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
搜索文档
海昌新材收购卫星通信企业 “第二增长曲线”锚定高精度定位蓝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9-21 19:56
收购概况 - 海昌新材拟以2.55亿元现金收购信为通讯51%股权[1] - 收购旨在切入高精度卫星天线赛道 开启精密制造与高科技双轮驱动新格局[1] 战略布局 - 公司跳出粉末冶金零部件生产 突破行业成熟度带来的增长天花板[1] - 信为通讯聚焦GNSS天线定位赛道 覆盖精准农业 形变监测等六大高景气领域[1] - 组合精密制造底座与高科技赛道延伸 保留现有产业优势同时打开未来增长空间[1] 标的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8029.84万元 净资产4467.87万元 营业收入9671.60万元 净利润3036.81万元[2] - 最近一期总资产9720.20万元 净资产7475.41万元 营业收入8437.23万元 净利润3346.87万元[2] -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 采用产品加技术服务模式形成竞争壁垒[2] 协同效应 - 技术层面融合射频核心部件与精密结构件制造 提升无人机飞控系统与智能座舱产品附加值[3] - 客户层面电动工具汽车领域与无人机智能装备客户群高度互补 通过资源共享扩大市场覆盖[3] - 供应链层面成熟生产管理体系与海外布局支撑产能扩张与全球化拓展[3] 业绩承诺与收购优势 - 转让方承诺2025-2027年度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4] - 若累计净利润低于承诺数85% 转让方需进行补偿[4] - 相较于自主研发 收购可直接获取成熟技术团队与市场渠道 实现低成本高效切入[4]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全面落地 新基建加速推进 高精度卫星定位产业进入爆发期[4] - 收购有利于生产及供应链资源整合 优化生产布局 发挥规模效应[4] - 公司从精密制造企业升级为精密制造加智能硬件复合型科技企业 长期发展价值值得期待[5]
“相中”信为通讯!海昌新材欲2.55亿元跨界卫星通信
北京商报· 2025-09-21 19:45
收购交易概述 - 海昌新材拟以2.55亿元现金收购信为通讯51%股权 实现跨界卫星通信领域拓展 [1][4]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 转让方为吴文平、卢林生二人 [4][7]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 - 信为通讯主营GNSS天线定位射频部件及模组 产品包括高精度卫星定位天线、北斗通信天线等 [4] - 产品应用于无人机、智能割草机、测量测绘、精准农业、无人驾驶及形变监测领域 [4] - 2024年标的公司总资产8029.84万元 净资产4467.87万元 实现营业收入9671.6万元 净利润3036.81万元 [8] 收购战略协同 - 通过收购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强化无人机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壁垒 [5] - 建立技术创新研发融合机制 实现卫星天线技术与现有粉末冶金产品深度融合 [5] - 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影响力及多元化应用 [5] 业绩承诺条款 - 转让方承诺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2亿元(扣非后) 具体年度目标将在正式协议明确 [7] 收购方财务与市场表现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 海昌新材货币资金约3.74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亿元(同比下降4.75%) 归属净利润3074.24万元(同比微增0.14%) [8]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亿元、2.25亿元、2.97亿元 归属净利润分别为5720.13万元、4617.85万元、7122.58万元 [8] - 9月19日股价收跌5.07%至25.85元/股 总市值64.15亿元 当日成交额4.32亿元 [9] 行业背景 - 卫星定位及通讯行业(尤其GNSS天线领域)受技术升级、市场扩张及政策支持驱动 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5]
卫星通信将在更多领域落地!“宇宙级”大机遇来了
齐鲁晚报· 2025-09-20 09:45
政策推动与业务发展 - 工信部印发指导意见促进卫星通信业务开放和商业航天创新发展[1] - 中国联通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中国移动相关许可预计近期落地[6] - 卫星通信业务将从行业应用向大众应用普及拓展 未来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8] 天通卫星运营现状 - 中国电信自2023年9月起开通手机汽车直连卫星业务 用户规模达近300万[3] - 天通卫星月通话分钟数超过百万分钟 已推出35款直连卫星手机机型[5] - 累计出货量超过2300万台 主要应用于户外应急通信和防汛救灾保障[5] 技术应用与覆盖能力 - 天通卫星为高轨通信卫星 3颗组网实现中国全境及东南亚地区覆盖[1] - 汽车可通过卫星通信App连接3万多公里外卫星实现通话短信功能[1] - 卫星通信不需地面基站支持 在无移动网络区域仍可保持通信[1] 卫星互联网建设进展 - 我国规划发射上万颗卫星提供全球网络服务 7-8月完成47颗低轨互联网卫星部署[9] - 刷新国内卫星互联网高密度组网发射纪录 9月成功发射技术试验卫星[9] - 卫星制造产线满足年产100-150颗中型卫星 研制周期缩短80%[11] 火箭发射能力提升 - 长征八号甲火箭当年首飞即实施高密度发射 国际同类火箭中尚属首次[14] - 采用产品化设计实现大批量生产 预计明年春节前还有5次发射任务[14][16] - 按半个月一发能力部署 凸显低轨互联网卫星组网发射紧迫性[14] 新型火箭研发突破 - 天龙三号火箭完成静态点火试验 总推力超800吨刷新商业航天纪录[15][18] -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20吨 为大型液体可回收火箭计划年内首飞[18] - 朱雀三号、力箭二号、长征十二甲等多款可重复使用新型火箭有望年内首飞[20] 发动机技术突破 - 蓝焱液氧甲烷发动机推力达220吨 完成30多次地面点火试验[20] - 最高推力达50%工况 将服务于更大运力火箭研制[20] - 大推力对应大运载能力 使商业航天运载能力出现阶跃式提升[22] 产能瓶颈缓解预期 - 卫星等火箭和火箭等工位问题预计2026年重要缓解[24] - 多家火箭企业计划2025年底至2026年实施可回收火箭首飞[24] - 试验成功转入商业阶段后 运力瓶颈有望2026年后明显改善[24]
三大运营商或将全部开通直连卫星业务 宇宙级大机遇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9-19 20:15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工信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中国移动相关业务许可预计近期落地 [1] 技术发展与网络建设 - 天通卫星为高轨通信卫星 3颗组网实现中国全境及东南亚地区覆盖 [1] - 天启星座作为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于今年5月完成组网 相比高轨卫星具有终端更小、功耗更低优势 [1] 市场进展与用户规模 - 中国电信自2023年9月起陆续开通手机、汽车等直连卫星业务 [1] - 天通卫星用户规模已达近300万 [1] 业务模式创新 - 通过卫星通信App可实现无移动网络覆盖地区的电话与短信功能 [1] - 低轨卫星星座能提供更广泛、丰富和低成本的物联网服务 [1]
盛洋科技旗下Inverto与欧洲通信卫星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DVB-NIP技术实现商业化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7:45
公司合作与技术突破 - 控股子公司F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旗下品牌Inverto与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达成DVB-NIP混合广播商业化合作 标志着DVB-NIP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关键突破 [1] - 合作旨在推动下一代"DTH 2.0"服务 将线性广播与推送VoD、定向广告和全家庭流媒体等OTT功能相结合 [1] - 在荷兰国际广播大会(IBC2025)上联合演示DVB-NIP技术 使运营商能够合并卫星和IP交付 实现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并开辟新收入渠道 [1]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FTA作为盛洋科技欧洲市场重要支点 扎根卢森堡逾三十年 已成为全球DTH(卫星直播电视)运营商的核心技术伙伴 [1] - 公司专注广播接收设备与视频流解决方案 在ODU(室外单元)和DVB-NIP技术领域保持行业领先 [1] - 创新技术矩阵涵盖Ka/Ku LNB、SAT>IP(IP-LNB)、多屏视频流及WebRTC等 为数字化时代提供高性能连接方案 [1] 技术应用与行业价值 - DVB-NIP技术可将传统卫星馈送转变为完整家庭娱乐网络 Q-Stream解决方案使运营商能够从传统DVB迁移到基于IP的传输 [2] - 技术将卫星可靠性与宽带灵活性相结合 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创造新的盈利机会 [2] - 定向广告成为关键差异化因素 可在线性和快速渠道实现个性化广告投放 提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并为运营商创造可持续盈利模式 [2]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合作契合全球广电行业数智化转型趋势 有望强化盛洋科技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与技术壁垒 [2] - 技术突破为公司未来战略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并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新动力 [2]
融资数亿、核心技术全自研,这家卫星通信厂商打破海外垄断|潜伏独角兽
36氪· 2025-09-18 21:35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欧雪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 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 文 | 欧雪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企业供图 当人们还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星链"等明星公司时,一批中国民营企业正悄然攻克关键技术,撕开曾被西方产品垄断的市场。 位于南京的控维通信便是其中之一。公司专注卫星通信产品与运营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卫星通信网管系统、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车载、船载、机载、物 联网终端等,高轨、低轨均可兼容。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在国内高通量终端市场占有率第 一。 控维通信成立于 2017 年,创始团队源自军工体系,具有丰富的卫星通信技术积累。成立仅一年,控维通信就基于自研的调制解调与卫星网管算法,推出 首款全国产化卫星通信终端,并实现批量化生产。 目前,控维通信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科新浚、中信聚信等国有背景基金与一线市场化机构,融资总金额超 2.5 亿元,并正在推进新 一 ...
中国卫星通信大提速时代开启,央企创新驱动ETF(515900)小幅上涨,烽火通信午后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9-18 13:34
指数表现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上涨0.29% 成分股烽火通信上涨10.02% 中国汽研上涨7.35% 普天科技上涨7.17% 中芯国际上涨6.65% 光迅科技上涨6.22%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上涨0.26% 最新价报1.56元 近1周累计上涨0.65% [3] - 央企创新驱动ETF近2周规模增长5745.10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四分之一 [4] 流动性状况 - 央企创新驱动ETF盘中换手率0.44% 成交额1555.25万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2447.13万元 排名可比基金首位 [3]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2030年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规模应用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目标 [4] - 卫星互联网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资本投入三重驱动下加速发展 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及民企参与获得明确支持 [4]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中国移动发布两款基于RISC-V架构的全国产化卫星通信芯片CM6650N和CM3510 通过卫星网络补齐蜂窝信号覆盖短板 [3] - 同步推出天地一体物联网管理平台、两款国产化卫星物联模组及覆盖物流、电力、水利领域的卫星物联应用解决方案 [3] - 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打开C端市场 中国联通已获业务许可 华为、荣耀、小米等旗舰机加速搭载相关功能 [4] 指数构成特征 - 中证央企创新驱动指数从国资委下属央企上市公司中选取100只代表性证券 综合评估企业创新和盈利质量 [5]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海康威视、国电南瑞、长安汽车等 合计权重占比33.39% [5] 产业发展前景 - 短期投资聚焦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服务 中长期布局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 [4] - 应用端与5G-A/6G、低空经济等融合催生新场景 关注高轨厂商、航空及海洋互联网企业发展 [4]
融资数亿、核心技术全自研,这家卫星通信厂商打破海外垄断|潜伏独角兽
36氪· 2025-09-18 09:32
编辑丨袁斯来 当人们还习惯于将目光投向"星链"等明星公司时,一批中国民营企业正悄然攻克关键技术,撕开曾被西方产品垄断的市场。 作者丨欧雪 位于南京的控维通信便是其中之一。公司专注卫星通信产品与运营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卫星通信网管系统、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车载、船载、机载、物 联网终端等,高轨、低轨均可兼容。 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极少数能同时研制应急通信、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三大完整系统的厂商,在国内高通量终端市场占有率第 一。 控维通信成立于2017年,创始团队源自军工体系,具有丰富的卫星通信技术积累。成立仅一年,控维通信就基于自研的调制解调与卫星网管算法,推出首 款全国产化卫星通信终端,并实现批量化生产。 目前,控维通信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高科新浚、中信聚信等国有背景基金与一线市场化机构,融资总金额超2.5亿元,并正在推进新 一轮超亿元融资,新一轮轮领投方已交割。 公司去年完成合同额3亿元,整体实现盈亏平衡。今年目标合同额超5亿元。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卫星通信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政策是市场增长的驱动力。"卫星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国产化需求非常明确,增长很快。"控维 通 ...
金融助力,创业板新高!后市行情如何看,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17 14:43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私募大佬葛卫东的最新动向浮出水面。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葛卫东以个人名义现身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 流通股东名单,合计持股市值达到30.29亿元。具体来看,他仍持有臻镭科技、兆易创新、移远通信几只股票,保持持股不变;二季度,首次进入会稽山、 拉芳家化两只消费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再度加仓中晟高科。 近三年国内铜矿板块PE长期运行在10-15x,今年以来板块持续提估值,与供给增速下滑、国内需求强劲有密切关系。展望后市,预计国内铜矿板块在盈利和 估值两方面将迎共振:1)年内供需进一步改善为盾,旺季效应和宏观暖风为矛,25Q3-Q4铜价有望冲击10500美元/吨,预计铜价中枢上移将促进企业盈利 预期改善;2)对供给短缺与需求成长的感知差异导致海内外板块估值悬殊,预计未来供需认知改善以及铜价上台阶将驱动国内估值继续提升至15-20x。 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展望 后续,卫星通信产业业务准入工作正持续优化,牌照发放工作或将加快推进。国内行业层面,高频发射已至,产业拐点 ...
吴世春:为什么我一直不投预制菜?
创业家· 2025-09-16 18:28
投资理念 - 避开预制菜、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等门槛低、扎堆的风口型领域,认为其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且参与者难以盈利 [3][4] - 稀缺性和非共识的无人区是未来投资的关键,这需要投资人具备独立判断能力 [7][8] - 对于新行业,投资窗口期短,采用“直觉+经验+加码策略判断”的方式,不追求完全搞懂,只要创业者能自圆其说即可获得初始投资,后续根据发展情况再加码 [9] 成功案例与创业者画像 - 投资案例“参半”从牙膏、排气项目转向漱口水后获得成功,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 [11][12][13] - 成功创业者画像多为“打不死的小强、聪明的、贫穷的、有野心的”,例如参半创始人尹阔(高中未毕业)、徕芬创始人(中专毕业的小镇青年)、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高中辍学) [15][16][18][19] - 参半被深圳市领导誉为“深圳新名片”,表明民生新品牌与硬科技同样受到地方重视 [14][21][22] 投资计划与关注领域 - 下半年预计投出金额不小于15亿元,弹药充足 [24][25] - 关注领域包括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卫星通讯、科技+消费、AI+等 [30][43][44][45][47][48] - 计划于9月21日至23日带队100家企业家赴四川泸州进行线下游学,探索下沉创新与增长新引擎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