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香港ETP成交额增长强劲 成全球第三高市场
新华社· 2025-10-21 21:38
港交所表示,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共有14只科技主题ETF上市,资产管理规模总额达到1201亿港元, 同比升102%。在生物科技方面,年初至今共有3只生物科技主题ETF上市,资产管理规模总额为34亿港 元,较2024年9月底增长123%。 (文章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香港10月21日电(记者王茜)香港交易所21日发布消息,香港ETP(交易所买卖产品,包括交易 所买卖基金和杠杆及反向产品)市场2025年增长强劲,成为全球ETP成交额第三高市场。 港交所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科技类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蔚为风潮,备受追捧,特别是旗舰恒生科 技指数ETP贡献显著,带动ETP市场整体增长,同时大量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购买合资格ETF,令ETP成 交额节节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香港ETP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9月底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高达378亿港元, 同比升146%,是全球ETP成交额第三高市场,超越韩国和日本。 ...
(机遇香港)香港交易所:香港成全球第三大ETP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1:23
香港ETP市场增长表现 - 香港ETP市场在2025年增长强劲,截至9月底成交额已超越韩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1] - 截至9月底,ETP资产管理规模达到6535亿港元,同比增长34.1% [1] - 截至9月底,ETP平均每日成交金额高达378亿港元,同比大幅上升146% [1]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科技类交易所买卖基金备受追捧,旗舰恒生科技指数ETP贡献显著,带动市场整体增长 [1] - 大量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购买合资格ETF,推动ETP成交额不断增长 [1] 沪深港通ETF交易情况 - 截至9月底,通过沪深股通及港股通买卖的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分别达42亿港元及32亿元人民币 [2] - 今年8月,港股通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91亿港元,创下单月新高 [2] - 目前合资格通过沪深港通进行交易的ETF共290只 [2] - 随着更多ETF预计于今年11月纳入沪深港通,跨境ETF交易有望持续活跃 [2]
港交所:香港成为全球第三大ETP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1 19:39
香港ETP市场增长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底,香港ETP市场成交额已超越韩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1] -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科技主题ETF资产管理规模总额达1201亿港元,同比上升102% [2] -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科技主题ETF年初至今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合计为74亿港元,同比上升247% [2] -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科技主题ETF净现金流入总额为291亿港元 [2]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增长受科技类交易所买卖基金蔚为风潮推动,特别是旗舰恒生科技指数ETP贡献显著 [1] - 大量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购买合资格ETF,使ETP成交额节节上升 [1] - 香港ETF市场表现强劲主要受惠于长期稳健增长与持续发展 [2] 互联互通机制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底,通过沪深股通买卖的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42亿港元,同比上升128% [1] - 截至2025年9月底,通过港股通买卖的ETF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42% [1] - 随着更多ETF预计于2025年11月纳入沪深港通,跨境ETF交易有望持续活跃 [1] 市场发展趋势 - 市场呈现换手率领先全球、产品创新切合散户需求、互联互通推动增长、科技及生物科技产品备受投资者青睐、全球联通持续深化、主动型ETF日渐兴起等六大趋势 [1] - 2025年前三季度,香港共有14只科技主题ETF上市 [2]
港交所CEO陈翊庭:逾300企业,正在排队香港上市
搜狐财经· 2025-10-21 13:01
港交所市场表现与前景 -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两年前公司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亿元且新股市场低迷,但目前已扭转局面并迎来顺风助力[2] - 当前有超过300家公司正在排队等待上市,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势头[2] - 过去几年全球投资集中于美国市场,特别是科技七巨头,但当前地缘政治局势促使全球投资者更倾向于分散投资[2] 港交所的战略定位与机遇 - 香港的基本面依然良好,并已向外界展示了其韧性[2] - 港交所认为可以捕捉全球投资者分散投资带来的机会,通过提供更高效的产品来方便投资者接触香港市场[2]
中金:维持香港交易所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00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21 09:37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香港交易所2025年盈利预测3%至171亿港币,维持2026年预测基本不变 [1] - 公司当前交易于31倍2025年及2026年预测市盈率 [1]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及500港币目标价不变,对应37倍2025年及2026年预测市盈率,隐含18%上行空间 [1]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测 - 预计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40%环比增4%至75.3亿港币,盈利同比增49%环比增5%至46.8亿港币 [2] - 预计前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35%至216.1亿港币,盈利同比增42%至132.0亿港币 [2] - 预计第三季度剔除投资收益后的主营费类收入同比增57%环比增18%至65.1亿港币 [2] 产品交易活跃度分析 - 第三季度现货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增141%环比增20%至2,864亿港币 [2] - 南下ADT同比增285%环比增36%至1,525亿港币,占港股成交额26.6%;北上ADT同比增144%环比增77%至2,687亿元人民币,占A股成交额7.1% [2] - 衍生品ADV整体同比增12%环比增7%至165万张,其中个股期权ADV同比增33%环比增19%至92.0万张 [2] - 第三季度完成IPO共25家,融资额735亿港币,同比增74%环比降19% [2] 投资收益表现 - 预计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降18%环比降36%至9.9亿港币 [3] - 长端收益利率下滑与短端成本利率回升导致保证金息差或有所收窄 [3] - 市场波动率收敛导致衍生品保证金要求预计环比下降,拖累投资收益表现 [3] 市场环境与配置价值 - 10月以来港股ADT达2880亿港币,市场博弈加剧推动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 [4] - 高波动环境有望支撑衍生品交易热度,公司盈利基本面持续夯实 [4] - 预计第四季度美联储降息节奏或较快,边际宽松环境下港股流动性有望得到支撑 [4] - 建议关注公司近期受资金风险偏好回落影响、估值调整后的配置价值 [4]
中金:维持香港交易所(00388)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00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09:3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香港交易所2025年盈利预测3%至171亿港币,维持2026年预测基本不变 [1] - 公司当前交易于31倍2025年及2026年预期市盈率 [1]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及500港币目标价不变,对应37倍预期市盈率及18%上行空间 [1] 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期 - 预计第三季度总收入同比增40%环比增4%至75.3亿港币,盈利同比增49%环比增5%至46.8亿港币 [2] - 预计前三季度总收入及盈利分别同比增35%和42%至216.1亿港币和132.0亿港币 [2] - 预计第三季度剔除投资收益后的主营费类收入同比增57%环比增18%至65.1亿港币 [2] 各业务板块交易活跃度 - 第三季度现货市场日均成交额同比增141%环比增20%至2864亿港币,其中南下资金日均成交额同比增285%环比增36%至1525亿港币 [3] - 衍生品日均成交合约张数同比增12%环比增7%至165万张,个股期权日均成交合约张数同比增33%环比增19%至92.0万张 [3] - 第三季度完成25宗IPO,融资额735亿港币,同比增74%环比降19% [3] 投资收益表现 - 预计第三季度投资收益同比降18%环比降36%至9.9亿港币 [4] - 长端收益率下滑与短端成本利率回升导致保证金息差或有所收窄 [4] - 市场波动率收敛导致衍生品保证金要求预计环比下降,拖累投资收益表现 [4] 市场前景与流动性 - 10月以来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880亿港币,市场博弈加剧推动交易活跃度维持高位 [5] - 高波动环境有望支撑衍生品交易热度,公司盈利基本面持续夯实 [5] - 预计第四季度美联储降息节奏或较快,边际宽松环境下港股流动性有望得到支撑 [5]
大行评级丨高盛:调整港交所盈利预测 维持“买入”评级及目标价544港元
格隆汇· 2025-10-20 13:35
盈利预测调整 - 基于港交所9月及10月至今的成交量数据,调整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上调0.8%、下调0.5%及上调0.1% [1] - 引入2028年每股盈利预测为15.4港元 [1]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1] - 维持目标价544港元 [1]
港交所:香港ETF市场流动性排行全球第三 ETP资产管理规模激增至6530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0-20 11:12
香港ETF市场整体表现 - 香港ETF市场流动性高居全球第三,今年初至9月30日的日均成交额为378亿港元,超越排行第四的韩国[1] - 截至今年9月30日,香港ETP市场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长32%至6530亿港元,上市ETP数量同比增16%至225只,创历史新高[1] 推动ETF市场增长的因素 - 改善市场结构是增长因素之一,例如去年11月港交所在开市前及收市竞价时段引入ETF庄家参与,提升了市场效率[1] - 增强互联互通是另一关键因素,港交所与中东及东盟市场的联系增加[2] - 持续创新推动增长,港交所引入了备兑认购期权ETF和单一股票杠杆及反向产品等新产品[2] 各类ETP产品发展近况 - 截至2025年(原文如此,应为2024年)本月16日,港交所已迎来41只新ETP,超过去年ETP发行的历史最高纪录[2] - 收益型ETF现有21只产品,包括股票收益ETF、备兑认购期权ETF及债券ETF,截至9月30日其日均成交额增至逾2亿港元,资产管理规模增至约234亿港元[2] - 杠杆及反向产品现有29只,总市值约280亿港元,占整体ETP市场的4.3%,日均成交额为36亿港元,占整个ETP市场的9.5%[2]
上交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0-18 15:27
上交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 - 上交所将锚定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长期资金入市的良好生态 [1]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技术快速发展,将深刻改变“科技—产业—金融”的融合发展态势 [1] “稳”的基础:巩固上市公司向好态势 - 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夯实上市公司长期向好的发展基础 [1] - 今年上半年,沪市公司归母净利润2.39万亿元,实现正增长 [1] - 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新兴产业营收增速达7.5%,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消费行业营收增速达12% [1] - 修订《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则,规范独立董事履职,加强中小股东权利保护,并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组织超过60%的沪市上市公司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引导加大现金分红力度 [2] - 今年上半年,400多家沪市公司宣告中期分红,总额555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金额已超千亿元,目前实施500亿元 [2] “进”的动能:支持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 - 以设立科创板等改革为契机,提升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质量 [2] - 培育了一批硬科技底色的产业体系,六大战略性新兴板块初具规模,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行业加速布局 [2] - 今年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841亿元,超过这些公司净利润的2.8倍,研发投入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 鼓励传统行业运用新技术转型升级,上半年沪市钢铁、机械行业净利润分别提升235%和21% [3] - 积极落实“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用好并购重组工具,今年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602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76单,较上年分别增长19%和117% [3] 投融资协调发展:完善市场生态与产品创新 - 持续完善ETF产品谱系,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截至9月底,沪市ETF规模已从2020年的不足万亿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元 [3] - 研究优化做市机制,构建从指数到指数化产品的生态链条,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产品支撑 [4] - 持续服务机构投资者,今年以来走访机构投资者百余次,通过深入了解需求以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意愿和可持续性 [4]
上交所,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10-18 15:24
文章核心观点 - 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技术将深刻改变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态势 [1] - 上交所将锚定服务国家战略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 通过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长期资金入市生态来增强市场包容性和吸引力 [1]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举措 - 夯实基础巩固长期向好态势 以《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改善经营条件 上半年沪市公司归母净利润2.39万亿元实现正增长 [1] - 新兴产业和消费行业成为稳增长重要支撑 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营收增速达7.5% 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营收增速达12% [1] - 提升规范化运作和治理水平 修订《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则加强中小股东权利保护 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推动上市公司提升价值 组织超60%沪市公司开展"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 上半年400多家公司中期分红总额5552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今年以来沪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金额超千亿元 目前已实施500亿元 [2]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以设立科创板为契机系统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硬科技产业体系 六大战略性新兴板块初具规模 [2] - 上半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841亿元 超过这些公司净利润的2.8倍 研发投入持续领跑A股各板块 [2] - 鼓励传统行业运用新技术转型升级 上半年钢铁行业净利润提升235% 机械行业净利润提升21% [3] - 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支持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以来沪市披露资产重组602单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76单 较上年分别增长19%和117% [3] 投融资协调发展与市场生态建设 - 完善ETF产品谱系推动投资工具多元化 截至9月底沪市ETF规模从2020年不足万亿元增长至超4万亿元 [3] - 着力完善适配中长期资金投资的制度环境 研究优化做市机制 构建指数化投资生态链条 今年以来累计发布指数272条 [4] - 持续服务机构投资者 今年以来走访机构投资者百余次 组织长钱长投品牌活动 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意愿和可持续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