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科技

搜索文档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广东出台新政激发产业活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6 07:46
政策概述 - 广东省发布《若干措施》推出12条政策 旨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政策覆盖培育新质生产力 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强化外资招引等维度 目标为超过1900万家市场主体注入发展动能 [1] - 政策聚焦"投早 投小 投未来 投硬科技" 明确组建超万亿元产业基金 加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奖励 夯实制造业根基 [1] 产业基金与融资支持 - 全省将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以国有资本带动社会资本 重点投向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12个重点领域 [2] - 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银行贷款 省财政按不超过利率35%贴息 年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 单企业年度贴息上限2000万元 贴息比例较过往提升5-15个百分点 [2] - 年度贴息规模相当于广东省2024年制造业贷款增量的30% 鼓励地市配套扩大覆盖范围 [3] - 省级财政连续三年对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 预计年新增融资规模超千亿元 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0万户次 带动企业增收超1500亿元 稳定就业岗位约90万个 [3] 全周期企业服务 - 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 推行"三证齐发"和"拿地即开工" 简化环评流程 强化规划与项目环评联动 [4] - 全省划定600万亩工业用地控制线 保障中长期制造业空间需求 专项预留2万亩新增指标优先支持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项目 [4][5]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 前沿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可享"一人申请 全家落户" 全省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 [5] 外资招引政策 - 新增跨国公司总部能级奖励 中国区/亚太区/全球总部最高奖励800万元 叠加既有政策后总奖励可达1300万元 [6] - 外资研发中心落户最高资助100万元 跨国公司全球研发中心额外奖励500万元 累计最高可获600万元扶持 [6] - 2024年一季度广东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同比+16 9%) 实际使用外资357 6亿元 增速高于全国及主要经济大省 [6] - 已开展"投资广东"百场招商活动 一季度引进内资重点项目1580个 总投资超5600亿元 [7] 产业战略布局 - 2023年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增加值同比+5 2% 占GDP比重达40% 新政重点培育12大前沿领域 与国家战略紧密衔接 [8]
【私募调研记录】世诚投资调研国盾量子
证券之星· 2025-05-15 08:12
公司调研信息 - 国盾量子在量子通信、计算、测量三个领域均有布局 [1] - 量子保密通信利用量子物理原理生成不可破解的密钥,与经典信息安全技术融合发展 [1] - 公司提供量子保密通信基础设施设备、量子安全平台及解决方案、量子安全服务三种业务模式 [1] - 量子计算机主要用于科研,客户包括高等科研院所、超算中心及企业科研部门 [1] - 已交付多台量子计算机,价格从几千万到大几千万不等,取决于性能指标 [1] - 中美在量子计算上基本并驾齐驱,国盾量子与科大合作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商业转化 [1] - 量子精密测量业务发展良好,实现国产替代,去年营收三千多万 [1] - 量子保密通信市场较为成熟,量子计算科研投入大,量子测量应用广泛,市场前景好 [1] 机构背景 - 世诚投资成立于2007年,实缴注册资本3000万元 [2] - 基金业协会普通会员,具备"3+3"投顾资格,是第一批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 [2] - 公司专注权益投资,坚守"高质量成长"的投资理念 [2] - 旗下产品兼顾收益和风险,风格高度一致,重视客户的投资体验 [2] - 不同时期成立的产品均有出色表现 [2] - 自成立以来连续多年荣获业内各项大满贯奖项 [2] - 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开展了长期的资管业务合作 [2]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科技创新赋能济南市新质生产力跃迁,加速十大现代化产业集群崛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4 09:24
济南市现代化产业体系 - 构建"四梁三擎四支撑"产业格局: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为"四梁",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空天信息、量子科技)为"三擎",四大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四支撑" [1][13] - 重点培育十大标志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新能源装备、精品钢、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形成"10+N"产业矩阵 [1][13] - 以高新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双核,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推进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山东未来产业园等载体建设 [1][18] 济南市经济运行与工业发展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527.6亿元,同比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3:33.4:63.3,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特征显著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个百分点 [5] -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建成数据中心40家、5G基站5.4万个,新增数字产业集群3个,数字生态指数全国第8位 [5] 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 - 2024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189家、专精特新企业7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2.94% [7][8] - 重大创新平台进展: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加快建设,泉城省实验室纳入中关村国家实验室网络节点,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发布国内首个量子测量国家标准 [7] - 政策支持:出台空天信息、创新医药、低空经济等专项政策,如《济南市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2027年建成国内领先的空天信息产业体系 [10][11] 产业空间布局与重点企业 - "三圈层"布局:核心圈层(科技创新与服务业)、中间圈层(先进制造产业带)、外围圈层(特色产业集群) [18] - 重点企业:浪潮集团(新一代信息技术)、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中国重汽(高端装备)、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山东天岳先进科技(碳化硅材料) [20][21] - 未来产业载体:起步区落地比亚迪新能源整车、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高新区推进齐鲁软件园二期建设 [18] 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 - 科技创新驱动:聚焦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空天信息等领域,实施RISC-V芯片攻关等项目 [24][25] - 产业链高端化:新增省级以上产业集群3个,推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业链"建强补延" [26] - 数字与绿色双轮驱动:推进100个数字经济项目,新增绿色工厂30家,发展氢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27] - 未来产业布局:加快济钢卫星总装制造产线、深蓝液体火箭发动机基地建设,筹建空天信息大学 [28]
一季度广东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16.9% 引进内资重点项目1580个 签约总投资超5600亿元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13 16:22
外资使用与政策支持 - 一季度广东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增长16.9%,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增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主要经济大省 [1][6] - 外资企业占全省企业3%,贡献1/4税收和1/3进出口及规上工业增加值 [5] - 去年出台外资激励政策,按行业分类给予1%-3%奖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奖励500万元 [5] - 新增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最高100万元,全球研发中心叠加奖励最高500万元,跨国公司总部最高奖励800万元 [6] 产业培育与融资支持 -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2个前沿领域,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 [2] - 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贷款提供35%贴息,年贴息贷款规模最高2000亿元,政府性担保融资规模超1000亿元 [3] - 省财政3年新增安排136亿元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已安排262亿元 [3] - 全省政府投资基金155只,认缴规模1.77万亿元,实缴1.24万亿元,重点投向早期、硬科技领域 [4] 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 - 统筹组建超万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支持投早、投小、投未来 [7] - 重大制造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推行"三证齐发"和"拿地即开工" [7]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高精尖缺人才可享"一人申请,全家落户" [7] -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严禁行政干预经济纠纷 [7][8] 招商引资成效 - 一季度引进内资重点项目1580个,签约总投资超5600亿元 [6] - 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出台"招商引资20条"强化内外资项目招引 [6]
发钱!广东官宣:贷款贴息35%,外企总部最高奖1300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22:43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推出12条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涵盖培育前沿产业、降低企业成本、强化要素保障等多维度[1] - 政策首次将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重点支持目录[4] - 构建从项目落地到生产经营的全周期服务链,包括用地审批创新和人才引进计划[10][11] 财政支持措施 - 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银行贷款提供最高35%贴息,单个企业年度贴息额度最高2000万元[5] - 每年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相当于全省制造业贷款增量的30%[5] - 省级财政计划连续三年对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预计每年带动企业增加营收超1500亿元[5] - 2025年预算已安排262亿元支持"制造业当家",未来3年将新增136亿元资金[5] 外资企业激励 - 跨国公司总部最高可获得1300万元奖励(中国区总部800万元+地区总部500万元)[6] - 外资研发中心一次性最高资助100万元,全球研发中心额外奖励500万元[7] - 2023年首批外资项目奖励资金将在2024年上半年兑现[1][8] 地方政府激励 - 对投资促进工作成效显著的市县每季度给予500万元一次性奖励[8] - 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投资促进、服务企业、宣传推介等工作[8] 产业培育重点 -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4] - 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数据库[4] - 对特别重大产业项目制定更加精准的支持政策[4]
广东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12 20:19
广东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 - 广东省推出12条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包括培育前沿产业 降低融资成本 提升总部支持 吸引外资研发等 [1] - 政策聚焦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机器人 自动驾驶 低空经济 生物医药 量子科技 商业航天 新型储能 新能源汽车 数字经济 现代化海洋牧场等重点领域 [1] - 将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 建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数据库 实施针对性招商政策 对重大项目制定精准支持政策 [1] 广东省市场主体现状 - 广东省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 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 均居全国首位 [1] - 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对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1] 产业支持政策 - 对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银行贷款给予不超过35%的贴息 每年贴息贷款总规模最高2000亿元 [2] - 推动政府性担保融资规模每年超过1000亿元 [2] - 对跨国公司总部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 外资研发中心最高100万元资助 全球研发中心额外最高500万元奖励 [2] 政策预期效果 - 政策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 夯实广东制造业基础和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广东在重点产业领域已有良好基础 政策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2]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经济第一大省计划这么做
第一财经· 2025-05-12 18:33
市场主体规模 - 广东拥有市场主体超过1900万家,其中企业超过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1][5] - 改革开放以来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超过35万家,占广东企业总数3%,贡献1/4税收和1/3进出口及规上工业增加值[5] 政策支持措施 - 推出《广东省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若干措施》12条政策,涵盖产业培育、融资支持、人才招引等全生命周期服务[2] - 统筹组建超万亿元总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硬科技和早期项目[3] - 省级财政连续三年对政府性担保体系增资,预计每年新增融资规模超千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0万户次[4] - 2025年预算安排262亿元支持制造业,未来3年新增136亿元专项资金,2024年落实45亿元[4] 重点产业布局 -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2个前沿领域,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并建立头部企业数据库[3] - 政府投资基金现有155支,认缴规模1.77万亿元,将优化投向以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5] 外资企业支持 - 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5922家同比增长16.9%,实际使用外资357.6亿元增速优于全国[5] - 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能级奖励和外资研发中心落户奖励,全面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6]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广东推出12条措施向全球企业发出邀约
搜狐财经· 2025-05-12 17:17
广东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政策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拥有市场主体超1900万家(企业835万家)均居全国首位[1] - 推出《若干措施》12条政策旨在调动市场资源、提振企业信心、激发经济活力[1] - 政策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释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信号[1][2] 重点产业扶持方向 - 明确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12个前沿赛道产业编制产业链招商图谱[2] - 对重大产业项目制定精准支持政策强化龙头企业与高成长性企业培育[2] - 广东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政策将进一步夯实制造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底座[2] 企业成本支持措施 - 对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贷款提供35%贴息年贴息贷款规模上限2000亿元[3] - 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目标年担保融资超1000亿元[3] 外资激励加码政策 - 新增跨国公司总部奖励:中国区/亚太区/全球总部分别最高800万元一次性奖励[4] - 外资研发中心落户最高资助100万元全球研发中心额外叠加500万元奖励[4] 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 **资本支持** - 整合组建超万亿元规模产业基金与创投基金重点投向早期、硬科技领域[5] **项目落地** - 重大制造业项目用地应保尽保推行"三证齐发"与"拿地即开工"模式[5] - 优化环评管理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5] **人才招引** - 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前沿领域人才可享"一人申请全家落户"[5] **企业服务** - 建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6] - 严禁行政/司法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保护企业合法权益[6] 政策综合效应 - 政策环环相扣覆盖企业投资、运营、发展全周期[7] - 广东凭借市场、产业链、人才优势持续吸引全球企业投资[7]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 - 长三角正在形成高铁、科创(产业)、水运三大"超级环线"经济,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 [3] - 高铁"超级环线"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座中心城市,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 [3] - 高铁环线连接7条高铁线路,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融合 [3] 高铁"超级环线" - 2024年6月首条环线开通运营,实现沪苏浙皖四省"连线成圈" [3] - 促进区域内从"空间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升级,实现同城化协同发展 [3] 科创(产业)"超级环线" - 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构成,形成"廊-带-圈"结构 [4] - 已建立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成电路产业圈等专业化分工体系 [4] 水运"超级环线" - 由江淮运河、长江、淮河、京杭运河构成"井字形"多式联运网络 [4] 区域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与大湾区通过高铁网实现知识、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 [5] - 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张江、大湾区)协同创新,共享科技基础设施 [5] - 沪深港合作推动金融产品组合,促进科创、产业、人才、资金跨区域融合 [5] 产业合作 - 在AI、芯片、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差异化布局和优势互补 [5] - 通过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产业链组链、延链、嵌链式发展 [5]
“Q世纪: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在中国科大展出
环球网资讯· 2025-05-09 21:19
量子物理百年科普展 - 展览开幕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是庆祝"量子百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展览分为三大板块:"我们的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物理的百年飞跃"、"神奇的量子世界",涵盖薛定谔的猫、量子纠缠等标志性概念 [3] - 展览首次向公众展示"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计算机1:1模型,并允许观众通过显微镜观测超导量子芯片核心结构 [5] 展览创新形式 - 策展团队将抽象量子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艺术形态,包括"量子音乐实验室"(真实量子实验室声音重组为量子舞曲) [3] - 采用"寰宇全图"技术史地图,以山水笔墨手法展现科技发展视角 [3] - 量子期刊封面墙通过科学理论艺术化呈现,提供观察量子科技变迁的新视角 [3] 中国量子科技进展 - 观众可通过裸眼3D光栅屏沉浸式观察"祖冲之三号",体验中国科学家在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突破 [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中国科学家对量子力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未来量子力学发展开启新可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