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胶粘剂
icon
搜索文档
天洋新材: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7:20
业绩预告情况 - 公司预计本期净利润为-1,150万元,同比减少358万元到708万元,降幅约81%-160% [1] - 预计利润总额为-645万元到-995万元,但同比增加115万元到465万元,增幅约10%-42% [1] - 上年同期利润总额为550.29万元,归母净利润为-441.66万元,扣非净利润为-1,109.50万元 [1] 主营业务表现 - 热熔胶、电子胶、墙布业务经营稳定 [2] - 光伏封装胶膜收入同比下降约55%,主要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低价竞争和负毛利 [2] - 公司主动缩减光伏封装胶膜接单量以减少亏损,但厂房及设备折旧仍影响整体净利润 [2] 业绩变动原因 - 光伏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导致封装胶膜售价维持低位,是业绩下滑主因 [2] - 本期净利润同比百分比变化较大系上年同期基数较小所致 [2] 财务数据说明 - 本期业绩预告数据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1] - 预告数据为初步核算结果,最终以经审计的2025年半年报为准 [2]
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业绩扭亏为盈 [1] - 业绩预告数据为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结果,未经审计,但与会计师事务所预沟通后无重大分歧 [1] 业绩变动原因 - 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板块产品销售总量稳步增长,风电叶片系列产品需求旺盛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 公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等措施增强盈利能力 [2] - 非经常性损益预计为1100万元,来源于处置子公司股权收益、政府补助及参股公司分红 [2] 行业动态 - 风电行业景气度提升,带动风电叶片系列产品需求增长 [2]
康达新材(002669) - 2025年7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08 18:08
公司业务概述 - 董事会秘书介绍公司业务,概述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电子科技三大业务板块 [2] 风电领域情况 - 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中高端胶粘剂及高分子新材料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精细化工企业,是国内胶粘剂新材料细分领域龙头之一,风电叶片结构胶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构建了风电核心产品完整供应体系,是行业头部企业重要合作伙伴 [2][3] - 2024 年风电叶片环氧结构胶全年销量突破 4 万吨,风电叶片环氧灌注树脂销量达 4.5 万吨,且连续三年稳健增长,2025 年一季度风电叶片环氧结构胶销售量领跑行业 [3] 公司核心竞争力 - 深耕胶粘剂新材料领域三十余年,通过外延并购完善电子科技板块产业链并向半导体产业转型,产品进口替代,两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4] - 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近 300 项授权专利及多项标准制定成果,产学研合作助力前沿技术探索 [4] - 积累优质客户群体,获多项行业荣誉及国际国内体系认证,产品质量获广泛认可 [4] - 依托国有控股背景及上市公司平台,在战略布局、风险防控、质效提升等方面具备坚实支撑 [4] - 构建多梯度核心团队,通过双轮驱动机制保障人才供给,支撑组织能力持续升级 [4] 一季度业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37.18 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125.70%,营收规模大幅增加,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5] - 胶粘剂新材料板块把握市场机遇,产品销量增加,风电叶片系列产品业务向好,规模效应显现;各业务板块推进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 [5] 收购相关情况 标的公司情况 - 成都中科华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高可靠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四大产品管线,在特种装备 MCU 国产替代细分领域有技术优势和市场影响力,资质齐全 [6][7] 收购目的 - 公司在“新材料 + 电子科技”战略驱动下,拟通过收购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纳入优质资产,形成新利润增长点,提升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7] - 以现有半导体材料产业为基础,通过多元化投资模式,加速向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战略转型与升级 [7] 产品情况 - 氧化铝靶材可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控股子公司惟新科技的氧化铝靶材将根据客户订单需求供货 [7] - CMP 抛光液应用于半导体制造 CMP 工艺,公司正在开展产品内部测试工作 [7] - 控股子公司大连齐化生产高品质环氧树脂,产品分三大系列多个品种,可应用于多个领域,生产工艺属行业领先,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获认可 [7] 海外业务情况 泰国生产基地 - 公司拟在泰国建立胶粘剂新材料生产基地,目的是满足海外客户需求,推动业务国际化,融入全球产业生态链,应对宏观环境等变化,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项目处于前期规划与设计阶段 [8] 海外市场布局 - 公司海外业务布局有序推进,依托核心产品技术优势拓展国际市场份额,已在东南亚、中亚、南亚地区实现销售,未来将结合发展需要在海外增设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8]
回天新材再遭股权拍卖 公司财务状况引投资者担忧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22:29
股权变动与管理层调整 - 公司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章锋名下1398.5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5%)将被司法拍卖,持股比例将从7.49%降至4.99%,低于5%的重要股东权益变动线 [1] - 章锋作为公司创始人曾掌舵数十年,2022年因涉嫌违法违规被调查,2023年3月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被刑事拘留 [1] - 2022年1月章锋卸任董事长、总经理,其子章力接任 [1]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89亿元,同比微增2.23%;归母净利润仅1.02亿元,同比下跌65.91%;扣非归母净利润5256.72万元,同比降幅达79.38% [1] - 整体毛利率由2023年的22.82%下滑至2024年的18.45% [2] - 公司计提相关业务资产减值3992.48万元 [2] - 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6.16%,短期借款同比增加39.62%,财务费用增长64.86%至0.49亿元 [3] 业务板块表现 - 可再生能源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1.49%,其中太阳能背膜业务生产量和销量分别下跌57.99%和58.34% [2] - 背板下游市场需求呈断崖式下降 [2]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开工比例将环比降低10%—15%左右 [2]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关注 - 截至2024年年报,公司基金持仓由2022年的12.29%下降至0.15% [3] - 公司市盈率(TTM)达到51.41倍,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最新市值53.48亿元 [3] - 公司应收账款达13.03亿元,占总资产比重提升至19.79%,光伏业务回款周期普遍达到6至12个月 [2][3]
中国电阻式OCA光学胶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全景调研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01 11:32
电阻式OCA光学胶市场概述 - 电阻式OCA光学胶行业主要应用于电子纸、消费电子产品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3] - 产品类型分为25um和50um两种,市场规模增长趋势显示2019年至2031年持续上升 [3] - 行业发展特点包括技术门槛高、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下游需求增长和技术创新 [4] 全球供需现状及预测 - 全球电阻式OCA光学胶产能、产量和需求量预计从2019年至2031年保持增长趋势 [4] -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产能和产量占比显著,且未来占比预计进一步提升 [4] - 全球市场收入规模2019年为基准,2025年和2031年预计显著增长,价格趋势呈现波动上升 [4] 区域市场分析 - 北美、欧洲、亚太、拉美和中东及非洲是主要区域市场,亚太地区(含中国)销量和收入占比最高 [4][5] - 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销量和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31年预计占据更大份额 [4] - 北美和欧洲市场收入规模稳定增长,但增速低于亚太地区 [5]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主要厂商包括3M、Mitsubishi Chemical、Samsung SDI等,头部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5][6] - 中国市场主要厂商包括富印集团、苏州凡赛特材料等,本土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6][7] - 行业集中度较高,全球前五大生产商市场份额占比显著,第一梯队企业优势明显 [6] 产品与应用分析 - 不同产品类型(25um和50um)的销量和收入增长趋势显示50um产品占比更高 [5][6] - 电子纸和消费电子产品是主要应用领域,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增速较快 [3][6] - 全球和中国市场的产品价格走势显示差异化,中国市场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6] 供应链与厂商动态 - 行业供应链包括上游原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采购和生产模式以规模化为主 [8][9] - 主要厂商如3M、Mitsubishi Chemical等近期动态显示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是竞争焦点 [9][10] - 中国本土厂商如富印集团、新纶科技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升竞争力 [10][11] 中国市场进出口与地区分布 - 中国电阻式OCA光学胶产量和销量进出口趋势显示净出口量增长 [11] - 主要进口来源和出口目的地集中在亚太和北美地区 [11] - 生产地区分布以华东和华南为主,消费地区分布与电子制造产业集群高度重合 [11][12]
康达新材(002669) - 2025年6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30 18:32
公司业务介绍 - 董事会秘书介绍公司业务及胶粘剂与特种树脂新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和电子科技三大业务板块战略发展方向 [2] 风电领域发展情况 - 风电叶片制造领域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构建风电叶片材料供应体系 [2] - 2024 年风电结构胶全年销量 4 万吨,风电环氧灌注树脂全年销量同比增幅超 90%,连续三年销量增长 [2] - 超低温手糊树脂通过金风科技认证,为中材科技、东方电气等提供配套服务 [2] - 2025 年一季度风电结构胶销售量保持市占率领先 [2] 收购标的公司情况 - 中科华微是从事高可靠集成电路产品研发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四大产品管线,在特种装备 MCU 国产替代细分领域有优势 [3] - 中科华微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资质齐全 [3] - 以微控制器等为核心形成国产化解决方案,未来扩大完善产品谱系,塑造双轮驱动业务格局 [3] 收购目的 - 公司在“新材料 + 电子科技”战略下,拟通过收购拓展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4] - 以现有半导体材料产业为基础,加速向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战略转型与升级 [4] - 构建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封装测试的产业链条 [4] 子公司赛英科技情况 - 赛英科技主营嵌入软件式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 [5] - 致力于微波与数字技术结合,业务从特殊装备领域向民用领域部分转化 [5] - 有全息凝视安防雷达等产品技术储备,“4D 全息凝视雷达”用于侦测“低慢小”飞行目标 [6]
研判2025!中国有机硅压敏胶行业性能对比、产业链图谱、产量、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速,高端产品有望进一步突破[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6 09:25
有机硅压敏胶行业概述 - 有机硅压敏胶是一种以有机硅聚合物为主体的胶体,具有耐候、亲肤、防潮、防紫外线、电气绝缘、易剥离等优异性能,在现代工业与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3] - 有机硅压敏胶分为溶剂型和加温固化型两种,溶剂型通过加热或自然晾置使溶剂挥发后使用,加温固化型需加热至100度以上才能固化 [3] - 与橡胶型和丙烯酸酯型压敏胶相比,有机硅压敏胶具有更宽的临界温度范围(-75~300℃)、更强的化学品耐受性和极端温度下的稳定性,并能粘接多种难粘材料 [5] 有机硅压敏胶性能对比 - 有机硅压敏胶在耐高低温范围(-75℃~300℃)、耐化学性、耐塑化性、耐UV性、耐候性等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室内外广泛环境 [6] - 丙烯酸酯型压敏胶耐高低温范围为-40℃~150℃,耐化学性中等,耐UV性和耐候性较好 [6] - 橡胶型压敏胶耐高低温范围较窄(0℃~65℃),耐化学性、耐塑化性、耐UV性和耐候性较差,主要适用于室内环境 [6] 有机硅压敏胶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包括硅橡胶、MQ树脂、有机溶剂和添加剂,其中硅橡胶提供内聚强度,MQ树脂是粘接成分 [7] - 中游为有机硅压敏胶的生产制造,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建筑、家用电器、机械零件等 [7] - 硅橡胶作为关键成分,是一种由硅原子和氧原子交替连接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低温性能 [9]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有机硅压敏胶行业产量持续上涨,2024年达到26万吨,同比上涨8.33%,市场规模增长至38.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6% [11][13] - 国内自主研发能力提升,部分产品已取得自主知识产权,逐渐实现进口替代,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11] - 硅橡胶产量从2019年的16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280万吨,同比上涨9.03% [9] 行业竞争格局 - 外资企业如三井化学和瓦克化学凭借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优势长期占据中国市场 [15] - 国内企业如硅宝科技、康得新、上海晶华、新纶新材、康鹏科技等依托本土化优势,逐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在中低端市场取得显著竞争优势 [15] - 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达1.12亿元,同比增长9.39%,重点开发低VOC含量无溶剂有机硅压敏胶 [17] 行业发展趋势 - 无溶剂、低能耗的辐射交联有机硅压敏胶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电子束交联有机硅压敏胶 [22] - 国产替代步伐有望加速,国内企业如兴发集团与武汉先进院已开始合作开发高端有机硅压敏胶细分市场 [23] - 随着研发投入加强和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将进一步加速 [23]
靠近客户做品牌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9:10
企业服务策略 - 胶粘剂行业头部企业金利宝通过贴近头部客户做服务,针对客户需求研发特定产品,增强客户黏性并降低采购成本 [2] - ToC企业澳梓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实现经营稳定,线上优惠券引流带动线下消费,牺牲单品利润提升整体销量 [4] - 美妆品牌荟宝专注芦荟护肤产品研发,结合线上线下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品牌专业形象 [5][7] 美容行业趋势 - 美容行业未来将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电子技术推动家用美容仪接近医美级效果 [13] - 电子技术与美容需求深度融合,如射频、微电流等技术应用于家用美容设备,提升护理效果 [11] - 美容仪使用场景从家庭扩展到健身房、酒店等多元场景,提高用户粘性 [14] 电子技术赋能 - 广东电子产业利用射频、微电流等技术开发家用美容仪,功效接近传统医美项目 [13] - 电子企业跨界美容行业,开发如声波促渗仪等创新产品,提升精华吸收率8倍 [13] - 无人机光学技术应用于美容仪,开发可探测皮下1.2mm的成像探头 [13] AI技术应用 - AI研发智能体帮助美容企业分析产品设计、成本优化和市场策略,提升跨行业认知 [16][17] - AI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决策优化连锁店运营,替代30%-50%人工重复性工作 [19] - 日本电子美容企业结合AI分析皮肤数据,定制专属护肤方案,增强数字化营销效果 [20] 消费市场升级 - 广东人均GDP达2万美元后,消费升级将推动高科技产品需求增长 [18] - 本土美妆品牌通过挖掘中国传统美容元素,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技术产品 [5] - 芦荟护肤品牌荟宝抓住外国品牌与中国品牌市场窗口期,专注细分品类发展 [6]
康达新材频繁“收购+融资”仍连亏 两次将高价买来的重要资产“低价”卖给控股股东
新浪证券· 2025-06-23 18:29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近期频繁进行资本运作,包括6月20日发布收购中科华微51%股权公告及6月19日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5.85亿元 [1] - 公司近年频繁并购及融资,但2023年和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为负值 [1] - 公司近期两笔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存在"高买低卖"特征,涉及重要资产如彩晶光电和必控科技 [1][2] 并购交易详情 - 公司全资子公司以40970.33万元取得彩晶光电66.9996%股权后以40588万元出售给控股股东 [1] - 公司以45740万元获得必控科技100%股份后以18848万元出售51%股权给控股股东,账面浮亏超4000万元 [2] - 公司2022年9月以37253.05万元获得彩晶光电60.9205%股权,评估增值率102.55% [8]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践行"新材料+电子科技"双轮驱动战略,产品布局丰富 [4] - 公司通过收购进入军工电子、电子信息材料、医药和新能源材料等多个领域 [3] - 公司业务涉足领域过多,包括新材料、电子科技、基础化工、建筑产品、媒体等 [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和31.0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亿元和-2.46亿元 [12] - 公司2023年和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和-3.08亿元 [12] - 公司2025年一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仅0.03亿元 [12] 商誉减值情况 - 必控科技2023年和2024年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0.19亿元和1.18亿元 [4] - 晶材科技2023年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22亿元,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2947.85万元 [9] - 彩晶光电2023年净利润1863.34万元,2024年亏损3371.8万元 [8] 融资情况 - 公司2016年至2022年通过定增合计募资18.8亿元 [10] - 公司2022年8月定向增发募资7亿元,2019年3月募资1.25亿元 [11] - 公司2025年6月拟通过定增募资5.85亿元 [11] 重要资产处置 - 公司将彩晶光电出售给控股股东时,该资产已投入2.85亿元建设新项目且接近投产 [13] - 彩晶光电被列为公司电子信息材料板块核心资产,是京东方A级供应商 [14] - 必控科技2017-2019年累计实现扣非净利润9982.25万元,完成业绩承诺94.17% [4]
靠近客户做品牌|微观视界
经济观察网· 2025-06-21 07:38
胶粘剂行业与金利宝公司 - 金利宝是国内胶粘剂行业头部企业,拥有最长从业历史、最完整数据库和最齐全配方 [2] - 公司面临产品被模仿导致的价格竞争压力,2024年策略为重新梳理客户并贴近头部客户服务 [2] - 客户涵盖世界知名手机、电脑等头部企业,为其提供高端电子产品电子标签 [2] - 通过特定产品研发和适配特殊需求的技术优势增强客户黏性,同时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 [2] 澳梓美公司经营策略 - 公司拥有100万直接用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应对网络低价冲击 [3][4] - 从5000多家线下店缩减至2000多家后,通过直播带货和优惠券引流实现经营稳定 [4] - 线上以10元出售50元优惠券带动线下消费,牺牲单品利润换取整体销售提升 [4] - 品牌荟宝拥有100多万活跃会员,累计服务会员达上千万 [4] 美容化妆品行业趋势 - 本土品牌通过挖掘中国历史美容元素形成文化技术特色,逐步具备竞争力 [4] - 荟宝专注芦荟护肤产品研发,利用中国传统芦荟品类抓住市场窗口期 [5] - 现代研究证实芦荟成分具有保湿、抗氧化、抗炎等多重护肤功效 [5] - 美妆品牌形成依赖线下深度体验,线上线下结合增强用户粘性和专业形象 [5] 电子技术赋能美容业 - 日本企业将射频、微电流等技术应用于家用美容设备,实现院线级效果 [8] - 射频技术刺激胶原蛋白分泌,低能量多次治疗成为家用美容仪科学依据 [8] - 疫情后68%日本女性倾向居家美容,加速美容仪市场增长 [8] - 电子技术推动美容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体验生态 [8] 美容仪技术发展趋势 - 高端化与专业化推动美容仪向医美级发展,技术融合与场景扩展成为重要方向 [9] - 广东电子产业体系完整,可开发功效接近传统医美的家用美容仪 [9] - 技术创新包括无人机光学技术探测皮下1.2mm,声波促渗仪提升精华吸收率8倍 [9] - 使用场景从家庭扩展到健身房、酒店等,开发"筋膜放松+微电流提拉"课程 [10] AI在美容业的应用 - AI研发智能体可拆分产品BOM表构成,进行跨业对标与竞品分析 [11] - 智能体具备全数据与推理能力,帮助企业建立跨行业认知 [12] - AI可替代30%-50%人工重复性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和战略决策 [14] - 日本企业通过AI分析皮肤数据推荐产品,增强数字化营销效果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