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江苏国泰(002091):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加速拓展新兴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5-05 16:35
4Q24&1Q25业绩 - 2024全年营业总收入389 56亿元 同比+4 8% 归母净利润11 06亿元 同比-31 0% 扣非净利润10 5亿元 同比-30 6% [1] - 1Q25营业总收入88 75亿元 QoQ-10 4% YoY+9 6% 归母净利润2 42亿元 QoQ+11 3% YoY+13 8% 扣非净利润2 37亿元 QoQ+20 4% YoY+8 1% [1] - 子公司瑞泰新材2024全年营收21 02亿元 YoY-43 5% 归母净利润8460万元 YoY-81 9% 1Q25营收5 54亿元 QoQ-6 2% 归母净利润2628万元 QoQ扭亏为盈 [1] 发展趋势 - 2024年纺织服装行业出口3011 3亿美元 同比+2 8% 公司境外收入占比82 52% 主要销往美国 欧盟 孟加拉 越南 日本等市场 [2] - 2025年计划加大东南亚 非洲新兴市场开拓 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对传统市场依赖 海外低税率工厂可对冲关税风险 [2] - 电解液业务受动力储能市场拉动但竞争加剧 电池材料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产能释放放缓但仍面临阶段性过剩压力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年净利润预测下调22%至13 78亿元 2026年净利润预测14 88亿元 对应2025/2026年8 5/7 8x市盈率 [3] - 目标价9 2元对应2025/2026年10 9/10 1x市盈率 较当前股价有28 5%上行空间 [3]
格林美(002340):前驱体盈利能力触底企稳,镍资源项目产能大幅释放
招商证券· 2025-05-04 16: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格林美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Q1产销两旺,考虑镍价下行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亿、24亿、30亿元,对应市盈率18、13、10倍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05.29亿、332亿、434.75亿、546.23亿、708.13亿元,同比增长4%、9%、31%、26%、30% [9] - 2023 - 2027年营业利润分别为13.56亿、17.13亿、37.35亿、49.97亿、70.8亿元,同比增长 - 13%、26%、118%、34%、42% [9] - 2023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34亿、10.2亿、17.4亿、24.34亿、30.44亿元,同比增长 - 28%、9%、70%、40%、25% [9]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2.2%、15.3%、15.8%、15.7%、15.8%;净利率分别为3.1%、3.1%、4.0%、4.5%、4.3% [16] 产品情况 - 2024年三元前驱体出货量18.9万吨,同比+5%;四氧化三钴出货量2.1万吨,同比+88%;正极材料出货量2.0万吨,同比+102%;回收拆解动力电池4.31GWh,同比+41% [1] - 2024年三元前驱体单吨毛利1.45万元/吨,同比+0.02万元/吨;四氧化三钴单吨毛利1.1万元/吨,同比+0.5万元/吨;三元正极单吨毛利0.7万元/吨,同比 - 0.6万元/吨 [1] - 2025年三元前驱体、钴产品、正极材料出货量目标分别为20、4、2.5万吨以上 [1] 项目进展 - 2024年印尼镍资源项目产量5.2万金吨,同比+91%,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控股产能11万金吨镍/年 [7] - 2024年11月子公司QMB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元,净利润12.7亿元,单位完全成本8.4万元/镍吨 [7] - 2024年11月与淡水河谷印尼公司签署协议,计划投资不超14.2亿美元建设年产6.6万吨镍含量的MHP项目,持股不超25% [7] - 2025/2027年镍资源(含参股)出货量目标分别至12/21.6万吨 [7] 25Q1产销情况 - 镍资源MHP出货量超2.5万吨,同比+138%;三元前驱体出货量5.16万吨,同比+1%;正极材料出货量0.44万吨,同比+47%;四氧化三钴出货量0.64万吨,同比+5%;动力电池回收1.08万吨,同比+37%;钨资源回收0.22万吨,同比+22% [7]
瑞泰新材(301238) - 301238瑞泰新材业绩说明会20250429
2025-04-29 17:40
2024 年度业绩情况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02 亿元,同比下降 4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 8460.09 万元,同比下降 81.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8168.83 万元,同比下降 81.59% [3] - 参股上市企业天际股份亏损 13.61 亿元,公司确认投资损失 8141.55 万元 [3] 业绩下滑原因 - 锂离子电池材料产能释放速度大于需求增长速度,产品价格持续下降 [2] - 在建和新投产项目较多,管理费用和折旧摊销等成本增加 [2]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电子化学品 - 锂离子电池材料市场需求预计持续扩张,公司具备技术、规模、先发和客户粘性优势 [3] - 光学膜行业国产化将为光学材料带来机会,公司光学材料产品具备成本、产能、品质优势 [3] 有机硅 - 功能性硅烷在传统消费领域需求稳定增长,新兴工业应用领域带来新机遇 [4] - 公司作为国内高端有机硅材料供应商,获国际大型化工企业认可 [4] 行业整体及其他企业业绩表现 - 锂离子电池市场需求扩大推动产业发展,近期处于竞争与洗牌周期,产能释放速度放缓 [5] - 同行业可比公司天赐材料和新宙邦业务板块、经营策略不同,业绩有差异 [5]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 电池材料 - 市场需求继续扩大,但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行,企业面临挑战 [6] 光学材料 - LCD 产能转移、消费电子产品升级和政策支持,为光学材料带来机会 [6] 功能性硅烷 - 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进口替代趋势增强 [6]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稳定发展现有产品,拓展产品种类,优化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6] - 以全球化视野拓展业务,加强合作,通过多种路径增强竞争实力 [6]
中伟股份:印尼工厂稳健运营与H股上市进程下的战略抉择
金融界· 2025-04-27 18:32
印尼工厂运营稳定性 - 印尼工厂作为中伟股份海外制造重要基地,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安全,2025年3月雅加达等地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但公司表示工厂未受自然灾害影响,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2] - 公司针对印尼气候特点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并投保财产保险,验证了海外工厂抗风险设计的有效性 [2] - 印尼生产基地布局与"一体化运营"战略相关,覆盖从上游金属开采到材料生产的全链条 [2] H股上市战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4月22日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募集资金用于全球产能扩张、技术研发及供应链优化,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 [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03.44亿元增长至402.23亿元,但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64%至14.67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局面 [3] - H股发行对象仅限于境外投资者及境内合格投资者,可能影响境内市场估值联动效应 [3] 一季度业绩与股东回报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9%至107.8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88%至3.08亿元,扣非净利润降幅达22.62% [4]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6元,预计分红3.3亿元,叠加股份回购计划,现金分红及回购总额占归母净利润的40.24% [4] - 公司自2025年4月以来持续回购股份但未披露金额,管理层强调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股东长远利益 [4] 行业与公司定位 - 中伟股份是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头部企业,专注于镍系、钴系和磷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供应 [1] - 公司面临全球化布局与资本市场扩张的双重挑战,展现出复杂的发展图景 [1]
厦钨新能2024年报解读:营收下滑32%,现金流降幅显著
新浪财经· 2025-04-26 08:54
核心观点 - 厦钨新能2024年面临国际形势动荡、贸易保护主义蔓延、行业竞争加剧及原材料价格下跌等多重挑战,导致营收和现金流大幅下滑,但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研发投入占比提升,显示公司在逆境中仍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储备 [1][2][3][6][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32.97亿元,同比下降23.19%,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收入132.01亿元(-22.97%),钴酸锂收入66.91亿元(-24.51%),三元材料收入61.02亿元(-21.31%),氢能材料收入4.08亿元(-21.32%)[2] - 归母净利润4.94亿元(-6.33%),扣非净利润4.47亿元(-4.06%),基本每股收益1.18元/股(-5.60%),扣非每股收益1.06元/股(-4.50%)[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53亿元(-32.05%),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9.72亿元(+34.51%),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3.41亿元(+63.39%)[5] 费用结构 - 销售费用4162.49万元(+26.55%),管理费用1.88亿元(-2.04%),财务费用2683.54万元(-69.21%)[4] - 研发费用4.19亿元(-9.88%),但占营收比例升至3.15%(2023年:2.68%)[4][6] 研发与人才 - 研发人员数量从427人增至503人(占比14.44%→15.04%),平均薪酬从15.95万元提升至19.15万元,总薪酬达9635.49万元[8] - 技术成果包括4.53V钴酸锂部分型号量产、4.55V产品开发符合客户要求、无人机民用三元材料通过高温循环性能评价[6] 行业挑战 - 技术迭代速度快,存在开发不及预期风险[9] - 行业新进入者增加,产能扩张导致竞争加剧,可能压缩利润空间[10] - 新增产能如海璟基地3万吨锂电材料项目、雅安液相法磷酸铁锂项目存在消化风险[11]
这家龙头年入400亿,海外收入近180亿,来自美国的不到1%!
IPO日报· 2025-04-25 23:39
公司概况 - 中伟股份成立于2014年9月,总部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创始人为邓伟明和陶吴 [4] - 公司于2020年12月13日登陆创业板,发行价24.6元,首日开盘价76.1元,收盘价84.5元,首日涨幅245.53%,市值达566亿元 [4] - 2021年11月24日股价最高涨至214元,总市值突破1400亿元 [5] - 截至2025年4月25日,A股股价为31.93元/股,总市值299.2亿元 [10] 股权结构 - 邓伟明与吴小歌夫妇合计持有公司56.37%股份,包括邓伟明直接持有的3.16%、中伟控股间接持有的51.39%、弘新成达间接持有的1.82% [10] - 邓伟明担任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裁,负责整体发展战略 [10] - 邓竞(邓伟明儿子)担任执行董事,陶吴(吴小歌弟弟)担任执行董事兼资深副总裁,负责市场战略及ESG事宜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303.44亿元、342.73亿元、402.23亿元,增长显著 [12] - 2022-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分别为15.49亿元、19.48亿元、14.67亿元,2024年有所下滑 [1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5.39亿元、21亿元、17.88亿元,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市场竞争影响 [12] - 新能源金属产品收入从0增长至2024年的134.83亿元,占总收入33.5% [12] 业务与技术 - 公司在镍系、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领域连续五年全球出货量第一,2025年Q1成为全球外销市场磷系pCAM出货量第一 [12] - 技术突破包括超高镍pCAM、4.55V高电压钴系pCAM、低成本NFPP pCAM、钛掺杂LFP pCAM等 [12] - 全球首创环保OESBF火法冶金技术冶炼红土镍矿,离心萃取技术革新镍钴湿法冶金工艺 [12] 客户与市场 - 客户涵盖比亚迪、宁德时代、特斯拉、厦门钨业、贝特瑞、当升科技等头部企业 [14] - 2024年向全球出货量前十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全部供货 [13] - 2024年海外收入达178.84亿元,占总收入44.5%,主要来自印尼和摩洛哥基地扩张 [14] 港股IPO计划 - 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 [1] - 募资拟用于全球扩张、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数字化及营运资金 [15]
昔日“贵州首富”,借港股重回“王座”可能性有多大?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23 21:33
公司概况 -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联席保荐人为Morgan Stanley和华泰国际,融资规模和具体股份比例暂未明确披露 [1] -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和新能源金属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矩阵涵盖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 [1] - 采用垂直一体化业务模式,构建了全面的产品体系 [1] 市场地位 - 自2020年起连续五年在镍系和钴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前驱体(pCAM)全球出货量领先 [1] - 2025年第一季度成为全球外销市场出货量第一的磷系pCAM供应商 [1] - 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材料的领先供应商 [1] 财务状况 -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03.437亿元、342.732亿元和402.229亿元,呈现稳健增长 [1]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15.394亿元、21.005亿元和17.878亿元 [1] 核心竞争力 - 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持续技术创新,开发出多项行业首创产品如超高镍pCAM [3] - 全球布局和卓越的全球化能力,在客户群、供应链和生产基地方面建立了全球影响力 [3] - 与全球顶级蓝筹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 [3] 行业机遇 - 全球低碳和能源转型趋势以及人工智能革命为新能源材料行业带来巨大机遇 [1] - 作为行业领先者,公司有望受益于市场的快速增长 [1] 潜在挑战 - 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较大,2022-2024年原材料成本分别占各年度总销售成本的93.8%、90.2%及83.8% [3] - 新能源电池材料市场竞争激烈,进入壁垒高,面临现有竞争对手和新进入者的双重压力 [3] - 海外扩张策略存在不确定性,如不熟悉当地经营和市场情况、人员配置及管理困难等风险 [4]
2.6亿!裕能1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项目落地贵州
起点锂电· 2025-02-11 19:07
行业活动 - 2025起点锂电圆柱电池技术论坛暨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发布会将于2025年2月28日在深圳宝安登喜路国际酒店举办,主题为“聚集新技术 探索新工艺”,活动规模预计500+人 [3] - 论坛将发布行业首届圆柱电池技术论坛及圆柱电池20强排行榜,聚焦新技术与新工艺探索 [3][6] - 圆柱电池巡访活动涵盖16家行业领先企业,包括国轩高科、利维能、诺达智慧、中泽科技、苏州力神、睿恩新能源、天鹏电源、中比新能源、天能集团、新能安、浙江锋锂、华立源、鹏辉能源、欣旺达锂威、深圳中基、博力威、恒泰科技 [6] 公司项目 - 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拟投资26000万元建设年产15万吨磷酸铁生产线项目,环保投资占比0.67%,项目位于福泉市牛场镇双龙工业园区 [3] - 项目占地面积19380平方米,以85%磷酸为原料生产磷酸铁,产品将用于企业磷酸铁锂生产线 [4] - 建设内容包括铁粉车间、化合车间、压滤车间、铁粉中转库及公辅工程,并依托现有双氧水罐区新增4个储罐,建成后产能达15万吨/年 [5] 主办方服务 - 主办方起点锂电与起点研究院(SPIR)提供品牌服务、研究咨询、资本服务及政府服务,具体涵盖品牌传播、论坛展会、研究报告、数据调研、融资、IPO咨询、招商服务等 [7]
湖南裕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之上市公告书
2023-02-07 20:36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日丽路 18 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之上市公告书 保荐人(主承销商) (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 66 号 4 号楼) 二〇二三年二月 1 特别提示 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发行人"或"湖 南裕能")股票将于 2023 年 2 月 9 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创业板公司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投资者面临 较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 险因素,审慎做出投资决定。 本公司提醒投资者应充分了解股票市场风险及本公司披露的风险因素,在新 股上市初期切忌盲目跟风"炒新",应当审慎决策、理性投资。 如无特别说明,本上市公告书中的简称或名词的释义与《湖南裕能新能源电 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 "招股说明书")中的相同。 2 第一节 重要声明与提示 一、重要声明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上市公告书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承诺上市公告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依法承 担法律责任。 ...
湖南裕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结果公告
2023-02-02 20:36
发行情况 - 湖南裕能发行股票价格为23.77元/股,发行数量为18931.32万股[2] - 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5679.396万股,占发行数量的30%,最终战略配售股数与初始相同[3] - 网上网下回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10601.574万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8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2650.35万股,占20%[4] - 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7951.174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公开发行数量的6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5300.75万股,占40%[4] 配售情况 - 发行人高级管理人员与核心员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最终战略配售股份数量为1330.3827万股,约占发行股份数量的7.03%[3] - 其他战略投资者最终战略配售股份数量为4349.0133万股,约占发行股份数量的22.97%[3] 认购情况 - 网上发行的中签率为0.0367971975%,有效申购倍数为2717.59826倍[4] - 网上投资者缴款认购股份数量为52824469股,金额为1255637628.13元,放弃认购数量为183031股,金额为4350646.87元[8] - 网下投资者缴款认购股份数量为79511740股,金额为1889994059.80元,放弃认购数量和金额均为0[8] 限售情况 - 网下比例限售6个月的股份数量为7954528股,约占网下发行总量的10.0042%,约占公开发行股票总量的4.20%[9] 主体信息 - 发行人是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4] -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是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