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资

搜索文档
量化金融风险夏令营,AI时代的投资大师培养班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3 18:14
活动概述 - "2025苏黎世-深圳数量金融风险夏令营"由南方科技大学风险分析预测与管控研究院、苏黎世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量化金融硕士项目、深圳市比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新瑞商学院联合主办 [1] - 活动为期两周 在苏黎世与深圳两地举行 涵盖中国和国际数量金融行业趋势、金融市场风险、机器学习在数量金融的应用等内容 [11] - 吸引了来自国内外各高校和金融机构的20余位优秀学子和专业人士参与 [12] 行业趋势与观点 - 金融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风险管理与对冲是核心环节 [4] - 量化投资能够更高效地挖掘投资机会 有效规避风险 提高资产的长期收益率 [9] - 数量金融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 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系统性风险以及个体金融资产的风险进行精准测度和预测 [12] 企业动态 - 深圳康节问对科技采用"1+1+N"(数据+智能体+实际行业应用)的业务逻辑 强调数据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5] - 顺络电子在发展初期抓住手机行业供应链发展红利 目前正在量化、人工智能及低空经济领域进行转型探索 [6] - 瑞桐(杭州)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享了国内外量化投资发展现状和前沿 指出传统人工投资方式面临挑战 [9] 活动特色 - 讲师团队包括南方科技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等一流学府的资深院士教授 以及Citadel、广金美好、瑞银投资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的资深专家 [11] - 今年夏令营以"关注数据 把握机会"为主题 更侧重于量化投资及金融行业的实操内容 [11] - 特邀讲师邵浩博士分享了多年金融领域实战经验和心得 为年轻学子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9]
倍漾量化冯霁:大模型重构量化投研整条生产线
新浪基金· 2025-07-12 16:43
量化投资与大模型结合 - 倍漾量化创始人冯霁在研讨会上发表"大模型时代的量化投资"主题演讲,提出量化投资将因大模型技术而重构[1] - 公司采用"AI原生"思路构建投研系统,类似AI科技公司的架构,从成立之初即专注于机器学习在资管领域的应用[3] - 高频交易领域机器学习优势显著:市场非有效性提供信息利用空间,分钟级/tick级数据接近独立同分布,样本量极大(沪深交易所单日3亿笔,千日累计3000亿数据点)[3] 机器学习在金融市场的应用逻辑 - 机器学习核心问题在于模型泛化能力,PAC学习框架为实盘应用提供理论支撑[3] - 高频领域机器学习仅存在欠拟合风险,不会过拟合,因数据分布稳定性强且非线性模式丰富[3] - 破除"黑盒不可交易"误解:通过白盒逼近剥离可解释部分获取真Alpha,或通过统计量监控替代模型解释(类比高铁运行逻辑)[3] 大模型驱动的量化投研变革 - NLP技术路径从多步骤流水线简化为预训练→监督微调→强化学习三阶段,量化投研将同步重构全生产线[4] - 公司重组团队结构:机器学习组专注模型准确性,高性能计算组保障速度,取消传统因子岗,全员围绕统一技术底座迭代[4] - 短周期交易更易被AI攻克:信号密度高、分布稳定、非线性特征多,长周期难度呈指数级上升[4] AI投研系统优势 - 系统升级具备可规划性,传统投研依赖灵感而AI可像软件工程排期,例如基于GPT-2能预判GPT-4发展路径[4] - 公司研发计划已排期至三个月后,国庆前具体能力提升指标可通过OKR量化预期[4]
量化交易新规落地,高频交易戴上“紧箍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2:31
程序化交易新规核心内容 -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于7月7日正式实施 新规从2024年6月公开征求意见到2025年4月推出 最终7月落地 逐步推进量化交易监管 [1] - 新规核心指向对高频交易的精准监管和异常交易的严格约束 通过"速度限制、规则堵漏、穿透监管"重塑市场生态 [1] - 量化行业从"微秒级速度竞争"转向"中低频策略有效性竞争" 机构需从"拼速度"转向"拼质量" [1][19] 高频交易监管要点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明确: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或单日≥2万笔 需接受差异化收费和额外报告监管 [3][5] - 实行差异化收费机制 提高高频交易的流量费、撤单费 每笔1元委托费加5元撤单费使高频策略盈亏平衡点提升30%-50% [3][6] - 全面暂停融券T+0交易 禁止当日卖出、次日还券操作 [3] 新规对量化行业影响 - 高频策略收益可能下降30%-50% 部分中小私募因合规成本上升面临淘汰 依赖年化200倍以上换手的高频做市策略可能失效 [6] - 头部机构优势巩固 幻方量化、明汯投资等以中低频策略为主 已提前完成合规调整 受影响较小 [6] - 行业集中度提升 依赖高频策略的中小机构需转型或退出 技术储备不足者面临出清压力 [6] 市场生态变化 - 流动性质量改善 减少"幌骗交易"等虚假流动性 真实供需更易反映在价格中 [6] - 公平性增强 削弱高频交易技术碾压优势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6] - 引导资金流向蓝筹股 避免小盘股过度波动 预防小微盘股大幅下行风险 [10] 交易数据变化 - 新规实施首日两市成交额1.22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缩小逾2000亿元 [8] - 量化资金约占A股总成交额20%-30% 前一日1.4万亿元成交量中约3000多亿元来自量化资金 [9] - 成交额下降与新规限制量化交易有关 但市场仍维持高位运行 [9][10] 机构应对策略 - 头部量化私募策略换手率普遍为80-150倍 远低于300笔/秒的红线 已提前调整风控标准 [14][15] - 量化竞争维度从技术执行速度转向策略研发深度 中低频与基本面量化策略将成为主流 [18] - 机构需构建全覆盖合规管理体系 深化多因子模型创新 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18]
量化交易新规正式实施,对高频策略影响较大
第一财经· 2025-07-07 19:08
部分量化机构已经提前布局降频 量化交易新规7日正式实施。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下称《实施细 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其中,新规重点加强了对高频交易的监管,明确了高频交易认定情形,在报告内容、交易收费、交易监 管等方面提出差异化管理要求等,还对程序化交易可能出现的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 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异常交易行为作了进一步细化。 重点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程序化交易(俗称"量化交易")是信息技术进步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市场起步较晚但发 展较快,已成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交易方式,有助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 但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 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市场波动。 近年来,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2024年5月,证监会发布《证券 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 (试行)》,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总体性、框架性制度安排,并授权交易所细 化业务规则和具体举措。 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同步 ...
遏制非理性行为 程序化交易新规今起施行
证券时报· 2025-07-07 02:06
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实施 - 沪深北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施行 推动量化行业向更规范高效方向发展 [1] - 监管全面细化 明确四类异常交易行为构成要件 包括瞬时申报速率异常 频繁瞬时撤单 频繁拉抬打压 短时间大额成交 [1]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合计300笔以上 或全日申报撤单合计20000笔以上 [1] 高频交易差异化监管 - 对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监管安排 包括额外报告要求 从严管理异常交易行为 实行差异化收费标准 [1] - 量化私募已从交易模型 风控管理 合规培训等多方面改进 调整因子参数 控制最大买卖量 [1] - 执行24小时实时预警及人工监督 重点加强盘中实时监测 严格监控每日交易笔数避免触发异常 [1] 行业整改现状 - 国内大中型量化私募普遍完成整改 头部机构设立专人专岗进行管理评估确保合规 [2] - 依赖极高报撤单频率的策略产品被大幅调整或淘汰 截至去年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 年内下降超20% [2] - 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过去3个月下降近60% 截至今年6月底高频策略产品已难觅踪迹 [2] 监管长期影响 - 新规细化算法 交易频率 风控指标要求 有助于遏制非理性交易行为 压缩灰色空间 [2] - 头部机构更有能力快速适应监管变化 推动良性竞争 [2] - 长期有助于行业完成"挤水分""清风险" 促进健康发展 [2]
A股大消息!明日实施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16:40
程序化交易新规实施影响分析 -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 推动量化行业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 [1] - 新规主要针对不规范高频交易行为 对量化投资核心逻辑影响有限 [1][3] - 业内已做好设备和系统适配 总体影响不大 [3] 高频交易监管标准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以上 单日累计2万笔以上 [3] - 标准从2023年9月首次提出 已有一年多过渡期 [3] - 大机构阿尔法策略换手率普遍不高 年化换手率200倍以上策略占比很低 [3] 量化行业降频趋势 - 全行业平均频率适度下移 中高频策略仍是阿尔法核心来源 [3] - 高频因子受限 中低频量价因子重要性显著提升 [5] - 部分高频交易资金将向中低频迁移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规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依赖极高报撤单策略的机构面临挑战 [7] - 头部机构优势明显 但"小而美"团队仍可凭垂直领域创新突围 [7] -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8] 策略转型方向 - 策略多样化成为趋势 "高频+中频+低频"组合将更普遍 [8] - 需要持续优化交易算法 构建更多样化低相关性策略组合 [8] - 深耕特色策略 提升有效性和差异化水平成为中小机构核心任务 [9][10] 量化行业发展展望 - 国内量化管理规模将持续扩大 但超额收益将随规模增长下行 [10] - 衍生品丰富将带来策略类型多样化 缓解同质化问题 [10] - 行业难以形成真正寡头垄断 大小机构将并存发展 [10]
盘中跳水量化背锅?机构:新规影响不大,去年已在自查
搜狐财经· 2025-07-04 22:19
量化新规市场影响分析 - 市场谣言澄清:A股尾盘跳水与7月7日生效的量化新规无关,相关细则已于2024年6月征求意见并于4月正式发布,市场预期充分[2] - 高频交易频率限制谣言被驳斥:所谓"从每秒299次降至30次"被多家机构称为无稽之谈,业内反对将量化与高频交易划等号[3] 高频交易监管细则 - 高频交易定义标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或单日≥20000笔[9] - 差异化管理要求:交易所可在报告、收费、监管等方面对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管理,但具体收费机制尚未完全落定[6] - 机构合规调整:头部量化机构已主动将交易频次调整至监管标准以下,大型机构受影响程度可控[6][7] 量化策略转型趋势 - 降频成为行业关键词:政策引导叠加策略容量限制,机构逐步转向中低频策略[10] - 中低频策略优势:容量大(百亿私募称其贡献超80%超额收益)、多样性强、收益来源广,成为A股量化增长主赛道[11] - 策略转型驱动因素:高频策略获利空间受压缩,另类数据增加推动中低频信号稳定性提升[11] 量化投资本质澄清 - 量化不等于高频交易:程序化执行工具(如VWAP策略)本质是提升交易效率的风险管理手段[11] - 长期价值投资应用:股票回报预测模型可将价值投资理念转化为系统化框架,促进资本市场理性定价[11] 新规实施准备情况 - 行业提前适应:量化机构自2023年起已多次自查,新规对市场实际影响有限[4] - 规模影响分化:单产品规模决定受影响程度,小型产品基本无影响,大型机构通过调整可满足监管要求[7]
宽德投资冯鑫:AI时代的指数化投资——量化投资与长期价值投资的融合
财联社· 2025-07-03 17:59
时代背景与技术演进 - 全球正处于技术演进与制度转型交汇的关键时点,生成式AI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正在改变各行各业,为长期价值投资提供新工具[1] - AI正从提升多步推理能力(L2)向具备"感知—计划—执行"闭环能力的AI Agent(L3)发展,2025年被称为"AI Agent元年"[2] - 海外市场AI辅助研究已成为主流,对冲基金采用大模型优化投研流程,共同基金和财富管理机构应用生成式AI于投资摘要、会议纪要等环节[4] 政策导向与市场结构 - 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体系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倡导价值投资、规范程序化交易,管理险资、社保等机构更看重低费率、容量大、结构透明的投资工具[4] - 国家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资源配置向五大重点领域倾斜[4] - A股市场信息披露、监管执法和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形成基本面主导、"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5] 量化投资的作用与定位 - 量化交易在市场中承担"润滑剂"与"稳定器"双重角色,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增强市场结构韧性[6] - 通过机器学习将股票从稀疏高维空间嵌入致密低维空间,利用注意力机制构建图网络,增强整体系统稳定性与韧性[7] - 本土量化行业已建立稳定技术积累、较强研究能力和良好合规文化,面临技术加速发展与制度优化的窗口期[5] 智慧选股(Smart Beta)策略 - 智慧选股策略聚焦服务长期机构资金,强调工具化定位,构建可理解、可复制、可评估的配置工具[10] - 策略以AI为驱动、基本面为核心,回归价值投资本源,容量大、换手低、费率合理,支持机构投资者长期配置[10][11] - 旨在实现"普惠化"目标,接近"长期满仓、长期持有"的理想状态,兼顾商业可持续性与合规性[11] AI研究与技术实践 - 行业AI研究分为基于兴趣驱动的学术性研究和更具挑战性的工业级研发,后者需要长周期、重投入[12] - AI时代机遇分为以应用为导向的现实机会和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探索,后者涉及对AI推理能力、通用性等的理解[13] - 公司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WILL,开展工业级研发探索AI能力上限,源于量化机构具备组织基础和工程文化[14] 行业展望与结语 - 技术突破、人才流动、思想融合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动能,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科技树上攀登[16] - 行业应积极参与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共建行业,不做伟大时代的旁观者[17] - 真正值得投入的事业以长期信念和实践为依托,不以短期确定性为前提[16]
宽德投资冯鑫:AI时代的指数化投资——量化投资与长期价值投资的融合
中国基金报· 2025-07-03 16:57
时代背景与技术演进 - AI技术正从提升多步推理能力(L2)向具备"感知—计划—执行"闭环能力的AI Agent(L3)发展,2025年被称为"AI Agent元年",AI正从工具演变为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参与者[4] - 海外市场AI辅助研究已成为主流,对冲基金采用大模型优化投研流程,共同基金和财富管理机构将生成式AI应用于投资摘要、会议纪要等环节,AI角色从工具向资管流程基础设施演变[5] - 国家政策强化长期导向,新"国九条"及"1+N"配套政策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倡导价值投资,管理险资、社保等机构更看重低费率、容量大、结构透明的投资工具,指数化投资获新发展机会[5] 市场结构与量化定位 - A股市场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信息披露、监管执法和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逐步形成基本面主导、"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为长期投资创造发展基础[5] - 量化交易在市场中承担"润滑剂"与"稳定器"双重角色,作为"时刻在线"的基础设施提供流动性和价格发现机制,增强市场结构韧性[10] - 通过机器学习将股票从高维空间嵌入低维空间,构建基于图注意力网络(GAT)的结构表达,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和流动性共享,分散冲击影响[11] 智慧选股策略与AI探索 - 智慧选股(Smart Beta)策略聚焦服务长期机构资金,强调工具化定位,以AI为驱动、基本面为核心,满足容量大、换手低、费率合理的结构设计原则[13] - 行业中AI研究分为两类:基于兴趣驱动的学术性AI研究推动单点技术突破;工业级AI研发需长周期投入,构建基础设施体系并探索技术路线[17] - AI时代机遇分为应用导向的现实机会(如AI Agent嵌入场景)和面向未来的基础能力探索(如AI推理能力、通用性研究),宽德选择以工业级研发探索AI能力上限[18] 行业实践与长期愿景 - 宽德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WILL,定位为"Good WILL Hunter",开展长期基础性AI研究,回应AI社会价值,需应对计算资源、算法框架、人才招募等挑战[19] - 量化投资行业已建立稳定技术积累、较强研究能力和良好合规文化,当前技术发展与制度优化提供发展窗口,也对规范化和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8] - 行业呼吁在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中主动参与建设,不以短期确定性为前提,而以长期信念和实践为依托,共建市场生态[22][23]
头部量化,最新发声!宽德投资冯鑫:不做伟大时代的旁观者!
券商中国· 2025-07-03 15:41
核心观点 - 量化投资与长期价值投资正在AI时代融合,智慧选股(Smart Beta)策略成为重要工具,服务于长期资金配置需求[1][6][15] - AI技术演进(如生成式AI、AI Agent)正重塑投资逻辑,为长期投资提供新工具[3][8][10] - 政策导向(如新"国九条")强化长期资金入市,指数化投资迎来发展机遇[10][11] - 量化交易在市场中扮演"润滑剂"与"稳定器"角色,提升市场效率和韧性[4][12] - 本土量化行业已具备技术积累和研究能力,面临规范化与专业化升级窗口[11][15] 技术演进与AI应用 - AI发展进入L3阶段(AI Agent),2025年成为"AI Agent元年",AI从工具升级为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的参与者[8] - 海外资管机构已广泛应用AI优化投研流程(如对冲基金使用大模型、共同基金应用生成式AI)[10] - 机器学习技术(如图注意力网络/GAT)用于股票关系建模,增强市场流动性共享和稳定性[13] - 行业AI研究分为两类:学术性单点技术突破与工业级长周期基础设施研发[17] 政策与市场生态 - 新"国九条"配套政策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推动低费率、透明结构的指数化工具发展[10] - 金融资源配置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五大领域倾斜,标准化金融工具助力政策目标[10] - A股市场机制优化(信息披露、监管执法、投资者结构)形成基本面主导的"优胜劣汰"环境[10][11] 量化投资策略创新 - 智慧选股(Smart Beta)策略结合长期主义与工具化理念,聚焦基本面因子系统建模[15][16] - 策略设计原则:大容量、低换手、合理费率,支持机构长期配置需求[16] - 量化机构通过AI驱动的基本面分析回归价值投资本源,强调纪律性与客观性[15] 行业实践与探索 - 宽德投资设立人工智能实验室WILL,开展长周期AI基础能力研究[19] - 行业需平衡应用导向的现实机会(如AI Agent场景嵌入)与基础能力战略探索[18] - 本土量化行业技术积累成熟,需抓住技术发展与制度优化的双重窗口期[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