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苹果押注AI眼镜 智能眼镜已推向大众消费电子前沿(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10-02 07:36
苹果战略调整 - 苹果暂停Vision Pro头显升级计划,将资源转向开发能与Meta竞争的智能眼镜[1] - 原计划2027年推出的更轻便廉价版头显项目人员已调往眼镜研发部门[1] - 苹果正在研发至少两款智能眼镜,首款代号N50需搭配iPhone使用且无显示屏,预计最早明年亮相2027年上市[1] - 另一款带显示屏版本原定2028年发布,现加速研发或将直接挑战Meta的Ray-Ban Display智能眼镜[1]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眼镜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巨头新品迭出且出货量高速增长[1] - AI与AR技术深度融合,AI眼镜已推向大众消费电子前沿[1] - 行业正处于从技术探索向规模化商用过渡的关键阶段,被视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1] - 随着硬件技术迭代与软件生态丰富,AI眼镜有望突破瓶颈在消费端与行业端实现双向渗透[1] 港股相关公司动态 - 康耐特光学(02276)有望受益行业升级,已获多家全球领先科技和消费电子龙头在研项目及小试订单,并将在泰国新建XR配套镜片专用产线[2] - 蓝思科技(06613)将独家供应Meta下一代Ray-Ban AI眼镜的三大核心部件,相关部件已在制作中[2] - TCL电子(01070)旗下雷鸟品牌发布AI拍摄眼镜新品雷鸟V3,产品定价1799元[2] - 舜宇光学科技(02382)在AI眼镜视觉方案上拥有技术布局,实现基于单目、双目、dTOF等技术的全栈XR视觉方案覆盖[2] 科技巨头产品发布 - 小米集团-W(01810)发布首款AI眼镜,定位于下一代个人智能设备和随身AI入口,支持第一人称视角拍摄等功能[3] - 百度集团-SW(09888)发布小度AI眼镜,称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3] - 阿里巴巴-W(09988)发布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主打全天候多场景随身超级助理定位[3]
机器人接商演爆单,中国具身智能从“网红”转型实用
第一财经· 2025-09-30 18:14
数贸会概况与行业热度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累计入场观众达25.7万人次,较上届增长28.5%,参展企业1812家,增长17.2% [3] - 博览会突出“数字贸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特色,人工智能展区面积占比近1/3,较往年扩容一倍,集聚了超330家人工智能企业 [3] - 具身机器人行业因宇树机器人爆火被推上流量高峰,相关企业档期非常满,付费活动应接不暇 [3] 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 - 星物种公司发布国内首款空间场景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产品可进行3D空间清洁,采用高温等非擦拭方式处理污渍 [11] - 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当前首要目标是通过实战积累真实场景数据以优化迭代,而非大规模销售 [11] - 公司正布局产能,计划于明年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已同步在新加坡、日韩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开拓市场 [12] 工业数据采集与应用 - 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数据采集,未来可应用于工厂的抓取、分拣和包装等作业 [14] - 创新中心通过采集数据的交易实现盈利,为其他研发企业提供成熟数据 [14] - 该中心由上虞区政府主导,由卧龙集团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创办,致力于形成“采—存—训—用”闭环体系 [14] AI智能眼镜 - Rokid品牌的AI眼镜系列在9月1日预售,前5天售出4万台,产品供不应求需至10月下旬交货 [19] - 公司率先研发出带有显示屏幕的智能眼镜,在Meta推出同类产品前实现抢先一步 [22] - 公司研发重心偏向生活化场景应用,并在现有翻译等功能上继续开发,但受限于进口芯片供应,产能面临挑战 [22]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 临舟科技研发的无人机和系留无人飞艇向气象监测、海上巡防等民用领域扩展,今年实现民用业务快速增长 [25] - 中测航空科技的载重无人机可实现150公斤载重,问世一个月内已布局200多家经销商,收获数百台订单,预计年底实现上亿规模 [25] - 中国低空装备整机企业达1400家,在研吨级无人机近30款、eVTOL近70种,但通用航空器数量仅为美国的2% [26] 行业整体发展与订单成果 -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处于技术突破和规模量产初期 [11] - 本届数贸会采购金额达309亿元,实现翻番,其中人工智能、文化出海、跨境电商三大类订单占82%,国际订单占71.5% [16] - 具体订单成果包括星物种机器人获得1600多台订单,图灵1号系列清洁机器人订单约3亿元,其中阿联酋客户预订200台 [16]
AI眼镜加速走向大众市场两大主线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5
行业整体表现与市场数据 - 万得智能穿戴指数上涨1.34%,成分股如盈趣科技、冠石科技、领益智造涨停 [1]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AI眼镜出货量达255.5万台,同比增长54.9% [2] - 音频及音频拍摄类眼镜出货量达161.8万台,同比增长256.8% [2] - 2025年上半年国内AI眼镜市场全渠道零售量为46.8万台,同比增长148%,其中AR眼镜零售量为19.5万台,同比增长77% [3] - IDC预计全年AR眼镜出货量增速将超过60% [2] - 预计2025年高通AR1芯片总提货量增至1200万颗以上,2026年Meta AI眼镜出货量有望超1000万台 [3] 产品创新与技术发展 - Meta发布新款Ray-Ban Display AI眼镜,采用LCoS技术显示屏和光波导光学方案,支持肌电手环,售价799美元起 [1] - 行业正处于从技术探索向规模化商用过渡的关键阶段,AI与AR技术深度融合 [1] - 不带显示屏的AI拍摄眼镜进入新品密集发布的产品元年,行业有望迎来量产大年 [3] - 光波导是AR眼镜的核心组件,是规模量产与体验提升的关键 [3] - 头部企业协同歌尔股份、水晶光电等核心供应链加速入局,推动光波导技术在显示效果、重量及成本上优化 [3] 行业驱动因素与未来前景 - AI眼镜作为下一代人机交互入口的战略价值已成为行业共识 [1] - 消费级AR市场正迎来明确拐点,国内AR眼镜凭借AI融合、场景创新和完善供应链快速占领市场 [2] - AI眼镜是重要的端侧AI入口,端侧硬件智能化是AI应用的核心方向 [2] - 随着AI技术成熟,未来模型有望直接执行用户语言指令,使AI眼镜成为更理想的个人随身硬件 [2] - AI眼镜新品密集推出有望带动AI+AR眼镜渗透率提升,推动硬件供应链升级 [2] 投资关注主线 - 关注Meta新品发布带动2025-2026年销量预期上修,对其核心供应链的潜在催化 [4] - 关注AR眼镜产品拐点将至背景下,具有量价齐升逻辑的光学显示等环节,如光波导及上游玻璃晶圆、碳化硅衬底 [4]
机器人接商演爆单,中国具身智能从“网红”转型实用
第一财经· 2025-09-29 20:17
数贸会整体情况 - 第四届数贸会累计入场观众达25.7万人次,较上届增长28.5% [1] - 参展企业1812家,较上届增长17.2% [1] - 本届数贸会采购金额达309亿元,实现翻番,其中人工智能、文化出海、跨境电商三大类订单占比82%,国际订单占71.5% [16] 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 - 数贸会人工智能展区面积占比近1/3,较往年扩容一倍,设置具身智能等四大板块,集聚超330家人工智能企业 [1] -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整个行业尚处于技术突破和规模量产初期 [10] - 浙江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凭借数字经济优势等已取得一定先发竞争优势,但在四足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占据国内领先位置 [16] 星物种公司及产品 - 公司发布国内首款空间场景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该产品可进行3D空间清洁,区别于仅清洁地面的扫地机器人 [10] - 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如写字楼或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当前销售非主要目标,重点是以打开场景为目的积累真实场景数据 [10] - 公司在数贸会上拿到1600多台订单,“图灵1号”系列清洁机器人订单约3亿元,其中阿联酋客户预订200台 [1][16] - 公司正在布局产能,计划于明年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已同步开启在新加坡、日韩及澳大利亚等地的全球化市场拓展 [11][12] 其他人工智能产品与技术 - 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的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等领域数据采集,训练后可应用于工厂端的抓取、分拣等作业,中心已可通过数据交易实现盈利 [13] - Rokid品牌的AI眼镜系列在9月1日预售前5天卖出4万台,其带屏幕的智能眼镜在功能上抢先于Meta的同类计划 [17][24] - 临舟科技的无人机和系留无人飞艇正扩展至气象监测、海上巡防等民用领域,今年实现民用业务快速增长 [30] - 中测航空科技的150公斤载重无人机问世一个月内已在全国布局200多家经销商,收获数百台订单,预计年底可实现上亿规模 [30] 低空经济领域 - 中国低空装备整机企业达1400家,在研吨级无人机近30款、eVTOL近70种,但通用航空器数量仅为美国的2% [30] - 未来五年需聚焦新能源动力系统等“卡脖子”技术,推动应急救援、民生服务等场景优先落地 [30]
行业点评报告:智能眼镜更新:科技大厂加快布局,关注产业技术迭代
浙商证券· 2025-09-25 13:50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 维持[2] 核心观点 - 智能眼镜产业持续迭代 AI+拍摄眼镜 带显眼镜 运动户外眼镜等产品百花齐放[2] - 海外科技大厂加快布局 Meta 苹果 OpenAI等公司陆续入局[2] - 持续关注产业技术迭代及新品推出节奏 关注镜片及渠道龙头[2] OpenAI布局 - OpenAI计划开发无显示屏智能音箱 眼镜 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2] - 首批设备发布目标时点为2026年末或2027年初[2] Meta新品发布 - Meta Connect大会发布三款AI智能眼镜新品 包括Ray-Ban Meta(Gen 2) Oakley Meta Vanguard(运动款) Meta Ray-Ban Display[2] - Ray-Ban Meta(Gen 2)续航8小时 较上一代提升2倍 支持快充 20分钟可充50%电量 视频录制效果提升3倍 增加会话聚焦功能 起售价379美元[2] - Oakley Meta Vanguard续航9小时 配备3K防抖视频 新增延时摄影+慢动作拍摄模式 新增自动捕捉视频功能 售价499美元[2] - Meta Ray-Ban Display续航6小时 配备光波导LCoS单眼显示屏 亮度5000尼特 配备Meta Neural Band肌电手环 支持离线翻译 售价799美元含手环[2]
午评:科创50指数半日大涨近5% 芯片产业链集体大涨
新华财经· 2025-09-24 12:22
华泰证券:2025年上半年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归母净利同比高增。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产业链需求向好, 叠加供给释放放缓,多数环节价格企稳,看好供需拐点已现环节中具备优势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国内 大储装机与招标同比高增,独立储能盈利模式完善刺激市场化需求,建议关注国内储能及新兴市场板 块。工控行业景气向上,继续看好AIDC产业链机会。 新华财经北京9月24日电 (胡晨曦)A股三大指数9月24日低开高走,沪指震荡上涨;创业板指翻红后快 速拉升,半日涨超1%;科创50指数涨近5%。盘面上,半导体芯片股集体大涨,神工股份、江丰电子、 通富微电等多股涨停;地产股震荡走强,云南城投、市北高新、渝开发等涨停;机器人概念股局部活 跃,豪能股份涨停。下跌方面,旅游股集体下挫,云南旅游触及跌停。 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报3845.91点,涨幅0.63%,成交6282亿元;深证成指报13265.01点,涨幅1.11%, 成交7800亿元;创业板指报3169.40点,涨幅1.76%,成交3830亿元。科创50指数报1476.79点,涨幅 4.94%,总成交额约824.8亿元。 热点板块 盘面上,半导体、环保设备、游戏、存储芯片、BC电池、 ...
智能眼镜再度提速,两大巨头10月同日开启新品发售,苹果也在探索新品
选股宝· 2025-09-24 11:47
行业产品发布动态 - 三星计划于10月21-22日发布Project Moohan头显 配备高通骁龙XR2+Gen 2芯片 16GB内存及3800ppi OLEDoS型Micro OLED微显示器[1] - Meta推出运动员专用智能眼镜Oakley Meta Vanguard 采用风镜式流线设计 集成开放式扬声器与抗风噪麦克风 防护等级达IP67 起售价499美元[1] - Meta形成覆盖不同价位与消费场景的智能眼镜产品矩阵 包括运动垂直场景的Oakley Meta Vanguard和具备显示手势交互功能的Ray-Ban Display[2] 技术发展与市场预测 - 苹果未来12-16个月内拟推出四款头显产品 包括无屏智能眼镜和AR眼镜 其中AR版本需多年开发周期[3] - Meta战略性保留2款已完成开发的AI眼镜产品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推出[3] - 智能眼镜芯片成本未来三年内显著下降 2025年全球AI带拍摄眼镜销量预计达1450万台(中国150万台) 2025-2029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029年销量或达6000万副[3] 产业链与市场表现 - 全球AI眼镜市场持续扩容 国内处于百镜大战初期 小米AI眼镜部分参数指标超越竞品[3] - 2024年8月VR&AR概念板块异动 龙头创维数字半个月累计涨幅近70%[4] - 创维数字(000810 SZ)股价表现显示 2025年00月22日收盘价14 49元 单日涨幅1 33%[5]
美银:全球智能眼镜竞赛已加速 中国牢牢占领制造中心地位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21:39
行业增长趋势 - 智能眼镜行业已进入需求加速释放阶段 呈现两阶段分化特征[2] - 2025-2027年AI眼镜将主导增长 年均增速达25% 主要应用于语音交互、环境感知、健康监测等轻量化场景[2] - 2028年起AR眼镜将接棒成为核心驱动力 年均增速高达101% 切入导航、工业辅助、沉浸式交互等复杂场景[3] - 2025-2030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40% 2027年前后有望迎来出货量翻倍拐点[3] 供应链格局 - 中国在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占据关键角色 掌控超80%核心环节[1][4] - 摄像头模组(舜宇光学)、光学镀膜(水晶光电)、整机组装(歌尔股份)的全球市占率均超50%[4] - 全球制造基地集中于中国(如山东潍坊、广东深圳) 但EMS企业正将非核心组装环节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转移[5] 技术竞争焦点 - 行业核心竞争集中于两大技术方向:药物递送效率(如光学透过率、语音识别准确率)和用户适配性(如轻量化设计、续航时长)[6] - 具备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将建立差异化壁垒[6] 重点公司分析 - 歌尔股份为全球第一大智能眼镜组装商 占Meta、索尼等头部客户组装订单比重超70% 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7][8] - 水晶光电是AR眼镜光波导片核心供应商 产品透过率达92%(行业平均85%) 并布局3D感知镜头、潜望式镜头形成协同[10] - 舜宇光学是智能眼镜核心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全球市占率超60%) 同时切入光波导领域形成一体化能力 汽车ADAS摄像头业务提供技术协同[12] 估值与增长预期 - 歌尔股份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4倍 目标价42元人民币 考虑2025-2027年智能眼镜组装业务年均30%增长预期[8] - 水晶光电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7倍 目标价30元人民币 支撑逻辑是2024-2027年公司盈利复合年增长率达22%[10] - 舜宇光学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5倍 目标价104港元 估值逻辑在于光学行业环境改善及智能眼镜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12]
美银:全球智能眼镜竞赛已加速,中国牢牢占领制造中心地位
智通财经· 2025-09-23 21:18
核心观点 - 智能眼镜行业正迎来爆发临界点 预计2025-2030年全球出货量复合年增长率达40% 其中2027年前后出现翻倍拐点[1][2] - 行业增长呈现两阶段特征:2025-2027年AI眼镜主导(年均增速25%) 2028年起AR眼镜接棒(年均增速101%)[2][11] - 中国供应链占据全球超80%份额 在摄像头模组、光学镀膜和整机组装等关键环节市占率均超50%[1][3] - 美银重点推荐歌尔股份(目标价42元人民币)、水晶光电(目标价30元人民币)和舜宇光学(目标价104港元)三家核心供应商[4][6][9] 行业增长趋势 - 2025-2027年为AI眼镜主导阶段 无显示屏产品因技术成熟度高、成本可控成为消费级主流 主要应用于语音交互、环境感知和健康监测等轻量化场景[2] - 2028年起AR眼镜成为核心驱动力 显示技术(Micro OLED)和光学方案(光波导)成本下降推动其切入导航、工业辅助和沉浸式交互等复杂场景[2] - 2025-2030年智能眼镜总量复合年增长率达40% 其中AR眼镜期间平均增速83% AI眼镜为22%[11] - 增长动力来自消费电子换机周期、企业级应用落地及科技巨头生态投入[2] 供应链格局 - 中国供应商覆盖摄像头、光波导、微机电系统(MEMS)和电池等关键领域 全球核心环节占比超80%[3] - 摄像头模组(舜宇光学)、光学镀膜(水晶光电)和整机组装(歌尔股份)三大细分领域全球市占率均超50%[3] - 制造基地集中于中国山东潍坊和广东深圳 但EMS企业正将非核心组装环节向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转移[3] - 行业技术壁垒聚焦药物递送效率(如光学透过率、语音识别准确率)和用户适配性(轻量化设计、续航时长)[3] 重点公司分析 歌尔股份 - 全球第一大智能眼镜组装商 占Meta、索尼等头部客户组装订单比重超70% 具备声学模组等核心零部件自研能力[4] - 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34倍设定目标价42元人民币 反映2025-2027年组装业务年均30%增长预期及零部件业务利润率提升[4] 水晶光电 - AR眼镜光波导片核心供应商 产品透过率达92%(行业平均85%) 同时布局3D感知镜头和潜望式镜头形成业务协同[6] - 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7倍设定目标价30元人民币 对应2024-2027年盈利复合年增长率22%及AR眼镜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订单增量[6] 舜宇光学 - 智能眼镜摄像头模组全球市占率超60% 同时切入光波导领域形成光学器件+模组一体化能力 汽车ADAS摄像头业务提供技术协同[9] - 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5倍设定目标价104港元 反映光学行业环境改善带来的产品平均售价和利润率提升潜力[9]
六个月融资三次,雷鸟创新为何这么缺钱?
搜狐财经· 2025-09-22 18:08
行业概述与市场前景 - 智能眼镜行业正从炫技走向实用,成为感知数字世界的新路径,打破了传统设备的束缚[5]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呈现高景气度,IDC预测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中国市场出货量将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8] - 市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其中AI智能眼镜占总出货量的比重为78%,而上年同期仅为46%[12]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加剧,360、华为、小米、百度、理想、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已下场或即将下场,寻找新的增长曲线[11] - 初创企业如雷鸟创新面临双线作战压力,既要在AR眼镜领域与老对手博弈,又要在AI眼镜领域与巨头竞争[11] - 手机巨头在硬件制造、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号召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小米AI眼镜开售前五天京东旗舰店销量突破1万台,开售15天全网销量约8万台[17] 技术路线与产品趋势 - AI大模型为眼镜品类注入新卖点,如第一人称拍摄、AI翻译和语音助手,使AI眼镜在功能认知上更易被消费者理解[12] - 雷鸟创新在AR技术上有创新,其雷鸟X2为全球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首次实现全彩显示效果[7] - 行业出现技术路线分歧,雷鸟创新CEO认为AI眼镜销量短期内将领先,但预测到2027年后AR眼镜销量会反超[16] 公司战略与融资动态 - 雷鸟创新在六个月内完成三次融资,最近一次为C+轮融资,由金雨茂物独家参与,显示公司对资金需求较大[3][7] - 公司采取竞合策略,雷鸟V3搭载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定制版大模型,并为阿里巴巴旗下夸克AI眼镜提供C2M定制[17] - 行业观点认为,初创企业未来存活机会在于利用技术积累与巨头合作,甚至成为供应商[17] 生态建设与行业壁垒 - 智能眼镜功能日益丰富导致同质化问题浮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成为差异化竞争和增强用户黏性的关键[19] - 未来有望争得先机的公司包括有大模型、有AI应用入口以及有硬件生态的三类公司[19] - 巨头生态优势明显,例如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可与淘宝、飞猪、高德等应用协同,小米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作为其生态优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