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搜索文档
锋寻生物完成近6000万元种子轮及天使轮融资,加速体内CAR-T疗法临床转化 | 融资首发
钛媒体APP· 2025-11-10 10:49
核心技术平台 - 公司核心技术为“多维度”工程化病毒载体改造和T细胞特异性递送平台 [2] - 平台通过精准改造慢病毒载体,实现在体内直接、高效、特异地转导T细胞,生成CAR-T细胞 [2] - 技术显著降低了慢病毒随机插入风险,展现了卓越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 - 公司已形成多项原创性强、独立性高的核心专利,覆盖多种病毒囊膜蛋白改造、T细胞靶向递送及体内生成工艺 [3] 研发管线与临床进展 - 首发管线以临床验证的靶点为基础,针对血液瘤的研究者发起临床试验预计于近期开展,同时进入准备IND阶段 [2] - 自身免疫疾病及实体瘤管线的IIT计划于2026年启动 [2] - 技术平台具有极高延展性,不仅适用于血液瘤,还在实体瘤、自身免疫疾病及抗衰老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4] 技术起源与学术基础 - 体内CAR-T技术由上海交通大学蔡宇伽教授实验室历经多年研发奠基 [2] - 蔡宇伽实验室是全球范围内最早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以慢病毒载体为基础的“在体制造”CAR-T等基因治疗技术的实验室之一 [2] - 实验室在病毒载体优化、T细胞特异性靶向及体内基因递送方面建立了深厚壁垒 [2] 投资机构观点与公司优势 - 投资机构认为体内CAR-T疗法代表了细胞治疗的未来,可潜在解决传统CAR-T疗法市场痛点,显著提升治疗可及性 [3] - 传统CAR-T疗法一针动辄上百万人民币,可及性亟待提升 [3] - 公司深度融合了上海交大实验室深厚的科研积淀与产业管理团队在研发、运营及融资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构成独特核心竞争力 [3] - 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快速搭建起覆盖早期分子发现、临床前研究、项目管理与医学临床的专业团队,形成了高效协同的转化能力 [4]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进一步拓展多种免疫细胞靶向平台技术,探索抗衰老等慢病领域的应用潜力 [2] - 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体内CAR-T领域的推进效率,加速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4]
南太湖新区:经济生态化和产业绿色化的先行者
第一财经· 2025-11-10 10:42
第八届进博会期间,笔者应邀赶赴长三角区域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产业重镇湖州;着重对其行政辖区内的 南太湖新区进行调研,并和当地实践者进行发展规划交流。调研中,笔者同步也接触了和南太湖新区相 邻的长兴县、吴兴区的相关机构和国企负责人。东道主们对于湖州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均感特别自 豪;同时强调南太湖新区正在阔步迈向绿色金融新赛道。 在南太湖新区,就有一家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生物药研发生产企业;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很迫 切。以往,我在上海的调研中就感知到金融机构对于新产业研发,是有畏难情绪的;即担心投资失败而 出现坏账。而新药研发,就像闯入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水区"。每一个阶段的推进,背后都是数以百万 计、千万计的资金投入。不过,在南太湖新区,就有些敢于探索新机制的先行者。如面对生物制药行业 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尤其是目前企业处于发展关键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加速研发工作的推进现 状,建行湖州南太湖新区支行相关负责人敏锐地意识到,支持原创性、突破性的新药研发,正是科技金 融最重要的使命所在。 即建行湖州分行没有固守成规,而是迅速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与南太湖新区管委会紧密联动,组建了 一支由前中后台业务骨干构成的专业服 ...
奥浦迈股价涨5%,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330.01万股浮盈赚取924.0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1-10 10:14
11月10日,奥浦迈涨5%,截至发稿,报58.80元/股,成交3087.82万元,换手率0.47%,总市值66.93亿 元。 资料显示,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紫萍路908弄28号楼,成立日期2013 年11月27日,上市日期2022年9月2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从事细胞培养产品与服务。主营业务收入构成 为:产品87.34%,服务12.53%,其他0.13%。 从奥浦迈十大流通股东角度 数据显示,工银瑞信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奥浦迈十大流通股东。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001717)三季 度增持40万股,持有股数330.01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2.91%。根据测算,今日浮盈赚取约924.02万 元。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001717)成立日期2016年2月3日,最新规模96.36亿。今年以来收益21.28%,同 类排名2685/4216;近一年收益12.68%,同类排名2778/3917;成立以来收益219.1%。 工银前沿医疗股票A(001717)基金经理为赵蓓。 截至发稿,赵蓓累计任职时间10年361天,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72.23亿元,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 219.1%, 任职期间最 ...
疫苗概念持续走强,金迪克“2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11-10 10:13
疫苗概念持续走强,金迪克"20cm"涨停,华兰疫苗、百克生物、双鹭药业、康泰生物、博晖创新、沃 森生物等跟涨。 ...
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快速通道 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综合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1-10 08:17
进博会核心意义与定位 - 进博会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实践 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举办的首场重大经济外交活动 [1] - 进博会依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 为境外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快速通道 帮助企业拓展业务规模和打造品牌形象 [2] - 进博会平台促进"展品变商品"和"展商变投资商" 例如某全球领先生物制药企业的创新药通过进博会在华获批 [3] 本届进博会规模与参与度 - 展览面积超43万平方米 来自155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 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 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2] - 企业展对非洲产品专区进行扩容和升级 支持非洲建交国用足用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 [1] 本届进博会特色与创新形式 - 首次举办中外友好城市联展 例如江苏南京和德国斯图加特在国家馆举办双城联展 [2] - 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聚焦"开放"核心议题 广泛吸引政产学研各界发表真知灼见 [1] - 搭建跨境电商优选平台和重要采购商选品会等举措 促进供需对接 助力境外展品精准对接中国市场 [3] 进博会溢出效应与延伸活动 - 进博会展期实现新延伸 将于12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举办2025进博优品交易会 作为进博会"延展"重点面向普通消费者推介"进博好物" [2]
新股消息 | 真实生物三度递表港交所 核心产品阿兹夫定在中国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HIV感染及COVID-19
智通财经· 2025-11-10 07:57
上市申请概况 - 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11月9日第三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此前曾于2022年8月4日及2025年2月18日递表 [1] 公司业务与产品管线 - 公司是一家以创新研发为驱动力的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治疗病毒感染、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创新药物的开发、制造和商业化 [5] - 公司拥有五种候选药物,核心产品包括:阿兹夫定(已获附条件批准用于治疗HIV感染及COVID-19)、CL-197(用于长效治疗HIV感染)、哆希替尼(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ZSSW-136(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及MTB-1806(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5] - 阿兹夫定是首款中国公司研发的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COVID-19的口服抗病毒药物,并具备广谱抗肿瘤活性,是过去30年来唯一一款具备双重机制且具有高选择性的核苷类抗肿瘤药物 [6] - 公司拥有独创的TOPO1抑制剂平台,其首个PCC化合物ZSSW-136在克服抗肿瘤药物耐药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6][7] 生产与商业化能力 - 公司建立了自有GMP认证生产设施,年产能约30亿片,能够满足现有商业化需求 [7] - 阿兹夫定已于2023年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4年成功续约,支付范围和价格保持不变,已覆盖全国31个省市超过50,000家医疗终端 [7] - 公司采用线上线下全渠道推广模式,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与65家线下分销商及9家在线分销商建立合作,实现阿兹夫定的销售 [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3.442亿元、2.379亿元及1653万元,全部收入均来自核心产品阿兹夫定 [10][11] - 公司2023年度录得毛损3.294亿元,2024年度录得毛利1.649亿元,2025年上半年录得毛损4342.3万元,2024年因存货撇减金额减少而录得毛利 [10][12] - 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录得亏损7.836亿元、4004.2万元及1.654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主要归因于研发开支、存货撇减及行政开支 [10][13] 行业市场分析 - 2023年全球及中国抗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分别为736亿美元及7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1011亿美元及218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4.6%及15.8% [14][16] - 2023年全球及中国HIV感染患者人数分别为4290万人及160万人,预计2030年将分别增长至4870万人及200万人 [19][20] - 2023年全球及中国HIV药物市场规模分别为431亿美元及6.362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分别达到595亿美元及23.275亿美元,2023-2030年中国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0.4% [20][21][22] - 全球癌症发病例数从2018年1810万例增至2023年2080万例,预计2030年达2450万例,中国癌症发病例数从2018年440万例增至2023年490万例,预计2030年达560万例 [25] - 全球肿瘤药物市场从2018年1281亿美元增至2023年228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198亿美元,中国肿瘤药物市场2023年为341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775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4% [25][26][28]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为杜锦发博士,负责整体管理及研发工作 [29][30] - 公司创始人王朝阳先生通过三联创投和Creative Summit合计持有公司48.12%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 [31][33]
干细胞贴片修复心脏无需大手术
科技日报· 2025-11-10 06:57
技术原理与设计 - 技术利用成人干细胞重编程后培育出心脏组织 通过小切口植入体内[1] - 贴片基底为覆有明胶的纳米—微米纤维混合支架 可承载人类心肌细胞 血管细胞与成纤维细胞 构建能自主搏动的活性心脏组织[2] - 移植前组织会被注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 以促进血管新生并提高细胞存活率[2] - 贴片可折叠纳入细导管 经胸部小切口送达心脏目标区域 就位后自动展开并用生物相容性外科黏合剂固定[2] 临床前效果与意义 - 临床前试验表明 干细胞贴片能有效恢复心脏功能 提高治疗效果[1] - 与传统方法相比 微创植入显著改善了心脏功能 减少瘢痕形成 促进血管生长 减轻炎症反应 并激发心脏自我修复[2] - 该技术为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比机械泵或移植更安全的新疗法选择[1] - 技术将再生医学与微创介入融合 突破了干细胞治疗递送难题 重新定义了心脏修复的微创标准[3] 行业影响与前景 - 该技术有望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与医疗负担 对全球心血管健康格局产生深远影响[3] - 长远来看 如其后续临床试验顺利推进 或能为其他器官的再生疗法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推动整个再生医学领域向临床转化加速迈进[3] - 技术解决了如何安全高效地递送工程心脏组织这一重大挑战[1]
“联通世界的‘中国之桥’”
人民日报· 2025-11-10 06:01
进博会平台价值与公司参与 - 进博会被视为促进跨行业、跨国界对话以及各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宝贵平台 [2] - 公司是进博会的“全勤生”,前7届展会累计带来18款全球创新药品,本届首次展出两款肿瘤领域全球创新药 [2] - 通过进博会平台,公司深切感受到中国政府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极大增强了全球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3] 公司在华业务发展与合作 - 中国是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布局,推动本土研发、生产与供应链体系建设 [3] - 得益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公司多款原研新药在中国市场获得加速审批、快速上市 [2] - 自2023年以来,公司已与14家中国创新药企签署授权合作协议,推动本土研发成果走向国际,例如与诚益生物科技达成全球授权许可合作 [2] 研发投入与战略布局 - 公司启用全球第六个、在华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于北京,作为25亿美元投资计划的核心项目 [3] - 该北京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心,旨在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 [3] - 公司六大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中有两个落户中国,彰显了对中国创新生态的长期信心 [3] 产品引入与市场成果 - 公司全面展示了30多年来引入中国市场的40余款创新药品 [2] - 去年进博会展出的一款罕见病领域全球首创药物,今年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2] - 过去3届进博会上,公司相继宣布对无锡、泰州、青岛等地的生产供应基地进行增资扩建 [3]
“联通世界的‘中国之桥’” ——访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
人民日报· 2025-11-10 06:01
进博会平台价值 - 进博会是促进跨行业、跨国界对话的宝贵平台,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为各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深化在华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2] - 进博会不仅是展示成果的舞台,更是联通世界的“中国之桥”,公司深切感受到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决心 [3] 公司在华业务发展 - 公司是8届进博会的“全勤生”,前7届展会累计带来18款全球创新药品,本届进博会全面展示了30多年来引入中国市场的40余款创新药品,并首次展出两款肿瘤领域的全球创新药 [2] - 得益于中国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利好政策,公司多款原研新药在中国市场获得加速审批、快速上市,“展品变商品”进程不断加快,例如去年进博会展出的一款罕见病领域全球首创药物今年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2] - 中国是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公司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布局,推动本土研发、生产与供应链体系建设 [3] 研发与投资合作 - 过去3届进博会上,公司相继宣布对无锡、泰州、青岛等地的生产供应基地进行增资扩建 [3] - 今年10月25日,公司全球第六个、在华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在北京启用,作为公司25亿美元投资计划的核心项目,该中心拥有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中心,旨在加速药物早期研究成果向临床开发的转化 [3] - 公司六大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中有两个落户中国,彰显了对中国创新生态的长期信心 [3] - 自2023年以来,公司已与14家中国创新药企签署授权合作协议,推动本土研发成果走向国际,例如在2023年进博会期间与诚益生物科技公司达成全球授权许可合作,共同开发针对心血管代谢疾病及肥胖症的创新疗法 [2] 行业环境与前景 - 进博会见证了中国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显著成效,中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研、产业与市场良性循环,为跨国企业在华开展高水平研发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2][3] - 公司将继续坚定投资中国的决心,携手本土伙伴,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