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

搜索文档
电足民富乡村美 大河上下展新颜
中国能源网· 2025-07-18 11:18
电网升级与文旅融合 - 国网忻州供电公司完成10千伏黄龙池线老牛湾支线绝缘化改造,线径由70平方毫米增至150平方毫米,改造线路12.8千米,提升景区供电可靠性[3] - 老牛湾景区"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37万人次,最大民宿月均用电1.5万度,年收入超20万元[2] - 实施配电网"百线千变"专项行动,治理沿黄三县15条线路、107个台区[3] 电力赋能特色农业 - 河曲县供电公司5个工作日内为海红果加工企业完成供电方案,架设35千伏线路3.3千米,安装3台总容量19050千伏安变压器[7] - 河曲海红果专业镇现有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4万余吨海红果,生产饮料9万余吨,带动2000余户果农增收[7] - 海红果含钙量为苹果7.3倍,当地形成种植-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5] 农网改造与民生改善 - 2017年以来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451.67千米,新增台区1186个总容量28.755万千伏安,覆盖采煤沉陷区搬迁项目[10] - 保德县贾家峁村213户村民通过"煤改电"实现清洁供暖,配套养殖厂提供月均3000元就业岗位[9] - 沿黄三县农网改造后,村民家电普及率显著提升,形成本地就业与外出务工并行的增收模式[9] 电网建设投资规模 - 偏关县景区用电高峰时段民宿负荷占比达三分之一,需专项线路扩容支撑[3] - 河曲县海红果产业用电负荷持续增长,供电公司提前布局35千伏线路满足企业需求[7] - 保德县采煤沉陷区治理配套电力工程与乡村振兴项目同步实施[9]
增强牧区发展动力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7-18 08:06
牧区战略地位与政策支持 - 牧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和西北部省份,涉及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甘南藏族自治州等重点区域 [2] -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饲草生产能力、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等方向性要求 [1] - 国务院2011年发布《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覆盖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 [4] - 内蒙古财政2025年下达2.6亿余元支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出台《新疆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规划(2023—2030年)》 [5] 牧区经济发展成效 -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20534.08亿元(同比+6.1%),西藏2764.94亿元(+6.3%),甘肃13002.9亿元(+5.8%) [6] - 2024年内蒙古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8%,西藏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2% [6] - 内蒙古2024年牛肉产量89.1万吨(+14.5%),西藏年末牲畜存栏1760.32万头(新增38.93万头) [6] - 2024年内蒙古投入125.4亿元财政衔接资金帮扶产业,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劳务收入达71.55亿元 [6] 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期间全国年均种草改良超4000万亩,退化草原面积缩减近7亿亩,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以上 [10] - 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100亿元用于草原保护与修复,年均修复草原超4600万亩,鲜草总产量超5.5亿吨 [11] - 建成1个中心库+20个资源圃的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2024年草种产量突破7万吨,饲草种子自给率近70% [12] - 内蒙古达茂旗试点"草票"制度,甘肃夏河县建立"国有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模式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13] 畜牧业转型升级路径 - 2023年牧民牧业人均收入较2021年增长15.8%,内蒙古试点旗县草畜平衡指数降至10%以下 [14][15] - 内蒙古架构"公司+集体+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新疆布尔津县推行职业代牧人制度 [16] - 2024年内蒙古审定通过42个草品种(含羊草、苜蓿等),青海推广"大通牦牛""阿什旦牦牛"良种 [17] - 内蒙古阿拉善盟应用北斗定位系统节约50%放牧时间,青海打造智慧羊舍实现藏羊"两年三产" [18]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甘肃尕秀村牧民转型发展藏家乐,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打造"99号公路"旅游目的地 [19][21] - 新疆2024年文旅经营主体达51.41万户,特克斯县琼库什台村转型为旅游"网红村" [21][22] - 内蒙古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陈巴尔虎旗开发牧文旅融合特产馆 [20][21] - 数字技术催生智慧牧场体验、数字文创等新业态,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IP创造 [22]
旅游虚假宣传打错了算盘
经济日报· 2025-07-18 06:04
旅游行业虚假宣传问题 - 暑期旅游市场升温导致虚假宣传行为抬头 包括盗用素材 营销货不对板等行为 此类行为透支游客信任并侵蚀行业根基 [1] - 行业存在短视现象 如"骗一个算一个"的营销策略 导致消费者差评和信任危机 影响行业长远发展 [1] - 虚假宣传形式多样 包括人造网红打卡点罚款整改 自媒体违规接单"自由行"等 需多方合力惩治 [1] 网络平台责任 - 平台需运用技术手段对盗取素材 夸张宣传 低俗营销等内容进行智能识别 筑牢防线 [1] - 平台应对"旅游规划师""拼团自由行"等标签的自媒体账号实施严格资质核验 杜绝无资质接单行为 [1] - 平台需从"流量至上"转向"诚信优先" 以斩断虚假宣传传播链 [1] 监管与行业自律 - 相关部门应通过异地协同监管 线上"一键举证"等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简化维权流程 [2] - 行业内部需强化自律意识 优化旅游体验 加强真实宣传 向弄虚作假行为"宣战" [2] - 虚假宣传得逞反映景区工作漏洞 需降低游客受骗风险并保障维权便利性 [2] 行业发展趋势 - 旅游市场生命力源于真实美好体验而非精心编织的谎言 [2] - 当平台 监管 行业三方协同 诚信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底色 [2]
入境游持续升温 相关企业加强投入提升服务
证券日报· 2025-07-18 00:14
入境游市场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出入境数量达3805 3万人次 同比上升30 2% 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 占入境外国人的71 2% 同比上升53 9% [1] - 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客数量或将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 [1] - 2025年第一季度入境旅游达3501 64万人次 同比增长19 6% 其中外国游客736 74万人次 同比增长39 2% [2] 重点城市入境数据 - 截至6月30日 经北京口岸入境外国人达149万人次 其中享受免签和240小时临时入境许可政策入境的外国人达84万余人次 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2] - 上海边检机关上半年累计查验入境外籍旅客数量近260万人次 同比增长44 8% [2] - 辽宁省1-6月入境游客同比增长44 72% 入境游消费金额同比增长47 03% [2] 政策推动因素 - 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范围增至55国 自2025年6月12日起实施 [2] - 免签政策大幅提升来华旅游人数及中转游客停留时间 促进中欧 中美航线周班次回暖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班占比显著提升 [2] 行业复苏表现 - 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达1 32亿人次 总花费942亿美元 分别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97 2%和93 5% [2] - 携程全力拓展入境团队游服务 去哪儿上线英文版页面提供酒店 机票等英文预订服务 [3] 产品与服务优化方向 - 需推出差异化服务 如小语种服务 优化外国人上网 支付 亲子游体验 [3] - 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型产品前景广阔 包括非遗工坊深度研学 古镇实景演艺 节气主题民俗活动等 [3] - 建议开发私人小团 商务会奖 中医康养 户外探险等主题产品 设计丝路文明探源 茶马古道徒步等长线主题线路 [3]
河北:暑期消费热度攀升 夏日经济活力尽显
新华社· 2025-07-17 22:18
文旅消费创新 - 河北衡水市以夜间旅游为亮点 衡水湖旅游景区打造亲水 露营 文化夜游等主题场景 提供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夏日体验 [1] - 保定涞源县围绕白石山 涞源湖等资源打造体验式消费 改变传统观光模式 推出悬崖大荡绳 云中飞索等极限项目 [1] - 白石山景区7月接待游客3.5万人次 同比增长20% 门票收入占比降至40% 游客二次消费人均达180元 [1] 特色旅游项目 - 石家庄正定县热雪奇迹室内滑雪场吸引避暑游客 采用先进制冷造雪技术 提供夏季冰雪体验 [3] - 滑雪场依赖稳定电力供应 国网正定县供电公司采取双电源专线供电 保障制冷造雪系统运行 [3] 游客反馈 - 邢台游客表示衡水湖景区提供亲子互动与消暑双重体验 满足家庭夏日游玩需求 [1] - 石家庄滑雪爱好者评价室内雪场雪质优良 滑行体验流畅 成为炎热夏季的理想选择 [3]
互免签证今日生效,业界呼唤更多“直航”
观察者网· 2025-07-17 18:39
中马互免签证政策对旅游业的影响 - 中国与马来西亚互免签证正式生效后,中国赴马来西亚游客人数激增,2025年第一季度马来西亚接待中国游客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达275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464亿),同比增长24% [1] - 2024年试行免签政策期间,赴马中国游客达380万人次,中国成为马来西亚在东盟国家外最大游客来源国 [1] - 2025年7月和8月暑期旅游高峰期间,马来西亚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43%,吉隆坡成为出境游最热门城市之一 [3] 马来西亚旅游业发展目标与战略 - 马来西亚旅游局2025年目标为接待3130万国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1255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2120亿),2026年目标提升至3560万游客 [3] - 马来西亚计划通过社交媒体视频化营销、数据分析和针对性内容传播吸引中国游客,并将博物馆定位为2026旅游年核心旅游资产 [4] - 马来西亚重点发展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和高价值旅游,以推动经济增长并增强全球竞争力 [4] 中国游客偏好与马来西亚旅游市场表现 - 中国游客偏好沙巴、兰卡威的自然景点,但前往槟城、吉隆坡和雪兰莪州的人数也在增长 [6] - 2025年前5个月,槟城国际机场中国游客人数同比增长218.86%,得益于直飞航班增加和数字营销 [7] - 马来西亚国际航空每周运营52班往返吉隆坡与中国主要城市的航班,2025年上半年平均客座率达80% [7] 航空与交通配套措施 - 马来西亚与中国计划加开更多直航航班,吉祥航空新增上海浦东至吉隆坡直飞航线 [6][7] - 马来西亚航空集团计划增加航班频次及开通连接中国新兴二线城市的航线,以支持双边旅游和贸易 [8] - 槟城州已开通7条直飞中国航线,连接厦门、上海、深圳、香港和成都等城市 [7] 中马旅游合作与文化交流 - 吉隆坡文化与北京市文旅局签署合作意向书,推动旅游推广活动和“欢乐春节”活动 [4] - 马来西亚旅游局与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合作,通过内容传播激发中国游客旅行灵感 [4] - 马来西亚将文化遗产作为旅游亮点,通过主题展览提升游客文化体验 [4]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 破解“过境不留” 资阳让城市更“好耍”
四川日报· 2025-07-17 15:18
资阳方特水世界夜场。资阳方特供图 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大棚考古人员正在工作。杨路平 摄 不久前,在某旅游网站上,一条"资阳哪里最好耍"的提问,得到一条高赞回答:"资阳北站,因为坐高铁20多 分钟就能到成都。"这条回答,也点出资阳文旅面临的困境:因为缺乏知名文旅品牌,"成资两地28分钟互通"的便 利条件,反而使资阳成为旅客"过境不留"的通道城市。 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改变。6月28日,资阳方特水世界开园,运营9天即接待游客7.6万人次,超一半游客来自 成都等地。但如何从"过境地"转变为"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仍是资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 课题。 7月11日,资阳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 快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的决定》,对全市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进行系统部署,为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 近郊游目的地擘画路径。 盘家底 文旅资源不乏"世界级" 7月7日,不到8点,位于资阳市乐至县通旅镇乐阳桥村的濛溪河遗址考古大棚已经忙碌起来,有的人忙着发掘 和清理,有的人对浮选土样进行登记。 两个多月前,"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四川资阳濛溪河 ...
暑期出行“热”潮涌动 “夏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央视网· 2025-07-17 14:04
出入境客流高峰 - 暑期国内各大口岸迎来出入境客流高峰,客流以研学游、亲子游为主 [1] - 北京大兴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创年内新高,截至7月16日突破3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4% [3] - 7月13日大兴机场出入境人员达1.92万人次创年内新高,7月以来日均客流量1.76万人次,较6月增加1700余人次 [3] - 深圳罗湖口岸7月13日验放出入境旅客超29.7万人次,创恢复通关以来历史新高 [5] - 辽宁边检总站统计7月1日以来入境外国人超1.5万人次,同比增长52%,其中免签人数同比增长7倍 [7][9] 全国客流数据 - 上半年中国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33亿人次,同比上升15.8% [9] - 内地居民出入境1.59亿人次,港澳台居民1.36亿人次,分别上升15.9%和12.2% [9] - 外国人出入境3805.3万人次,同比上升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同比上升53.9% [9] - 铁路暑运7月1日至15日累计发送旅客2.18亿人次,同比增长3.4%,日均加开旅客列车894列 [11] 文旅活动带动 - 辽宁围绕"海上游辽宁""足球嘉年华"等文旅品牌开展推介活动,吸引大批游客 [9] - 深圳罗湖口岸搭建政策咨询、消费指引、文旅推介等9项功能服务网络 [5] - 北京往返上海、呼和浩特,西安至成都、深圳至香港等方向铁路客流量较大 [11]
活力中国调研行|“赛事经济”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人气持续攀升
央视网· 2025-07-17 12:06
生态资源与水上运动发展 - 庐山西海风景区拥有8000余座岛屿和超过80%的森林覆盖率,生态禀赋突出[5] - 国家一级标准的水质为帆船、桨板、艺术滑水等水上运动提供了优质环境[3][5] - 江西省滑水运动队长期驻训,专业训练与游客体验形成联动效应[3][5] 体育旅游融合与设施建设 - 当地坚持"体育+旅游"模式,建成现代化体育运动综合体,涵盖匹克球、壁球等小众项目[7] - 上半年已举办20余场赛事,吸引观赛旅游人次超30万,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新趋势[9] - 高端赛事落地与公共体育设施完善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业态多元化[7][9] 赛事经济与区域带动效应 - 体育赛事创造大量周边就业岗位,民宿、农家乐在赛期迎来客流高峰[13] - 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482 86万人次,同比增长42 86%,旅游经济增速显著[13] - 暑期文旅活动持续升温,赛事引流对乡村经济惠及效果明显[11][13]
各地不断“上新”打造夏季旅游新名片 “暑期经济”燃动消费“热”力
央视网· 2025-07-17 11:38
教育行业暑期政策 - 教育部部署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 强调遏制节假日补课并严控作业总量 [1] 体育培训行业 - 长沙27个游泳场馆和66个培训项目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40天 涵盖13个体育项目 [2] - 游泳场馆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配备安全监管人员并制定应急预案 [4] - 该免费开放活动已持续开展17年 采用网上预约报名机制 [2] 文旅行业 厦门鼓浪屿文旅项目 -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推出《龙与百合花》专题展 展出34件故宫文物精品 [5] - 运用全息投影和数字复原技术 游客可通过互动装置"触摸"文物 [5] - 音乐季互动展演汇集多国艺术家 覆盖风琴博物馆等场馆 [7] - 唱片博物馆创新展示形式 将老式电话机改造为"声音档案" [9] - 暑期延长开放时间至20:00 对特定群体提供票价优惠 [11] 安徽乡村旅游 - 西溪南村打造"自然生态+创意体验"模式 日均接待游客量超7000人次 [14] - 6月以来游客量同比增长15% 推出浅滩戏水、森林小火车等清凉项目 [14] - 枫杨林湿地成为特色景点 游客可划桨穿行林荫水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