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服务

搜索文档
特稿丨美国科研人员身陷困境 多国争相出手“抢人”
新华社· 2025-04-29 19:29
科研人才流动趋势 - 美国科研人员面临经费削减和裁员困境 导致工作难以开展 部分人员开始寻求海外就业机会 [1] - 美国国家博士后协会调查显示 43%受访博士后表示工作或职位受威胁 35%称研究被推迟或处于危险中 [2] - 2025年1-3月美国科研人员海外工作申请量同比增32% 加拿大岗位申请量增41% 而加拿大对美国岗位申请量降13% [3] - 同期美国科研人员对欧洲职位申请量同比增32% 欧洲对美国机构申请量降41% [3] 多国人才引进措施 -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启动"科学安全之地"项目 法国高教部推出"选择法国科研"平台吸引国际学者 [4]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启动跨大西洋计划 新建联合研究中心并增加博士后名额招揽美国学者 [4] - 澳大利亚科学院启动全球人才引进计划 快速招募美国顶尖科研人才以培育本土科学家 [4] 行业数据表现 - 自然职场平台数据显示 美国用户浏览海外岗位数量同比增长35% 职位申请量同步增长 [3] -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指出美国职位浏览量和申请量大幅下降 人才外流趋势显著 [3]
平均每日产出专利4.7件
深圳商报· 2025-04-29 11:05
知识产权产出与转化 - 过去5年间深圳先进院平均每日产出专利4.7件、转让许可专利1.3件,平均每日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份、合作合同额124万元、到账金额85万元 [1] - 2024年新增专利1312件,转让许可专利超527件,成果转移转化合同金额3.5亿元 [1] - 截至4月26日累计申请专利17212件,授权7039件,PCT申请3506件,获国家及省市专利奖13项 [1] 存量专利盘活策略 - 2024年完成存量专利盘点工作,采用"先分类,后分级"策略,综合评分8分以上的高价值专利占比达83.6% [1] - 坚持"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原则,加速"沉睡专利"转化为产业动能 [2] 新专利管理机制 - 以重大科研项目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为抓手,落实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 [2] - 加强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培育布局,提升新申请专利的转化潜力 [2]
“地区出题、高校答题”,首都高校组团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
新京报· 2025-04-29 09:24
科研成果展示 - 我国第一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能产生比太阳亮1万亿倍的光 [1] - 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重量仅2.17克 [1] - 全视场高分辨TOF+DOI PET/CT成像装置亮相 [1] 怀柔科学城建设进展 - 怀柔科学城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项目,包括6个大装置、17个科教基础设施、14个交叉研究平台 [2] - 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16个向全球开放,累计开放机时123万小时 [2] - 吸引在怀科研人员约2.5万人,2024年新增2500人,增长11% [2] - 累计产出科技成果329项 [2] 五大行动方案 - 实施"科教共融"行动,推动创新平台优先落地怀柔,探索科技设施面向高校开放机制 [3] - 实施"人才共育"行动,共建人才实训基地,联合培养适配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 [3] - 实施"平台共筑"行动,支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3] - 实施"智力共享"行动,推动组建"涉外律师团",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3] - 实施"产业共生"行动,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化平台 [4] 合作项目进展 - 怀柔区与多所首都高校达成首批20项合作项目 [5] -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能源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 [6] - 创业园每年至少举办2场活动,链接不少于30个大学生创业团队 [6] - 北京怀柔雁栖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成立,计划与至少20所高校建立联盟 [6] - 联盟将建设至少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6] 创新创业计划 - 每年组织一次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提供合作机会和资源对接渠道 [7] - 已认定21家科学城内用人单位为实习实训基地 [7]
【人民日报】为实验室配上“机器化学家”
人民日报· 2025-04-28 09:37
"这段时间,'小来'做实验收集了不少数据,需要系统梳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 院办公室里,江俊教授与团队成员正在热烈讨论。 "小来"是团队自主研发的全流程"机器化学家"平台,集阅读文献、实验操作、材料开发等功能于一 体,集成了2台移动机器人、19个智能化学工作站和高通量计算系统。 "小来"能做什么?实验室里,科研人员输入指令程序,机器人穿梭于各个实验仪器前,抓取材料、 配制试剂……"按照传统化学的研究方法,想要找到某一催化剂的最佳配比,可能需要很多年,'小 来'极大缩短了这一过程。"江俊说。 将机器人与化学研究相融合,源于江俊与学生的一次思维碰撞—— "通过理论计算设计的化学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实验验证。"学生的话启发了他,"能不能把化学 数据整合成数据库?" 说干就干。江俊开始组建团队,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各个专业的同学纷纷加入进来。江俊带着同 学们挨个给文献数据"打标签",并开发智能文献阅读软件。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数据库初步建成,还同 步搭建了人工智能模型。 若要进一步提升数据库的精准度,还需要采集更多现场实验反馈数据。与大家商量后,江俊决定研 发能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机器人。 学校提供了一间 ...
美国科研人才外流加剧!
第一财经· 2025-04-23 22:28
美国科研人才外流趋势 -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科研人员海外职位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2%,海外职位浏览量同比增加35% [4] - 3月美国用户对海外职位浏览量同比增长68%,同期超过200项艾滋病研究联邦拨款被终止,NIH削减新冠研究拨款并冻结哥大和宾大共5.75亿美元经费 [4] - 超过75%受访科研人员希望离开美国,其中早期职业研究者倾向更明显 [7] 欧洲人才吸引措施 - 欧盟ERC将研究人员迁往欧盟的安置预算从100万欧元增至200万欧元,"玛丽居里行动"提供两年奖学金支持 [8] - 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邀请国际研究人员,西班牙Atrae项目转向吸引美国学者,荷兰优先拨款招募国际科学家 [8] -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科学安全场所"计划收到298份申请后关闭窗口,原计划用1500万欧元资助15名研究人员 [14] 欧洲面临的挑战 - 2023年欧盟研发总支出3810亿欧元(4110亿美元),仅为美国9400亿美元规模的43.7% [10] - 欧洲大学协会报告显示多数机构对政府追加投资持悲观态度 [10] - 麻醉师收入差距和顶尖研究资源不足成为人才顾虑因素,EMEA警告资金和薪酬问题可能导致人才浪费 [11] 亚洲市场吸引力上升 - 2025年1-3月美国用户对中国机构职位浏览量和申请量分别增长30%和20%,对其他亚洲国家分别增长34%和39% [16] - 中国香港高校教职竞争加剧,反映北美科研人员回流现象 [16]
1.13亿元!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采购大批仪器
仪器信息网· 2025-04-21 15:23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采购意向 - 研究所计划2025年4-5月采购6项仪器设备,预算总额1.13亿元,涉及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燃料系统集成、循环流化床锅炉调峰技术等[1][2] - 具体采购项目包括: -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预算1000万元):含空气压缩机组(流量≥5kg/s,出口压力≥4.0MPa)及配套系统[4] - 公用系统燃料系统集成(预算6000万元):涵盖酒精、液氧、氮气供给系统[4] -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调峰技术示范工程(预算750万元):需加工预热燃烧器及高温部件[4] - 5万吨级熔融燃烧高值化利用示范工程(预算300万元):加工流化熔融燃烧装置[4] - 超高压机壳试验件(预算490万元)[4] - 试验舱二CCT2燃烧室与涡轮级耦合试验段设备(预算2800万元)[4][5] 研究所科研布局与能力 - 学科方向聚焦动力工程、航空宇航、环境科学,拥有525名职工(含3位院士)及630余名在读研究生[6] - 国家级科研平台包括: - 轻型涡轮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专注航空发动机研发)[6] - 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 - 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中心(提升风能效率)[6] - 前沿技术领域覆盖氢能转化、超临界CO₂循环、智能无人机系统等[6] 核心科研成果 - **储能技术**:建成国际首套1.5MW-30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系统效率达世界领先水平[6] - **能源装备**: - 开发300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调峰技术(2025年招标项目)[6] - 研制"玄鸢"系列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发动机[6] - **低碳技术**: - 燃煤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推动煤电清洁化[7] - 氢能制备与燃料电池应用研究助力"双碳"目标[7] - **国际合作**:主办储能国际峰会(ESIE),参与国际热物理会议(ICHT)[7] 产业化与人才培养 - 通过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推动燃气涡轮发动机产业化[7] - 牵头建设中科院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培养能源动力领域高端人才[7]
多名顶尖科学家回中国任职
券商中国· 2025-04-04 18:31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30日报道,媒体近期接连曝光多名顶尖科学家回到中国任职的消息, 使得华人科学家"海归潮"再受关注。 《联合早报》梳理发现, 去年以来至少有17名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他们多数来自数学和物理学 领域。 报道称,这些"海归"学者加入的机构,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传统顶 尖学府外,也包括一些近年来新成立的研究机构和院校。 责编: 刘珺宇 以2018年成立的西湖大学为例,这所位于浙江杭州的民办研究型大学,去年接连吸引三名海外顶尖科学 家任职,包括法国巴黎西岱大学原数学系教授陈华一,曾任美国贝勒医学院解剖教学中心主任的张晓明, 以及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20年的数学家汪徐家。 近期返华的美国俄勒冈大学原数学教授林华新,加入的则是成立刚一年多的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 这家新型研究机构由上海市、杨浦区和复旦大学共同支持设立,由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担任理事 长,目标是打造集基础研究、人才集聚与培养为一体的基础科学与交叉学科研究平台。该机构成立还不到 一年半,已吸引多名顶尖数学家加盟,包括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20多年的刘克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