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解质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固态峰会回顾 | 产学研共议产业链协同冲刺
高工锂电· 2025-06-15 13:36
固态电池技术发展 - 全固态电池是锂电池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多个全固态电池项目,目标包括研制10Ah以上、能量密度350Wh/kg(单体)、系统比能量260Wh/kg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5] - 已研制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电导率达10mS/cm,膜厚最低14μm,电化学窗口≥4.5V,高负载干法正极片面容量接近7mAh/cm²,电池能量密度达369.93Wh/kg[5] - 实验室最新技术进展包括12μm超薄电解质膜,匹配NCM83时100圈后容量保持率达93.08%,集成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76Wh/kg[5] 快充与下一代电池技术 - 向传统有机电解液中引入离子液体能有效降低锂离子溶剂化能,显著提升10C等高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6] - 聚离子液体与无机固态电解质结合开发出复合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0.78mS/cm,锂离子迁移数0.61[6] - 机器学习筛选出新型离子塑晶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达10-35/cm,氧化电位突破5.7V[6] 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 - 中科固能开发出室温高导率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晶体管圆柱电池,具备优异低温性能与循环寿命[10] - 在硫化物电解质膜和正负极材料界面结构设计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原位包覆技术、锂金属保护层及高兼容性双层电解质设计[10] - 已建成首条连续规模化制备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实现百吨级规模生产[10] 准固态电池技术 - 中天储能"准固态"方案采用原位聚合技术,可在现有产线上以较小技改实现规模化生产[11] - 准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验证中未起火爆炸,电芯最高温度仅70℃,阀口最高温度比传统液态电池降低200℃[11] - 100%通过UL1973火烧测试和UL9540A热失控蔓延评估,展现出卓越本征安全特性[11] 固态电池制造挑战 - 固态电池良率远低于液态电池,实验室阶段60%-70%,中试线40%-50%[14] - 大族锂电聚焦原型设备开发和核心模块突破,如热压/激光键合设备,实现±5um视觉定位精度[14] - 通过国产替代关键部件降低设备成本30%以上[14] 固态电池制造设备 - 博路威X-Roll交叉辊压技术采用四辊式结构,实现±0.5μm超高辊压精度,支持2000mm门幅[15] - S-Roll无级调压均匀辊压技术可在运行中在线调节弯曲弧度,确保辊面各点线压力一致[15] 固态电解质膜技术 - 星源材质针对凝胶态电池开发3-5μm超薄隔膜,强度3000-4000kgf/cm²[18] - 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适配高Ni三元正极与锂金属负极,提升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18] - 全固态领域开发刚性骨架膜,孔隙率>60~70%,孔径1-20μm,耐热>230℃[18]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 屹锂科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超过17mS/cm[19] - 开发出20Ah级别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474Wh/kg(重量)和1004Wh/L(体积)[19] - 2024年10月建成500MWh中试三期产线,2025年6月投产30吨/年电解质量产线[19] 固态电池材料创新 - 蓝廷新能源推出MOF材料提升固态电池锂离子传导,循环寿命延长30~50%[22] - MOF UIO-66可抑制水分对电池性能劣化,吸收HF等气体[22] - Ag-MOF促进锂离子去溶剂化、提高离子迁移数、稳定锂金属负极表面SEI层[22]
盛新锂能(002240) - 2025年6月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6 08:28
锂矿资源开发与生产 - 木绒锂矿已取得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300万吨/年,折合碳酸锂当量约7万吨/年 [3] - 木绒锂矿已查明Li2O资源量98.96万吨,平均品位1.62%,为四川地区最高品位之一 [3] - 萨比星矿山原矿生产规模99万吨/年,可生产锂精矿约29万吨/年,平均品位1.98% [4] - 萨比星矿山配套电厂已建成运营,预计将降低电力成本 [4] - 公司在津巴布韦拥有40个稀有金属矿块采矿权,其中5个矿权Li2O资源量8.85万吨 [9] 锂盐生产与供应 - 印尼6万吨锂盐项目已于2024年投入试生产,预计第三季度批量供货 [6] - 木绒锂矿投产后预计每年增加7万吨碳酸锂当量的锂精矿供应 [9] - 公司直接和间接持有木绒锂矿52.20%股份 [9] 技术研发与布局 - 金属锂已建成产能500吨,超薄超宽锂带实现批量生产 [7] - 正在推进新规划的2,500吨金属锂产能项目建设 [7] - 公司在固态电解质材料方面进行研发,密切关注固态电池发展动态 [8] 战略与投资 - 公司在四川、阿根廷、津巴布韦等地布局锂矿资源 [5] - 锂盐价格下跌背景下,公司持续寻求优质锂资源项目 [5] - 35个津巴布韦矿权处于勘探阶段,公司积极挖掘增储潜力 [9]
固态电池,两大签约!
DT新材料· 2025-05-26 22:48
固态电池领域合作进展 - 山东创鲁全固态电池项目二期续签落地山东济南高新区储能产业园,聚焦全固态电池核心技术攻关与规模化量产,计划总投资超5亿元,将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新增固态电解质材料、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以及全固态电池的自动化生产线 [1] - 山东创鲁成立于2020年,致力于锂电池研发和生产,拥有固态电解质材料、氧化物正极材料、固态电池电芯制作等生产线,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动力电池、汽车储能电池、特种设备动力电池、工业蓄电池及3C消费品电池等多项细分市场 [1] 明泰铝业与鹏辉能源战略合作 - 明泰铝业与鹏辉能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围绕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展开多维度合作 [2] - 鹏辉能源将在固态电池或其他电池项目中优先选用明泰铝业产品,双方将共同建立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持续加强技术交流与咨询服务 [2] - 双方还将开展铝回收业务合作,推动再生铝合金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回收与应用 [2] 鹏辉能源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鹏辉能源2024年已推出全固态电池产品,核心创新在于以氧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隔膜和电解液,完成工艺与材料的双重突破 [2] - 公司计划2025年建成固态电池中试线,2026年实现量产,目前固态电池技术已吸引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的多个头部客户关注,并进入深度洽谈阶段 [2] 明泰铝业行业地位与布局 - 明泰铝业是国内首家民营铝加工企业,铝板带箔产量占全国10%,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子通讯等高端领域 [3]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新能源材料用铝、交通运输用铝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已为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主流车企直接或间接供货 [3] - 公司加速再生铝资源在新能源电池回收中的应用,强化绿色产业链布局 [3]
股市特别报道·产业观察 | 多家上市公司携新技术参加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展览会
深圳商报· 2025-05-15 19:11
展会概况 - 第十七届深圳国际电池展览会于5月1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启幕 主题为"技术主权+开放生态"双轮驱动 [1] - 展会聚焦固态电池 先进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 大功率快充技术等前沿技术 [1] - 参展企业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亿纬锂能等上市公司及超3200家展商 [1] 技术展示 - 前沿电池领域展示固态 钠电 氢燃料 光储充一体化技术 [1] - 储能黑科技包括大容量储能电站 智能BMS系统 零碳解决方案 [1] - 绿色循环领域展示废旧电池物理 化学 生物回收技术 [1] - 智造装备方面呈现AI生产线 高精度检测设备 换电站生态链 [1] 固态电池技术 - 固态电池相比传统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 高安全 长寿命和高低温适应性强等优势 [1] - 固态电池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延长使用寿命 降低安全隐患 生产成本和碳排放 [1] - 全固态电池面临量产技术挑战 材料企业 电芯企业 车企与学界正协同攻关 [2] - 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建设纳入2025年工作要点 [2] 企业动态 - 国轩高科将发布能量密度达300Wh/kg的高安全固态电池新品 [2] - 贝特瑞计划推出新一代固态电解质材料 [2] - 恩捷股份展示固态电池产品 [2] - 海辰药业控股子公司汇辰科技首次参展 展示电子材料产品 [2] 行业展望 - 行业预计2026-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 2030年前后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2] - 华泰证券预计2025年将看到半固态电池批量交付和全固态电池方案加速开发 [2] - 车厂品宣进入军备竞赛阶段 低空和机器人产业是固态电池潜力市场 [2]
贝特瑞,发布固态电池材料新品
DT新材料· 2025-05-14 23:50
新品发布会 - 公司举办"未来能量引擎"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针对固态电池材料的整体解决方案"贝安",包括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1] 半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半固态电池体系"贝安·FLEX系列"中,高镍正极材料相比同等镍含量三元材料电阻降低6% [1] - 硅基负极材料克容量达2,300mAh/g [1] - 电解质采用聚合物与氧化物复合方案,零下10℃时电芯内阻相比液态电池降低10%,针刺安全性提升80% [1] - 公司2017年开始布局固态电池关键材料,2021年推出行业首款商用固态电解质产品 [1] 全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 - 全固态电池体系"贝安GUARD系列"中推出超高镍型正极和富锂锰型正极材料 [2]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超过10mS/cm [2] - 应用于极片层的硫化物材料颗粒度控制在500nm以下 [2] - 开发行业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锂碳复合负极使用的高性能三维骨架结构材料,具备低体积膨胀、长循环寿命、高输出功率密度特性 [2]
减持稀土资产一身轻?有研新材一季度净利暴增14698.12%,去年亏损近3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5-01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有研新材2025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因减持亏损子公司有研稀土减亏所致;公司铂族产品毛利率低、稀土业务由盈转亏,同时在布局新兴固态电池材料 [2][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盈利6738.47万元,去年同期仅45.54万元,增长6692.93万元,增幅14698.12%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46亿元,同比下降15.49%;利润总额1689.05万元,同比锐减93.56%;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34.78%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减少18.67%;利润总额4917.84万元,同比增长113543.53%;归母净利润6738.47万元,同比增长14698.12% [7] 业务板块情况 铂族金属材料业务 - 过去几年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但近4年毛利率在1% - 2%左右,收入从2021年的116.59亿元降至2022年的93.47亿元 [4] 稀土材料业务 - 2019年投资9180万元完善稀土产业链布局 [3] - 2021 - 2022年营收从27亿元增长到39.89亿元,2022年公司净利润达历史最高2.7亿元 [4] - 2023年产出5398.78吨稀土材料,售出5347.8吨,收入28.32亿元,同比下降29.01%,毛利2.1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7%以上 [5] - 2024年实现收入24.37亿元,同比下降13.95%,毛利率减少7.5个百分点至 - 0.05% [6] 固态电池材料业务 - 专注固态电解质原材料研发和生产,处于研发小试阶段,配合国内外客户验证或小批量供货 [8] 子公司情况 - 有研稀土自2023年以来持续亏损,2024年亏损2.91亿元 [2] - 2024年公司将有研稀土持股比例从88.72%减至45%,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超3000万元 [2][7] - 目前有研稀土股权结构为公司持股45%,中国稀土集团持股38.7244%,中国有研持股5%,中国稀有稀土持股11.2756% [8] 行业情况 - 2020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带动稀土需求爆发,价格大幅推涨 [5] - 2022年2月 - 2023年,需求增速放缓、供给加速释放,稀土价格大幅下行,2023年底氧化镨钕、氧化铽价格较高点跌幅分别达80%、68%,2024年6 - 7月价格进一步下跌后略有回暖 [5] - 目前新能源汽车所用电池大多为液态电池和液态电极,极少数是半固态,大部分企业固态电池处于研发阶段,进展不同 [9]
砥砺前行 贝特瑞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3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15 21:5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全球新能源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贝特瑞保持稳健发展态势,通过提升产业链整合与优化能力、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等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3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0亿元,总资产333.47亿元,同比增长13.49%,净资产122.27亿元,同比增长5.67% [2] 行业情况 - 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产能突破200万吨,同比增长35%,需求增速仅为20%,行业平均开工率不足60%,价格同比下跌30% [3] -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加速商业化,硅基负极、高镍正极等材料创新进入深水区,华为、宁德时代等巨头纷纷加码专利布局 [3] 负极材料业务 - 公司负极材料销量连续十五年全球领先,2024年销量超过43万吨,全球市占率超过21%,实现营收106.92亿元 [3] - 公司推进降本增效及精益管理,营业成本109.6亿元,同比下降47.01%,整体毛利率23.02%,同比提升5.36个百分点 [3] 创新研发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5.42%达历史高位,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授权国内、国际专利692项,主导及参与49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标准 [4] - 硅基负极材料形成“研发一代、储备一代、量产一代”模式,有效产能5000吨/年,产能与出货量居行业之首,产品开发至超高容量第六代,拥有三条技术路线,2024年导入国际头部客户供应链 [4] - 固态电池领域优先开发半固态关键材料,布局全固态关键材料,储备工艺技术,年产能突破百吨级,已开发多款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LATP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实现吨级出货 [5] 海外市场布局 - 公司形成以印尼基地、摩洛哥基地及日、韩、欧洲分子公司等海外布局为支撑的全球化战略布局 [6] - 2024年加速建设印尼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并投产,增资建设二期项目,启动摩洛哥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再次选址摩洛哥拟布局6万吨负极产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