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

搜索文档
打好科技金融组合拳
经济日报· 2025-05-25 06:23
近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 委7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引发市场 关注。国新办也举办专场新闻发布会,对相关政策作出解读。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探索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历次产业变革中,技术创新、金融创新 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发展,决定了如何分配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也决定了技术革命能释放多少经济潜 力。 面对这一痛点,我国已经推出许多改革举措。《政策举措》综合了各地区各部门的改革经验,提出用好 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降低利率,为科技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 业打造融资贷款的"专属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专门机构,优化考核机制,让科 技型企业贷款融资更加便捷。还将开展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建立与科技 创新特点相适应的新型信贷模式,让贷款融资更好地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创新需求。 当然,《政策举措》不仅关注了资本市场和信贷支持。围绕畅通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也推出 ...
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4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央视网· 2025-05-23 15:48
政策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 [3] - 中国人民银行将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至1.5% [3] - 中国证监会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4][7] - 中国证监会将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7] - 中国证监会积极稳妥实施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7] - 中国证监会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7] 金融支持 - 信贷是大部分科技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5] - 中国人民银行将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5] - 科技部依托"创新积分制"向21家全国性银行和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推荐了7万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 [9] - 科技部累计征集52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的信息 [11] - 已有7000多家企业与银行签订合同,签约金额超过880亿元 [11] 保险保障 - 金融监管总局实施重大技术攻关保险保障机制试点 [13] - 金融监管总局会同科技部等部门在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共保体机制 [13]
昌发展十周年成绩单:构建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直接、间接投资超千家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4:43
公司十年成果 - 昌发展集团管理10余个产业园区,运营总面积11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300多家 [2] - 打造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园区组团,覆盖多元业态 [2] - 设立管理科技产业母基金群,规模达450亿元,直接和间接投资超过1000家企业,累计投资额266亿元 [3] - 投资昌平企业142家,投资落地金额近40亿元,实现财政资金2.3倍杠杆放大效应 [3] - 直投项目超过40个,投资近10亿元,已有5家被投企业上市 [4] 产业布局与战略 - 超过一半基金资金投入医药健康领域,30%投向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 [4] - 助力34家从北大、清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在昌平落地 [3] - 引入近70家企业来昌平发展,服务10余家企业加速上市,带动10家市场化私募基金在昌平设立 [3] 未来发展规划 - 聚焦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产业赛道 [6] - 联合17位专家组成顾问团,包括两院院士、科研机构学科带头人等 [6] - 与清华校友总会AI大数据专委会发起AI+场景创新工作营 [6] - 与清华大学能源大模型创新团队合作,推动新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 [7] - 成立出海服务中心,助力企业国际化发展 [7]
七部门推出15项重磅举措,释放哪些关键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5-23 14:42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旨在建立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机制 [1] - 政策以科技创新需求侧为牵引 推动金融资源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3] 直接融资改革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3] - 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债券资金 [3] - 证监会推动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 头部中概股企业多已在香港二次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 [3] 信贷支持措施 - 针对科技企业"贷款难"问题 政策提出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4] - 科创类企业因资产轻、科技成果估值难等问题导致融资困难 政策综合各地改革经验提出解决方案 [4] 创业投资与科技保险 - 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推出新举措 激发创业投资活力 [4] - 健全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保险体系 提升科技保险稳定性 [4] 政策覆盖范围 - 政策包含7个方面、15项具体举措 涵盖存量政策迭代和增量政策创新 [4]
多部门联手破解创新融资难题
金融时报· 2025-05-23 09:42
政策框架与目标 - 七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市场等七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既有存量政策迭代升级,也有增量政策创新供给 [1] - 政策旨在实现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建立科技金融政策框架体系,构建科技金融发展的"四梁八柱" [1] - 目标包括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长效投入机制、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3] 金融支持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由5000亿元提升到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由1.75%下调到1.5% [4] - 已有约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将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 [4][5]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银行适当延长科技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五年 [7] -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保险,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风险保障 [7] 资本市场支持 - 证监会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实施更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 [8]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8] - 科创板坚持"硬科技"定位,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9] -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9] 生态体系建设 - 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分工协作,形成差异化、专业化发展格局 [5] - 稳步推进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5] - 推动北京、上海等13个重点地区优化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科创改革试验区示范作用 [5] - 金融机构将建立差异化科技金融评估评价体系,突出科技人才、科研能力、研发投入等创新要素 [7]
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
搜狐财经· 2025-05-23 04:51
政策举措核心内容 - 科技部联合七部门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旨在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实现科技金融服务提质、扩面、增效 [1] - 政策突破以往从金融供给侧入手的思路,转而从科技创新需求侧出发,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融资需求,强化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持 [1] 资本市场亮点 - 建立健全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机制,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企业创新成长提供更适配、更包容的制度支撑 [1] - 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债券资金 [1] - 债券市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分担债券投资人违约损失风险 [1] 债券市场进展 - 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创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 [2] - 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提升至8000亿元 [2] - 再贷款利率从1.75%下调至1.5%,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研发创新和设备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精准的贷款支持 [2] 区域科技金融创新 - 科技部与人民银行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个重点地区开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 [3] - 北京、上海等6个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率先破解科技金融的重点难点问题 [3] - 科技部将组织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揭榜挂帅",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动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 [3] 配套措施 - 科技部将推出"创新积分制"2.0升级版,在科技金融重点地区开展"创新积分制"数智底座建设 [3] - 人民银行将联合科技部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政策指引,为各地扩大科技信息共享提供标准 [3] - 配合财政部门用好用足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激励金融机构提高风险容忍度 [3]
科技部与“一行一局一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关情况 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5-23 01:34
近日,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 措》(下称《政策举措》)。为推动《政策举措》落地实施和尽早见效,科技部与"一行一局一会"有关 负责人在5月22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明确将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 境。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用好用足现有制度,更大力度支持优质的未盈利科 技企业上市。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与科技部不断健全政策框架,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搭建完成,多元金融 体系初步形成。截至今年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连续3年 增速超过20%;银行间债券市场投向科创企业领域余额突破1万亿元,在A股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已超 过1900家。 为推动《政策举措》得到真正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发布会上介 绍,人民银行将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态 体系。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 试点。 "推进科技金融工作,光有政策举措还是不够的,还要 ...
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四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新华网· 2025-05-23 00:01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题:推动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四部门详解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吴雨 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 文件部署了哪些科技金融政策举措?如何促进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在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四部门有关负责人详细解答了相关问题。 郭武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金融监管总局四项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 扩大至全国18个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份,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近期将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试点规 模,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延长贷款期限、提升贷款占比,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解决知识产权登 记、评估、处置等方面的难题…… 为科技创新需求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持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应对外部风险挑战都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对金融供给提出了 更高要求。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文件从科技创新需求侧出发,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需求, ...
刚刚!央行、证监会等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5-22 20:08
【导读】四部门最新发声,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 在区域上要"有重点"。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成渝地区、武汉、西安 三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丰富的优势,率先破解科技金融的重点难点问题, 特别是要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的创新政策,探索出科技金融新的路径和新的 模式。 在实施上要"有特色"。今年将会同金融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科技金融创新政策"揭榜挂帅",积极鼓励引导 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主动"揭榜",大胆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 汇局局长朱鹤新,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 管司司长严伯进出席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日前,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 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 (以下简称《政策举措》)。 据介绍,《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加快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新华财经· 2025-05-22 19:46
具体来看,一是要提升政银企对接效率。对点多面广的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 广"创新积分制",并优化创新积分评价办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准确识别 和挖掘更多科技含量的企业,让金融活水流入到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去。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而对于一些国家重大的科技任务,我们将建立融资对接推荐机制,推动科技产业部门梳理重点项目和 企业信息,引导金融机构'点对点'地提供多元的融资支持。"朱鹤新说。 二是加快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人民银行将联合科技部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的政策指引,为各地扩 大科技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同时,利用地方征信平台和有关金融服务信息平台等渠道,加强公共数据、 产业数据等各类信息的归集整合,创新数据授权运用和查询获取方式,为金融机构投融资决策提供信息 数据的支撑。 新华财经北京5月22日电(记者翟卓闫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 示,推进科技金融工作,不光要有政策举措,还要有配套措施,下一步将从加快科技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等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三是推动加大科技金融风险的补偿力度。在朱鹤新看来,财政政策对激励引导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