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
搜索文档
太原重工年度报告财务造假:公司及责任人共拟罚1690万元,时任总经理被终身市场禁入
中国能源网· 2025-11-03 09:48
多年财务数据失真,虚增利润触目惊心 经山西证监局查明,太原重工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主要涉及公司与黑龙江瑞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 的"拉弹泡300MW风电工程项目"。公司在相关年度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少计财务费用等方 式,导致多年年报关键财务指标严重失实。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10月31日,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169,证券简称:太原重工)发布公告 称,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已收到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10月31日,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169,证券简称:太原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及相 关责任人已收到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14年至2018年、2020年至 2021年期间存在信息披露虚假记载行为,公司拟被处以800万元罚款,13名相关责任人合计拟被罚890万 元,其中4名责任人将被实施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时任总经理范卫民拟被采取终身 证券市场禁入。 监管重拳出击,处罚与禁入并施 根据违法事实及情节,山西证监局拟对太原重工采取以下措施: 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800 ...
立案事项尘埃落定 太原重工:将引以为戒积极整改
证券日报网· 2025-11-02 18:11
本报讯(记者刘钊)10月31日晚,太原重工(600169)发布公告,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于当日收到山西证监 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简称"告知书")。至此,太原重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一事"尘埃落 定"。 经查,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太原重工及时任董事长等十余名高管,拟被合计处以罚金1695万元,并对 相关责任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 太原重工同时发布了差错更正的相关公告,公司表示,目前生产经营情况正常,相关信息披露违法所涉 及的问题为历史原因造成,相关业务资产现已剥离,此次处罚不会对公司未来经营发展造成影响。同 时,违法行为未触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中重大违法退市标准,公司股票不存在退市风险,但会被 实施为期一年的"ST"警示。 监管部门从严打击上市公司造假行为 告知书显示,太原重工通过提前确认拉弹泡项目风力发电相关设备收入、结转成本且少计相关收入成本 和财务费用等方式,导致2014年至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年度报告中所披露的相关收入、成本和利润 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14年、2016年存在多记收入问题,分别虚增收入为7.57亿元、7.52亿元,其余 年度为不同程度的少记收入。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 ...
太原重工:立案事项行政处罚落地 公司积极整改完善公司治理
中证网· 2025-11-02 13:13
行政处罚与历史问题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山西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1] - 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少计成本费用等方式导致2014年至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1] - 2014年虚增收入7.57亿元,2016年虚增收入7.52亿元,其余年度存在不同程度少记收入问题[1]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拟被合计处以罚金1695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1] 公司应对与当前状况 - 公司表示信息披露违法问题为历史原因造成,相关业务资产已剥离,处罚不会对未来经营发展造成影响[1] - 违法行为未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公司股票不存在退市风险,但会被实施为期一年的ST警示[1] - 公司将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完善治理结构,强化规范运作,提高财务核算及信息披露质量[3] - 公司力争一年ST警示期满后顺利撤销[3] 经营转型与发展战略 - 2020年以来公司关键岗位发生重要人事变动,新管理层提出剥离绩差资产、开启转型发展的清晰方案[2] - 公司自2020年起逐步剥离港口、风场建设运营等绩差资产,通过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改善财务结构[2] - 公司完成退城入园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实现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工厂的转变[2] - 公司目标是5年实现求生、脱困、新生[2] 近期财务表现与股东信心 -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0.28亿元,同比增长9.98%[3] - 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506.35万元,同比增长21.8%[3] - 控股股东太重集团拟增持8000万元至1.6亿元公司股份,传递发展信心[3]
工程机械:市场规模庞大,多元催化下发展可期
工程机械杂志· 2025-11-02 11:50
行业概况: 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链承上启下 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工程机械主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城乡道路、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国防、水利等方面,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属于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达到234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1.0%,到 2030年预计将增长至570亿美元,CAGR约为16%。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占据主要市场空间,未来预计趋 势向好,其中主要工程机械产品挖掘机在2025年1—9月,共销售174039台,同比增长18.1%。 工程机械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中游工程机械制造商,下游则覆盖多行业多领域。 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企业呈梯队化竞争态势。全球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中国企业正从追 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发展趋势: 政策激发增长潜能,技术革新及海外拓展建立优势 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行业重要政策,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引导。 ·往期回顾· 【行业热点】 1 业绩改观,工程机械行业复苏或已在路上? 2. 如期切换, 工程机械12月1日起开启"国四"时代 3. 内销连续下滑 ...
国元证券:多元催化下工程机械发展可期 大型工程项目推动构成新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0:19
行业概况 - 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应用范围广泛 包括城乡道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国防 水利等领域 属于资本 劳动 技术密集型行业 [1] - 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达到234亿美元 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1.0% 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至570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6% [1] - 挖掘机 起重机 装载机占据主要市场空间 其中挖掘机在2025年1—9月共销售174,039台 同比增长18.1% [1] - 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 中游工程机械制造商 下游覆盖多行业多领域 市场集中度较高 企业呈梯队化竞争态势 [1] - 全球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中国企业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1] 发展趋势 - 政策为行业提供强有力支持与引导 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聚焦工业领域设备更新 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等关键方向 [2]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优化机械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2] - 行业正迎来以"智能化 高端化 绿色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浪潮 头部厂商通过突破性产品研发持续引领产业升级 [2] - 行业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企业正加速全球化布局 [2] 近期催化剂 - 2025年全国各地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数量及规模保持较高水平 工程机械设备需求预期增加 [1]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 带动工程机械需求 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2万亿元 预计工程机械采购规模将达1200亿-1800亿元 [1] - 建议关注三一重工 徐工机械及柳工 [1]
市场规模庞大,多元催化下发展可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10-31 10:11
国元证券近日发布工程机械行业深度报告: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达 到234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1.0%,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至570亿美元,CAGR约为16%。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三一重工:数智化转型领先的全球工程机械巨头;徐工机械:工程机械全产业链龙头,技术创 新能力行业领先;柳工:全系列产品线协同,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工程机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工程机械主要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城乡道路、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国防、水利等方面,应用范围广,品种繁多,属于资本、劳动、技术密集型行业。根据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达到234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的11.0%,到 2030年预计将增长至570亿美元,CAGR约为16%。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占据主要市场空间,未来 预计趋势向好,其中主要工程机械产品挖掘机在2025年1—9月,共销售174039台,同比增长18.1%。工 程机械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中游工程机械制造商,下游则覆盖多行业多领域。国 内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企业呈梯队化竞争态势。全球格局呈现"三足鼎立" ...
深市育先锋·重器显担当|深市机械设备制造龙头 以创新技术护航超级工程
证券日报· 2025-10-29 21:52
核心观点 - 深市机械设备制造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响应市场需求,在国内超级工程和全球市场中展现出强劲实力,其高质量成长由政策、资本和研发多维度协同驱动 [1][3][5] 行业运行态势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工业2.5个百分点 [3] - 重点监测产品中,68%的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汽车、太阳能电池、挖掘机产量增速均超过10% [3] - 行业政策目标为2025年至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6] 企业技术创新与实力 - 中联重科突破4000吨级起重机技术瓶颈,并建设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智能化综合产业基地 [1] - 徐工机械针对高海拔、强地质环境定制化研发隧洞掘进配套设备 [1] - 杰瑞股份持续攻关页岩气开采核心装备,近五年研发投入超20亿元,其压裂、固井等油气开发装备国内市占率第一,天然气压缩机组业务国内市占率第一 [1][3] - 中联重科近5年年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6.94亿元,占比6.82% [7] 国际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近3年海外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62%,截至2024年末境外收入占比超过51%,达233.8亿元 [4] - 中联重科在全球建成各类网点超400个,拥有海外员工超6000人,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全覆盖 [4] - 企业通过调研目标市场需求、建立本地化服务网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融入全球产业链 [4] 成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包括专项补贴、税收优惠和行业标准完善,为行业创造良好环境 [5][6] - 资本市场提供助力,例如徐工机械在2023年实施覆盖约2000人的股权激励,2025年9月拟向不超过4700人授予4.7亿股权益激励,约占股本总额的4% [6] - 持续的研发投入是企业保持技术领先的核心,中联重科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6项及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580余项 [7]
深市育先锋・重器显担当|深市机械设备制造龙头 以创新技术护航超级工程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9 21:4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 高于全国工业2.5个百分点 [3] - 重点监测产品中68%的产品累计产量同比增长 汽车、太阳能电池、挖掘机产量增速均超过10% [3] - 行业力争2025至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 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6] 公司技术创新与实力 - 中联重科突破4000吨级起重机技术瓶颈 打造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智能化综合产业基地"中联智慧产业城" [1] - 徐工机械针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高海拔、强地质环境 定制化研发隧洞掘进配套设备 [1] - 杰瑞股份围绕国家能源安全需求 持续攻关页岩气开采核心装备 [1] - 杰瑞股份近五年研发投入超20亿元 在压裂、固井、液氮、连管等油气开发装备及天然气压缩机组业务国内市占率第一 [3] - 中联重科先后2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4次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行业第1 [7] 海外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近3年海外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62% 截至2024年末境外收入占比已超过51% 达233.8亿元 [4] - 中联重科在全球各主要城市建成各类网点超400个 海外员工超过6000人 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4] - 企业通过调研目标市场需求、建立本地化服务网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 [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中联重科近5年年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6.94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6.82% [7] - 中联重科承担国家863计划和973重点基础研究计划等项目 主导、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6项及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580余项 [7] - 中联重科拥有5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3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资本市场支持 - 徐工机械2023年实施上市后第一期覆盖约2000人的股权激励计划 2025年9月推出新一轮计划拟向不超过4700人授予权益激励总计4.7亿股 约占公司股本总额的4% [7] 未来发展重点 - 企业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锚点 深化国内超级工程场景的装备适配能力 加速海外市场本土化布局 [2] - 行业将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中持续突破 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2]
7家工程机械发布3季报,业绩全部同比增长,最高增177%!
工程机械杂志· 2025-10-29 11:32
公司三季度业绩表现 - 山河智能三季度营收微降2.08%,但净利润飙升177.57%至9665万元,主要增长动力来自非经常性损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实际亏损1.05亿元 [1] - 多家公司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长,包括荣亿精密(大幅减亏)、海伦哲、大连重工、长龄液压、杭叉集团和柳工 [1] - 柳工营收规模超250亿元,体量庞大仍实现10%以上的利润增长 [1] - 杭叉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增幅达74.89% [9] - 中联重科实现超过30%的利润增长 [9] - 铁建重工等部分企业曾出现业绩下滑,显示行业内部存在分化 [9] 行业复苏驱动力:海外市场 - 工程机械出口额达5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6%,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引擎 [2] - 企业战略从“走出去”升级为“扎下根”,例如安徽叉车集团在全球布局7个海外中心,提供本地化服务 [2] -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行业巨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已过半,中联重科三季度海外收入猛增35.42% [2] -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上,徐工、三一、中联三家中国企业的总市场份额达到12.4% [2] 行业复苏驱动力:国内政策与需求 - 2025年前九个月全国挖掘机销量达174,039台,同比增长18%,作为基建“晴雨表”表明项目开工活跃 [2] - 国内政策支持力度大,包括去年10月国家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以及今年安排的2.7万亿元专项债,资金流向基建项目将转化为设备需求 [2] - 具体大型项目如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新藏铁路等世纪工程将产生巨大设备需求 [3] - “十五五”期间将聚焦深海、深地等未来产业,带动矿山机械等设备需求 [3] 行业技术升级趋势 - 产品电动化趋势显著,2024年电动装载机在全部装载机中占比已达10.4% [4] - 杭叉集团利润增长超过11%,部分得益于高毛利的电动和智能产品销售良好,推动整体毛利率提升3.57个百分点 [4] - 三一集团已能提供从电动装备到清洁能源、智能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 [4] - 智能化与无人化取得进展,徐工集团推出L3级别无人驾驶装载机,可在固定矿区实现完全自主连续作业 [5] - 柳工展示了整个电动矿卡车队的无人编组运行技术 [5] 行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存在产能未完全利用的问题 [7] -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为中国设备出口设置壁垒 [7] - 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呼吁避免“内卷”和非理性价格战,应聚焦质量与创新 [7]
三一重工H股挂牌15年梦终圆 瞄准全球化募资百亿补“弹药”
长江商报· 2025-10-29 07:45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10月28日9点30分,三一重工(600031.SH,06031.HK)H股上市的钟声敲响。 三一集团轮值董事长、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在上市仪式上表示,三一重工在港股上市,既是机遇带来的"如愿以 偿",也是努力奋斗后的"得偿所愿"。 三一重工港股上市之梦,始于2011年,至今已有15年。 本次港股IPO,三一重工募资134.53亿港元。这些资金,将用于国际市场布局、研发能力提升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等。 国际市场收入已经成为三一重工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几年,公司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占比均在60%左右,且国际 市场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市场。 作为行业巨头,三一重工稳健发展。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总资产1536.21亿元,目前A股+H股市值合计为1986 亿元。 经历了2年调整,2023年以来,三一重工的经营业绩重回增长轨道。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约为52 亿元,同比增长46%,增长强劲。 四次冲击境外资本市场终如愿 长达15年的IPO长跑,三一重工终于如愿以偿。 10月28日,三一重工在港股挂牌上市。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以"如愿以偿""得偿所愿"来概括他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