和商业效率显著突破,将加大AI技术投入并探索新机会 [2] 技术与国际化布局 - 成立AI影视表达工作室,服务于内容战略 [3] - 升级原海外业务中心为海外业务部,推动国际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3] - 未来将在内容品质提升、海外市场开拓和AI技术应用方面加大投入 [3]
2025过半,“爱优腾”没有赢家?
36氪· 2025-06-12 18:06
平台剧集表现 - 优酷《藏海传》成为上半年剧王,最高市占率达40.1%,累计播放量18.5亿[1] - 腾讯视频《折腰》最高市占率25.8%,爱奇艺《无忧渡》单日最高市占率26%[1] - 今年爆款剧数据普遍下滑,《藏海传》播放量仅为去年爆款《墨雨云间》的一半[6] - 爱奇艺站内热度破万剧集仅《漂白》一部,历史最高热度9853的《无忧渡》未达爆款标准[7] 商业变现情况 - 《藏海传》招商创纪录,合作品牌超60家,均集广告8.5个,贴片广告均价900万/15秒[2] - 该剧云包场收入达1200万元,冠名价格1.2亿元,广告总收入或达数亿元[2][3] - 优酷通过严格成本控制实现单季度盈利,每部剧ROI表现良好[3] - 行业整体盈利艰难,仅30%-40%电视剧不亏损,超50%项目亏损[4] 行业趋势变化 - 爆款剧热度普遍不及往年,《庆余年2》最高热度34389远超今年剧集[6] - 短剧市场快速崛起,微短剧已成爱奇艺极速版播放时长第二的内容品类[8] - 平台战略转向"去长补短",优酷推16集短剧政策,爱奇艺成立专门微短剧部门[8][9] - 爱奇艺拓展直播带货和线下乐园等新业务,腾讯视频试水十几分钟短剧[9] 市场竞争格局 - 优酷凭借《藏海传》扭转"掉队"形象,但整体规模仍不及爱奇艺与腾讯视频[3] - 腾讯视频去年凭借《繁花》等爆款领先,今年优势减弱[2] - 短剧平台红果被行业人士视为实际赢家,长视频平台整体水位下降[8] - 影视行业供给过剩导致观众分众严重,大爆款减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