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召开编审会 制定《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
快讯· 2025-06-24 15:49
行业动态 - 中国信托业协会于6月24日-25日在西安市组织召开《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集中编审会 [1] - 参会人员包括中国信托业协会领导、多家信托公司(平安信托、中诚信托、山东国信、华宝信托、中信信托、国投泰康信托、上海信托、交银国际信托、华润信托)、保险公司(平安保险、阳光保险)及律所(中伦、锦天城)的专家及协会自律部人员 [1]
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召开《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集中编审会
快讯· 2025-06-24 15:49
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编审会 - 中国信托业协会于6月24日-25日在西安市组织召开《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集中编审会 [1] - 《保险金信托业务指引》旨在指导各信托公司保险金信托业务开展 [1] - 指引秉承务实性、可操作性、前瞻性原则 [1] - 指引将制定保险金信托业务展业标准 [1] - 指引将建立受托人履职能力并明确受托人职责边界 [1] - 指引将规范受托人有偿服务 [1]
“特殊需要信托”仍存短板,业内呼吁顶层制度协同
搜狐财经· 2025-06-24 15:06
信托业务分类与特殊需要信托概念 - 2023年3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三分类通知》,将信托业务分为三大类25个品种,首次明确"特殊需要信托"为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七大业务品种之一 [1] - 特殊需要信托定义为信托公司接受单一自然人或其亲属委托,以服务特定受益人生活需求为主要目的管理信托财产 [1] - 该制度被视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需补足的短板,是落实国家残疾人事业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 特殊人群规模与信托需求 - 我国失能老年人达3500万(占老年人总数11.6%),预计2035年将增至4600万 [2] - 心智障碍者群体规模约1200-2000万人,包括智力发育迟缓、自闭症谱系等障碍人群 [2] - 特殊需要信托通过制度化保障机制,为失能失智老人和特殊需要子女提供终身照护支持,维护其生活质量 [2] 信托功能与法律框架 - 特殊需要信托核心功能在于"资产隔离"而非理财增值,通过信托机制实现跨时空精准分配 [3] - 需结合《民法典》《信托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构建法治化保障体系 [3] - 全国人大委员建议通过多方协同完善制度,使其在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中发挥作用 [3] 国际经验与制度挑战 - 日本特殊需要信托分两类:重度残障者抚养信托(300万元人民币内免税)和普通民事信托 [4] - 日本介护制度承担大部分护理费用,促进特殊需要信托发展 [4] - 我国需完善税收、介护等顶层设计,建议制定业务指南和自律规范 [4][5] 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 - 特殊需要信托易陷入治理僵局,需预先设计保护人、监察人等多重制衡机制 [5] - 建议嵌入继任受托人制度,明确监护人、受托人、监察人之间的权责分工 [5] 税收障碍与改革建议 - 北京首例不动产特殊需要信托面临高额税负:契税税率高于个人持有、年缴房产税、处置所得税率20% [6] - 根源在于《信托法》未明确信托财产物权主体和纳税义务主体 [6] - 学者建议将信托计划作为纳税主体并适用自然人税率,或给予设立端及存续期税收优惠 [6][7]
从投资者结构变化看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2024年投资者结构全景分析
证券日报网· 2025-06-23 22:13
A股投资者结构分析 - 2024年末A股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分别为产业资本34.4%、政府持股7.6%、专业投资机构19.2%、个人大股东6.4%、一般个人投资者32.3%,产业资本和政府持股占比提升,专业投资机构和个人大股东占比略降,一般个人投资者占比下滑[1] - 产业资本和政府持股具有逆周期特征,2022-2024年合计持股市值占比累计上升4.7个百分点至42.0%,在市场波动中发挥"压舱石"作用[1][2] - 产业资本和政府持股比例提升既得益于增持行为,更得益于其持有优质股票相对A股整体的涨幅,2022-2024年一般法人持股股份数量占比仅上升0.5个百分点,而持股市值占比上升4.7个百分点[2] 产业资本和政府持股特征 - 产业资本持股比例从2021年末31.1%的低点回升至2024年末34.4%,持股市值达26.7万亿元,主要受产业并购、股票回购和持股行业表现优于大盘三方面驱动[4] - 政府持股比例连续三年回升至7.6%,2024年持股市值达5.9万亿元,其中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持有金融机构股权大幅增值,银行股2024年上涨44%[5] - 产业资本和政府持股在公用事业、基础化工、通信、国防军工等战略行业持股比例明显提升,2022-2024年公用事业和基础化工行业持股占比增幅均超4个百分点,持股股份数量均提升超40%[3] 专业投资机构发展 - 2024年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占比提升0.1个百分点至14.9%,呈现公募、私募、保险"三足鼎立"格局[6] - 公募基金持股市值5.7万亿元,占比7.3%,虽连续三年下滑但仍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2024年偏股型公募基金规模由5.2万亿元增长至6.6万亿元[7] - 私募基金持股占比4.1%,其中私募股权机构持股市值1.9万亿元,占比2.5%,在A股IPO渗透率达75%[8] - 保险资金持股市值1.5万亿元,占比回升至1.9%,当前权益投资比例仅略超20%[9] - 社保基金持股市值近5000亿元,直接投资股票配置比例超20%,成为主要持股方式[10] 外资和个人投资者 - 外资机构持股市值3.4万亿元,占比由2021年5.6%下降至2024年4.3%,对钢铁、食品饮料等行业大幅减持[12] - 一般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25万亿元,占比32.3%,贡献约70%交易量,2024年四季度居民投资股票意愿比例由13.3%提升至17.5%[13][14] 交易风格影响 - 公募基金、量化私募、外资机构对A股交易风格影响最大,2024年交易金额占比分别达8.3%、约15%、6.8%[17]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从2017年82%降至2021年70%以下,机构化趋势显著[16] 投资者协调发展 - 产业资本侧重长期经营,专业机构侧重财务投资,个人投资者追求短期收益,不同偏好造就A股投资逻辑[18] - 需推动个人持股间接化、鼓励机构参与公司治理、发挥政府与市场资金共同稳定市场作用[20][21][22]
月内3亿元资金抢滩信托理财,上市公司寻找低利率时代收益突破口
华夏时报· 2025-06-23 21:12
上市公司信托理财投资概况 - 6月内三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信托理财产品总额为3亿元 [1] - 伟隆股份及子公司卓信检测分别购买1000万元粤财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2.70%)和2000万元其他信托产品 [1][2] - 品渥食品子公司购买3000万元平安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2.60%) [2] - 百大集团认购2.6亿元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3.8%-4.5%) [2] 行业整体数据 - 年初至今36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合计89亿元 [3] - 海信家电以57.95亿元认购金额居首 [3] - 网宿科技等4家公司认购金额均超2亿元 [3] - 信托产品期限从93天至1年不等 [3] 产品特征与选择偏好 - 上市公司偏好中低风险固定收益类产品 [3] - 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在2%-5.9%之间 [3] - 投资标的包括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 [3] - 部分公司选择中风险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 [3] 典型案例分析 - 成都路桥认购1.56亿元中铁信托产品最终本金损失28%(4328.48万元) [5] - 该损失占公司2024年审计净利润的47.33% [5] - 收回1.127亿元资金将转回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17万元 [6] 行业观点与趋势 - 信托产品收益率显著高于银行存款和货币基金 [2] - 在低利率环境下成为优化资金配置的重要选项 [1] - 用益信托预计上市公司对信托投资需求仍较大 [3] - 上市公司需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靠谱信托公司 [7]
生态跃迁——2025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6-22 21:14
报告概述 - 华宝证券连续第十四年发布《2025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主题为"生态跃迁"[1][2] - 2024年行业已验证去年提出的"财富与资管服务化转型"方向,今年聚焦生态协同进化[2] - 研究定位为买方视角,强调通过深度洞察搭建认知阶梯,引导行业转型[2][3] 第一部分:2024年财富生态洞察 - **存款替代产品**: 探讨收益率下行趋势及净值型固收产品的客户接受度障碍[3] - **投资者行为**: 分析基金与理财选择背后的驱动因素及指数化投资的竞争格局重塑[3] - **养老规划**: 研究不同人群的养老金配置策略[3] - **私募行业**: 新规下传统策略遇挫,需探索新出路[3] - **结构化产品**: 从标准化设计转向个性化定制[3] - **利率环境**: 挖掘低利率时代潜力金融产品[3] 第二部分:金融产品跨市场分析 银行理财 - 净值化转型20年回顾,超低波动产品占据主导地位[4] - 2025年策略建议"固守稳健+开拓创新"[4] 公募基金 - 市场呈现"薄利时代规模围城"特征,需强化策略协同[4] - 未来以稳定资产防御+战略导向进攻优化配置[4] ETF - 规模与份额双创新高,政策推动产品创新深化[4] - 高效透明特性奠定爆款基础,预计持续高增长[4] 信托与保险 - 信托新分类强化财富管理功能,标品需平衡规模与业绩[4] - 投连险小众市场初现,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结构受关注[4] 私募与结构化产品 - 私募头部效应加剧,策略表现高度依赖市场环境[5] - 结构化产品需从标准化向自主设计转型[5] 第三部分:生态跃迁路径 - **买方思维跃迁**: 通过跨市场产品对比构建风险收益图谱[6] - **基金策略指数**: 借鉴海外经验推动投资科学化,国内机构已展开矩阵化探索[6] - **技术赋能**: 大模型将重构理财服务范式,拓展家户服务能力[6] - **行业重构**: "五篇大文章"催生质变,从业者需重新定位生态坐标[6] 报告发布形式 - 仅提供实体版,无电子版本[7]
年内信托业罚单规模已破千万,业务创新迎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6-22 20:49
信托行业监管处罚情况 - 陆家嘴信托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不审慎等五类问题被罚420万元,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并处罚10万元 [1][2] - 国元信托因员工行为管理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问题被罚85万元,总裁及两名员工合计被罚18万元 [1][2] - 年内5家信托公司合计罚单金额达1111.37万元,涉及机构和个人"双罚制" [1][2][3] - 华澳信托因资产分类不准确、违规刚性兑付等多项问题被重罚40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85万元 [2] - 长安信托因违反征信管理规定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分别被罚25.5万元和0.37万元 [2][3] 信托行业监管趋势 - 2019年起信托行业年度罚单金额突破2000万元,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到7501万元和6814万元 [3] - 2023-2024年罚单金额下降至3008万元和3634万元,反映历史风险"挤压式"出清后监管趋稳 [3] - 监管模式从"事后重罚"转向"事前+事中"穿透检查,立项阶段即加强窗口指导 [4] 信托业务转型进展 - 行业加速从非标投行业务转向资产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融资类占比持续压降 [4] - 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规模达1.1万亿元,其中保险金信托规模4200亿元,同比增长60% [5][6] - 平安信托计划将保险金信托门槛从100-300万元下调至100万以下,创行业新低 [6] - 上海信托落地全国首单"不动产+现金"混合财产家庭服务信托,探索财富传承新模式 [7] 行业制度完善方向 - 服务信托面临服务标准、取费模式等规范化挑战,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7]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计划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7]
两家信托高管,任职获核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19:28
中信信托高管任命及财务数据 - 涂一锴获批担任中信信托总经理 其任职资格于6月20日获北京金融监管局核准 [1][4] - 涂一锴为中信体系内成长的高管 48岁 2002年加入中信银行 2008年转入中信信托 历任部门副总、总经理、业务总监 2025年1月内部宣布升任总经理 [4] - 中信信托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中信兴业信托投资公司 注册资本112 76亿元 股东为中信金控 实控人为中信集团 [4]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53 79亿元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3 27亿元 净利润26 53亿元 信托资产余额26244亿元 新增信托项目2549个 实收信托11999亿元 分配受益人收益312亿元 [4] 国投泰康信托高管任命及财务数据 - 傅强同日获批担任国投泰康信托董事长 55岁 2013年8月起任该公司总经理 曾任央行北京分行、北京证券等机构职务 [7] - 傅强在国投泰康信托期间与多任董事长搭班 并曾代行董事长职责 [7] - 国投泰康信托成立于1986年 注册资本26 705亿元 股东包括国投资本(持股61 29%)、泰康保险等 [7] - 2024年母公司口径利润总额9 44亿元 净利润7 12亿元 信托资产规模5894亿元 [7]
两家信托高管,任职获核准
中国基金报· 2025-06-21 19:04
【导读】 涂一锴获批任中信信托总经理,傅强获批任国投泰康信托董事长 见习记者 庄佳 两家信托高管任职资格,同日获批。 6 月 20 日, 北京金融监管局 发布批复, 核准涂一锴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任职 资格,核准傅强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 涂一锴 获批任中信信托总经理 北京金融监管局的批复文件显示,已核准涂一锴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涂一锴是一位在中信体系内成长起来的高管。中信信托 2024 年报显示,涂一锴 48 岁, 2002 年 4 月参加工作并进入中信银行; 2008 年 12 月入职中信信托,历任部门副总经 理、部门总经理、业务总监;报告期内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2025 年 1 月,中信信托内部宣布副总经理涂一锴将出任总经理一职 。当时,其任职资格尚 需监管部门核准。 中信信托 前身是成立于 1988 年 3 月 1 日的中信兴业信托投资公司,目前是中信集团系统 重要性成员企业、中国综合实力领先的信托公司。中信信托注册资本达 112.76 亿元,股东 为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2024 年,中信信托实 ...
陆家嘴信托,被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20:31
陆家嘴信托被罚事件 - 公司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信托项目管理不审慎、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违反监管规定、固有资产五级分类不准确、产品风险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罚款420万元 [1][2] - 时任副总经理许丹健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 时任总经理助理孙阳、结构金融部副总经理钟小云、理财经理俞晓蕾均被警告 [2][3]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4年公司营收6.56亿元 同比下滑19.69% 净利润2.7亿元 同比下降13.35% [4] - 自营资产不良率从7.65%上升至11.43% 显示资产质量恶化 [4] 关联资产处置 - 公司通过陆家嘴信托—佳合7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有的南京世荣置业私募债券相关资产(世茂璀璨江山项目)被挂牌拍卖 起拍价12.5亿元 申请执行人为陆家嘴信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