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搜索文档
县级生态环境部门人少事多困局如何破?抓好作风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是关键
中国环境报· 2025-06-12 08:13
凤庆县生态环境监管现状 - 凤庆县面积3335平方公里 人口38万 市场主体总量2.9万家 环境监管对象近4000家(项) [1] - 生态环境分局在岗人员仅19人 其中10人从事监测 9人负责行政事务和执法 监管人员与服务对象数量差异显著 [1] 县级生态环境部门面临的挑战 - 需同时完成市级部门任务和县级政府工作 包括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项目环评审核 数千家企业监管等 [2] - 工作人员承担政策宣传 驻村 突发事件应对等额外任务 工作强度高 "5+2""白加黑"成常态 [3] - 生态环保工作专业性强 现有人员缺乏系统培训 需掌握法律 自然资源 林草等多领域知识 [3] - 上级监管不足 存在"上级监督远 同级监督弱 地方监督难"问题 [3] 矛盾化解方案 - 加强行政编制争取 避免混编混岗 事业人员参与第三方活动需执行审批报告制度 [4] - 建立"定岗 定责 定流程 定考评"机制 细化权责清单 形成"接转督办核"运行闭环 [5] - 推行主管部门与事业单位"五项工作机制" 明确管理责任与保障配合 [5] - 强化纪律作风整顿 整治不作为现象 消除消极心态 [6] - 构建"制度+科技"监管模式 建立"一企一档"数据库 实现污染源动态监管 [6] - 开展跨县联合执法练兵 招考专业人才 加强人员交流轮岗 优秀者优先提拔 [6]
深挖根源举一反三才有长远之效
中国环境报· 2025-06-11 08:37
推动问题整改,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层面,而要有全局意识、长远眼光,要具备由点及面、深挖根源 的智慧。目前相关部门已对涉嫌违法排污的3家养殖户立案调查,对4名责任人停职检查,并在全县范围 开展类似溶洞环境的全面排查。这固然是亡羊补牢的必要之举,但针对溶洞的排查整改绝非终点。 正如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所说,溶洞排污问题是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活垃圾收 集处置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而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从思想认 识、政策措施、体制机制、工作作风、方式方法等层面查找差距、补齐短板,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机 制,才是治本之策。 不少地方以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完善体制机制,在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 济的高质量发展。比如,人称"百里画廊"的广西桂林漓江风景区,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推 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网格漓江管理机构和综合执法体系,推 进漓江干流、漓江城区段支流"四乱一脏"治理。漓江干流水质目前常年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并跻身国家 首批美丽河湖案例。"中国鞋都"浙江温州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为契机 ...
变化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市场准入将迎来新规.....
仪器信息网· 2025-06-10 16:17
政策修订背景 - 生态环境监测行业近年业务量大幅增长,但机构数量激增导致低价恶意竞争和数据造假问题突出,影响数据真实性和市场秩序[2] - 现行《补充要求》实施6年已不适应行业发展需求,需与2023年12月新实施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衔接[2][3] - 全国8000余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现行评审依据亟待更新,修订后条款从23条增至24条,其中19条修订完善,新增1条基础检验检测能力要求[3] 修订核心内容 资质认定框架 - 明确生态环境监测定义涵盖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等13类要素的化学、物理、生物检测活动[8] - 要求监测机构具备法律主体资格,能承担数据结果的法律责任[8] - 新增第二十四条强制要求申请任一监测领域资质须具备该类别全部基础检测项目能力,如水类需覆盖pH、溶解氧等18项指标[7][22][23] 人员配置标准 - 机构监测人员不少于15人,中级以上职称或同等能力者占比不低于25%[11] - 技术负责人需8年以上行业经验,授权签字人和质量负责人需6年以上相关经验[11][12] - 所有人员需通过理论及实操考核,关键岗位人员需签订劳动合同且连续从业超6个月[11] 技术管理要求 - 现场采样设备需具备防数据篡改功能,租用设备期限不得短于资质有效期[15] - 首次申请资质机构需运行管理体系满6个月,电子记录修改需全程留痕[16][17] - 现场采样需2人以上在场,使用定位授时设备记录轨迹,实验室样品需分区标识防污染[19][20] 数据质量控制 - 原始记录需完整覆盖采样、运输、分析全流程,热敏纸数据需同步保存复印件[16] - 监测报告需列明仪器设备详情及租用情况,授权签字人需具备标准适用性判定能力[21] -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需实现数据直接采集或可追溯,外部维护需监督评价[18]
超1.2亿共1032台/套,辽宁省发布多项生态环境监测仪器采购意向
仪器信息网· 2025-06-10 16:17
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设备采购项目 - 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驻市分支机构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填平补齐项目"政府采购意向,预算总金额超1.2亿元,涉及1032台/套仪器设备,预计采购时间为6月 [1][2] - 该项目共分为12个子项目,涵盖大气、水质、土壤、辐射等多个环境监测领域 [2][3][4][5][6][7][8][9] 各子项目详情 项目(一) - 预算765.83万元,采购42种294台设备,包括便携式离心机、测距仪、车载冰箱、地下水采样系统、多普勒流速流量仪等 [3] 项目(二) - 预算1433.86万元,采购20种109台设备,包括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便携式臭氧监测仪、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等 [4] 项目(三) - 预算506.84万元,采购6种108台设备,包括便携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恒温恒流大气采样器等 [5] 项目(四) - 预算765.4万元,采购17种124台设备,包括β射线法颗粒物采样枪、烟尘测试仪、便携式多功能烟气测试仪等 [6] 项目(五) - 预算844万元,采购5种18台设备,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全自动固液一体测汞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 [6] 项目(六) - 预算716.5万元,采购16种60台设备,包括pH计、红外分光测油仪、激光粒度仪、离子色谱仪等 [6] 项目(七) - 预算770万元,采购5种29台设备,包括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全自动氨氮分析仪、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等 [6] 项目(八) - 预算509万元,采购4种16台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全自动烷基汞分析系统、液相色谱仪等 [7] 项目(九) - 预算2500万元,采购5种19台设备,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等 [7] 项目(十) - 预算1049.68万元,采购25种123台设备,包括COD自动消解回流仪、纯水制备装置、翻转振荡器、微波消解仪等 [7] 项目(十一) - 预算1446.7万元,采购20种89台设备,包括大气预浓缩仪、多路动态气态配气仪、快速溶剂萃取仪、冷冻干燥机等 [7] 项目(十二) - 预算1080.05万元,采购34种43台设备,包括地下水采样系统、便携式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 [8]
股价坐上“过山车”,ST岭南债务问题待解,投资者期待“国企重组”
华夏时报· 2025-06-06 21:27
公司股价异动 - 岭南股份被实施ST后股价呈现"过山车"式波动,连续跌停后又连续涨停,累计涨幅超40%,近期在涨停跌停间频繁切换[2][3][4] - 2024年4月30日至5月16日股价连续跌停至2元以下,5月19日至27日又连续涨停[3][4] - 公司上市后股价曾达13.59元高位,2024年跌至0.77元低谷,年底回升至5元以上[4] 经营与财务困境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总营收从25.69亿元骤降至8.62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36.3亿元[3][6] - 2025年一季度收入6760万元,归母净利润-6640万元,货币资金2.034亿元远低于短期借款21.09亿元及一年内到期负债10.50亿元[6][7] - 2025年新增逾期债务合计6.78亿元(2-3月4.47亿元+4月2.31亿元),占2023年净资产21.25%及2024年净资产21.69%[7] 债务与资金问题 - 2024年8月4.89亿元"岭南转债"违约,2025年子公司因1.15亿元借款纠纷被法院判决还款[7][8] - 原实控人尹洪卫未归还资金占用余额1.42亿元(占净资产13.37%),其持有的500万股被强制变卖,另有2.73亿股被冻结[8] - 公司称债务解决以催收工程款为主,重组进展将以公告形式披露[9] 业务结构与市场预期 - 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52.72%、水务水环境治理42.33%、文旅业务4.95%[3] - 2024年9月因实控人变更为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新增"国企改革"概念引发市场炒作[4] - 分析人士指出ST股因市场预期"抢救措施"而存在高风险博弈特性[2][5]
践行“两山”理念 共绘绿色新篇 2025六五环境日成都主场活动举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5 22:23
成都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 2025年六五环境日成都主场活动以"践行'两山'理念,共绘绿色新篇"为主题,展现成都生态为基、生产焕新、生活向美的绿色发展主线 [1] - 成都首批生态环境特约观察员受聘,将持续记录城市绿色变迁并传递低碳理念 [1] - 成都市区观山次数达年均60次,2024年贡嘎山和四姑娘山幺妹峰分别被观测到13次和35次,均刷新历史纪录 [1] - 府南河水质显著改善,从20年前的垃圾漂浮到如今流水清澈,空气质量提升且可遥望雪山 [1] - 成都推荐首批10个雪山观景点位,包括凤凰山公园、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锦城湖等标志性地点 [1] 成都环保政策创新 - 成都出台"环保35条"措施,包括园区环保首席服务制度,选派28名干部驻点服务7个区(市)县 [2] - 简化中试项目环评流程,推动环保绩效A、B和引领性企业增至287家,惠及10个重点行业8000余家企业 [2] - 举办生态优园惠企会客厅13场,拓展正面清单企业近1600家 [2] - 建立环评快速审批机制,52个承诺制项目实现当天提交、受理、批复 [2] - 成都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推动全民参与绿色浪潮,计划贡献更多"成都经验" [2]
正和生态AI知识库正式发布!28年经验+双模型,重构生态治理智慧中枢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11:35
正和生态知识库-AI大模型助手交互界面 (原标题:正和生态(605069)AI知识库正式发布!28年经验+双模型,重构生态治理智慧中枢) 近日,正和生态知识库完成测试并正式发布。这一成果标志着公司在生态环境领域智能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该知识库的核心系统"AI大模 型助手",深度融合正和生态28年行业经验、智谱GLM大模型基座,整合智谱Z1与Deepseek-R1双AI模型,构建起覆盖招投标、规划设计、工 程建设和内控管理全链条的智能交互中枢,可实现信息秒级检索与智能精准推送,为企业高效运转、智能化决策以及创新能力提供强大支撑, 为企业市场拓展和服务客户提供有力支持。 正和生态知识库-AI大模型助手验收会 三、200项严苛测试,专业验证实力出圈 新系统究竟有多靠谱?正和生态用一套"硬核"评测体系给出答案。技术团队设计200项测试题,从事实查询、专业应用两大维度展开:小到招 标文件条款定位,大到复杂生态设计方案解析,每项测试都直击业务痛点。同时引入对照组实验,直观展现接入企业知识库后的AI性能飞跃 ——知识覆盖度提升至99%,事实一致性误差率低于1.2%,交互响应速度更是实现98%查询2秒内反馈。 由21位业务 ...
三亚:让生态文明之花在鹿城绽放
海南日报· 2025-06-05 09:44
三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 2024年三亚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5%,PM2.5浓度为11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城市饮用水水源等达标率均为100% [3] - 三亚红塘湾临空商贸区整改提前6个月完成拆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提前一年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按期完成率达100% [7] - 三亚海棠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典型案例,亚龙湾、榆林湾、崖州湾入选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三亚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三亚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工作,解决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问题 [8] -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生态保护修复+休闲渔业'项目入选海南省第二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8] - 探索"生态+旅游+公益"新模式,推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8] 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 2025年第一季度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率达99.55%,全省排名第二 [10] - 编制"1+5"规划框架体系,包括《三亚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5个专项规划 [9]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统筹推进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 [9] 未来工作重点 - 深入打好空气质量对标攻坚战,强化水体、土壤、海洋污染防治 [12] - 持续巩固提升禁塑成效,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风险底线 [12] - 按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12]
四川全力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片青绿绘天府
四川日报· 2025-06-05 08:30
环境保护成效 - 2024年成都市区观山记录达62次,贡嘎山和四姑娘山幺妹峰分别被观测到13次和35次,均刷新历史纪录 [2] - 四川PM2 5年均浓度降至29 8微克/立方米,首次低于30微克/立方米 [2] - 四川通过产业升级、能源结构调整、交通运输优化等措施让"四川蓝"成为常态 [2][5] 生态治理措施 - 四川出台《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政策,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6] - 完成130个县(市、区)的重金属污染溯源,推动200家在产企业落实"边生产边管控"措施 [6] -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链条体系,启动《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前期调研 [8] 生物多样性保护 -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增至17种,二级保护动物增至47种 [2][7] - 首次发现大天鹅繁殖巢,填补该物种在若尔盖湿地繁殖记录空白 [7] - 编制《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十年规划》,推进全省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8] 营商环境优化 - 生态环境厅承诺1个工作日内办结废旧动力电池跨省转移利用备案事项 [9] - 2024年纳入正面清单企业1953家,作出不予处罚756件,免罚金额达1 49亿元 [9] - 施行《四川省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处罚清单》,推动包容审慎执法和柔性执法 [9]
2024年度苏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出炉 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国家二级”
苏州日报· 2025-06-05 08:26
据介绍,2024年,苏州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聚焦全面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科学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全 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环境空气方面,202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苏州市区PM2.5年均浓度居全省第4位,苏 州市各地PM2.5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方面,2024年,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市共1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 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国考30个断面中,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93.3%,同比持平;年均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的断面比例 为63.3%,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Ⅱ类水体比例全省第一。长江干流(苏州段)各断面水质达到Ⅱ类, 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太湖湖体(苏州辖区)总体水质处于Ⅲ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 50.4,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国考断面阳澄湖湖心水质保持Ⅲ类,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京杭大运河 (苏州段)水质稳定在优级水平。 土壤环境方面,2024年,苏州市对"十四五"国家土壤监测网中46个一般风险监控点开展监测。开展 监测的所有点位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