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

搜索文档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的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6-24 21:09
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的影响 对平台内经营者(商户/主播)的影响 - 中小微企业及低收入人群税负无实质变化:超90%月销售额≤10万元的中小商户享受增值税免税政策,年收入150万元的个体户增值税减按1%征收(年缴1.5万元),个税因减半政策仅需缴纳不足万元 [1] - 年收入≤12万元的从业人员(如多数主播、电商运营)扣除基本费用及专项附加后基本无需缴个税或税额极低,年收入16万元的主播扣除各项后年缴个税约千元 [1][2] - 高收入违规经营者税负回归正常水平:此前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偷逃税的高收入商户(如头部主播、大商家)需按实际收入纳税 [3] - 新规精准打击刷单、虚假交易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 [4] 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影响 - 短期操作成本上升:平台需按季度报送身份信息和收入信息,首次报送时间为2025年10月,可能涉及系统改造、数据对接等技术投入 [5] - 长期风险降低:明确平台对涉税信息真实性的责任,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商户身份核验和交易记录流程 [6] - 不影响经营模式:涉税信息报送不改变平台自身的收入、成本或利润结构,属于合规性操作 [7] - 违法成本显著提升:若平台瞒报、漏报或拒绝报送信息,最高面临50万元罚款及停业整顿处罚 [8] - 平台经济生态改善:信息报送有助于及时发现"刷单""虚假流量"等行为,减少平台内的恶意竞争 [9] - 加速行业洗牌:中小型平台若无法满足合规要求可能面临淘汰风险,头部平台则可通过合规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10] 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影响 - 消费环境更安全:透明化税收监管可减少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者因虚假宣传或劣质产品受损的风险 [10] - 促进市场公平:线上线下税收规则统一,传统企业和线上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 [11] 特殊群体与行业的豁免政策 - 灵活就业人员受保护:从事配送、运输、家政等便民劳务的从业人员(如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收入信息免予报送 [12] - 追溯性原则:规定施行前的涉税信息无需追溯,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12]
受花房集团拖累,宋城演艺调减净利5740万元致2022年业绩变脸,公司回应“将处置股权”
华夏时报· 2025-06-21 17:24
会计差错事件 - 公司因2022年度财报重大会计差错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调减2022年利润总额和归母净利润各5740.40万元,占更正前指标的414.75%和594.37%,且更正前后盈亏性质发生变化[1] - 差错源于对联营企业花房集团的投资核算问题,因花房集团参股公司涉案导致审计材料缺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2022年报出具保留意见[1][4] - 2023年7月花房集团缴纳待结案扣押款1.55亿元并解冻资金账户,2024年4月公司据此对2022年报及2023年三份定期报告进行追溯调整[5] 花房集团影响 - 花房集团2024年营收21.05亿元,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公司确认投资收益1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7.76亿元,接近可辨认净资产份额[8][9] - 花房集团2022年追加确认预计损失1.55亿元和被投公司投资公允价值减少1900万元,导致公司需进行会计差错更正[5] - 公司表示花房集团退市后经营趋向稳定,对公司影响已很小,未来将根据合适时机处置股权[7][8]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24.17亿元同比增长25.49%,其中西安千古情景区营收同比大增178.02%,杭州宋城旅游区营收下滑2.71%[10][1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微增0.26%,归母净利润下降2.18%,主要因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2] - 公司表示2025年将精准捕捉需求、精细打磨产品,并加大市场活动和宣传推广力度[12][13]
平台经济促就业如何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6-21 06:01
平台经济就业贡献 - 平台经济成为稳就业关键载体 年均新增就业岗位占全国比重稳定在22%以上 累计吸纳超2.3亿人就业 [1] - 推动人才结构高端化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突破120万人 近3年复合增长率达45% 新兴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60% [1] - 灵活就业领域吸纳新就业形态从业者超3000万人 包括骑手 快递员 网约车司机等 [1] 平台经济现存问题 - 用工责任规避现象突出 外卖骑手 网约车司机纳入城镇职工社保比例不足四成 养老保险断缴率超40% [2] - 算法机制存在弊端 外卖平台压缩配送时效导致骑手交通违章率高 网约车高峰加价算法使司机收入难覆盖成本 直播行业阶梯抽成挤压新人空间 [2] 政策优化方向 - 强化法律保障 明确从业者法律身份 禁止协议嵌套规避责任 将事实劳动关系者纳入社保 探索"社保积分银行"机制 [2] - 建立算法治理机制 实施核心算法分级备案 规定运输服务类平台保底收入占比 直播行业征收超额收益调节基金 [3] - 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搭建算法监管数字中枢 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实施裁员比例动态预警和信用约束 [3]
43万快手用户同时在线围观“原始部落大改造”,户外团播还能这样玩?
搜狐财经· 2025-06-21 01:19
直播内容创新 - 探险博主李忆主导全网首档原始部落直播节目,带领观众穿越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展示古老神秘的"杀猪仪式"和"钻木生火"技巧 [1][3] - 直播内容涵盖部落居民与现代博主协作改造家园的过程,呈现文化与现代化交织的实验 [1][5] - 最高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达43万,节目真实生动且避免猎奇式呈现,粉丝互动性强 [9][11] 部落改造计划 - 博主协助部落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修建排水渠等基础设施,帮助居民掌握自给自足能力 [5][7] - 改造计划包括修建围栏、挖鱼塘等,居民从抗拒到积极参与,部落面貌逐渐改善 [7] - 目标为"授人以渔",提升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而非短期物资援助 [9] 博主个人影响力 - 李忆账号粉丝突破千万,内容以平等真诚的镜头语言展现部落生活,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 [11] - 其探险之旅始于六七年前,2019年通过印尼巴布亚地区部落生活短视频迅速积累粉丝 [11] - 创新模式包括"荒岛求生挑战"等,突破传统直播形式边界,获行业高度评价 [13] 行业趋势与平台策略 - 快手等平台发起"生活直播挑战赛",重点招募户外挑战和海外风土人情类博主 [14] - 户外探险类内容潜力被进一步发掘,平台推动直播形式向更丰富领域延伸 [13][14] - 行业认为此类内容满足用户对世界的好奇心,未来或涌现更多类似创新模式 [16]
平台捆绑与合规高压,千万网红童锦程的“洗白”困局
36氪· 2025-06-17 16:39
虎牙平台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5.1亿元 同比增长0.3% 结束连续数季负增长 [1] - 同期净利润同比骤降99%至92.7万元 盈利能力仍承压 [1] 主播与平台博弈 - 头部主播童锦程因1亿3375万平台投入成本及高额违约金被绑定 无法跳槽至抖音 [2] - 平台通过天价违约金形成"金手铐"效应 但无法阻止用户流失风险 [19] - 主播收入结构分层明显:基础层直播打赏(虎牙月均120万) 中间层广告(抖音单条20-30万) 顶层公会收入(月均120-150万) [17] 直播内容生态 - 擦边内容形成"流量-收益"闭环 平台算法优先推荐冲突性内容 [7] - 虎牙对违规内容采取暂时性惩戒 未彻底封停头部主播账号 [7] - 同类账号在抖音平台大量复制"渣男祖师爷"人设 形成不良内容扩散 [8][11] 公会商业模式 - 童锦程成立"大海星辰"公会 采用工业化生产模式 2023年旗下超500名主播 [15][16] - 公会实施流量至上策略 通过主播矩阵维持曝光度 [17] - 行业存在虚开发票偷税案例 涉案金额超2亿元波及700余名主播 [18] 行业监管影响 - 清朗行动直指畸形网红生态 倒逼主播转型合规内容 [19] - 平台与主播权力关系反转 主播更依赖平台合规庇护 [19] - 行业需建立健康内容生态 当前封停措施效果有限 [20][21] 主播转型路径 - 需重构个人IP 摆脱对打赏分成的单一依赖 [19] - 内容深度与垂直专业度成为核心竞争力 [19] - 童锦程抖音作品已显现转型迹象 [19]
网红主播美颜泛滥成灾,平时是美女,忘记开美颜瞬间变老太太
新浪财经· 2025-06-15 06:20
行业现象分析 - 网红主播因关闭美颜功能导致形象反差巨大 引发舆论对过度美颜现象的关注 [1] - 美颜技术已成为直播行业普遍工具 包括磨皮、瘦脸、大眼等多种滤镜效果 [3] - 美颜技术被主播作为获取流量和收益的重要工具 在平台推流和粉丝打赏链条中扮演关键角色 [3] 用户影响 - 美颜技术导致观众陷入真假难辨的困境 尤其影响追求"恋爱陪伴感"的男性用户 [5] - 部分用户因被高颜值蒙蔽而产生非理性消费行为 如持续刷礼物和为爱充值 [5] - 当主播真实面貌暴露时 会造成观众心理落差和信任危机 [7] 行业生态影响 - 过度依赖美颜导致主播同质化严重 真实个性和才艺被忽视 [7] - 美颜滥用扭曲了直播生态 使内容创作偏离真实本质 [7] - 行业需要反思直播内容应以真实打动观众 而非依赖虚假人设 [9] 发展建议 - 观众需要提高媒介素养 理性认识美颜技术制造的虚拟形象 [11] - 行业应考虑引入规范和监管 合理使用美颜技术 [11] - 直播行业应回归内容本质 注重真实和有价值的表达 [13]
两年前悄悄开始的抢人大战,浙江是怎样击败广东江苏的
新浪财经· 2025-06-13 01:27
区域经济人口争夺战 - 浙江2023年日均吸引1526名移民,全年新增55.7万人,其中25%来自贵州山区,数量超过广西赴广东务工群体 [1] - 杭州码农年薪较深圳同行高18%,阿里云工程师可获得公司股票作为年终奖,而深圳电子厂主管年终奖仅为两箱脐橙 [1] - 义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速度比东莞快3.2倍,实现上午申请中午到账,东莞仍需房产抵押流程 [1] - 绍兴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校概率比佛山高47%,浙江提供免费校服等教育资源 [1] 民营经济生态 - 浙江每7.8人拥有1个市场主体,日均新增企业2.4万家(广东为3473家),民营经济贡献67%的GDP和87%的就业岗位 [3] - 全国工商联民企500强榜单中,浙江106家企业上榜,数量超过广东与江苏总和17家 [4] - 宁波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达5.8%,工业机器人订单占全国70%,温州泵阀厂采用3D打印技术使产品毛利率超过AirPods [8] - 杭州数字经济占GDP比重28%,AI企业参与亚运会无人机舰队等重大项目 [8]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浙江11个地市2024年人口全部正增长,舟山净增3000人,而湖南除长沙外13个地市人口流失,江苏4个城市仍面临人口流出 [8][9] - 嘉兴掌握75%财政自主权,投入150亿建设直通上海的城际轨道;义乌投资80亿建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实现中东客户高清视频看货 [11] - 金华永康五金产业推动人均GDP超越深圳,村民自建房标配罗马柱与星空泳池 [11] - 杭州湾沿岸国家级高新企业密度达23家/平方公里,为珠三角的1.7倍 [11] 政务服务效率 - 浙江人才补贴通过"浙里办"APP可实现上午申请中午到账,落户流程仅需1.8天(比广东快2.9倍) [12] - 政务服务支持电子档案调取与兜底服务,同一业务重复取号会触发专员主动联系 [12] - 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校概率达87%,较广东高24个百分点 [12] 收入分配与产业升级 - 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全国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1.96:1(广东为2.49:1) [12] - 财政支出78%投向民生领域,形成企业-政府-百姓经济循环 [12] - 宁波港起重机操作员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月薪2万起,义乌直播村吸纳3000名传统导购转型 [14] - 数字经济与县域经济结合,舟山渔民通过跨境电商将黄鱼卖出金条价 [14]
新职业青年涌入直播间
中国青年报· 2025-06-11 16:18
新职业发展现状 - 直播赛道催生直播招聘师、生活服务体验员等新职业,被纳入人社部新职业目录,拓展中国职业图谱并畅通技能提升通道 [1][3] - 直播行业细分领域职业逐渐成熟,涵盖策划、控场、分析等环节,从业者专业化水平提升将孕育更多新工种 [6] - 截至2024年底,快手平台带动4320万个就业机会,催生174个新职业类型,月收入过万创作者人数同比增长14% [7] 直播行业生态 - 直播间形成多元协作模式:网络主播负责前端展示,AI应用师优化推荐策略,直播氛围师调控互动节奏,构成完整数字协作链 [2][4] - AI工具重构直播流程,可完成场景生成、虚拟主播互动、数据复盘等功能,使带货效率大幅提升 [4] - 互联网营销师通过生活化表达转化复杂数据参数,建立跨地域情感纽带,形成"线上版销售"模式 [5] 传统行业转型 - 房产主播通过短视频直播打破信息壁垒,倒逼开发商提升品质,快手平台7万粉丝案例显示其对行业进步的推动作用 [7] - 非遗传承人利用直播使面塑艺术商业化,快手80万粉丝案例验证传统手艺数字化传承可行性 [8] - 直播电商为农业提供新渠道,助农直播氛围师半年促成上万件农产品销售,单场流水从百元提升至四位数 [6] 创新招聘模式 - "直播带岗"模式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快手"快聘"业务月度吸引2.5亿人次蓝领求职,累计500万场直播覆盖24万家企业 [10][11] - 吉林省案例显示,培训2180名带岗主播直接解决就业,并帮助3.5万人匹配岗位 [10] - 该模式突破地域限制,使偏远地区求职者直观了解企业情况,降低求职成本 [10] 平台经济赋能 - 短视频直播推动体育人才破圈,草根球员通过平台内容传播获得CBA试训机会,实现职业转型 [11] - 数字技术形成"产业数字化-新职业-人才生态"闭环,为产业升级提供基础支撑 [8] - 平台经济促就业符合数字化转型趋势,建议构建新职业培育体系引导青年职业规划 [12]
企业添动力就业有底气(经济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0 06:02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1至4月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增长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低于调控目标 [1] - 中小微企业吸纳八成以上就业人数 其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就业岗位数量和质量 [1] 稳就业政策效果显著 - 累计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超6400亿元 帮助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530多万个 [1] - 一季度向58 8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35 2亿元 [1] 新就业形态持续涌现 - 滴滴网约车4月至5月底招募新司机超77万人 [1] - 快手计划未来3年培养网络主播等新兴岗位人才1000万名 [1] 企业培训助力员工成长 - 企业培训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近万亿元 [2] - 美的集团通过"三级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多元培训课程和项目 [2] - 传化集团每年培养技能人才超3500人次 推动产业工人向工程师转型 [2] 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行动 - "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以上 [2]
1亿直男也救不了虎扑
虎嗅APP· 2025-06-07 21:52
虎扑出售交易 - 虎扑以5亿人民币价格被迅雷收购,交易于年初谈妥近期完成流程[3][4] - 交易金额引发市场热议,对比小红书260亿美元估值(373倍于虎扑)突显男性消费平台估值困境[4] - 双方被网友评价为"弱弱联合",迅雷接盘行为超出市场预期[5][13] 虎扑经营现状 - 电商业务(得物、识货)剥离后广告收入占比达总营收90%,模式单一且广告植入方式损害用户体验[6] - BBS模式陷入恶性循环:头部用户缺乏曝光→广告收入下降→人才流失→生态恶化,2017-2020年月活从5500万暴跌至579万[8][9] - 内容降级为搬运工性质,原创内容集中于情感话题,体育垂直领域优势未充分商业化[9][34] 迅雷收购动机 - 迅雷2025Q1财报显示运营能力:总营收8880万美元(同比+3.2%),毛利润4410万美元,会员数从576万增至604万[17][19] - 海外直播业务成为新增长点,东南亚语音直播平台Hiya发展迅猛[23][25] - 投资布局显示战略眼光:2016年投资影石(持股8.73%),2017年布局小程序游戏赛道[26] 虎扑潜在价值 - 孵化项目得物验证男性消费力:月活破亿,2024年估值710亿元位列全球独角兽第48位[29] - 体育垂直领域仍具不可替代性:论坛形式比视频平台更高效聚合讨论,保留1300万日活用户案例证明赛道盈利能力[30][32] - 用户画像清晰度高:18-35岁男性占比78%,兴趣标签明确利于精准营销,社区凝聚力支撑多次破圈事件[33][34] 协同效应展望 - 迅雷计划整合虎扑体育内容补充生态,可能注入直播资源激活用户价值[35] - 双方需解决核心问题:虎扑需突破BBS模式瓶颈,迅雷需证明5亿投资能产生协同效应而非财务负担[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