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智能眼镜
搜索文档
A股大涨!沪指“兵临”4000点,发生了什么?
天天基金网· 2025-10-27 13:18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涨至3991.35点,创今年以来新高,上午收盘上涨1.04% [3][4][8] - 深证成指上午收盘上涨1.26%,创业板指上涨1.54% [8] - 市场呈现科技股与顺周期主线轮番上攻的格局 [4][7] 科技股板块 - 算力板块走强,龙头股新易盛上涨8.27%,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交额181.14亿元居A股第一,总市值达4013.7亿元 [4] - 算力龙头股中际旭创上涨3.34%,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交额164.67亿元,最新市值5672.3亿元,两只算力龙头总市值之和为9686亿元,逼近万亿元 [4] - 消费电子板块表现活跃,闻泰科技上涨7.75%,东山精密上涨7.71%,工业富联上涨5.56% [20][21] - 光模块板块受到关注,华泰证券表示三季度海外800G光模块需求预计延续快速增长势头,1.6T光模块有望进一步起量 [23] - 消费电子领域智能穿戴设备推出新品,Rokid与京东科技合作,三星电子发布XR头戴显示设备Galaxy XR [22] 顺周期主线板块 - 钢铁板块大涨,常宝股份上涨9.95%,新兴铸管上涨9.90%,安阳钢铁上涨9.96% [10][11][12] - 消息面上,工信部就《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指出长江经济带地区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总量 [13] - 广发证券表示钢铁产能约束机制强化,长期供需预期改善,本次产能置换政策提高全国非重点区域减量置换比例,进一步鼓励兼并重组 [14] - 煤炭板块走强,郑州煤电上涨9.96%,江钨装备上涨7.02% [15][17] - 业内人士介绍10月份电厂通常集中进行冬储备煤,考虑到12月后日耗上行,电厂采买刚需仍存,煤价有望稳中有升 [18] - 有色金属、电力等顺周期板块同样涨幅居前 [7][10]
算力“双雄”,齐创历史新高!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12:19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1.04%至3991.35点,创年内新高 [1] - 深证成指上涨1.26%,创业板指上涨1.54% [1] - 市场呈现科技股与顺周期主线轮番上攻格局 [1] 科技股板块 - 半导体和算力板块早盘走强,算力龙头新易盛上涨8.27%,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交额181.14亿元,总市值达4013.7亿元 [1] - 算力龙头中际旭创上涨3.34%,股价创历史新高,成交额164.67亿元,总市值达5672.3亿元,两只龙头总市值之和为9686亿元 [1] - 消费电子板块活跃,闻泰科技、东山精密等个股大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新品频出 [11][12] - 光模块板块表现强劲,东田微、仕佳光子等个股大涨,华泰证券预计三季度海外800G光模块需求延续快速增长,1.6T光模块有望进一步起量 [13] 顺周期主线板块 - 顺周期主线再现“煤飞色舞钢化电”行情,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电力等板块齐涨,大金融板块走强 [1][3] - 钢铁板块大涨3.09%,安阳钢铁涨停上涨9.96%,常宝股份涨停上涨9.95%,新兴铸管涨停上涨9.90% [3][4] - 消息面上,工信部就《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要求长江经济带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项目,重点区域严禁新增产能,置换比例不低于1.5:1 [5][6] - 广发证券认为该政策强化钢铁产能约束机制,长期改善供需预期,鼓励兼并重组加速行业整合 [6] - 煤炭板块中,郑州煤电涨停上涨9.96%,江钨装备上涨7.02%,陕西黑猫上涨4.85% [8] - 业内人士预计10月电厂集中冬储备煤,11月补库节奏或放缓,但12月后日耗上行,电厂采买刚需仍存,煤价有望稳中有升 [9]
智能穿戴设备密集上新,消费电子赛道迎新增长引擎
中国证券报· 2025-10-22 16:37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42.5% [2] -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在2025年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2] 主要公司动态与产品发布 - Rokid与京东科技达成战略合作,购物智能体JoyGlance将于11月登陆其智能眼镜,实现“所见即所购”功能,下单支付功能预计明年1月上线 [1] - 三星电子发布基于安卓XR平台的XR头戴设备Galaxy XR,集成Gemini大模型,续航2.5小时,适用于娱乐和制造业场景,公司正在开发包括AI眼镜在内的多种XR终端 [1] - Meta与Oakley合作推出运动型AI智能眼镜Oakley Meta Vanguard,具备高防尘防水等级,续航9小时,起售价499美元 [2] 产业链关键环节与主要厂商 - 智能眼镜SoC主控芯片市场由高通主导,已推出多款XR专用计算平台,国内厂商如恒玄科技、瑞芯微聚焦低功耗与垂直场景需求 [2] - 光学模块领域有国内企业鸿蚁光电、惠牛科技、耐德佳、歌尔股份、玉晶光电、欧菲光等布局 [2] - 屏幕方面国内主要厂商为京东方和TCL华星 [2]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勇闯智能眼镜“无人区”——透视杭州灵伴科技的科创之道
新华网· 2025-10-13 22:11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产品为结合增强现实与人工智能的智能眼镜 具备实时提词、拍照、录音、导航等功能 [1] - 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选择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 在语音算法、视觉算法、操作系统、芯片设计、光学显示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3][5] - 公司消费级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30万台 用户复购率达到35% [5] 公司研发与市场 - 公司在10年间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人民币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60% [5] - 公司智能眼镜产品已销售至80余个国家和地区 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 [5] - 公司成立时全球AR技术处于探索阶段 国内产业链几乎是空白 [3]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 | 勇闯智能眼镜“无人区”——透视杭州灵伴科技的科创之道
新华社· 2025-10-13 15:51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14年正式成立,创始人及团队在10多年前即决定进入当时尚属“魔幻”和未知的AR/AI领域 [2] - 公司产品已销售至80余个国家和地区,消费级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30万台,用户复购率高达35% [1] - 公司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并积累了数百项发明专利,几乎每位工程师名下都有发明专利 [1][4] 技术研发与核心能力 - 公司选择“全栈自研”道路,10年间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人民币,研发人员占比达到60% [2][4] - 技术突破涵盖语音算法、视觉算法、操作系统、芯片设计、光学显示等多个关键领域 [4] - 在光学显示领域,首次将衍射光波导技术与单光机结合应用于消费级产品,实现双目显示并大幅压缩体积和重量 [6] - 在声学设计上,通过反相声波技术实现定向出声,在提供高音质的同时兼顾隐私性,发声单元体积被压缩至镜腿粗细 [6] 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 - 团队将产品重量设定为49克的“红线”,对每增减0.1克重量都进行激烈争论,极致追求轻量化 [5] - 通过选用钛合金等材料、优化结构设计(如铰链)来达成轻量化目标,甚至细致到计算螺丝数量 [5] - 团队已累计攻克超过10,000个难题,将智能眼镜的良品率从最初的10%提升至90%以上,有效降低了成本 [7] - 产品在49克重量下集成了单色光波导显示、多模态交互、超长续航等功能,佩戴舒适度达到“全天候级别” [7] 市场应用与行业前景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科技+人文”领域,在国内超过200家博物馆实现AR眼镜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9] - 在“科技+生产”领域,通过智能巡检、远程协作等技术,已帮助全球数百家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9] - 公司预计智能眼镜将在5-10年内逐步实现对手机多种功能的替代,成为重要的人机交互入口 [9] - 在AI大模型快速发展、交互技术融合的推动下,智能眼镜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多家企业开始竞逐该行业 [9]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丨勇闯智能眼镜“无人区”——透视杭州灵伴科技的科创之道
新华网· 2025-10-13 15:48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14年正式成立,创始人及团队在10多年前AR和AI技术尚不被广泛看好的时期进入该领域 [2] - 公司产品已销售至80余个国家和地区,消费级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30万台,用户复购率达到35% [1] - 公司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并积累了数百项发明专利 [1][5] 技术研发与核心能力 - 公司采取“全栈自研”策略,10年间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人民币,研发人员占比达到60% [2][5] - 技术突破涵盖语音算法、视觉算法、操作系统、芯片设计、光学显示等多个关键领域 [5] - 团队在光学显示领域取得突破,首次将衍射光波导技术与单光机结合应用于消费级产品,并优化设计以提升显示效果至行业领先水平 [8] - 在声学设计上,通过上百次迭代和反相声波技术,实现了在开放式扬声器上兼顾高音质与隐私保护 [8] 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 - 团队将产品重量设定为49克的“红线”,并对每0.1克的增减进行严格论证,以达成全天候无负担佩戴的目标 [6][7][8] - 通过选用钛合金等材料、优化结构(如铰链和螺丝数量),以及对电池、显示等模块的持续改进来实现轻量化与高性能的平衡 [8] - 团队深度参与制造流程,与供应链合作将产品良品率从最初的10%提升至90%以上,有效降低了成本 [9] - 团队累计攻克了超过10,000个技术难题 [9] 行业前景与公司愿景 - 公司创始人预计智能眼镜将在5-10年内逐步替代手机的多种功能,成为重要的人机交互入口,手机可能演变为数据中心和计算中枢 [12] - 行业在软硬件技术革新、AI大模型发展及交互技术融合的推动下,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12]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科技+人文”(如国内超过200家博物馆的AR导览)和“科技+生产”(如为全球数百家企业提供智能巡检、远程协作解决方案)等跨界场景 [11] - 公司的技术使命是让人们更自由地生活在现实中 [12]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勇闯智能眼镜“无人区”——透视杭州灵伴科技的科创之道
新华社· 2025-10-13 15:48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14年正式成立,创始人及团队在10多年前即看好AR和AI领域并决定进入 [2] - 公司产品已销售至80余个国家和地区,消费级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30万台 [1] - 用户复购率高达35%,并参与制定了多项国际标准 [1] 技术研发与核心能力 - 公司选择“全栈自研”道路,10年间投入研发资金超过20亿元人民币 [3] - 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为60%,在语音算法、视觉算法、操作系统、芯片设计、光学显示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3] - 公司积累了数百项发明专利,几乎每位工程师名下都有发明专利 [3] 产品设计与工程突破 - 团队将产品重量设定为49克的“红线”,对每增减0.1克重量都进行激烈争论以优化佩戴舒适度 [4][5] - 通过将衍射光波导技术与单光机结合,实现双目显示并大幅压缩产品体积和重量 [5] - 采用反相声波技术实现定向出声,在保证音质的同时兼顾隐私性,并将发声单元体积压缩至镜腿粗细 [5] - 产品良品率从最初的10%提升至90%以上,有效降低了成本 [6] 产品应用与行业前景 - 公司产品已在国内超过200家博物馆实现AR眼镜与文旅的深度融合 [7] - 在工业领域,通过智能巡检、远程协作等技术已帮助全球数百家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7] - 公司预计智能眼镜将在5-10年内逐步替代手机的多种功能,成为重要的人机交互入口 [7] - 随着小米AI眼镜面世及其他企业入局,智能眼镜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7]
机器人接商演爆单,中国具身智能从“网红”转型实用
第一财经· 2025-09-30 18:14
数贸会概况与行业热度 -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累计入场观众达25.7万人次,较上届增长28.5%,参展企业1812家,增长17.2% [3] - 博览会突出“数字贸易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特色,人工智能展区面积占比近1/3,较往年扩容一倍,集聚了超330家人工智能企业 [3] - 具身机器人行业因宇树机器人爆火被推上流量高峰,相关企业档期非常满,付费活动应接不暇 [3] 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 - 星物种公司发布国内首款空间场景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产品可进行3D空间清洁,采用高温等非擦拭方式处理污渍 [11] - 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当前首要目标是通过实战积累真实场景数据以优化迭代,而非大规模销售 [11] - 公司正布局产能,计划于明年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已同步在新加坡、日韩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开拓市场 [12] 工业数据采集与应用 - 杭州湾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数据采集,未来可应用于工厂的抓取、分拣和包装等作业 [14] - 创新中心通过采集数据的交易实现盈利,为其他研发企业提供成熟数据 [14] - 该中心由上虞区政府主导,由卧龙集团与智元机器人共同创办,致力于形成“采—存—训—用”闭环体系 [14] AI智能眼镜 - Rokid品牌的AI眼镜系列在9月1日预售,前5天售出4万台,产品供不应求需至10月下旬交货 [19] - 公司率先研发出带有显示屏幕的智能眼镜,在Meta推出同类产品前实现抢先一步 [22] - 公司研发重心偏向生活化场景应用,并在现有翻译等功能上继续开发,但受限于进口芯片供应,产能面临挑战 [22]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 临舟科技研发的无人机和系留无人飞艇向气象监测、海上巡防等民用领域扩展,今年实现民用业务快速增长 [25] - 中测航空科技的载重无人机可实现150公斤载重,问世一个月内已布局200多家经销商,收获数百台订单,预计年底实现上亿规模 [25] - 中国低空装备整机企业达1400家,在研吨级无人机近30款、eVTOL近70种,但通用航空器数量仅为美国的2% [26] 行业整体发展与订单成果 - 2025年“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行业处于技术突破和规模量产初期 [11] - 本届数贸会采购金额达309亿元,实现翻番,其中人工智能、文化出海、跨境电商三大类订单占82%,国际订单占71.5% [16] - 具体订单成果包括星物种机器人获得1600多台订单,图灵1号系列清洁机器人订单约3亿元,其中阿联酋客户预订200台 [16]
未来已来,你在AI你的生活吗?丨经探号
搜狐财经· 2025-09-30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从虚拟网络深度融入物理世界和产业肌理 重塑日常生活和全球数字贸易的底层逻辑 展现出巨大的变革力量和市场潜力 [1][4][7] - 中国在AI应用和数字贸易领域发展迅速 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从消费端到产业端的众多创新应用 包括人形机器人、在轨AI卫星、AI生成内容等 [1][3][8] - 河南省作为数字经济大省 其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超2万亿元 并通过“数实融合”和重大项目落地 积极拥抱AI技术变革 [10][11][14] AI技术应用与展示 - 人形机器人“行者二号”身高1.7米 体重30公斤 采用仿生肌腱驱动技术 具备类人步态与多地形自适应能力 能耗较低 由河南企业参与研发和生产 [13][14] - 地卫二空间技术公司展示AI月球机器人 其卫星具备在轨运行行业大模型的能力 计划在“嫦娥八号”任务中完成地外天体首次“扫码支付” [3] - 之江实验室发射12颗AI卫星组成全球首个太空计算网络 将森林火灾等应急响应速度从小时级压缩至分钟甚至秒级 [4] - Rokid智能眼镜重量仅49克 可帮助视障人士“看见”世界 AI问诊机器人能构建“筛查—咨询—就医”的闭环服务 [3] AI赋能数字贸易与电商 - 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4.59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7.23万亿美元 年均增速达12.1% 高于全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9.7%) [8] - 据预测 到2032年AI在电商领域市场规模将达457亿美元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到2040年AI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9] - 义乌小商品城推出基于AI技术生成的千条品牌视频 有商家借助AI生成视频在TikTok投放后 单条播放超百万 询盘转化率提升45% 另一家居商户广告点击率提升200%以上 [8] - AI智能体已能“端到端”解决跨境贸易问题 例如帮助福建泉州一家贸易公司分析市场、设计产品 使其在2024年凭借130款拖鞋实现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9]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 - 2024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 占GDP比重超过三成 稳居中部地区前列 [10] - 河南省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5家、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5家 并落地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紫光超级智能工厂等一批重大工程 [11] - 2024年超聚变营业收入达435亿元 AI服务器位居国内市场份额第一 紫光集团在豫产值超百亿元 [11] - 河南省成功争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遴选确定郑州等8个省级先行区 加快构建省级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14]
未来已来,你在AI你的生活吗?——从数贸会看人工智能重构生活与贸易生态
河南日报· 2025-09-30 07:18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全球数字贸易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4.59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7.23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2.1%,高于全球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9.7%)[5] - 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40年AI应用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长近40% [7] - 到2032年AI在电商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57亿美元 [7] AI技术应用与产业赋能 - AI技术正从消费端便民应用(如人形机器人表演、智能眼镜助视障人士、AI问诊机器人)延伸至产业端,重塑全球贸易底层逻辑 [2][5] - 地卫二空间技术公司创新将数据中心级算力注入卫星,使其成为能在轨运行行业大模型的“在轨超级计算机”,其AI月球机器人将为“地-月数字贸易体系”奠定技术基础 [3] - 之江实验室发射12颗AI卫星组成全球首个太空计算网络,将森林火灾等应急响应速度从小时级压缩到分钟甚至秒级 [4] -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认为,AI智能体已能“端到端”解决跨境贸易问题,任务处理容量仅受限算力而非人的因素 [7] 企业案例与效率提升 - 义乌小商品城推出基于AI技术的千条品牌视频,有饰品商家借助AI生成视频在TikTok投放后单条播放超百万,询盘转化率提升45%,有家居商户广告点击率提升200%以上 [5] - 福建泉州一家贸易公司利用AI智能体分析订单锁定主力市场,并在产品设计环节节省信息搜集时间,最终凭借130款拖鞋实现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 [7] 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 河南省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三成,稳居中部前列 [9] - 河南培育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5家、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5家,并落地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2024年营业收入达435亿元,AI服务器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紫光超级智能工厂(在豫产值超百亿元)等一批重大工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