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能量密度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硅碳负极产业趋势及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2025-10-23 23:2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硅碳负极材料及固态电池产业[1][2][3] * 涉及的公司包括天幕、莱西志德、兰西志德、圣泉集团、中宁硅业、北方特气、河远公司、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天目贝特瑞、贝特瑞、兰溪、璞泰来(紫宸品牌)、李薇、冠宇等[3][11][26][27][37][38]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路线与发展趋势 * CVD纳米硅碳负极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活性物质在多孔炭结构上的均匀沉积,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有效提高导电性并缓解体积膨胀[1][4] * 纳米硅碳负极材料正逐步取代第一代研磨硅和氧化亚硅,在无人机、电动工具等大倍率设备中得到应用,预计到2030年渗透率将超过20%[1][12][26] * 未来CVD纳米硅碳将向球形结构发展,因为球形结构在耐压性方面表现更佳,与石墨匹配度更高[21] * 新型CVD硅碳材料的晶粒尺寸仅为1.5~2纳米,显著小于传统研磨硅(50~80纳米)和氧化亚硅(7~9纳米),使其膨胀最小、循环稳定性最好[15][16] 材料性能与关键参数 * 头部企业已实现94%的首效容量,并可达到1,900毫安时以上的容量[13] * 为制造2,000毫安时每克的硅碳负极材料,所需的孔隙率需达到1.0以上,而1,800到1,900毫安时每克则需要0.7到0.8的孔隙率[7] * 多孔碳的中孔占总空容的70%-80%,其平均直径为3-6纳米,而微孔直径约为0.7纳米[32][33] * 硅在固态电池中表现出优越的循环稳定性和充放电性能,动力学性能更好,倍率性能更佳[24] 应用场景与添加量 * 在软包电芯和铝壳电芯中,硅碳负极添加量通常低于15%;在高端数码产品、手机、电动工具等应用中添加量可达25%以上;无人机等军用产品中添加量可达40%以上[18][37] * 特斯拉4,680电池中硅碳负极添加量已超过25%[18] * 今年发布的青海湖荣耀电池已经添加了25%的CVD纳米硅[12] * 固态电池中,半固态方案通常添加30%-40%的硅[37] 成本与供应链 * 新型纳米硅碳报价基本维持在50万元以下,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13] * 多孔碳占据硅碳负极材料总成本的54%左右,是未来降成本的重要目标,但价格因东南亚地区提炼成本上升而上涨[20] * 椰壳炭价格从年初至今上涨了2,000元/吨,对硅碳负极材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10] * 一吨纳米硅碳负极材料大约需要49%的多孔碳和54%的硅烷气[30] 生产工艺与设备 * CVD法生产工艺通常包括流化床沉积、多孔炭包覆等步骤,现有设备每批次产量约100公斤,正在开发200公斤、300公斤甚至500公斤级别的大规模设备[16][17] * 多孔碳材料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碳化处理、活化(水蒸气活化、碱活化或二氧化碳活化等)、除杂、干燥、粉碎和分级等关键步骤[8] 其他重要内容 固态电池发展 * 固态电池相较于液态电池具有显著的安全优势,液态电解质容易因击穿而引发着火或爆炸[25] * 宁德时代计划在2028年量产全固态、采用硅碳负极材料的高能量密度(400瓦时甚至450瓦时)的新型固态电池[25] * 固态电池的技术改进主要集中在正负极材料的包覆处理上,以解决固固界面问题,提高锂离子传输效率[23] 市场竞争与产业化进展 * 天目贝特瑞扩张速度过快导致目前产能略显落后,仍使用20公斤批次CVT炉,而其他企业已经升级至100公斤批次[27] * 贝特瑞和兰溪等老牌企业新型硅碳产能分别达到了600吨至700吨以及1,000吨[27] * CVD硅碳目前在车企中尚处于尝试阶段,还未真正装车使用,而氧化亚硅已经开始装车使用[28] 原料与安全 * 硅烷气体是硅烷CVD技术的重要原料,但其见空气即燃烧且易分解,存储与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控至关重要[11] * 多孔炭原料来源多样,包括生物质、石油焦、煤基和树脂等,树脂基膨胀最小且造孔可控,但成本较高[5][6]
硅碳负极新增万吨级产能
高工锂电· 2025-10-20 21:12
公司产能扩张与投资 - 天目先导计划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在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新一代高端硅碳负极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 [2] - 项目分期建设,一期投资10亿元,核心是建设一条年产1万吨高端硅碳负极材料的一体化生产线 [3] - 此次万吨级产线规模在国内乃至全球硅碳负极材料领域都堪称大手笔,反映了市场对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强劲需求 [3] 公司技术优势与产品性能 - 天目先导通过原位掺杂、气相包覆、纳米硅制备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1-10nm级别的纳米硅在导电介质中的均匀分散 [5] - 其最新型硅碳材料可逆克容量高达2212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94.5% [5] - 产品在软包电池1000次循环后电芯膨胀低于10%,14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 [5] 公司市场地位与客户合作 - 天目先导客户名单囊括宁德时代、ATL、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国内电池巨头,并已成为卫蓝新能源等新型固态电池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5] - 公司于2024年底至2025年初先后通过韩国三星和LG新能源的定点审核,被定位为未来核心供应商之一,并正式开启吨级供货 [5] - 天目先导作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硅基负极材料唯一的产业化平台,依托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领衔的顶尖科研团队,该团队自1996年起便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硅基负极研发 [3] 行业技术路径与公司前瞻布局 - 硅碳负极被视为替代传统石墨、大幅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路径 [4] - 天目先导前瞻性布局固态电池核心材料,已成功开发多代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粉体、浆料及涂层隔膜产品 [6] - 公司基于基膜的固态电解质涂层隔膜已实现小批量出货,致力于为液态、固液混合及全固态电池提供关键材料解决方案 [6]
中盐化工:公司现有500吨/年金属锂产能,全资子公司中盐昆山建设完成3000吨电池级超细碳酸钠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9:43
公司储能相关业务布局 - 公司现有金属锂产能为500吨/年,可作为高能量密度电池材料 [2] - 公司金属锂代加工业务具备满足下游核心客户等级提升的技术与产能基础 [2] -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盐昆山已建设完成3000吨电池级超细碳酸钠项目并顺利投产 [2] - 公司具备为钠离子电池提供原料的能力 [2]
iPhone17 Air配高密度电池、官方电池背夹?
虎嗅· 2025-09-07 18:47
iPhone 17 Air电池技术 - iPhone 17 Air电池容量为2800毫安时或2900毫安时[6] - 采用高能量密度电芯以提升续航能力[7] - 苹果将提供原装电池背夹配件作为续航补充方案[5][7][9] iPhone 17 Pro性能升级 - 内存从8GB升级至12GB以提升应用后台留存和游戏性能[11] - 全系配备VC均热板散热装置,通过蒸汽腔相变机制实现高效散热[11][12][14] - Pro版电池容量增至3700mAh(前代3582mAh),Pro Max版增至5000mAh(前代4685mAh)[16] 影像系统配置 - 四款iPhone 17系列均配备24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16] - Pro/Max版采用4800万像素三摄系统,长焦镜头支持8倍光学变焦(前代5倍)[16] - Pro/Max支持8K视频录制(前代4K),Air版配备4800万像素单摄支持4K录制[16] 产品规格与对比 - iPhone 17 Air配备6.6英寸120Hz ProMotion屏幕,重量145克[19] - 提供黑色、白色、浅金色、浅蓝色四种配色方案[19] - 与三星S25 Edge对比显示电池容量2900mAh对3900mAh,相机配置为48MP单摄对200MP主摄+12MP超广角[19] 价格体系(韩元基准) - iPhone 17基础版128GB定价125万韩元(约6586元人民币)[18] - iPhone 17 Air的512GB版本定价185.1万韩元(约9523元人民币)[19] - Pro Max顶配1TB版本定价249.7万韩元(约12846元人民币)[19]
免费参会 仅限200人 | 2026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高峰论坛
鑫椤锂电· 2025-08-21 16:32
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高峰论坛 - 会议聚焦硅基负极突破与固态电池发展 汇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科研人员共同探讨技术趋势和产业化挑战 [2][3][4] - 会议将于2025年11月12-13日在上海举办 由鑫椤资讯主办 [3] 硅基负极市场现状与前景 - 2025上半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产量达4396吨 同比增长76% [3] - 硅基负极当前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和电动工具领域 动力电池领域渗透率较低 [3] - 预计2028年硅基负极单体产量将达2.53万吨 2024-2028年CAGR高达50% [4] - 多孔硅碳突破将推动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领域快速产业化 [3] 技术发展与挑战 - 硅基负极面临材料本征缺陷、工艺复杂度高、产业链协同不足等产业化挑战 [4] - 会议将探讨硅基负极规模化应用的降本策略、高首效长循环开发制备等关键技术 [7] - 固态电池可能成为硅基负极材料应用的主要增长点 [3] 应用领域拓展 - 会议将讨论硅基负极在高端数码电池、圆柱电池、动力电池等领域的应用特性 [8] - 新兴电池市场如eVTOL、人形机器人、AI等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 [3] 参会企业 - 参会企业包括碳一新能源、贝特瑞、杉杉科技、索理德新材料、金博碳素等材料企业 [7] - 电池企业包括瑞浦兰钧、卫蓝新能源、国轩高科、金汇能新材料等 [8]
大电池、更耐用,主流机型正在“挤压”三防机市场
36氪· 2025-08-14 20:56
经常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过去我们有为大家带来不少冷门、大多只在海外发售的"硬核 三防手机"相关内容。当时我们就常常会想,这些机型虽然跑分不见得很高,但它们确实看起来就"皮实耐 用",而且巨大的电池容量更是能解决不少用户对于主流智能手机产品的续航焦虑难题。 然而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这个想法却发生了变化。比如就在近日,当看到这款刚刚被曝光的"Oukitel WP210"时,我们不只是对它那神似魅族Note16的机背造型感到有点好笑,更重要的是在发现这款"硬核三 防机"以13.7mm的厚度和311g的机身重量,却只换来了8800mAh的内置电池容量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已经 是"怎么电池技术如此落后"了。 之所以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很明显是因为最近这两年主流机型在"高能量密度电池"这一关键性技术上, 迎来了突飞猛进式的进展。 比如传统的固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约为300-500Wh/L,可手机行业最早在2022年左右出现的"硅氧负极"电 池,能量密度就已经能做到700Wh/L以上。到了今年的新款机型上,甚至有厂商将手机超薄电池的能量密 度做到了901Wh/L。 这是什么概念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今年的主流机型里 ...
高压实磷酸铁锂大决战!
起点锂电· 2025-05-21 20:25
动力电池市场动态 - 2024年3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达56.6GWh,同比及环比均增长61%以上,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超82%,环比增64%,同比增97%,成为增速最快的电池种类[1] - 高压实磷酸铁锂(粉末压实密度≥2.6g/cm³)成为技术升级方向,满足高能量密度和快充需求[1] 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迭代 - 磷酸铁锂材料已发展至第四代,四代产品粉末压实密度达2.60g/cm³,极片压实密度2.75g/cm³[3][4] - 五代产品粉末压实密度达2.70g/cm³,极片压实密度2.85g/cm³,头部企业已开始布局[5] - 高压实产品在安全性、循环寿命和抗高温性能方面具备优势[6] 终端需求与技术驱动 - 2025年储能电池循环寿命要求提升,超快充技术成熟推动高压实磷酸铁锂需求增长[7] -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布局4C/5C/6C超充电池,加速超充时代到来[8]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功率1.3MW,续航800公里[10] 头部企业产能布局 - 宁德时代通过宜昌邦普布局45万吨高压实铁锂产能(2026年投产),并投资江西升华(2025年新增28万吨产能)[10] - 富临精工2024年高压实磷酸铁锂产量12.82万吨(同比增204%),产能利用率88.95%,江西升华基地产能21.5万吨[13][14] - 湖南裕能四代产品已量产,五代产品试产中,2024年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71.06万吨(同比增40%)[14][15] 市场竞争格局 - 高压实磷酸铁锂技术壁垒高,仅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头部企业能稳定生产四代产品[13] - 富临精工2024年锂电材料营收48.29亿元(同比增72%),毛利率3.89%(同比增20.76个百分点)[14] - 龙蟠科技四代产品S526粉体压实密度达2.62g/cm³,采用一次烧结工艺降低能耗[16] 价格与供需趋势 - 2025年高压实磷酸铁锂价格涨500-1500元/吨,较普通产品溢价2000-3000元/吨[27] - 富临精工动力型高压实产品价差达2500元,2025年Q1净利润同比增212%[27] - 2025年高压实磷酸铁锂需求预计80万吨,产能或不足,供需紧平衡[27] 政策与出口限制 - 中国拟将先进磷酸铁锂制备技术列入限制出口目录,强化技术竞争力[30][31] - 海外需求增长叠加技术限制,高端磷酸铁锂出口市场前景明确[31]
拟投资9亿美元,力拓与智利国家铜业将合作开发锂矿
新浪财经· 2025-05-20 11:22
力拓与智利国家铜业组建锂矿合资企业 - 力拓与智利国家铜业将组建合资企业开发和运营智利马里昆加盐湖锂项目 交易预计明年一季度末完成 [1] - 力拓将收购马里昆加盐湖有限公司49.99%股权 该公司持有马里昆加盐湖的许可证和采矿特许权 [1] - 力拓将投入3.5亿美元初始资金用于后续研究和资源分析 若决定推进项目将再投资5亿美元建设成本 若2030年交付首批锂将追加5000万美元 [1] 马里昆加盐湖项目详情 - 马里昆加盐湖是智利第二大盐湖 面积1.4万公顷 锂储量800万吨 已取得开采权的面积占可开采面积65% 锂浓度1100毫克/升 [1] - 智利国家铜业去年6月公开寻找合作伙伴 54家企业受邀包括法国埃赫曼、中国江西赣峰、英国力拓和沙特阿美等 [1] 力拓锂矿业务布局 - 力拓2021年以8.25亿美元收购阿根廷Rincon矿业公司项目 2022年3月完成收购 [2] - 2023年12月力拓批准25亿美元扩建阿根廷Rincon项目 预计2028年年产量从3000吨提高到6万吨 [2] - 2024年3月力拓以67亿美元收购阿卡迪姆锂业 成为全球第三大锂生产商 整合阿根廷盐湖提锂项目、西澳硬岩锂矿及中美日氢氧化锂产能 [2] - 公司计划到2028年实现年产20万吨碳酸锂当量 [2] 碳酸锂行业现状与展望 - 近两年碳酸锂价格持续走跌 目前仍在筑底 [2] - 预计2026年高价产能出清后供需边际将持续改善 [2] - 需求结构升级和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或将带动碳酸锂价格修复 [2]
105亿!四川6万吨硅碳负极项目投产
起点锂电· 2025-05-17 18:13
内江埃普诺硅碳负极新材料项目投产 - 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分两期实施,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过360亿元 [1] - 项目将填补内江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领域空白,与正极材料、高端复合集流体材料等项目共同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1] - 目前已建成3条产线,年产能达6万吨 [1] 硅碳负极材料技术优势 - 硅碳负极材料的比容量是天然石墨电极、人工石墨电极的数倍,可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1] - 该材料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选择 [1] 硅碳负极材料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硅碳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达到20万吨 [1] - 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至7.1%,逐步替代传统石墨材料 [1]
晨报|牛市的烦恼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0 08:23
策略聚焦|牛市的烦恼 - 本轮春季躁动中投资者面临两大烦恼:一是港股走牛而A股震荡,导致机构产品业绩分化;二是国内宏观波动降低,杠铃型策略难以适应快速上涨的市场 [1] - 港股走牛的本质原因是互联网、硬科技、智能车和创新药等新经济核心资产聚集在港股,约60%的公募资管产品不具备港股通权限,且港股可投比例距离基金合同上限平均还有26.5%上升空间 [1] - 过去三年是宏观大年,杠铃策略应对频繁宏观扰动;今年政策方向和目标清晰,产业景气驱动思路接棒杠铃策略 [1] - A股端侧AI和高能量密度电池是独占性产业主题,预计二季度迎来密集催化;A股传统核心资产出清加速,部分两地上市龙头企业将随港股上市落地启动行情 [1] 主题聚焦|关注业绩确定性高的主题 - 市场高波动下主题轮动加快,基本面确定性日益重要,建议关注军工&低空经济、半导体先进制程国产化、AIDC三个主题 [3] - 欧洲加大军费开支带动全球军费支出预期提升,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逐步落地,美国AI芯片出口限制加剧带动国产算力产业链 [3] - AIDC产业和军工行业受益于订单景气度提升,国产先进半导体产业持续受益于美国AI芯片封锁及新技术迭代 [3] 宏观|国民经济和财政预算报告亮点聚焦 -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视新兴产业培育和供求关系调节,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心有进有退 [5] - 扩内需政策聚焦基建、制造业投资、消费,促消费加大以旧换新力度并在收入端推出措施,扩投资强调提高效益并增加对土地和地产收储支持 [5] - 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明显提升,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新业态税收制度改革有望落地 [5] 进出口|关税扰动对外贸的拖累开始显现 - 1-2月出口增速较前值下降8.4个百分点,美国加征10%关税拖累显现;半导体产业链对出口拉动较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明显下降 [7] - 1-2月进口增速较前值下降9.4个百分点,主因国内制造业景气回落及对美国反制加征关税 [7] - 地缘政治和海外加征关税节奏是影响2025年出口增速的重要变量,3月4日第二轮10%关税落地或进一步加大拖累 [7] 债市启明|浅析后续降准时机 - 资金偏紧源于存贷增速差长期为负、商业银行对存单等中长期负债需求较大,央行操作审慎 [9] - 3月流动性缺口料大幅收窄,但存在"长钱"结构性缺口,关注一季度末到二季度初降准可能性 [9] 银行|如何评估3月份的流动性环境 - 预计2月人民币贷款增量在1万亿元以上,社融增速小幅改善至8.2%;资金环境维持趋紧态势 [11] - 3月初流动性环比改善,但需关注月末跨季情况;央行流动性指引方向、政府债发力程度、信贷供需博弈为核心决定因素 [11] 地产|收购存量商品房的前景和影响 - 收购存量商品房三大制约因素(资金、用途、定价)逐渐打开,有望推动可收购规模增大 [12] - 收购存量商品房有助于缓解企业不良资产问题,盘活库存,实现资金正循环;促进房价止跌并提振居民消费 [12] - 修订《住宅项目规范》提高层高,老旧小区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育儿补贴等政策有望释放好房子需求 [14] 制造|割草机器人:技术变革焕新产品力 - 割草机器人迎来产业爆发奇点,技术激变及价格带下移推动高速渗透,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红利期 [15] - 2025年新品将在导航避障、爬坡越障等维度迭代,撬动欧美百亿级增量空间;高性价比产品挤占园林巨头份额 [15] 电子|ASML计划在华建维修中心 - ASML计划在北京建设维修中心并本土化采购零部件,利好国内光刻机产业链 [16] - 光刻机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市场信心持续增强,看好国产光刻机及先进制程产业链 [16] 水泥|基建需求稳步释放 - 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相继上调熟料、水泥价格;基建需求释放叠加错峰协同助推涨价 [17] - 煤炭成本下降进一步带动盈利修复 [17] 电新|人形机器人驱动器 - 驱动控制系统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通用部件,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19] - 国内通用控制企业已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关注增量机会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