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运
icon
搜索文档
水运提速,跑出“物流成本最低”
新华日报· 2025-06-24 05:01
水运基础设施升级 - 杨庄船闸二号船闸年船舶通过量从2012年的1200万吨增长至逾2400万吨,翻了一倍,2024年货物通过量达1719.72万吨,优良闸次率100% [1] - 淮安实行24小时排班制,为特殊通行船只开辟绿色通道,协助快速过闸以降低物流成本 [1] - 2024年淮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0.15亿元,占全市交通投资总量比例从2020年9%提升至22%,连续三年投资超20亿元 [3] 物流效率提升 - 通过"船讯通"APP提前报备,货船可实现"随到随走",平均过闸时间仅45分钟 [1] - 水路运输帮助企业压缩库存时间,每压缩一天库存可释放流动资金约500万元 [2] - 推行"抵港直装"新型通关模式,全面压降过程性交易成本 [3] 产业集群发展 - 盐河航道已成为淮安重大产业布局走廊,成功吸引中天钢铁等百亿级企业 [3] - 淮安计划加快构建盐河产业带,形成多个千亿级规模产业群 [3] - 目前淮安已招引10余个百亿级项目在运河、盐河等干线航道沿线落地开工 [3] 运输量增长 - 2024年1-4月淮安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30.42万吨,同比增长10.6% [4] - 同期集装箱吞吐量17.72万标箱,其中多式联运量4.9万标箱(同比增长106.6%),外贸箱量5.68万标箱(同比增长77.4%) [4][5] 政企协同机制 - 成立"淮水润企"党建联盟,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工作机制 [2] - 为急需企业开辟优先过闸绿色通道,如中天钢铁集团淮安公司5艘载有盘条的船舶 [2]
江苏百闸免费“满月” 减负成效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6-22 23:14
政策实施概况 - 江苏自5月1日起取消101座船闸收费,占全省收费船闸总量的65.6%,涉及交通船闸27座、水利船闸73座及农业农村船闸1座 [1] - 政策实施首月成效显著,船民和企业普遍受益 [3] 成本节约效应 - 苏州虞山船闸单月减免费用达132万元,日均惠及150余艘次船舶 [5] - 连云港新沂河、善后河船闸首月为434支船队、6076艘次单船节省472.58万元 [5] - 徐州蔺家坝船闸每吨运输成本降低0.64元,准载6000吨级船队单次节省3800元 [5] - 淮钢公司因盐河航道四座船闸免费,运价每吨下降1.08元,年运输250万吨原料可节省270万元(占水路运输成本2%) [6] 通行效率提升 - 免费政策刺激水运需求激增:徐州蔺家坝船闸5月船队通过量219队(同比+67.18%),连云港新沂河船闸320队(同比+180.95%),善南船闸114队(同比+216.67%) [9] - 智慧化建设成效:江苏已完成5665公里内河电子航道图,推广"船讯通"APP,实施区域协调调度方案 [9] - 虞山船闸在流量同比+33%情况下,通过双闸运行优化使平均待闸时间大幅缩短 [9] - 盐灌船闸创新"24小时跟潮作业"模式,通闸放行时间比常规模式节省50% [10] 行业结构优化 - 政策推动船舶大型化更新,吸引新用户进入水运行业 [5] - 徐州蔺家坝船闸年底将建成集中控制中心,实现"少人值守"模式(每闸仅需1名安全员) [10] - 江苏构建"两纵五横"航道网络(三级及以上航道2616公里),覆盖87%县市区,2024年内河货运量达7.4亿吨 [13] 政策延续性 - 江苏自2017年起逐步实施过闸费优惠:交通船闸优惠20%、水利船闸优惠10%,2024年交通船闸减免3.73亿元(同比+2.2%) [13] - 本次101座船闸全面免费预计年度减负2亿元 [13]
总里程超600万公里!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基本形成
人民日报· 2025-06-13 11:16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基本形成,联通全国超过80%的县(市、区),服务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 [2] - 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高铁4.5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43.68万公里(高速公路18.36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万公里(三级及以上航道1.54万公里) [2] - 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22023个(万吨级及以上2878个),民用运输航空机场259个(年旅客吞吐量千万人次及以上38个,货邮吞吐量万吨及以上63个) [2] - 普速铁路、高速公路通道能力、内河航道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存在短板,下一步将加快主骨架建设并推进补链强链工程 [3] 客货运输与物流效率 - 2023年每天完成约1.5亿吨货物运输、4.45亿件邮快件寄递,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港口集群和邮政快递网 [4] - 铁路运输能力持续提升,邮政快递建成1200多个县级公共寄递服务中心和超30万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 [4] - 民航航班正常率连续6年超80%,2024年上半年达86.37%(航班量同比增长13.4%) [5] - 国际货运以海运为主(占进出口货量95%),中欧班列2023年开行1.7万列(发运190万标箱),航空货运承担高附加值货物运输 [5] - 202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铁路和水运货运量占比分别较2017年增长1.4和3个百分点 [5] - 下一步将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6] 科技创新与低空经济 - 高铁CR450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机车系列下线,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加速应用 [7] - 智慧物流推广智能分拣、安检技术,高铁运快递、无人机投递等新模式普及 [7] - 民用无人机企业超1.4万家,操控员执照超22.5万人,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60.8万架(较2023年底增长48%) [7] - 将完善通用机场及起降点建设标准,推动空域分类管理以利用低空空域资源 [7][8] - 参与国际民航标准制定,推广中国低空经济经验以促进"走出去" [8]
杭州为“水运复兴”立新规
杭州日报· 2025-06-04 11:03
杭州水上交通立法背景 - 杭州拥有航道里程2026公里 通航水域5891平方公里 具备显著水运地理优势 [1] - 现行水上交通法规制定于1998年 已无法适应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发展需求 [1] - 新条例旨在为水运复兴 文旅融合提供法治保障 填补法律空白 [1][2] 条例草案核心内容 - 运用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智能化水平 [2] - 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 [2] - 明确将水上停靠点布局纳入港区规划 [2] - 规定漂流 游乐等水上活动需在划定区域内进行 [2] 条例特色与意义 - 针对电动船 水上无人机等新生事物提出分类管理方案 [2] - 满足"后亚运"时期市民亲水需求 促进水运与景区协同发展 [2] - 细化上位法规定 结合杭州实际发挥本地优势 [1][2] 行业发展机遇 - 条例实施将推动水上交通智能化升级 [2] - 为交通旅游和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 促进水运航线与景区景点相互赋能 [2]
打通“中梗阻” 汉江航运驶向2000吨级
科技日报· 2025-06-04 09:50
近日,由湖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汉江兴隆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主体结构 首仓混凝土顺利浇筑,标志着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兴隆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作为汉江首座2000吨级船闸,建成后将彻底扭转汉江航运"中梗阻"现状,实 现汉江提级扩能,助力形成"江海直达、干支联动"的物流网络。为聚力打造"水运上的湖北",畅通汉湘 桂内河航运大通道贡献力量。 据介绍,该工程是《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湖北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 划》《湖北省水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位于潜江市兴隆枢纽右岸滩地,上距丹江口枢纽 351公里,下距河口266公里。 建设规模为单级单线Ⅱ级船闸,闸室有效尺度为300×34×5.6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船闸、航道、桥 梁及其他配套工程。设计可通行船型为2000吨级货船、一顶二驳双排单列2000吨级船队,兼顾3000吨级 货船。上游主导航墙总长213.28米,共划分为13个结构段。本次浇筑的第4结构段底板,浇筑尺寸长15 米,宽14米,混凝土方量为315立方米。 "首仓混凝土浇筑是项目'桥闸同建'模式的关键节点,目前,二线船闸桥桩基施工进度已过半。"项 目负责人向继 ...
城市24小时 | 这项“超级工程”,终于要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00:02
交通投资与重大工程 - 1至4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9503亿元 铁路和水路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3%和10.4% [1] - 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2025年版)》 包含20个重大工程和45个重大项目 如新藏铁路、三峡水运新通道、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等 [1] - 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该项目是解决三峡枢纽"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工程 [1][2] 三峡水运新通道 - 三峡船闸设计2030年通过能力1亿吨 但2011年已突破1亿吨 2022年起连续3年突破1.5亿吨 船舶平均待闸时间超过200小时 [2] - 三峡水运新通道推进明显提速 2024年6月交通运输部明确提到"加快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和建设" [2] - 三峡水运新通道(湖北)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亿元 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3] - 工程由三峡水利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水利枢纽航运扩能工程两部分组成 匡算总投资491亿元 [3] - 建成后预计每年节约船舶运输时间经济效益4.68亿元 缩短货物运输时间经济效益0.61亿元 替代陆路运输经济效益57.42亿元 [3] 高铁建设 - 沈白高铁6月1日起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该高铁是东北东部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辽宁省沈阳市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 [4] 海洋经济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 支持建设现代海洋城市 支持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与香港、澳门共同推进世界一流港口群建设 [5] 入境旅游 - 《北京市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专项行动方案》发布 围绕产品、宣传、服务和保障推出22条举措 包括提升"大美中轴"影响力、优化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提升入境通关效率等 [6][7] 物流通道 - 河南开通第三条"铁海直运"线路 从郑州到连云港港口 采用"抵港直装"方式运至印度尼西亚 [8] 机场建设 - 黑龙江鹤岗萝北机场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建成后将缩短鹤岗与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 助力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 [9] 航空旅客数据 - 前5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境航空器10.4万架次 同比增长14.5% 进出境航空旅客近1700万人次 同比增长超两成 [10] - "奇姆肯特—上海"航线开通 是上海首条直飞中亚的客运航线 [10] - 中国对五个南美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 适用国家扩展至43个 已有约115万人次外籍旅客利用免签政策从上海口岸入境 [10] 旅游市场 - 2025年端午假期国内周边游本地游占比64% 热门目的地为杭州、南京、上海等 [11] - 端午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近九成 热门目的地为上海、北京、广州等 [12]
“黄金水道”添活力 杭甬运河启建双百亿级临港产业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5-28 23:49
杭甬运河永和联甬临港产业区启动 - 杭甬运河永和联甬临港产业区正式启动,规划占地面积500亩,旨在打造覆盖甬绍、辐射华东地区的"水运+公路"多式联运港口枢纽 [1][2] - 产业区将形成"前港后市"两期区域,以及集散物流中心、新能源智能船舶制造、绿色金属加工及交易三大产业区块 [2] - 产业区目标是打造成双百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水运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1][2] 纯甲醇电动智能船项目 - 纯甲醇电动智能船全球首台套项目同日启动,采用甲醇清洁能源,结合电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低碳、低排放和高能效运行 [2] - 该船型可广泛应用于内河航运与近海物流,目前已获得22艘国内订单 [2] - 项目落地将吸引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导航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加速形成"研发+制造+运营"全产业链生态 [2] 杭甬运河区位优势 - 杭甬运河古称浙东运河,已有2500多年历史,连接杭州、绍兴、宁波三地 [1] - 永和镇位于绍兴"H形千吨级航道网"核心枢纽,向东直连宁波舟山港,向西融入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向北贯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向南衔接义乌国际陆港 [1] - 该区域形成"江河海联运、水陆铁衔接"的多式联运格局 [1]
西部“奇迹”
四川日报· 2025-05-27 08:27
西部经济发展 - 2024年西部十二省区市GDP达28.73万亿元,占全国比重21.3%,较1999年增长17.66倍且占比提升4.7个百分点 [7] - 2024年全国GDP增速前10省份中西部占5席,前15名中占8席,四川稳居全国第五位 [7][8] - 西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3个,云南锡铟产业链、内蒙古稀土产能、重庆汽车产量等均居全球或全国前列 [8][9] 产业与基础设施 - 西部超级工程包括西气东输管道(累计输气1万亿立方米)、金沙江4座世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2个三峡加1个葛洲坝) [10][11] - 西部公路通车里程220万公里,铁路6万多公里,高速公路覆盖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贵州建成3万多座桥梁突破地理限制 [11] - 中国盾构机全球市场份额从依赖进口95%到占据70%,实现技术"领跑" [11] 生态与农业 - 西部累计退耕还林还草3.2亿亩,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达Ⅱ类,甘肃八步沙林场治沙造林32万亩 [12] - 新疆和内蒙古粮食产量25年增幅分别达192%和187%,成为全国"新粮仓" [9] - 全国5A级景区中西部占比超1/3(123家),生态旅游效益显著 [13] 开放与贸易 -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563个港口,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901.52万标箱(同比增12.4%) [16] - 2024年西部进出口总额占全国9.24%,较1999年提升4.72个百分点,四川外贸排名升至全国第八 [17] - 中欧班列前4个月西部开行量占比55%,成都航空枢纽年吞吐量超8700万人次跃居全国第三 [16][17]
惠及经营主体 优化运输结构 江苏取消101座船闸收费(经济聚焦·降低物流成本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5-26 05:38
江苏省水路运输政策调整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 水运因其运量大 成本低优势成为江苏省重点发展方向 [1] - 2024年江苏省水路货运量占综合货运量比重达38%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内河航道货运量7.4亿吨 港口货物吞吐量36.1亿吨居全国第一 [1] - 江苏省自2024年5月1日起取消境内101座船闸收费 新建船闸不再收费 预计年减免收费2亿元 [2][3] 政策实施效果 - 吕四渔港船闸取消收费后 接鲜船年节省过闸费3.2万元/船 占运营成本2%-3% 受益群体年进出港船舶达4.11万艘次 原年过闸费用1386.83万元 [2] - 大宗货物运输企业如沙钢物流 在连云港至淮安线路因4座船闸取消收费 年节省过闸费用220万元 原年运费3290万元 铁矿石运输量210万吨/年 [7] - 政策实施后船舶空载率降低 运输企业订单呈上升态势 有望提升船舶运输利润空间 [3] 船闸服务升级 - 江苏省对航运干线船闸进行设施升级 包括智能岸电 生活污水处理 固废垃圾回收等技术赋能与绿色转型 [4] - 水利部门建立船闸微信群提前调节水位 减少船只等待时间 在汛期或枯水期每日播报通行条件 [5] - 水利部门制定完善船闸运用方案和应急预案 统筹过闸与防汛抗旱 水资源调度关系 优化通航运行时段 [6] 行业影响 - 新云台码头大宗货物装卸订单明显增多 形成海港-公路-内河航运多式联运格局 与连云港主体港区仅距10公里 [8] - 政策将促进"水运江苏"体系建设 推动航道网一体化发展 优化运输结构 发挥水运在物流降本增效 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作用 [8] - 企业考虑调整运输结构 如淮钢特钢可能提高铁矿石水运比重 目前水运占比47% 年运输量210万吨 [7]
城市24小时 | 中部六省会,“抱团”打造“第五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00:04
中部地区交通协同发展 - 武汉、合肥、南昌、长沙、太原、郑州六市联合倡议,围绕战略协同、设施共建等五大方向,携手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共同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1] - 沿江、京九、呼南等高速铁路项目加速推进,目标实现武汉至太原通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以内,武汉至南昌缩短至1.5小时以内[1] - 中部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总里程的34.5%,公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民航机场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2] - 六市拟统筹推进“三纵四横”高铁网建设,并共同争取国际航权政策,推动武汉天河机场与郑州新郑机场形成“双枢纽”,协同鄂州花湖机场打造国际货运新门户[2][7] 区域经济与政策动态 - 四川省出台16条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涵盖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等5大板块,对新建、改扩建A类通用机场项目按估算投资的10%给予省级财政一次性补助[8] - 京津两地联合印发《2025年京津交通出行便利化提升工作方案》,谋划完善铁路网络布局,包括建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研究增加京津城际武清站停靠车次以缩短通勤时间[9] -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发布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依规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以提升北交所国际化水平[13] 宏观经济与行业数据 - 摩根大通上调对中国2025年全年GDP增速的预测,并将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的GDP季度环比折年增长率上调至3%,同时维持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降息30个基点和降准100个基点的预测不变[14] - 近五年“双一流”高校新增专业布点达1068个,其中工学类新增501个,占比近半,其次是理学131个和管理学86个[15][18] - 2025年一季度省会城市GDP数据显示,合肥以6.6%的增速在十强城市中领跑,长沙GDP总量超越郑州,沈阳、贵阳、哈尔滨、乌鲁木齐排名各上升1位[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