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贝特瑞(835185)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19:5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16 日,地点在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光源四路 8 号贝特瑞新能源科技大厦 [3] - 参会单位及人员为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他个人投资者合计 27 人,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张晓峰、董事会秘书处主任黄舒欣 [3] 产能情况 - 公司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 57.5 万吨/年 [3] - 公司在印尼年产 8 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024 年投产,二期预计 2025 年投产,建成后印尼负极材料产能达 16 万吨/年 [7] - 公司钠电产能约 3,000 吨/年,钠电正、负极材料获客户认可并批量出货 [9] 技术发展观点 - 固态电池并非对现有正负极材料体系的颠覆性重构,而是通过电解质形态革新,在保留成熟电极材料体系基础上,实现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双重提升,是未来电池技术重要发展方向,新应用场景会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6] - 钠电优势在于成本、低温性能及高安全性,在锂电价格波动周期中成本优势相对下降,但在特定应用场景仍是不错选择 [9] 海外布局情况 - 公司在印尼和摩洛哥布局产能,摩洛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7] - 海外建厂是落实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举措,可构建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贴近海外市场服务客户 [7] - 选择印尼建厂是因生产要素与国内差异小,在成本、税收、原材料和运输方面有优势;选择摩洛哥建厂是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贸易地位,利于贴近海外市场,巩固全球竞争优势 [8]
瑞智新能源重磅亮相CIBF2025,以创新隔膜技术重塑电池产业未来
鑫椤锂电· 2025-05-19 16:27
瑞智新能源产品发布 - 公司在CIBF2025展会上推出第一代主动功能隔膜和第二代准/全固态电解质膜两大革新系列产品 展示从液态到固态电池的全场景技术布局 [1] - 产品面向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及消费电子领域 提供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解决方案 [1] 第一代主动功能隔膜技术特点 - 采用自主研发的功能涂覆材料粉体 通过辊涂、喷涂等工艺涂覆于PP/PE基膜 形成主动型功能隔膜 [3] - 相比传统无机或有机涂覆材料 通过半固态电解质技术构建更立体的导锂通道 [3] - 显著提升电芯安全性能、耐热性能及倍率性能 适用于液态及半固态电池体系 [3] 第二代准/全固态电解质膜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SCS离子导体准/全固态电解质膜 结合自支撑基底材料形成膜形态电解质 [5] - 应用于下一代固态电芯体系 极致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5] - 为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长循环寿命提供保障 [5]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馈 - 展会期间展台人流如织 吸引全球行业伙伴、科研机构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市场应用探讨 [7] - 产品展示彰显企业研发实力 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7] - 公司将持续深耕电池材料创新 与行业伙伴共同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7]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贝特瑞全球首发
金投网· 2025-05-19 15:23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技术实现超短流程再生和零废水排放 构建从电池生产到退役回收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1][2] - 公司从材料供应商转型为绿色生态构建者 全球首发无前驱体工艺正极材料和R石墨负极 具备量产能力且碳排放优势明显 [2] - 公司呼吁行业统一共识 通过全球产能布局打造海内外循环低碳产业链 推动新能源产业绿色发展 [3] 技术突破 - 正极回收采用无前驱体工艺 实现锂镍钴锰不分离新生 大幅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 并实现零废水排放 [2] - 负极回收采用行业首创新生技术 解决杂质和结构缺陷问题 首发R石墨产品碳排放优势明显 [2] - 通过全新回收技术实现从正极黑粉到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再生 负极采用柔性新生技术 [1] 产业背景 - 2024年全球废旧电池规模达115GWh 中性场景预测2035年全球回收规模约1TWh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欧盟《新电池法案》将材料回收利用率与碳足迹管控提升至产业准入战略高度 [2] - 动力电池从2020年开始逐步进入退役期 [2] 战略布局 - 构建全链条正负极材料闭环产业链 重点打造回收平台 与电池、动力和储能终端形成战略协同 [3] - 通过国内基地、印尼基地和摩洛哥基地的协同 全方位打造海内外循环低碳产业链 [3] - 基于25年电池材料领域经验积累 此次正负极材料双链回收解决方案属材料行业首次 [1] 行业影响 - 为电池行业提供创新性解决思路 补全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 [1][2] - 助力全球新能源产业实现"资源-材料-再生"的绿色循环 [1] - 在碳中和目标与ESG理念驱动下 为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绿色解决方案 [3]
圣泉集团(605589):合成树脂销量稳步提升,AI驱动先进电子材料加速放量
山西证券· 2025-05-19 14: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 - A”评级 [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圣泉集团合成树脂销量稳步提升,AI 驱动先进电子材料加速放量 [4] 各部分总结 市场与基础数据 - 2025 年 5 月 16 日收盘价 26.95 元,年内最高/最低 32.01/17.14 元,流通 A 股/总股本 7.81/8.46 亿,流通 A 股市值 210.45 亿,总市值 228.12 亿 [3] - 2025 年 3 月 31 日基本每股收益 0.25 元,摊薄每股收益 0.25 元,每股净资产 12.43 元,净资产收益率 2.06% [3] 财务业绩 - 2024 年实现收入 100.20 亿元,同比增长 9.87%;归母净利润 8.68 亿元,同比增长 9.94% [4] - 2024 年第四季度收入 28.68 亿元,同比增长 18.15%,环比增长 13.55%;归母净利润 2.87 亿元,同比降低 6.65%,环比增长 15.20% [4]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 24.59 亿元,同比增长 15.14%,环比降低 14.27%;归母净利润 2.07 亿元,同比增长 50.46%,环比降低 28.03% [4] 业务板块情况 合成树脂 - 2024 年合成树脂类产品营收 53.43 亿元,同比增长 4.33%,销量 69.56 万吨,同比增长 8.85% [5] - 2024 年酚醛树脂产品销量 52.86 万吨,同比 8.35%;铸造用树脂产品销量 17.41 万吨,同比增长 10.36% [5] - 2025 年第一季度合成树脂类产品营收 12.82 亿元,同比增长 10.33%,销量 16.63 万吨,同比增长 10.23% [5] - 公司酚醛树脂产业和铸造树脂方面有新品研发突破 [5] 先进电子材料及电池材料 - 2024 年 1000 吨/年 PPO 树脂产线、100 吨/年碳氢树脂产线建成投产,产品进入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 [6] - 2024 年硅碳用多孔碳 300 吨/年产线建成投产并满产满销,1000 吨/年产线 2025 年 2 月建成并陆续投产 [6] - 2025 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 3.60 亿元,同比增长 31.30%,销量 1.76 万吨,同比增长 11.08% [6] 生物质产业 - 2024 年生物质产业营业收入 9.56 亿元,同比 11.74% [7] - 2025 年第一季度销量 5.69 万吨,同比增长 36.55%,销售收入 2.36 亿元,同比增长 14.10% [7] - 大庆生产基地项目 2024 年 6 月复产,2024 年底基本产销平衡,2025Q1 持续平稳运行,实现减亏 [7][8] 投资建议与预测 - 预测 2025 - 2027 年营收 117.86/130.49/142.16 亿元,同比增长 17.6%/10.7%/8.9%;归母净利润 11.81/14.49/16.81 亿元,同比增长 36.1%/22.7%/16.0%,对应 EPS 1.40/1.71/1.99 元,PE 19.3/15.7/13.6 倍 [9]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9,120|10,020|11,786|13,049|14,216| |YoY(%)|-5.0|9.9|17.6|10.7|8.9| |净利润(百万元)|789|868|1,181|1,449|1,681| |YoY(%)|12.2|9.9|36.1|22.7|16.0| |毛利率(%)|23.0|23.6|24.7|25.9|26.8| |EPS(摊薄/元)|0.93|1.03|1.40|1.71|1.99| |ROE(%)|8.4|8.4|10.7|12.0|12.7| |P/E(倍)|28.9|26.3|19.3|15.7|13.6| |P/B(倍)|2.5|2.3|2.1|1.9|1.8| |净利率(%)|8.7|8.7|10.0|11.1|11.8|[11]
105亿!四川6万吨硅碳负极项目投产
起点锂电· 2025-05-17 18:13
内江埃普诺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投产 - 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分两期实施,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过360亿元 [1] - 项目将填补内江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空白,与正极材料、高端复合集流体材料等项目共同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1] - 目前已建成3条产线,年产能达6万吨 [1] 硅碳负极材料技术优势 - 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是天然石墨电极、人工石墨电极的数倍,可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1] - 该材料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选择 [1] 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硅碳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20万吨 [1] - 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至7.1%,逐步替代传统石墨材料 [1]
105亿硅碳负极项目投产
DT新材料· 2025-05-17 00:08
埃普诺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投产 - 公司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一期于5月13日正式投产,年产12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达产后年产值约145亿元 [1] - 产品以微米硅为原料,相比传统石墨材料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和环保性上具有显著优势 [1] - 该产品是制备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低空经济、高端数码等领域 [1] 公司产能布局 - 年产30万吨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总投入约10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约40亿元,年产12万吨 [1] - 年产3万吨高纯微米硅新材料项目可为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配套 [1] - 公司在陕西安康和四川凉山落地两个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产能均为30万吨,规划总投资均为110亿元,分别于2023年8月28日和9月20日开工建设 [2] 公司研发与历史 - 公司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深圳,经营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等 [2] - 早在2017年已启动硅碳负极材料研发项目,2022年8月建设完成吨级产线,2023年6月建成百吨产线,实现规模量产 [2] - 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深度合作,已研发出多款优质产品 [2] 行业应用与前景 - 硅碳负极材料作为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市场需求广泛,涉及电动汽车、低空经济、高端数码等多个领域 [1] - 公司通过大规模产能布局和技术研发,有望在硅碳负极材料领域占据重要市场地位 [1][2]
美特新材携锂钠创新成果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16 20:04
转自:新华财经 钴酸锂MT1100 图为超高倍率型 从首秀到深耕,CIBF见证了美特新材"锂钠齐飞"战略的扎实落地。2024年,公司成立的湖南省首家钠 电研究院,联合中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已推动钠电层氧材料、聚阴离子(NFPP)等产品实现 量产,并与德赛电池等头部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如今,公司"梯度式产品矩阵"全面打通从研发到应用的 闭环,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智能产线及低空经济领域创新成果加速布局,智能化产线升级与光储充一体化 项目更使年均降本增效超千万元。未来三年,美特新材将锚定年销3万吨正极材料、营收突破30亿元的 目标,全力冲刺资本市场。(代敏) 位 图为美特新材展 近年来,美特新材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以"锂钠齐飞"为发展主线,持续深耕锂电池正极材料细分 市场,加快突破钠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壁垒。去年,作为湖南省属国企新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美特新材 在CIBF2024上实现"首秀",其高倍率型钴酸锂和四款钠电产品引发行业高度关注,并与多家上下游企 业达成合作意向。今年,美特新材再度出征(展位号:6T056),携锂电、钠电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全 系创新成果登场,以更成熟的技术布局与更丰富的产品矩阵强势回归 ...
全链新生,贝特瑞全球首发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
鑫椤锂电· 2025-05-15 14:30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全球首个正负极材料闭环回收解决方案"全链新生",通过创新技术实现正极黑粉到无前驱体正极材料的超短流程再生,以及负极材料的柔性新生[1] - 方案基于25年电池材料领域经验,体现行业领导者推动绿色发展的担当[1] - 正极回收采用全球首发无前驱体工艺S正极材料,实现锂镍钴锰不分离新生,缩短流程降低成本且零废水排放,已具备量产能力[2] - 负极回收首创R石墨技术,解决杂质和结构缺陷问题,碳排放优势明显[2] - 方案为行业补全从电池生产到退役回收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路径,助力实现"资源-材料-再生"绿色循环[1][2] 技术突破 - 正极回收技术:全新处理工艺使金属元素不分离再生,流程缩短50%以上,成本降低30%[2] - 负极新生技术:行业首创柔性工艺解决传统回收痛点,R石墨产品碳排放较原生材料减少40%[2] - 双链回收方案属材料行业首次,整合正负极技术优势形成协同效应[1]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球废旧电池规模达115GWh,2035年中性预测将达1TWh[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欧盟《新电池法案》将回收利用率与碳足迹纳入产业准入标准[2] - 动力电池退役潮自2020年启动,回收需求进入爆发期[2] 战略布局 - 计划构建全链条正负极材料闭环产业链,与电池/储能终端形成战略协同[3] - 通过国内基地与印尼/摩洛哥等海外基地协同,打造全球化循环低碳产业链[3] - 回收平台建设将覆盖技术研发、规模化生产到国际标准输出的完整体系[3] 行业影响 - 为电池行业提供创新性回收解决方案,推动全产业链绿色转型[2][3] - 呼吁行业统一技术标准,通过协同创新解决回收产业链痛点[3] - 在碳中和目标下,方案有望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标杆实践[4]
磷酸铁锂海外需求大爆发
鑫椤锂电· 2025-05-15 10:12
4 月 2 日,以色列特种矿物企业 ICL 宣布其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 BMIQ 磷酸铁锂( LFP )电 池材料试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美国境内首个同类设施,标志着 LFP 电池材料生产技术的重大进 展。 该中心总投资达 2000 万美元,具备 1 吨量级的中试制造能力,并配备完整的工艺模拟生产线,同 时兼具技术研发与实际生产功能。 而今年 1 月, ICL 携手德方纳米在西班牙布局磷酸铁锂工厂,根据协议,双方预计投资 2.85 亿欧元增 资 ICLBM,S.L. (项目公司)用于建设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项目。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本文来源: #鑫椤锂电 1 月 4 日,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磷酸铁锂产品成功出货,为中国铁锂厂海外最先开始量产的企业。 据 了解,锂源科技印尼生产基地总规划产能达 12 万吨,一期 3 万吨的年产能已建成,二期 9 万吨的产线 建设也已蓄势待发。 且公司已与 LGES 、 Blue Oval 等国际顶级电池制造商锁定五年期供应协议。 24 年 12 月,常州锂源及亚太锂源与韩国 LG 新能源 (LG ...
贝特瑞,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新品
DT新材料· 2025-05-14 23:50
新品发布会 - 公司举办"未来能量引擎"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贝安",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1] 半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半固态电池体系"贝安·FLEX系列"中,高镍正极材料相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电阻降低6% [1] - 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 [1] - 电解质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方案,零下10℃时电芯内阻相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1] - 公司2017年开始布局固态电池关键材料,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固态电解质产品 [1] 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全固态电池体系"贝安GUARD系列"中推出超高镍型正极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 [2]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过10mS/cm [2] - 应用于极片层的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使用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高输出功率密度特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