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业

搜索文档
10月13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13 22:05
今日摘要 习近平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李强分别会见加纳总统、斯里兰卡总理。 王沪宁会见斯里兰卡总理。 丁薛祥出席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韩正分别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副总理、保加利亚副总统。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增长6%,连续8个季度保持增长。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快速提升,继续领跑全球。 哈马斯分两批释放20名以方人员。以色列释放约2000名巴方人员。 内容速览 习近平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10月1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央视快评】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 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天播发央视快评《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李强会见加纳总统 国务院总理李强13日在京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加纳总统马哈马。 李强会见斯里兰卡总理 国务院总理李强13日在京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斯里兰卡总理阿马拉苏里亚。 10月13日下午,国家副主席韩正在北京分别会见来华出席全球妇女峰会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副总理罗索、 保加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快速提升
央视网· 2025-10-13 19:56
行业全球地位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承接全球64.2%的新船订单 市场份额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全球市场份额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 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1] - 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的51.7% 以修正总吨计占世界总量的47.2% [1] - 完工量占比和修正总吨占比分别比"十三五"末提高8.6和11个百分点 [1] 产品结构与发展 - 行业交付了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一批高端船型 [1]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进度已达到85% [1] 企业经营效益 - 截至2025年6月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71% 创历史新高 [1] - 行业呈现量质齐升 船企效益明显改善 [1]
稀土等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
北京晚报· 2025-10-13 16:45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 中方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并非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予以许可[1] - 管制措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因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在军事领域有重要应用[1] - 后续将依法开展许可审查,并积极考虑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便利化措施以促进合规贸易,民用用途的合规出口申请无须担心[1] 中美经贸摩擦升级 - 美方针对中方稀土出口管制宣布将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1] - 中方指美方表态是典型双重标准,美方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而中方仅900余项,美方滥用出口管制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实施单边长臂管辖[1] - 自9月中美经贸会谈以来20多天,美方持续新增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影响中方数千家企业[2] - 美方执意落地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严重损害中方利益并破坏会谈氛围,中方对此坚决反对[2] 中方立场与反制措施 - 中方一贯立场是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关税战,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以两国元首共识为引领维护磋商成果[2] - 中方呼吁通过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对话解决关切,妥善管控分歧[2] - 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2]
“十四五”成绩单 | 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造船业量质齐升书写“船”奇
央视网· 2025-10-13 12:38
行业核心成就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 [1] - 行业完成了集齐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航母这三颗"皇冠明珠"的历史性突破 [1] 市场份额与竞争力 - "十四五"期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的51.7% [4] - 以修正总吨计产值占世界总量的47.2% [4] - 市场份额相比"十三五"末分别提高8.6和11个百分点 [4] - 有6家骨干船企位居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 [4] 高端化与智能化产品突破 - 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 [3]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交付 [3] - 自主设计建造的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3] - 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交付启航 [3]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行业在智能化、高端化产品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6] - 自主创新、产业能力调整以及国际合作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6]
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中国造船业量质齐升 交出亮眼成绩单
格隆汇· 2025-10-13 12:15
格隆汇10月13日|据央视,"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邮轮、大型 LNG船舶和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研发应用。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今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十四 五"期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领跑全球,在全球新船订单中,中国船厂承接了64.2%的订单, 比"十三五"期间高出15.1个百分点。此外,一批高端化、智能化新船型相继交付,中国造船实现了从规 模领先到实力领跑的跨越,中国造船业在"十四五"期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
“江苏船王”冷血出手
36氪· 2025-10-13 11:42
杉杉集团股价表现(自2022年至今) 前有福建富豪吴华新购入永杉锂业,牛散魏巍通过司法拍卖拿下杉杉1300万股股份,如今,郑氏家族最核心的资产杉杉股份的控制权也即将旁落。 资本市场的残酷,商业竞争的冷血,令人唏嘘不已。 01 新主角 新主角的登场没有太多征兆。 不长的时间里,杉杉股份又再次走到了命运的关键路口。 在浙商传奇郑永刚辞世两年半后,经历家族内斗、债务违约风波后,有"民营船王"之称的任元林半路杀出。他所执掌的新扬子商贸联合新扬船、TCL产 投、东方资管等合作伙伴,意欲入主杉杉。 失去主心骨之后,杉杉风雨飘摇,由于没有书面遗嘱,继母和长子拉开控制权争夺大戏,整个公司元气大伤。加上产业周期下行,经营不善带来了资金链 的断裂和债务违约,遗孀周婷无力回天。 意料之中的是,杉杉显然不会就此垮台,而是成了资本所觊觎的"肥肉"。曾经的杉杉堪称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典范,郑氏家族旗下的锂电负极材料、偏光片 等资产本身并不差。 9月30日晚,杉杉股份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子公司朋泽贸易与杉杉集团管理人、重整投资人联合体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 按照计划,重整投资人将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剩余保留股 ...
中金:关税再升级的影响与应对
中金点睛· 2025-10-13 08:07
事件概述 - 中美贸易摩擦于10月10日骤然升级,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华加征100%的额外全面关税,并对关键软件产品实施新出口管制 [2] - 市场反应剧烈,呈现避险交易特征:纳斯达克指数大跌3.6%,VIX指数跳升至22,比特币下跌5.6%,中概股金龙指数大跌6.1%,原油下跌3.8%,恒生科技期货跌3.6%,现货黄金突破4000美元/盎司,10年美债利率一度跌至4% [2] - 此次摩擦升级涉及港口费、稀土出口管制和关税提高等多个方面 [2] 摩擦升级的具体举措 - **港口费**:美国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征收额外费用,初始标准为对中国营运船舶每净吨50美元,对中国建造船舶每净吨18美元或每个集装箱120美元,并在未来3年逐步增加 [2] 作为反制,中国决定自同日起对美国船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初始标准为每净吨400人民币,未来3年逐步增加至1120人民币 [3] - **稀土出口管制**:中国于10月9日宣布对超硬材料、部分稀土设备和原辅料、5种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等实施出口管制,新规要求跨国公司销售的商品中,若中国稀土矿产占产品价值0.1%或以上需获得中国政府许可 [3] 中国在稀土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开采份额占全球61%,90%以上精炼环节集中在中国 [3] - **关税提高**:特朗普威胁将美国对中国关税税率从当前的50-60%大幅提升至180%甚至更高 [4] 本轮摩擦的发展阶段 - **持续升级阶段**:1月至4月,关税政策波及范围广且幅度高,美国对中国关税税率一度达到147%,导致全球市场大跌 [7] - **逐步缓和阶段**:5月至9月,中美开启经贸磋商,美国对中国关税降至30%,双方进行了多轮会谈,关系最为缓和 [7] - **再度升级阶段**:10月,摩擦再度升级,体现为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和更高的关税 [8] 当前环境与4月“对等关税”时的异同 - **市场意外程度不同**:当前市场对此类消息有一定心理准备,资产跌幅小于4月初,例如纳斯达克本次下跌3.6%,低于4月初的5.4% [10] - **关税升级范围不同**:此次摩擦主要集中在中美之间,对全球市场的冲击程度小于4月针对几乎所有市场的“对等关税” [13] - **双方准备与处境不同**:美国在贸易格局、地缘格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科技趋势上均优于4月初 [14] 中国市场虽创新高但宏观基本面走弱,市场情绪和政策准备强于4月 [14] - **市场所处位置不同**:中美市场累积较多浮盈且估值高于4月,例如美股“七姐妹”当前估值31.3倍,高于4月对等关税前的26.8倍;中国科技与消费龙头当前估值20.7倍,高于3月底的18.8倍 [14] 未来可能演变 - 高关税对双方均是难以承受之重,对美国是供给冲击,可能加剧通胀、阻碍美联储降息;对中国是需求冲击,增加经济下行压力 [20] - 双方再度谈判并达成某种程度妥协的可能性存在,11月1日的关税生效日期刻意放在APEC会议之后,为谈判留出窗口 [24] - 长期变数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甚至可能加大 [24] 市场影响与应对策略 - 短期市场难免波动,核心变量是APEC会议和11月1日前能否达成妥协 [25] - 当前不利因素是市场浮盈多且估值高,尤其中国市场;积极因素是市场恐慌程度和准备程度优于4月,科技产业趋势明确 [25] - 技术面支撑位可作参照:标普500的120周线对应5420点;恒指250天线和60周线对应22500点 [26] - 操作层面建议已降仓投资者观望并择机介入优质景气方向;未降仓投资者可待恐慌缓解后适度调整 [26]
股市必读:中集集团(000039)10月10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10-13 01:37
截至2025年10月10日收盘,中集集团(000039)报收于8.38元,上涨0.0%,换手率2.65%,成交量60.9万 手,成交额5.13亿元。 董秘最新回复 投资者: 本集团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9.10 亿元(去年同期:人民币 11.56 亿 元),同比下降 21.30%;净亏损人民币 7.35 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 8.76 亿元),同比减亏 16.05% ,请问公司此项业务具体做什么,如何形成的亏损? 董秘: 您好,本集团金融及资产管理业务致力于构建与本集团全球领先制造业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金融 服务体系。同时,该业务分部也运营海工存量资产平台,以获取资产收益。主要经营主体为中集财务公 司和海工资产池管理平台公司,亏损原因主要受后者存量资产影响。感谢您的关注! 投资者: 前海房产已出表,但这么长时间来没有过收益,什么时候会有收益?中集产城也一直没有收 益,啥时候才有? 董秘: 您好,前海土地在2020年已经完成土地整备,目前属于中集产城项目。另外中集产城已于2020 年10月出表,后续作为本集团的联营公司核算。感谢您的关注! 投资者: 2025年中报显示:本集团金融及资产管理业 ...
突然变卦的特朗普, 与一份美国内参刺激有关?
虎嗅· 2025-10-12 17:23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造船业面临严重衰退,在全球商业造船市场占有率极低,而中国已占据主导地位,这引发了美国对国家安全的担忧并促使其寻求重振策略 [5][7][23] - 美国政府及智库提出以“破冰船战略”作为重振造船业的突破口,并制定了包含行政改革、立法支持和多方协同的详细路线图 [26][36][58] - 美国造船业的衰落源于长期的结构性挑战,包括高昂的成本、技术工人短缺、低效的政府采购流程以及严格的监管限制,重振之路面临多重障碍 [9][10][15][65] 美国造船业的严峻形势 - 美国在全球商业造船市场的占有率从2014年的0.33%萎缩至2024年的0.11%,按吨位计算仅占全球的0.2% [5] - 2024年美国各地造船厂仅建成5艘大型远洋商船,总吨位76000吨,而同期中国船舶集团一家企业就交付了超过250艘船舶,总计1400万总吨,超过美国自二战结束以来的累计产量 [2][5] - 美国造船业就业人数在2008年至2022年间下滑近15%,尽管行业薪资比私营部门平均水平高出近五成,期间至少三家主要造船厂关闭 [6] 美国造船业的结构性挑战 - 在美国建造一艘船舶的成本比在中国、韩国和日本高出两到四倍,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10] - 美国面临严重的技术工人短缺,需要在未来十年内补充14万名技术工人以满足潜艇生产需求,人才缺口导致2025年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潜艇的订购数量从两艘削减至一艘 [10] - 政府采购流程僵化,过分强调最低价格而非最佳价值,导致“低价投标、高价履约”现象普遍,造成预算超支和交付延迟 [11][41] - 《国际武器贸易条例》等严格监管限制了美国船厂与国际盟友(如芬兰的破冰船专家)的技术合作,增加了项目成本和开发周期 [15] 全球造船格局的变革 - 中国在全球商业造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揽获全球75%的新商业船舶订单,并囊括了截至2033年全球商船订单总量的约62% [19][20] - 中国在细分市场表现强劲,获得了全球新建集装箱船订单的80%以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的份额从2020年的14%攀升至2024年的32% [20][22] - 传统造船强国进行转型,韩国专注高附加值船舶但全球份额首次跌破20%,日本技术人员队伍锐减,欧洲则坚守邮轮和破冰船等高端领域 [21][22] 破冰船战略的制定与意义 - 破冰船被选为战略突破口,因其是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的特种船舶,可避免直接价格竞争,且全球各国政府计划在未来十年采购70至90艘 [27][30][31] - 美国当前仅拥有两艘重型破冰船,其中一艘严重老化,而俄罗斯拥有36艘船队(包括7艘核动力),中国也拥有两艘极地科考破冰船 [28][29] - “破冰船合作协议”整合美国、芬兰和加拿大的优势,旨在通过政府采购帮助美国船厂满足政府需求并拓展国际市场 [33][35] 重振造船业的政策路线图 - 行政改革建议包括通过总统行政命令确立破冰船合作协议地位、构建国家造船战略体系、优化政府采购规则以摒弃“唯低价是从”、强化需求管理采用基于性能的规格标准 [37][39][41][42] - 立法支持建议包括对《国防生产法》进行再授权以提供财政支持、制定造船业专属签证计划引进专业人才、优化船厂项目的环境审批流程设定明确时限 [51][54][55] - 强调军方、企业和国会三维协同,军方需增加订单并控制需求蔓延,企业需投资劳动力和基础设施,国会应考虑整批购买舰船并提供采购资金支持 [58][59][62][63]
美国宣布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刚刚,商务部回应:对于关税战,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搜狐财经· 2025-10-12 12:50
1、有记者问:10月9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请问中方有什么考虑? 答: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10月9日,中方发布了关于稀土等相关物项的出口管制措施,这是中国政府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行 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定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国际共同安全,始终秉持公正、合理、非歧视的原则立场,审慎适度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美方有 关表态是典型的"双重标准"。长期以来,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对华采取歧视性做法,对半导体设备、芯片等众多产品实施单边长臂管辖措 施。美方管制清单物项超过3000项,而中方出口管制清单物项仅900余项。美方使用出口管制最低含量规则由来已久,低至0%。美方相关举措严重损害企 业正当合法权益,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严重破坏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 特别是9月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短短20多天时间,美方持续新增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和特别指定国民 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任意扩大受管制企业范围,影响中方数千家企业;无视中方关切和善意,执意落地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措施。美方的行为 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