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
icon
搜索文档
半个月来已有35台精品演出、十余场特色活动,2025南京艺术节含金量十足
南京日报· 2025-06-16 10:45
艺术节经济效应 - 2025南京艺术节15天内实现总票房4015万元,吸引6.2万人次观众,直接拉动文旅消费1.92亿元,综合消费增量超1600万元 [1]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75%门票由外地观众购买,带动酒店住宿超1万间次,拉动餐饮、购物、景区消费不低于8460万元 [3] - 长江民乐汇演出期间,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客流量同比提升近5倍,民乐文创及端午市集销售火爆 [3] 票根经济与文旅联动 - "1:4.8"效应显现:1元门票带动周边消费4.8元,观众凭票根可享景区、住宿、购物三重优惠 [3] - 杭州观众案例显示"观演+游玩"模式成功,外地观众专程停留2-3天进行综合消费 [3] - 本土剧目如长江民乐汇通过文创周边(乐器玩偶等)激发消费新活力,吸引未购票游客打卡消费 [3] 场景创新与消费圈拓展 - 佘村"古风新韵 '粽'艺佘村"项目单日吸引1.5万人次,15场跨界演出带动咖啡、餐饮、民俗文创消费 [4][5] - 老门东"非遗·无界"系列活动融合汉服展演、传统婚仪等,通过促销券拉动消费 [5] - 德基艺术博物馆AI创意征集覆盖30所中小学,800名师生创作1000件作品,推动数字艺术与商圈互通 [5] 全民参与与品牌传播 - 2025南京艺术节话题浏览量破200万,开幕式传播量超百万,梅婷、张艺兴等名人助力破圈引流 [6] - 十余个艺术空间设置打卡装置吸引年轻群体,联动周边商圈消费 [6] - "艺术补给站"惠民计划包括43家店铺满减券、23家商铺"一元购"及满888元赠礼活动,覆盖餐饮、零售等多业态 [8] 闭幕规划与持续消费 - "门东艺术季"将推出60余场演出与10处展陈,包含"金陵小剧场""全民展风华"等四大主题板块 [7] - "遇见夜金陵"系列夜间演出覆盖金陵STYLE等消费集聚区,联合KOL打卡挑战赛深化"艺术+夜经济"融合 [6] - 闭幕活动通过互动打卡体验发放消费券、文创周边及演出门票,进一步转化艺术流量为消费力 [8]
广州促消费组合拳:不止取消购房“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9:28
房地产政策优化 - 广州发布《方案》明确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政策 降低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 [2] - 广州去年已逐步解除限售和限购 此次全面取消"三限"旨在激活外地人购房需求 [2] - 2025年计划推进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超150个 更新住宅老旧电梯超9000台 完成城中村改造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 [5] - 推进利用专项借款购买存量商品房作为安置房 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支持首付提取和贷款申请 [5] 就业与收入保障 - 开发储备350个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就业困难群体 争取2025届毕业生7月底前平均去向落实率不低于70% [3] - 调整落实最低工资标准为2500元/月 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常态化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3] - 全面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户籍限制 推进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 [3] 汽车消费促进 - 推进落实小客车指标"久摇不中"72次的个人直接申领普通车增量指标 [6] - 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体系 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 落实"反向开票"便利化措施 [6] - 争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 举办高水平汽车赛事和专业展览 [6] 服务消费提质 - 举办国际美食节、精品美食周等活动 发放餐饮消费券培育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 [7] - 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 为国际中转游客提供免费一日游服务 推动离境退税"即买即退" [7] - 推动市内免税店开业 扩大口岸免税店数量 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 [7] - 简化演唱会审批流程 实行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全流程网办 前4月营业性演出同比增长11% [7][8]
夏季演出市场燃动火热 “传统文化+新鲜话题+创新表达”释放观演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08 11:12
演出市场热度 - 夏季演出市场持续火热,本土原创剧目融入传统文化主题并呈现时代化特点 [1] - 原创音乐剧《大江东去》由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聚焦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轨迹,塑造文豪形象 [1] 剧目制作与设计 - 《大江东去》服装造型和舞美设计参考北宋壁画、古籍及历史资料,融入宋代山水画风格 [4] - 全剧编排25首歌曲,歌词结合苏轼黄州时期名句,音乐融合现代内核与传统表达 [5] 多元化观演体验 - 北京人艺大小剧场为观众提供多元化观演体验 [6] - 话剧《洋麻将》由唐烨导演,濮存昕、龚丽君主演,通过两位老人的故事吸引观众 [9] 创新题材探索 - 北京人艺新排话剧《一日顶流》探讨硅基与碳基生命共生及人工智能话题,剧本源自2025年互联网科技小说 [10] - 该剧尝试连接时代话题,为文学作品转化为话剧提供新可能 [10]
小票根撬动文旅新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6-08 06:01
以票根为媒介激活消费潜力,不仅得益于区域演出市场的繁荣,更折射出全国消费升级需求在特定场景 下的集中迸发。未来的消费竞争不再是景点与景点的单点比拼,而是生态与生态的系统较量。随着技术 与生态完善,票根有望成为连接供需的数字纽带,推动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这些挑战也是传统消费模式向数字化、生态化转型的共性难题,票根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在三个 维度迭代升级。 机制上,建立动态激励体系,依据酒店景区的票根核销率、消费转化率给予额外奖励,引导企业从被动 参与转向主动运营。比如,杭州"文旅消费积分"模式可资借鉴——将票根消费与城市积分体系挂钩,赋 予积分兑换公共服务等附加价值,增强用户黏性。 技术上,构建统一的文旅消费数据中台,整合演出票务、酒店预订、景区票务等平台,建立标准化接口 与认证体系,实现票根信息跨区域流通,使区域特惠升级为全国通兑。 生态上,票根经济本质是对体验经济的具象实践。当一张票根能串联城市文化地标、商业设施与生活场 景,它便不再是消费终点,而成为探索城市的起点。 未来的消费竞争不再是景点与景点的单点比拼,而是生态与生态的系统较量。随着技术与生态完善,票 根有望成为连接供需的数字纽带 ...
“夜经济”点亮“夜上海” 文化消费绽放市场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6-07 15:12
夜经济发展现状 - 上海夜间文化消费场景丰富 包括剧场演出 书店夜读 体育场馆演唱会等多种形式 形成文商旅深度融合的夜经济模式 [3][5][7] - 亚洲大厦"星空间"剧场2025年1-5月演出超1868场 吸引观众14 07万人次 90分钟时长的剧目设计契合年轻上班族作息 [5] - 上海博物馆 徐家汇书院等文化场所延长开放至21点或24小时 其中埃及特展更推出"7×24小时不闭馆"特别活动 [5][7] 文化消费带动效应 - 剧场及书店夜间活动显著拉动周边消费 消费者形成"晚餐+逛街+观剧/夜读"的连贯消费链条 [7] - 2024年上海体育场举办32场演艺活动 接待110万人次 创造9亿元票房 2025年周慧敏演唱会联动商场促销带动周末销售额同比增26% [7] - 演唱会经济串联文商旅场景 形成"赛娱经济"辐射效应 外地游客占比提升 产生住宿 餐饮等衍生消费 [7][8] 政策支持与消费需求 - 2025年国务院及上海市政府相继出台政策 明确培育夜间文旅经济 开发"谷子经济"等新消费产品 [8] - 现代消费者对夜间多元文化娱乐需求旺盛 尤其年轻群体倾向选择体验式 社交化的夜间休闲活动 [3][8]
演唱会:让快乐持久的密码
金融时报· 2025-06-06 11:21
演唱会市场表现 - 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占演出市场总票房51.1% [2] - 端午假期北京营业性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75%、130% [2] - 凤凰传奇鸟巢演唱会两场票房收入约7900万元,刷新单场观演人数纪录(6.5万人) [2] - 孙燕姿巡回演唱会北京场和重庆场想看人数分别达163.2万和119.1万 [2] - 林俊杰北京9场演唱会想看人数达468.6万 [2]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歌迷跨城市观演现象普遍,外地观众占比高达85%(周杰伦南宁演唱会) [6] - 观众重复观看同艺人不同场次演唱会现象明显(如6场华晨宇演唱会) [6] - 演唱会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社交网络分享观演体验成潮流 [3] - 演唱会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被视作"充电"方式 [5][6] 文旅联动效应 - 端午期间热门演出举办地出游热度上涨40% [1]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3天累计17万人次,预计带动消费超10亿元 [6] - 北京端午期间大型演出拉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显著增长 [6] - 福州为陶喆演唱会布置沉浸式体验专区,联动三坊七巷等景区 [7] 演出形式创新 - 凤凰传奇演唱会因观众整齐互动被戏称为"军训现场" [4] - 观众在演唱会现场进行刮彩票等创新互动行为 [4] - 艺人通过新歌或新编曲创造"限量版"现场体验 [6]
“真金白银”惠民提升票根“含金量” “链式体验”激活“吃住行游购娱”活力
央视网· 2025-06-04 15:49
票根经济带动文旅消费 - 端午假期全国多地推出"凭票根享优惠"活动 将传统消费凭证转变为串联文旅消费场景的优惠凭证 有效激发消费活力 [1] - 旅游出行平台数据显示 一张门票平均带动相当于门票价格1.5至2倍的二次消费 高铁机票等交通票带动40%持票用户增加旅游消费 [3] - 演出赛事票根拉动周边酒店玩乐等总消费增长超100% 同时帮助游客平均节省15%-30%相关消费支出 [3] 演出票根联动消费案例 - 北京主题音乐节凭票可享受数十种不同价位专属活动 最高优惠超过30% [5] - 河北廊坊游客凭票获免费参观艺术展及餐饮文创专属折扣 部分景点客流同比增长45% 合作酒店入住率增长超35% [7] - 天津喜剧节凭演出票根可在50多个商家享受餐饮购物专属优惠 [9] 交通票根联动文旅消费 - 江西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推出机票优惠活动 部分优惠力度最高达六折 优惠使用范围全面扩容 [11] - 河南洛阳凭抵达火车票可享景区门票优惠 文旅部门推出附带50多张专享券的《洛书寻迹手册》 部分门店日均客流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30% [13] 票根经济联盟发展 - 上海虹口区发布文娱票根经济矩阵 推出"看剧票根享餐饮折扣""餐饮票根优惠购电影套餐"等跨业态联动 [14] - 全国多个城市成立市/区级"票根经济联盟" 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 覆盖业态持续扩容 [15]
端午假期江苏接待游客超1240万人次
江南时报· 2025-06-04 14:43
文旅消费数据 - 端午假期江苏省接待游客1241 55万人次 游客消费总额46 9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 15%和0 20% [1] - 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65 57亿元 同比增长1 5% 占全行业异地消费的35 10% 同比提高2 43个百分点 占全国文旅消费总额的10 80% [1] - 体育赛事带动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 63% 形成"体育赛事引流 文旅消费变现"新模式 [1] 文化活动与演出 - 全省举办584场演出活动 包括14场大型演出 观演人次28 7万 同比增长352% 票房收入2 24亿元 同比增长574% [2] - 南京博物院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开展450余项活动 全省备案博物馆接待观众177 7万人次 同比增长19 8% 文创收入超800万元 [3] -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吸引超7万人次观展 "茉莉花开·家门口赏好戏"送达45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 非遗与传统民俗 - "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活动在常州举办 包含非遗造物市集 端午童趣非遗游园等10余项配套活动 [2] - 2025"非遗生活荟"在南京举行 近万人参与 包含青年非遗群展 精品非遗市集 沉浸式演艺等内容 [3] - 赛龙舟 包粽子 射五毒 制香囊等端午传统民俗活动在无锡 徐州等地开展 南京 苏州等地再现龙舟竞渡场景 [3]
端午假期出游“新风尚”激发消费“新活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04 10:38
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概况 - 端午小长假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6.57亿人次,日均2.19亿人次,同比增长3.0% [1] - 短途游、周边游仍是主流,同时划龙舟和文化研学成为新兴旅游方式 [1] - 北京市公园接待游客449.21万人次,同比增长14.67%(2024年为391.74万人次) [3] - 北京游客量前三的公园:天坛公园30.48万人次、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28.7万人次、颐和园26.34万人次 [3] 文化体验活动表现 - 太行水镇推出六大主题活动与全天候沉浸式演艺,将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融合 [1] - 北京各市属公园推出科普游园会、艺趣游园会、文化游园会等系列特色活动 [3] - 2025千帆音乐季·奇遇海音乐节吸引近7万人到场,首次融合音乐、电竞、文旅 [8] - 音乐节共有19组音乐人和2支电竞战队参加,创新打造多元文化盛宴 [8] 龙舟运动发展情况 - 龙舟观赛最火爆城市:广州、佛山、杭州、岳阳、成都 [7] - 龙舟观赛人群中外地游客占比18%,境外游客规模较平日增长64% [7] - 广西(钦州)-东盟海上龙舟公开赛有16支国内外队伍参赛,包括东盟地区队伍 [7] - 俄罗斯交换生参与龙舟比赛,显示这项运动正在国际化 [7] 旅游消费新趋势 - 游客更倾向于穿着古装游览景区,体验历史文化 [3] - 太行水镇活动呈现"白昼市井烟火,星夜光影传奇"的沉浸式体验 [1] - 音乐节创新性地将电竞与文旅结合,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8]
假期文旅有多“热”?数据盘点“端午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03 10:03
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端午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21.1万人次同比增长5.4% 旅游总花费107.7亿元同比增长6.7% [7] - 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915.65万人次同比增长4.41% 国内游客总花费62.70亿元同比增长5.54% [11] - 甘肃接待游客1492万人次同比增长5.1% 旅游花费96.4亿元同比增长8.3% [11] - 湖南累计客流1728.81万人次同比增长12.56% 其中省外游客20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10.61% [12] 区域文旅活动亮点 - 黄河壶口瀑布推出"非遗+文旅"主题活动 包含旱地龙舟赛、壶口斗鼓等特色项目 [3] - 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开展舞蹈民乐表演和非遗制作体验活动 [3] - 青海湖游客参与跳锅庄、与斑头雁等野生动物互动 [3] - 贵州施秉县举办千人抬独木龙舟、万人长桌宴等传统活动 [3] - 黑龙江双鸭山70亩油菜花田吸引游客观光 [3] - 云南峨山县呈现融合千年技艺与民族风情的文化盛宴 [5] - 江苏如东举办科技烟花秀 新疆喀什古城千架无人机灯光表演 [5] 细分市场增长动力 - 北京演出市场开票316台超1100场演出 同比增加32% 国家体育场刷新单场观演人数纪录 [9] - 北京入境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35.8% 入境游客花费7.2亿元同比增长41.1% [9] - 内蒙古亲子游和民俗体验游成主流 区外游客主要来自河北、江苏、重庆 [11] - 江西吉安发布长颈鹿家族城市IP 吸引亲子游客互动 [14] - 河南安阳太行大峡谷推出香囊缝制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15] 消费行为特征 - 游客出游以进城旅游和本地休闲为主 客源地集中在广东、山东、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 [15] - 江苏省内旅游占比达65.6% 受足球联赛带动跨市观赛热潮 [15] - 高铁和自驾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小众旅游目的地热度增长 [15] - 商圈、度假区、文博场馆、城市公园为游客主要选择 [15] - 民俗非遗活动和亲子游成为新亮点 南方龙舟比赛受青睐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