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新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每组数据都是王炸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07:13
南沙人口与人才发展 - 截至2025年4月南沙全区实时人口达130万人(含常住和流动人口)其中港澳居民占比显著[5] - 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南沙新增人口11万人政策驱动下累计落户港澳企业3400家集聚港澳居民1.1万名[5] - 人才住房项目11个提供房源3382套(含人才公寓2147套)并通过"五乐"行动计划兑现奖补超3000万元惠及港澳青年超1000人次[6] 港澳青年创业与产学研合作 - 15个港澳青创基地聚集粤港澳企业(项目)超2000个带动三地就业6200个以"创享湾"为龙头形成矩阵[6] - 香港恒生大学(南沙)中心启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重大项目落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6] - 2024年南沙组织80余家企业与高校对接企业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增长1.8倍创新源持续强化[7]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南沙高企数量从2021年745家增至2024年1310家增速居全市第二港澳企业如晶科电子成功孵化[7] - 南沙科学城管委会和环港科大创新区投入运营2025年计划转化不低于30个科创项目扎根南沙[7] 金融业开放与创新 - 2024年南沙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8%推出超百项金融创新成果[8] - "南沙金融30条"政策发布推动期现货市场规则衔接12家期货机构参与发展依托广州期货交易所[8] - 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覆盖57个国家完成165个境外投资项目备案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8]
“武汉的科技人才,最吸引日企投资”
长江日报· 2025-06-20 15:42
中日经贸合作 - 中国武汉与日本大阪举办贸易投资合作交流会,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动经贸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1] - 武汉市贸促会与东京世界贸易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贸易、投资及经济合作信息方面展开合作 [1][4] - 交流会作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北活动周的重要篇章,旨在深化中日地方合作 [1] 武汉投资环境推介 -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财政局、工商业联合会、商务局分别就营商环境、产业基金政策、民营企业服务及对外开放情况做详细推介 [3] - 武汉金融、文旅、高新技术等领域10余家企业代表参与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3] 日本企业对武汉的关注点 -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表示武汉的科技人才资源和坚固的产业结构最吸引日本企业 [5] - 武汉代表处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分支机构,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推动中日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5] - 武汉作为中部千万级人口城市,物流枢纽便利,拥有电子、数据等领域高端人才,市场空间大 [5] 中日企业合作案例 - 武钢与日本新日铁、日产汽车在钢铁、汽车领域已有合作 [5] - 日中经济协会曾率日本企业代表团访问武汉,重点考察自动驾驶领域,探索智能交通新机遇 [5] 活动参与情况 - 交流会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贸促会承办,日本湖北总商会协办,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支持 [5] - 来自中日政府人员、企业家代表近百人参会,其中武汉代表团26人 [5][6]
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召开
郑州日报· 2025-06-20 08:52
政府支持与政策导向 - 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强调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原城市群核心引擎,肩负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并将独角兽企业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2] - 郑州市坚持"产业为基、创新为要、企业为根、项目为王",重点培育和招引独角兽企业,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郑州正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建设,为独角兽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与保障,推动城企共同发展 [2] 企业参与与活动规模 - 超聚变、希迪智驾等独角兽企业代表及东微电子、中科清能等培育企业代表在会上获颁证书 [3] - 郑州市部分开发区与区县同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航天驭星、云舟生物等企业代表及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代表发表演讲 [3] - 大会吸引全球100余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200余家本地高成长企业、5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参与 [3] 会议背景与影响力 - 2025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召开,发布《世界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5》,工信部及郑州市领导出席 [1] - 该大会已连续两年在郑州举办,凸显郑州在独角兽企业生态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3]
四单位联动护企 杭州构建商业秘密“防护网”
每日商报· 2025-06-20 07:31
案件侦办与处罚情况 - 全市公安机关在"安芯"专项行动中累计侦破刑事案件3起 [1] - 市法院受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31件 [1] - 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多起知名高新技术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 [1] - 市市场监管局立案商业秘密案件14件,结案6件,罚没款合计143万元 [1][2] - 典型案例:陈某窃取公司视频编码与增强技术代码被罚30万元 [2] 新型案件与执法突破 - 查处数据、人工智能代码等新型前沿商业秘密案件取得新突破 [2] - 办案机构认定被窃技术具有非公知性和高商业价值,且公司采取了严密保密措施 [2] 协同保护机制创新 - 市公安局搭建"商业秘密侵权违法犯罪智能研判助手实战应用场景知识库" [3] - 市法院完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处理民行刑交叉问题 [3] - 市检察院打造"线上+线下"知识产权检察前沿集群,形成"1+4+N"综合履职模式 [3] - 市市场监管局上线商业秘密保护数字化平台,集成风险预警、存证等功能 [3] 标准化体系建设 - 市公安局制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指标体系》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秘密风险基础防范工作指引》 [4] - 市法院推动健全商业秘密鉴定工作体系 [4] - 市检察院制定全省首个《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审查指引》 [4] - 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风控法务指引》 [4] 未来工作方向 - 四单位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深化协同联动效能 [4] - 推动全省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专项打击治理行动在杭州走深走实 [4]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9件,增长率创近五年来最高
北京商报· 2025-06-19 21:50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果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2.9件 同比增长20.4% 创近五年最高增长率 [1] - 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000亿元大关 达到9153.3亿元 稳居全国首位 [1] - 独角兽企业数量115家 位居全国第一 [1] -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总收入8.74万亿元 综合排名居全球178个国家高新区之首 [1] 全球创新排名与政策落地 - 北京位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前列 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中排名全球第三 [3] - 高被引科学家达431人次 连续两年全球创新城市第一 多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榜首 [3] - 中关村先行先试24项重大改革措施全面落地 21项试点政策已全域推广 [3] - 部署支持50项重大任务 打造40家特色产业园 包括生物智造/细胞基因治疗/互联网3.0/低空技术等细分领域 [3] 制度创新与国际合作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试点压缩审批流程80%以上 500余家企业受益 [4] - 首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模式 累计认定221家外资研发中心 [4] - 中关村论坛成为国家级国际科创交流平台 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参与 [4] - 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总部/英国P4中英精准医疗创新中心在京落地 [4] 未来发展方向 - 深化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 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 [5] - 完善中关村论坛功能 推出新版制度创新改革措施 [5] - 推动"两区"与中关村示范区联动发展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5]
跨境投融资将更加便利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 -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通知涉及深化跨境投资外汇管理改革、跨境融资外汇管理改革、优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3方面共9项具体政策 多项前期试点政策将推广至全国 [1] - 取消外商直接投资(FDI)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 境外投资者可直接在银行开立前期费用账户并汇入资金 无需预先登记 [1] - 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 此前已在19省市试点 现推广至全国实施 [2] 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 - 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全国统一提高至等值1000万美元 创新积分制遴选企业额度提高至等值2000万美元 [3] - 此前17省市高新技术等企业外债额度为1000万美元 其他省市为500万美元 新政策统一并提高额度 [2][3] - 政策旨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增加研发投入 推动技术进步 [3]
重庆推出“五个百亿级”工具支持五大领域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44
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推出"五个百亿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计划,聚焦科创、绿色、消费、外贸、民营经济五大领域,通过资金精准投放与金融服务优化,为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资金池构建 - 整合1000亿元低成本资金,构建"专用额度+政策倾斜额度"双支撑体系 [2] - 从人行重庆市分行直接管理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中切出850亿元专用额度,定向支持科创、绿色等领域 [2] - 引导全国性银行争取总行政策工具,新增150亿元倾斜额度,强化资金协同效应 [2] - 五大领域将分别获得"渝科融""渝绿融""渝消融""渝通融""渝民融"百亿级专属工具支持 [2] 五大专属工具 - 创设百亿级"渝科融",聚焦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提供低成本信贷 [3] - 创设百亿级"渝绿融",覆盖绿色项目、转型活动及绿色主体,推动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3] - 创设百亿级"渝消融",瞄准"以旧换新"消费链条,支持住宿餐饮、教育等消费服务行业 [3] - 创设百亿级"渝通融",助力受关税影响企业、陆海新通道产业链,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支撑 [3] - 创设百亿级"渝民融",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输血,精准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 [3] 多维举措保障 - 人行端开通"专用额度优先支持、快速办理绿色通道、适度降低质押比例"服务 [4] - 金融机构端要求丰富"再贷款""再贴现"产品,精准匹配五大领域融资需求 [4] - 依托"长江渝融通"大数据系统,动态更新企业"白名单",引导银行业全流程资金配套 [4] - 联动财政、行业主管部门,构建"政策宣传+融资对接+效果评估"协同机制 [4] 全流程管理 - 金融机构按月/季提交业务申请,人行重庆市分行快速响应审批 [5] - 发放环节强调"专用额度优先安排、快速办理",保障资金"即申即享" [5] - 监测阶段通过"专项报表+系统统计",实时跟踪贷款、票据流向 [5]
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首次回购股份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18 05:40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董事会通过回购议案,计划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不低于6,000万元且不超过8,000万元,以不超过13.50元/股的价格回购股份,回购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 [1] 首次回购进展 - 公司于2025年6月17日首次回购389,700股,占总股本0.05%,最高成交价10.20元/股,最低成交价10.15元/股,总金额3,967,579元(不含交易费用) [2] - 回购资金来源包括自筹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价格未超过13.50元/股上限,符合既定方案及法规要求 [2] 合规性说明 - 首次回购时间、数量及委托时段符合深交所自律监管指引相关规定 [3] - 公司未在重大事项敏感期及监管规定的其他禁止期间进行回购 [4] - 集中竞价回购委托价格未触及当日涨幅限制,且未在开盘/收盘集合竞价或无涨跌幅限制交易日进行 [5] 后续计划 - 公司将在回购期限内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实施回购,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5]
深圳:看见“创新之城”的速度与激情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11:43
科技创新成果 - 深圳2024年专利授权量达到24.19万件,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 [1] - 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2.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25家 [1]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的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1] -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超过2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6% [2] - 深圳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保持在90%以上 [2]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 支持深圳牵头或参与建设2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部市联合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将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同部署同推进 [2] - 支持深圳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各项规章制度 [3] - 支持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2项试点任务在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落地实施 [3] - 深圳将市科技研发资金的60%以上投向企业需求,推动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4] 科技创新企业 -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企业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行业龙头 [4] - 迈瑞、云天励飞、微芯生物等创新活力十足、高成长性的明星企业成为各自领域的"小巨人" [4] - 影石创新、越疆科技、欣旺达、拓竹科技、云鲸智能等"小而美"的科技企业凭借强大创新能力引领行业 [4]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深圳正在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一批"四链"融合的重要平台 [5] - 深圳坚持把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集群加以培育 [5] - 深圳将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推动产业发展加力提速 [6] - 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更多科技攻关项目,支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 [6] - 深化"千行百业+AI"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拓展低空物流、低空观光、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低空经济场景 [6] 科技体制改革 - 支持深圳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优化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模式、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机制 [7]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7] - 支持深圳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 [7] - 建立省市共担的在粤国家实验室保障机制,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的选题机制 [7] - 支持深圳建立专业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信贷保险支持科技创新机制 [8]
新关税环境下,国际税收规则变化与企业出海税务案例分享
梧桐树下V· 2025-06-15 15:32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务挑战 - 世界进入特朗普2.0"关税泡泡"时代,中国企业面临"不出海便出局"的抉择,加速海外投资布局 [1] - 企业面临地缘政治博弈、各国税制差异、跨境重复征税、国际反避税监管等复杂挑战 [1] - 境外常设机构认定、转让定价调整、税收协定适用等实务问题频发,叠加国内合规申报要求 [1] 培训课程核心内容 - 课程主题为《走出去企业税务风险排查及税收规划》,旨在系统性提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1] - 课程涵盖国际税收基础框架、常见税务风险、税收优化策略、重点国家税务环境分析及综合案例研讨 [9][10][11][13][14] - 具体包括国际税收基本原则、BEPS行动计划、投资架构设计风险、供应链税收优化、东南亚及欧盟税务特点等细分领域 [12][15] 课程讲师背景 - 主讲嘉宾赵国庆为知名财税专家,兼具企业实战经验(5A税务集团全国技术总监)、税务系统经验(税务机关工作十多年)及执教研究经验(多所大学校外导师) [2] - 发表国家级报刊论文100余篇,担任中国税务报特聘专家及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务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2] 课程安排与报名 - 时间定于2025年6月21日,地点为深圳南山区蛇口龟山路8号,包含全天授课及答疑环节 [3] - 课程原价1280元/人,年中惠价780元/人(含课程费、资料费),支持培训费发票开具 [4][19] - 退款政策分级:开课10天前可100%退款,5天前90%,3天前80%,2天内不可退款但可转余额或下期课程 [20] 课程价值亮点 - 帮助企业掌握国际税制差异与税收协定应用,精准识别跨境投资重复征税等核心风险点 [16] - 系统防范反避税风险,优化全球税负结构,提升争议解决能力,构建全周期税务管理体系 [16] - 通过制造业、跨境电商、资源类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等实际案例深化学习效果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