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精英计划 | 天津工生所邓子新大师工作室博士后招聘启事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20 22:18
研究所背景与使命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是中科院与天津市政府共建的国立科研机构 专注于生物制造和工业生物技术研究 是我国工业生物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 [2] - 研究所聚焦三大战略主题:可再生碳资源替代化石资源 清洁生物加工替代传统化学加工 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产业水平 [2] - 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工业蛋白质科学与生物催化工程 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制造工程 生物系统与生物工艺工程 [2] 研究团队与方向 - 邓子新大师工作室由徐敏研究员与侯安伟研究员领衔 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精准发掘与高效生产 [3] - 徐敏团队专注于新型糖肽抗生素的基因组挖掘 生物合成机制解析及分子创新 目标开发新型抗生素药物 [3] - 侯安伟团队聚焦微生物萜类天然产物的挖掘 通过酶催化机制解析与理性设计实现天然产物发现 [3] 招聘岗位与条件 - 招聘特别研究助理(博士后)2-3名 研究方向涵盖基因组挖掘 代谢通路改造 生物合成 蛋白定向进化等 [4][5] - 应聘者需具备计算生物学 微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优秀者可放宽至40周岁) [6] 薪酬与福利 - 基础薪酬可达研究所副研究员标准 优秀者待遇可一事一议 包含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7] - 天津港保税区对优秀博士后提供30万元分两年资助 天津市"博士后创新岗位"提供20万元奖励 均可与研究所薪酬累加 [7] - 额外福利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奖励 集体户口解决 周转住房租住 健康体检及带薪年假 [7] 职业发展路径 - 出站博士后符合条件可留所工作 纳入事业编制 优秀者可申请副高级或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8] - 留津工作的博士后有机会获得天津市20-30万元奖励资助 具体金额取决于入选项目类型 [8][9] 行业动态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与四大应用领域(绿色化工 未来食品 未来农业 美妆原料) [11]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趋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品规模化 [11]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第十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
快讯· 2025-06-20 21:54
6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会上,来自量子 科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领域的10家初创期中小企业负责人介绍了技术研 发、人才引育、投融资支持、场景应用等方面情况,结合各自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政策 举措建议。李乐成强调,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发展未来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希望大家 树立雄心壮志,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加快产出标志性产品、形成引 领性标准。要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聚焦细分领域苦练内功,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 力。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用足用好国家各类支持政策,乘势而上, 当好前行者、开拓者,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贡献力量。(工信微报) ...
华恒生物: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中涉及年审会计师核查事项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55
海外收入分析 - 2024年海外收入达10.32亿元,占比47.39%,同比增长30.34%,主要受氨基酸系列产品产销量增长及新产品销售影响 [2][3] - 欧洲区域收入占比最高达41.58%,美洲和亚洲分别占28.51%和29.91%,各区域毛利率差异源于产品结构不同 [3] - 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40.48%,其中客户1销售额同比增长8,396.94万元,主要因氨基酸产品需求增加 [5] - 审计回函比例达74.73%,境外收入与出口退税、外管局收汇数据匹配差异合理 [9][12][13] 毛利率变动分析 - 2024年整体毛利率24.92%,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氨基酸和维生素产品毛利率分别下降13.32和11.45个百分点 [18] - L-缬氨酸和肌醇价格大幅下跌是主因,2024年氨基酸和维生素产品均价同比降17.89%和54.09% [19][22] - 原材料玉米采购价同比下降12.7%,但成本降幅远小于售价跌幅,对毛利率改善有限 [22] - 2025年Q1毛利率回升至24.31%,行业集中度提升有望推动中长期毛利率修复 [29][30] 存货情况 - 2024年末存货4.07亿元,同比增80.09%,其中库存商品和原材料分别增115.02%和81.96% [35][36] - 氨基酸系列库存商品增118.94%,主要因L-丙氨酸和L-缬氨酸销量增长超20%带动备货增加 [37][38] - 玉米原材料库存增187.43%,系新增加工产线及战略备货需求 [40] - 2025年1-4月库存商品销售结转率80.82%,原材料领用率87.16%,显示无积压风险 [47][48] 行业发展趋势 - 精准营养和豆粕减量政策推动氨基酸需求增长,合成氨基酸应用空间扩大 [23] - 全球生物合成维生素市场规模预计2024-2030年CAGR达9.32%,生物法将重塑行业格局 [24] - L-缬氨酸产能过剩加剧竞争,但精确配方饲料需求持续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中 [25] - 肌醇在食品医药领域需求稳步增长,生物发酵法因环保优势市场份额提升 [25]
味道好、没热量的糖存在吗?北京这家生物制造企业已研发
新京报· 2025-06-20 20:54
合成生物技术行业概况 - 合成生物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未来70%的产品可通过生物法获得 [1] - 北京合成生物制造已在生物医药、美丽经济、化工能源、农业等领域实现应用 [1] - 行业解决化工生产高能耗、高污染及农业种植效率低等痛点 [2] 微元合成公司技术突破 - 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叶黄素,替代传统250亩万寿菊/吨的种植模式 [2] - 研发流程包括基因片段筛选、微生物改造及发酵生产高附加值材料(如胶原蛋白、玻尿酸) [2] - 保存超10万种微生物菌种,类比"IT行业芯片",结合AI工具实现"生物造万物" [3] - 开发"一步发酵法"生产阿洛酮糖,转化率超80%,成本降低50% [4] - 已完成阿洛酮糖两期人体安全实验,预计将快速推向饮料市场 [4] 产业化进展 - 河北秦皇岛工程放大中心及柔性生产基地已投产 [5] - 北京市昌平区2024年合成生物产业收入超6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3亿元 [7] - 昌平区聚集120余家企业,形成17个项目集群 [7]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北京市计划2026年培育百家硬科技企业,形成1-2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 [7] - 昌平区搭建菌株筛选、质谱检测、中试验证等共性技术平台 [7] - 北京拥有菌种保藏中心等科技资源,支撑微生物改造技术突破 [8] 前沿技术成果 - 突破一碳转化、大片段基因编辑技术,实现大豆油酸含量从20%提升至80% [8] - 生物法制备己二酸中试产量达110g/L(国际最高纪录) [8] - 应用案例包括农业废弃物制吸管、钢铁尾气制饲料蛋白等 [6]
(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加快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0 05:02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正加速向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迈进 [1] - 医药健康产业被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2018年起实施3轮协同创新"行动计划" [1] - 2024-2025年连续出台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吸引辉瑞、默沙东、礼来等8家国际药企在京设立创新主体 [2] - 设立200亿元市级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2024年已有11款创新药械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前列 [2] 新兴产业布局与优势 - 重点培育脑机接口和合成生物制造两大未来产业,形成科技资源、临床水平、创新企业三大优势 [3] - 科技资源方面:拥有高校、大科学设施及菌种保藏中心等支撑平台,产出新型底盘菌、生物法制备己二酸等关键技术成果 [3] - 临床方面:拥有2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13家国家医学中心(占全国一半),聚集赵继宗、赵国光等顶尖专家团队 [3] - 企业方面:脑机接口领域同步发展侵入式/非侵入式技术,合成生物制造聚焦基因组合成、新代谢途径设计等细分赛道 [3] 脑机接口领域进展 - 基础研究:开展脑认知原理解析、神经编解码等前沿研究,重度癫痫/难治性疼痛药物临床试验显示安全性有效性 [4] - 技术突破:研发超薄柔性深部电极、脑机接口专用芯片、高性能语言解码器等核心部件 [4] - 临床应用:清华大学无线微创植入式脑机接口实现3例人体植入,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脑控喝水功能 [4] - "北脑一号"系统完成5例植入,言语障碍患者实现近百中文词解码,高位截瘫患者可操控机械臂并初步康复 [4] 合成生物制造领域突破 - 技术层面:突破一碳转化、底盘细胞设计、大片段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 [5] - 产品转化:高彩霞团队开发全球首个植物高效大片段DNA精准插入技术,使大豆油酸含量从20%提升至80% [5] - 谭天伟院士开发生物法制备己二酸技术,中试产量达国际最高记录110g/L [5] - 产业配套:推进昌平、平谷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生物设计、工艺放大、第三方风险评估等服务平台 [5] 未来发展规划 - 将加紧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强化创新转化、资源统筹、区域联动和示范先行 [6] - 优化全周期服务体系,持续培育脑机接口和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6]
详细议程安排!6月19-20日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在深圳!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9 22:06
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 九大活动精彩安排 | | 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 日程安排 | | --- | --- | | 6月19日 上午 | 开幕+主题报告 | | 6月19日 下午 | 未来食品与功效物质开发智造智用专题 | | 6月19日 下午 | SCC细胞健康产业专题 | | 6月20日 上午 | AI+合成生物制造创新发展专题 | | 6月20日 上午 | 精准开发与产业创新专题 | | 6月20日 上午 | 生物医药产业专题暨留・在光明-光明留学人员嘉年华 | | 6月20日 下午 | 大健康与美妆产业智造智用专题 | | 6月20日 下午 | 传统产业与新生物制造交叉创新专题 | | 6月20日 下午 | 创新项目投融资路演 | 免费报名通道 第二届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应用大会 时间: 2025年6月19-20日 上 午 9:00-18:00 地点: 中国·深圳·光明区·卫光生命科学园一楼学术报告厅(导航:卫光生命科学园) 扫码免费报名参会 详细会议流程 大咖嘉宾6月19-20日 相约鹏城 育成绩 物理 www.ziang with and and and and and ...
江苏宜兴: 院士天团“抢滩”食品生物制造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9 06:19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 高校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比例长期保持在70%左右[1]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所提升但仍有很多成果"沉睡"在实验室无法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应用[1] 宜兴市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 宜兴市聚焦合成生物未来产业连续出台专项扶持计划设立合成生物技术引导资金[2] - 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江南大学院士团队牵头成立3年内聘请14位两院院士和19位学科带头人[2] - 研究院16个实验室单元已全部投入使用包括食品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资源工程实验室等[2] 研究院运营成效 - 研究院研究方向覆盖食品生物技术全产业链与高校前沿课题高度契合[3] - 已为无锡本地企业开展20余次技术服务涉及技术合同总额1600余万元[3] - 助力8家生物技术与食品技术企业落地并完成工业菌种国产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企业落地与发展 - 无锡励成医学营养有限公司落户宜兴后成为国内首批特医认证企业年销售额超亿元[4] - 研究院虹吸效应吸引无锡江大益中生物和西尔曼生物两家企业入驻[4] - 宜兴生命健康产业规上企业达50家1-4月规上工业产值54.3亿元[4] 产业集群发展 - 宜兴食品生物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正在形成辐射长三角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4]
噬菌体生物制造企业格瑞农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8 18:53
公司融资动态 - 格瑞农生物近日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深化噬菌体多应用场景技术布局 加速产品创新 管线进展 证书申报及市场推广 [1] - 2024年12月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2] - 2024年1月公司连续完成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 累计募集资金近亿元 [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 专注于噬菌体制剂研发与产业化 为全球领先的噬菌体生物制造平台 通过"科研-生产-应用"全产业链布局 赋能智慧养殖 生态种植 绿色食品 生物医疗四大领域 [4] - 已构建国际领先的噬菌体库及宿主菌库 为行业提供科研支撑和资源平台 [4] - 业务覆盖动物保健(畜禽 水产) 植物保护 食品安全 消费医疗领域 形成丰富产品矩阵 [4] 产品应用领域 - 动保领域开发针对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产气荚膜梭菌等病原体的噬菌体解决方案 显著降低畜禽细菌性疾病风险 [4] - 植保领域推出青枯病 溃疡病等作物病害速效生防产品 推动绿色农业技术升级 [4]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浙江宁波举办 聚焦AI+生物智造赛道及绿色化工 未来食品 未来农业 美妆原料四大应用领域 [8] - 大会旨在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产品规模化与人才挖掘 [8]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湖北:生物制造点燃产业发展“绿色引擎”
环球时报· 2025-06-18 16:52
生物制造产业政策支持 - 湖北省将生物制造列为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内容,加快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生物制造产业新高地 [1] - 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实施方案》,构建农业微生物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目标到2030年培育3-5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头部企业和10家产值超十亿元的领军企业,建设50个农业微生物产业示范基地 [4] 农业微生物技术创新 - 富邦科技研发新一代可降解包膜剂与土壤修复剂等微生物菌剂,提高粮食单产 [2] - 富邦科技核心产品"生物刺激素"采用地衣芽孢杆菌技术,提高农药和肥料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4] - 湖北大学陈守文教授团队破解地衣芽胞杆菌基因"密码",开发基于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衣芽胞杆菌细胞工厂平台,已与多家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协议 [4] 工业菌株研发突破 - 湖北大学杨世辉教授团队建成全球领先的运动发酵单胞菌知识库,开发自主基因编辑系统,实现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乙醇 [8] - 武汉睿嘉康生物科技公司核心产品纤维素乙醇和D-乳酸已完成千吨级中试,万吨级生产线建设中,预计5年内实现10万吨年产能和十亿级销售规模 [8] 产学研融合发展 - 湖北大学与安琪酵母等企业共建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联合体和现代生物制造产业学院,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研发平台 [10] - 湖北大学成功孵化16家生物制造企业,相关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10] - 湖北省科技厅系统梳理九大类上百项技术需求,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全面解决,推动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生物制造应用拓展 - 武汉康绿达生物科技自主研发聚谷氨酸、纳豆激酶、辅酶Q10等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护肤品等领域 [9] - 湖北大学成立湖北省合成生物学学会,与头部企业共同牵头成立湖北省合成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12]
为千亿酶缺口定制生物钥匙!中国团队首创AI零样本酶设计方法
环球网· 2025-06-18 10:1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酶作为高效环保的"分子机器"是推动生物医药、绿色化工、环保降解、绿色农业等万亿级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1] - 天然酶仅适用于自然界已知反应,难以应对新型塑料、特定药物中间体、难降解污染物等人造化学分子[1] - 麦肯锡数据显示制药、化工、农业领域因酶限制导致的年产能损失超过千亿美元[2] - 传统酶发现方法如定向进化或理性设计耗时数月、成本高昂、成功率不足1%,面对全新底物几乎无能为力[2] 技术突破 - 分子之心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开发AI酶设计方法"SENZ",被ICML 2025收录[3] - SENZ基于底物结构相似性检索创造功能相关酶,打通从"未知底物"到"超级酶"的设计通道[5] - 该方法通过三重创新机制:结构蓝图检索、生物反应图谱构建、生成式AI设计[5] - 在甲基膦酸盐降解酶设计中,SENZ生成的酶显著优于基线和天然酶[6] 应用前景 - 医药领域:可快速设计高效酶催化路径,降低生产成本,加速新药上市[6] - 环保领域:可定制降解塑料等顽固污染物的"超级酶"[6] - 生物制造领域:赋能生物基材料、精细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绿色高效生产[6] 公司发展 - 分子之心已研发十多种AI蛋白质设计新方法,包括多模态AI蛋白质基础大模型NewOrigin和一站式平台MoleculeOS[7] - 与凯赛生物合作优化关键酶蛋白,使菌种产率提高5倍[7] - 在药物研发领域,三天设计出数十个候选蛋白,表现出更高中和抗体滴度和细胞免疫力[7] - 未来三年计划将"按需设计"能力扩展至抗体、疫苗、工业酶全领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