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以坚定文化自信走向未来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11
晨光漫过太和殿层叠的琉璃屋顶,紫禁城的红墙黄瓦熠熠生辉,深沉而生动。当阳光为这座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披上华彩,605岁的紫禁城,即将迎来它作为博物院的 第一百个春秋。 历史和现实,在此刻交汇。午门展厅,观众怀着对中华文明的渴慕和崇敬,凝神观看《清明上河图》 《伯远帖》《五牛图》等文物珍品。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特展"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 院",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从昔日的皇家禁宫,到今日承载亿万民众文化向往的现代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百年,是中国博物馆事 业从筚路蓝缕到蓬勃辉煌的缩影。它见证着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讲述着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 自信和民族复兴的故事。 新时代以来,这座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巍峨殿堂,书写着典守文脉、服务人民、活化利用的崭新篇 章。 典守文脉,用生命守护国宝 截至2024年底,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超过195万件(套)。这是故宫博物院第五次文物清理深化和延续 的成果。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创造的文化瑰宝,蔚为大观。 近百年来,故宫博物院进行过5次文物清理工作。从2014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开始了对甲骨、明清尺 牍、清宫老照片等15个大 ...
考古现场,如何“搬”进博物馆
人民日报· 2025-10-09 08:05
是展馆,更是见证 "就连考古发掘工具都有,这个博物馆是真想教会我考古。" "是一本解读良渚文明发展脉络的'编年史书'。" ………… 最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自2025年5月18日开馆以 来,馆内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在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和稻浪翻滚的生态农田之间,玉架山考古博 物馆恰似一条纽带,串联起一曲跨越千年的时空交响。这座考古博物馆有什么特殊之处?缘何好评连 连? 读懂良渚文明"演进图景" 玉架山史前聚落遗址是"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考古学家严文明曾这样论证它的重要性: 玉架山遗址涵盖了良渚文化早、中、晚各个时期,是目前所见唯一贯穿1000年良渚文明演进历程的遗 迹。 今天,我们看到的玉架山考古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临平遗址群厅、茅山遗址厅、玉架 山遗址厅等展厅,精选1800件(套)陶器、玉石器等出土文物,多数展品为首次亮相。 展厅内,无论是按年代排序的陶器墙,还是复原的环壕形态,都可以让观众通过考古调查、发掘剖面和 发掘平面,深入了解玉架山遗址的营建过程和良渚文化的兴衰历程。 整个遗址由6个相邻环壕围沟组成,其内有人工堆积的 ...
海南各地旅文活动让传统节日焕新彩
海南日报· 2025-10-07 08:56
国风与民俗交织,让中秋更有文化韵味。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国风游园"为主线,打造沉浸式文化盛 宴。天涯石区域的礼乐投壶、好运福鼓、猜灯谜等互动游戏吸引众多游客。当晚,天涯海角还与峨眉山 景区直播连线,让游客云端共赏"海上明月"与"峨眉夜月"。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为市民游客准备了一场"月映千载・情寄中秋"文化雅集。上午9时起,对诗区围 绕"月"字展开创作,灯谜区家长孩子共同解谜;"中秋溯源・文化讲堂"上,讲师生动讲解中秋起源与民 俗,趣味问答让孩子们加深对文化的理解。这场活动以"月"为媒,让传统节日文化在互动中扎根,也彰 显了博物馆"文化客厅"的社会教育功能。 海南各地旅文活动让传统节日焕新彩 月映琼岛 双节同庆 海南日报海口10月6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台风"麦德姆"的狂风暴雨给 海南带来短暂影响,但风雨过后终见晴空。10月6日中秋节,海南全省各地精心策划的特色活动轮番登 场,让这个特殊的中秋节既热闹又温情。 10月6日晚,随着一阵清脆的哨声,一簇烟花在儋州海花岛上腾空而起,"砰"的一声在夜空绽放出 金色焰火。紧接着,上百架无人机组成的光影缓缓掠过,与烟花交织成一幅幅国庆中秋主题的画面。 ...
多地开启博物馆“奇妙夜”
辽宁日报· 2025-10-07 08:16
博物馆延时开放举措 - 辽宁省内多地博物馆为提升游客体验、缓解客流压力及推动夜间消费而延长闭馆时间,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场馆闭馆时间最晚延后至21时 [1] - 大连博物馆因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而将10月5日至8日的闭馆时间延至21时,抚顺市博物馆也推出延时服务以应对游客量大幅攀升 [1] - 鞍钢博物馆在10月3日接待游客约4500人,为平时4倍多,并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需求 [2] 特色活动与互动体验 - 沈阳博物馆举办“夜读沈阳”系列主题活动,包含四大主题及知识竞答、京剧快闪等活动,提供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文化盛宴 [2] - 大连博物馆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展出108件(套)珍贵文物,成为假期打卡“顶流”,吸引观众感受亚非欧文化交融 [2] - 抚顺市博物馆设置互动体验区,运用裸眼3D技术、触控数字屏和动态“数字瀑布”等科技手段,提升游客特别是儿童的参与感 [2] - 抗美援朝纪念馆推出沉浸式宣讲《我的抗美援朝故事》社教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3] 游客服务优化 - 沈阳故宫博物院在“中秋夜”活动中开放特定区域,并提供免费讲解与大件行李免费寄存服务 [3] - 大连博物馆增设智能语音导览设备、免费饮水休息区,并增派安保人员引导分流,增设应急疏散标识以优化参观环境 [3] - 抗美援朝纪念馆针对家庭式小团队参观需求猛增的情况,采取“拼团”方式提供人工讲解,并同步推出公益讲解服务 [3]
我们这样“看见”世界(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公共图书馆行业无障碍服务发展 - 近5年中国公共图书馆行业发生显著变化,多地图书馆如上海图书馆东馆、辽宁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厦门市图书馆等均配备了专门的无障碍阅览室、数字盲道、盲文刻印系统及无障碍电影放映厅等设施 [1] - 行业已基本建成以中国盲文图书馆为龙头,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视障阅览室为支撑的服务网络,盲人阅览室数量达1659个,盲文图书种类不断丰富,音视频资源海量 [1] - 全国各级图书馆配备近19万台智能听书机,在线累计交互时长达3583万小时,体现了视障人士阅读需求的日常累积和服务网络的活跃度 [1] 无障碍电影服务模式与规模 - 中国盲文图书馆建立“口述影像馆”,坚持每周为视障读者讲述一部电影,无障碍电影成为文化助盲的重要抓手,并吸引全国志愿者参与公益项目 [2] - 以四川绵阳为例,专业主持人的讲解使视障人士能沉浸式“观看”电影如《长安的荔枝》,显示出线下无障碍电影服务的有效性和受欢迎程度 [2] - 为扩大服务覆盖,一些互联网平台设立“无障碍剧场”,目前已有超过2000部影视剧可供视障人士在线欣赏,实现足不出户的文化消费 [2] 博物馆行业无障碍实践与体验升级 - 随着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博物馆行业开始为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服务,故宫博物院作为实践案例,从进入午门起即有讲解员细致讲解历史事件 [3] - 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核心区域提供无障碍参观体验,最具特色的是文创融合馆,允许视障人士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触摸斗拱模型、琉璃脊兽等文物复制品 [3] - 博物馆通过触觉、听觉等多感官方式,使历史以独特形式展开,提升了视障人士的文化参与感和权益实现度 [3]
观展热转为“文创消费热” 博物馆成假日经济新引擎|国庆消费青观察
搜狐财经· 2025-10-06 12:15
今年的国庆节、中秋节假期延续了"博物馆热"。随着"博物馆热"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这个假 期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推出新展览、新活动。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百年守护"大展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 前往参观。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故宫百年大展因现场排队太多目前已经取消了现场扫码参观的方式,网上预约 成为唯一参展方式。博物馆热的背后是中国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博物馆热"带动文创热 卖,"文创经济"热了。 探访:有观众凌晨三点来等故宫百年大展 今年国庆,恰逢故宫博物院"百年大展",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东晋王珣的 《伯远帖》以及北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等堪称"国宝中的国宝"集体亮相,瞬间点燃了全国文博爱好者的热 情,也将"博物馆热"推向了新的高潮。 北青报记者随着人流经历了近五个小时的缓慢移动进入午门展厅。展厅内摩肩接踵,但秩序井然。在《清明上河 图》近十米长的展柜前,观众排成数列,缓慢前行。"排了五个小时,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但当你真正站在《五 牛图》前,看到那一千多年前的笔触和神韵,你会觉得一切都值得。"从天津专程赶来的大学生王皓对北青报记者 说,他的 ...
从高冷到火热,博物馆缘何成“顶流”?
大众日报· 2025-10-06 08:56
从高冷到火热,博物馆缘何成"顶流"? 不断延伸"文化半径"找联结,精准"拥抱"并照亮人们的精神需求 这个假期,博物馆比平常更"热"。在山东,山东博物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等, 陆续迎来了客流高峰。 除了琳琅满目的展览之外,博物馆还"大显身手",推出妙趣横生的特色活动,让游客解锁更多"打 开方式",收获新知识、新体验,更好"拥抱"文化新生活。 一票难求 博物馆迎来客流高峰 "排了半个小时队,终于看到希望了。"10月5日上午10点,细雨蒙蒙,山东博物馆门前广场等待入 馆参观的队伍已经排了几百米,而且还在变长。 来自河北邯郸的游客李女士假期带着10岁的女儿到济南游玩,专门安排了山东博物馆的参观行 程。"这是第一次来济南,在网上做攻略时发现山东博物馆和趵突泉、大明湖热度并列,而且很适合亲 子游,所以来看看。" 数据显示,仅10月1日,山东博物馆就接待观众19852人次,此后几天,一直保持在日均两三万人次 规模。"尽管已经延时开放,而且每天分3个时段预约,我10月1日在线上预约时,还是提示1日到5日的 票已经约满了,非常紧俏。"来自菏泽郓城的李昀说,自己"蹲"了好几天,才好不容易抢到了票。"假期 赶上连续 ...
辽宁多家博物馆延时开放至21时
辽宁日报· 2025-10-06 07:59
从沈阳到大连,9家博物馆的延时服务不仅延长了参观时长,更通过错峰观展、特色活动与精品展 览的组合,让观众得以从容感受文化魅力,让博物馆成为辽宁假期夜间文化生活的核心地标。 10月5日至8日,我省9家博物馆同步延长开放时间至21时,为不同群体提供更灵活的参观选择。其 中,沈阳地区的辽宁省博物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博物馆、沈阳金融博物馆开放时间均 为9时至21时,入馆方式保持原有规定不变。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夜间正常开放历史陈列展区。沈 阳博物馆延续地方历史叙事主线,"古代沈阳"常设展与"近代风云"专题展在延时时段全面开放。沈阳金 融博物馆则保留"沉浸式展陈"特色,夜间照常开放金融街复原场景,让游客在实景中感受近代金融文化 魅力。 大连地区的旅顺博物馆、大连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大连武术文化 博物馆,在前期延时开放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至21时闭馆。大连博物馆成为假期热门打卡地,四楼C专题 展厅的《"叙"写传奇——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于9月30日全新开展,汇集叙利亚八大博物馆及我国 甘肃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的108件珍贵文物,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时代至奥斯曼时期,其中50万年前 ...
苏城暖“新” 情满姑苏 城建博物馆举办中秋游园会
苏州日报· 2025-10-06 07:07
活动期间,游客络绎不绝,或拍照打卡,或参与游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城建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 苏州城建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这场中秋游园会能为市民游客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接下来博物 馆将继续开展好各种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之风吹入人心。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相关负 责人表示,希望借此次活动,切切实实弘扬苏州传统文化,让市民游客深入感受苏州、融入苏州、爱上 苏州,真正实现"苏城暖新"。 昨(10月5日)晚,苏州城建博物馆张灯结彩,一场以"苏城暖'新'"为主题的中秋游园会在此热闹 举行。苏州城建博物馆联合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历史街区社区为市民游客尤其是新就业群体人员送上 一份独特的中秋文化盛宴,让他们在第二故乡感受暖新之情。 晚上六点,博物馆西侧花园内率先响起评弹《春江花月夜》,那婉转悠扬的旋律,似苏州文化的低 语,瞬间将现场氛围拉入中秋佳节的静谧与闲适之中。猜灯谜、投壶、兔子灯制作等活动同步开启,让 游客们沉浸式体验传统中秋趣味。晚上7点,二楼藏经阁内笛声悠扬,为这场文化之旅增添别样韵味。 据介绍,此次游园会特别设计了集章兑换互动环节,游客入场签到领取集章卡,参与猜灯谜、投壶等活 动集满2个"兔子章",即 ...
透过三个坐标,感知博物馆史诗般进步
人民日报· 2025-10-05 05:50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330余倍 [1] - 2024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比例高达91.46%,全年接待观众14.9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均参观一次有余 [1] - 行业呈现空前繁荣景象,保护传承力度、公众参与热情、创新迭代速度均前所未有 [1] 历史沿革与文明底蕴 - 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于1905年建成,打破了数千年皇家私藏与私家园林的传统 [2] - 博物馆成为展示国家历史、凝聚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是解读中华文明历史连续性的生动注脚 [2] - 新时代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为文化自信注入深沉力量 [3] 业态创新与服务拓展 - 博物馆通过延时开放、丰富展陈、服务研学等方式,从“肃穆殿堂”轻盈步入“生活秀场” [5] - “博物馆+”新风尚催生文旅融合,如“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7] - 文创产品发展迅速,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售超百万件,搭建起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7] 技术应用与文物保护 - 文物保护技术持续升级,例如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技术使莫高窟壁画在云端“复活”,实现“数字永生” [8] - 修复技术不断进步,如修复师李云鹤曾以每天0.1平方米的速度,耗时两年修复莫高窟第161窟壁画 [8] 国际化发展与交流 - 2024年,中国博物馆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如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中国·唐”特展,展出200余件(套)瑰宝 [10] - 上海博物馆举办“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参观人次逾277万,掀起现象级热潮 [10] - 中国于1983年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功承办相关国际会议,国际角色持续焕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