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不准确

搜索文档
*ST熊猫董事长刘玉铭辞职,或还因信披不准确遭股民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8-08 14:21
公司高层变动 - 公司董事长刘玉铭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及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但仍继续担任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委员职务 [2] - 董事会选举王正为新任董事长,王正出生于1981年,拥有硕士学位,曾担任多家公司财务总监,现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2] 信息披露问题 - 公司收到湖南证监局警示函,因2024年度业绩预告与年报存在较大差异,信息披露不准确 [3] - 公司业绩预告从盈利3000万元至4500万元修正为亏损4.6亿元至4.8亿元,主要原因是计提信用减值损失5.8亿元 [3] 投资者索赔 - 因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导致投资者损失的,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索赔范围为2024年12月2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间买入并在2025年4月28日收盘时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 [4] 公司业务与资产 - 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1次,拥有商标信息27条 [5]
张宝,被立案侦查!
中国经营报· 2025-08-06 07:59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问题 - 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3] - 张宝通过供应商占用公司资金1.4亿元及销售货款4991.88万元 合计占用本金1.91亿元 按同期LPR利率计算资金占用利息1291.25万元 本息合计2.04亿元[4] - 公司存在工程投资、销售、采购业务等相关内控关键节点重大缺陷 已将相关项计入其他应收款核算[4] - 截至2025年7月25日公告披露日 公司已收到张宝归还占用款项3000万元[4] - 浙江证监局指出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虚增营业收入、少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及印章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多期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5] -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5] - 公司存在向部分供应商多付工程及设备款1.8亿元的情况 张宝承诺追讨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6.56亿元 同比增长91.21% 归母净利润1.46亿元 同比增长74.52% 扣非净利润1.09亿元 同比增长45.65%[6] - 2023年业绩快报显示营收12.84亿元 归母净利润1912.09万元 但年报调整为营收11.72亿元 归母净利润-9737万元 主要因补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 - 2023年调整后归母净利润为-2.48亿元[7]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32亿元 主要因行业供需失衡、市场竞争激烈及磷酸铁锂挤占市场份额[7]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8001万元 同比下滑72.59% 归母净利润亏损5600.87万元 同比上升46.01%但仍处亏损状态[7] 行业环境与公司应对措施 - 三元锂电池行业面临供需失衡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加工费水平下行 磷酸铁锂进一步挤占市场份额[7] - 2024年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64.3万吨 同比下滑3.2% 增速明显低于终端需求增速[7] - 公司提出关停低效产线、压缩管理费用、盘活存量资产等措施 明确将2025年扭亏作为首要目标[7] 公司背景与上市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 核心产品为三元前驱体[5] - 2022年9月9日成功登陆科创板[6]
*ST熊猫及相关人员收到湖南证监局警示函
智通财经· 2025-07-30 19:25
公司监管处罚 - 公司于2025年7月29日收到湖南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 [1] - 2024年度业绩预告与年度报告披露业绩存在较大差异 [1] - 业绩预告及更正公告未真实完整准确披露相关事项导致信息披露不准确 [1] 公司责任人员 - 时任董事长兼代总经理徐金焕对信息披露问题负有主要责任 [1] - 时任财务总监黄玉岸及时任董事会秘书罗春艳对上述行为承担责任 [1] - 现任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刘玉铭及现任总经理王正被认定需承担主要责任 [1]
*ST奥维及相关责任方被采取监管措施 金属制品业务已停工停产
证券日报网· 2025-06-22 21:15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准确和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被监管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1] - 实控人杜方及一致行动人上海东和欣自2023年8月起非经营性占用资金 截至2024年末余额达2 08亿元 [1] - 资金占用额占公司2024年末资产总额的40 6%(2 08亿元/5 13亿元) 占净资产的77%(2 08亿元/2 70亿元) [2] 财务与信息披露瑕疵 - 公司对2023年年报至2024年三季报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涉及资金占用利息及信用减值损失调整 [2] - 2024年业绩预告修正后大幅下修 并延迟披露退市风险警示提示 [3] - 审计机构对2024年财报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营业收入及扣除后收入均低于3亿元 [5] 经营风险与业务状况 - 金属制品业务收入占比达90% 但该业务自2024年5月起停产停工 预计持续三个月 [5] - 2024年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2024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超70% 亏损扩大 [4] - 公司银行账户因诉讼被冻结 内部控制被审计机构出具否定意见 [5] 监管措施与应对方案 - 辽宁证监局责令公司清收占用资金 要求上海东和欣在2024年6月30日前归还全部资金 [3][6] - 公司计划通过业务拓展 债务优化 内控强化及资金回收等措施改善经营 [6] - 若资金收回 公司将重点恢复金属制品业务运营 [6]
深交所向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发出监管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9 11:09
公司违规行为 -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肖奋在2023年11月至2025年3月期间累计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955.98万元,截至2025年3月已全部归还本金及利息 [1] - 公司对回购股份费用的财务核算不规范,导致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 [1] - 公司行为违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条、第2.1.1条、第4.1.1条和第4.1.3条的规定 [1] 公司管理层责任 - 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肖奋、总经理谢玉平、财务总监肖晓、董事会秘书周桂清未能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 - 管理层行为违反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条、第2.1.2条、第4.1.3条、第4.3.1条第一款和第4.3.5条的规定 [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消费类电子占比66.27%,健康电器占比26.59%,其他业务占比6.08%,其他行业占比1.06% [2]
易成新能:公司收到河南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快讯· 2025-05-16 17:59
信息披露问题 - 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和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1] - 公司2025年1月17日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利润总额亏损8亿元到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亿元到7亿元 [1] - 公司2025年3月22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实际利润总额亏损11.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51亿元 [1] - 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差异较大,信息披露不准确 [1] 财务数据差异 - 公司最初预计2024年度利润总额亏损8亿元到9亿元,实际亏损11.02亿元,差异幅度达22.44%到37.75% [1] - 公司最初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亿元到7亿元,实际亏损8.51亿元,差异幅度达21.57%到41.83% [1]
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收到重庆证监局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措施决定及相关责任人收到监管谈话措施决定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06 04:08
公司收到监管措施决定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重庆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包括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以及对相关责任人采取监管谈话措施[1][2][3] - 监管措施决定书指出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主要问题为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涉及减值测算引用数据重复、未来售价预估不合理等因素[2][3][5] - 公司在2022年度财务报告中已重新对相关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跌价准备,并在重整过程中对2021-2023年存货减值计提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与复核[2][3][5] 财务报告问题及整改 - 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因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导致信息披露不准确,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3][4] - 公司需在收到决定书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包括整改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人、内部问责及长效机制建立等内容,并由全体董事、监事、高管签名确认[4] - 公司表示将全面梳理内部控制、财务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和信息披露质量[6] 相关责任人处理 - 公司董事长周达、总裁杨程钧、财务负责人宋柯因未勤勉尽责被采取监管谈话措施,需于2025年5月12日到重庆证监局接受谈话[5][6] - 相关责任人将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并履行勤勉尽责义务[6] 对公司影响说明 - 公司表示上述事项不会对2024年度财务报表和可比财务报表产生影响[2] - 本次行政监管措施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已表决通过的《金科股份重整计划(草案)》及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的《重庆金科重整计划(草案)》[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