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零售

搜索文档
百果园“教育论”翻车,市场才是最终“考官”
齐鲁晚报网· 2025-08-11 16:25
公司言论与市场反应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不迎合消费者"的言论引发舆论强烈反弹,48小时内登上热搜首位[1] - 消费者普遍反感该言论,认为公司态度傲慢,出现"买个水果还要被上课"等负面评价[1] - 公司客服回应称相关视频存在误解,正在内部沟通处理,但未直接回应核心争议[3][4]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净利润由盈转亏达3.86亿元[2] - 门店总数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一年净减少966家,其中加盟店减少965家[2] - 会员体系出现危机,忠实用户吐槽"只剩贵",心享年卡续费率下降[2] 价格策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定位中高端精品水果,定价普遍为其他渠道的1.2倍,"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成为网络热梗[2] - 2024年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公司推出"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与"好果报恩"活动,与"不迎合"言论自相矛盾[2] - 行业人士指出公司高价源于品牌溢价和供应链成本转嫁,同类水果价格比山姆、朴朴等渠道高30%以上[3]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体验 - 2024年"3·15"曝光公司存在腐烂水果切块售卖、隔夜果充当鲜果销售等问题[3] -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2900条投诉涉及"坏果不赔""价格虚高"等问题[3] - 消费者反映高价未换来高品质体验,同品种水果口感与街边摊贩无异甚至更差[3]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消费愈趋理性背景下,超70%年轻人购物时将性价比放在首位[2] - 水果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品质、价格与服务成为立足之本[4] - 消费者拒绝的是低质高价的"水果刺客",而非真正的高品质水果[3]
吃个水果还要被教育?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言论引质疑,恐步钟薛高后尘
新浪证券· 2025-08-11 14:47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董事长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并选择教育消费者成熟 引发舆论争议和股价波动 单日最大跌幅达7% [1]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 同比暴跌9.8% 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3] - 门店数量一年内锐减966家 平均每日关闭2.64家 [3] - 推行"三无退货"政策存在执行缺陷 加盟商承担退货成本且品控漏洞频发 [3] - 2024年下半年启动战略转型 推出"高质量水果专家"定位并砍掉加盟商特许权使用费 [4] - 开展"好果报恩"促销活动 大幅下调招牌榴莲价格 [4] - 内部存在库存周转与品控矛盾 加盟商反映总部要求每日清库存导致品控难以保障 [4]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中国水果零售市场进入红海竞争阶段 社区团购与生鲜电商平台崛起 [4] - 美团买菜、多多买菜等平台以30分钟极速供应链将进口榴莲价格压至29.9元/500克 [4] - 年轻消费群体普遍追求性价比 转向菜市场等低价渠道采购阳光玫瑰葡萄等产品 [4] - 行业出现消费分层趋势 高端定位需依靠无可挑剔的品质与体验支撑溢价 [5] 品牌形象与舆论反馈 - 董事长言论被批"傲慢"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话题 [3]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出现千条烂果相关投诉 [3] - 网友将百果园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类比 质疑其高价低质模式 [1][3]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 与公司高端定位形成鲜明反差 [3]
百果园董事长翻车:教育消费者?网友怒了!
搜狐财经· 2025-08-11 14:31
"消费者花个钱,结果一天到晚光被教育。"某小红书网友的吐槽,道出了最近百果园热搜事件的核心。#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的话题火了,董事长余惠 勇亲自下场回应"水果贵"争议,却把自己推上了舆论风口。 事情源于余惠勇在短视频平台的IP运营。不管是小红书刚起步的新号,还是持续运营的抖音账号,其团队深谙流量密码——先自黑抛争议,再请董事长亲自 回应。在"百果园水果太贵?董事长亲自回应!"的视频里,余惠勇解释称:"真正的好水果供不应求,我们坚守高品质,不会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盲目追 求。商业要么利用消费者无知,要么教育消费者成熟,百果园选择后者。" 然而媒体和网友只记住了关键句:百果园贵,是因为要教育消费者,不会迎合!经过二次剪辑后,"教育消费者""不迎合"等词成了导火索。地方融媒体加工 传播后,话题迅速冲上热搜第一,在榜13小时,123家媒体跟进报道,而原视频已悄然下架,但"百果园被消费者教育"的讨论愈演愈烈。 这场景似曾相识。李宁高管说"中国消费者缺乏教育"深陷舆情,钟薛高因"就是这么贵"成"雪糕刺客"最终倒闭,巴奴火锅老板一句"月薪5000别吃火锅"成"火 锅刺客"。才过5个月,百果园就主动认领了"水果刺客"标签, ...
“教育消费者”言论引争议,百果园股价大跌
中国新闻网· 2025-08-11 14:19
公司股价表现 - 百果园集团董事长余惠勇言论引发争议后 公司港股股价在8月11日开盘大跌 午间收盘仍下跌超过2% [1] 公司管理层言论 - 董事长余惠勇提出商业两种模式 即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 并明确表示百果园选择教育消费者成熟的道路 [3] - 余惠勇强调不会迎合消费者 而是通过告知帮助消费者做出选择 同时承诺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3] - 该言论引发网友强烈反应 包括"消费者会用脚投票"等批评 [3] 公司价格争议历史 - 百果园并非首次因价格问题引发争议 此前已有网友吐槽"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 反映其水果定价较高 [3] 公司质量问题 - 2024年3月百果园武汉门店被曝光存在以次充好等违规操作 包括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和将低等级车厘子冒充高等级销售 [4] - 公司强调的品质承诺因多次质量问题曝光而遭到质疑 [3][4] 公司业务规模 - 百果园成立于2001年 是中国最大水果零售运营商 拥有超过5000家全国连锁店和超8000万注册会员 [4] - 2023年1月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4]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市后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持续下滑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4]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为公司多年来首次亏损 [4] 门店与会员变化 - 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量同比减少966家 仅剩5127家 [5] - 付费会员数量缩减至约85万人 同比下降27.1% [5]
从百果园到钟薛高:“教育消费者”的傲慢,可能杀死国内高端品牌
搜狐财经· 2025-08-11 12:44
公司回应策略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而是想告知消费者",被网友解读为"说教"式回应 [2] - 该言论引发消费者负面情绪,认为高价购买水果还需接受"教育"不合理 [2] 发展历程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01年定位中高端水果市场,借助消费升级红利快速扩张,2023年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达6.98港元,市值95亿港元 [4] - 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跌至1.75港元,市值缩水至27亿港元,较峰值跌幅71% [4] - 当前交易日数据显示:成交量323.35万股,成交额551.16万,换手率0.22%,总市值26.94亿 [5] 经营与财务数据 - 2019-2023年连续盈利,但2024年出现3.91亿元亏损 [5] - 门店数量同比减少966家至5127家,与"万店计划"目标差距显著 [5] 产品质量问题 - 多起消费者投诉案例:50元荔枝发霉、橘子果肉变质、菠萝果切含塑料碎片、高价桃子腐烂 [5] - 品质管控漏洞导致高端定位与实际体验不符,削弱品牌信任基础 [6][8] 行业对比案例 - 巴奴火锅创始人因"月薪5000不要吃火锅"言论遭抵制,最终公开道歉 [6] - 钟薛高创始人类似言论导致品牌衰落,近期被申请破产 [6] 高端化战略反思 - 高端化需产品服务与价格匹配,仅靠高价和说教难以维持品牌形象 [8] - 消费者理性化趋势下,"货不真价不实"的策略易引发信任危机 [8] 消费市场趋势 - 当前市场呈现消费降级与品质升级并存特征,企业需优化供给而非说教 [10]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贵”引热议 2024年首现亏损
环球网· 2025-08-11 12:1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坚持不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教育消费者成熟来传递高品质水果的价值[1][3] - 公司强调水果品质差异大,外观相似的水果品质可能差四五倍,坚守高品质定位[3] - 公司选择通过优化成本降低价格,但绝不降低品质,不会通过做差品质来降价[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81亿元[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11%、66.06%[5] - 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骤降至0.69%,归属净利润增速降至11.88%[5] 运营调整 - 公司自2024年8月启动品类运营体系升级,基于消费者行为数据重构"强流量属性大单品"与"极致性价比应季品"[5]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显示公司对性价比策略的重视[5] 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用400块钱创办了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5] - 2023年1月公司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5]
港股异动丨百果园一度跌8%,傲慢回应水果太贵:教育消费者成熟
金融界· 2025-08-11 11:23
百果园(2411.HK)盘中一度跌8%,报1.61港元。消息面上,百果园董事长近日发视频回应有关水果价格 太贵的问题时表示:"商业分两种: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其成熟,百果园选择后者,绝不迎合消费者 对便宜的追求",该言论迅速引发大量争议。 有网友表示,这种将消费者对便宜、性价比的追求定义 为"无知",并强调要"教育其成熟"的表述,是一种自带"爹味"的优越感,仿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是老师 与学生的关系,而非平等的供需关系。 对于该事件的发酵,8月10日,百果园相关负责人称,该短视频 有意截取了董事长发言最具争议的部分制造对立,"完整的内容有前因后果,并非文中断章取义"。被百 果园认为是"断章取义"的言论,出自视频中余惠勇说的以下这段话,原文是:"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 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 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他并不清楚的,所谓的便宜之类的,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 己的选择。" 本文源自:金融界AI电报 ...
月薪两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去年关店近千家
创业邦· 2025-08-11 11:14
公司战略与消费者关系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公开表示公司坚持"教育消费者成熟"而非迎合消费者,引发网络热议[5] - 公司战略从"好吃"升级为"高品质与高性价比",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4次[31] - 实际运营中推出每月1-2款高性价比果品,与公开表态形成矛盾[32] 产品质量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武汉门店将腐烂水果切块高价售卖、隔夜水果贴"新鲜"标签等违规操作[16] - 2022年已有门店因售卖隔夜果切和变质水果被停业整顿[18] - 消费者投诉案例包括发霉荔枝(50元/盒)、变质橘子、含塑料碎片的菠萝果切等[19][20][23][25]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税前亏损3.91亿元[35][36] - 门店数量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平均每日关闭2.6家[37] - 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达27.1%[39] 资本市场动态 - 上市后市值从94.74亿港元跌至26.94亿港元,跌幅71.5%[41] - 主要股东天图投资董事长累计套现3788.64万港元,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43%降至4.05%[41] 行业发展背景 - 社区团购"次日达"、本地连锁生鲜店"产地直采"等新模式对传统水果零售形成冲击[41] - 消费者明确表示愿意为真实高品质支付溢价,但拒绝"被教育"式消费[12][29]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以400元资金创立,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1.8万元,单月突破40万元[14] - 早期通过"不好吃退款"承诺和水果精细分级获得市场认可[15] - 2023年曾提出"十年千亿营收、超万家门店"目标,但次年即出现业绩下滑[36]
百果园跌超5%,此前董事长回应水果太贵称“不会迎合消费者,教育消费者成熟”引热议
搜狐财经· 2025-08-11 10:56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坚守高品质水果定位 不通过降低品质实现低价 利用教育消费者成熟策略而非利用消费者无知 [2] - 高品质水果供不应求导致价格较高 同等外观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 [2] - 公司拥有数千万会员群体 存在认可其价值的稳定客群 [2] 市场反应与舆论 - 社交媒体存在"太贵了""月薪2万吃不起"等负面评价 消费者反映单次消费金额较高 [4][6] - 具体消费案例显示四个进口樱桃李售价达51元 [6] - 部分消费者质疑价格上升同时质量下降 [4]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市后业绩显著恶化 营收增速骤降至0.69% 净利润增速降至11.88% [4]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1% 净利润同比下降66.06% [4] - 2024年全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 出现3.91亿元税前亏损 为近五年首次净利亏损 [4] 业务发展状况 - 门店数量显著缩减 2024年底零售门店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 加盟店从6081家减至5116家 日均关店近5家 [7] - 原定十年内营收破千亿门店超万家计划与当前收缩态势形成对比 [7] - 暑期借助《长安的荔枝》剧集营销取得成效 相关话题量过亿 荔枝品类销售额超7700万元 推动股价单日涨超13.7% [7]
“教育消费者”的百果园董事长,先被网友教育了
36氪· 2025-08-11 10:35
公司动态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在小红书和抖音平台运营个人IP 内容侧重回应价格争议和品质定位[1][5] - 公司通过短视频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的商业模式 明确表态不迎合对低价的需求[8][9] - 相关争议视频被媒体二次剪辑传播 形成"水果刺客"负面话题 登上热搜榜首并引发123家媒体跟进[9][10][12] 市场反应 - 消费者负面评论集中在价格过高和态度傲慢 部分用户表示将永久抵制[13] - 地方融媒体成为话题扩散主力 推动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话题持续发酵[10][12] - 公司紧急下架争议视频但舆情持续蔓延 已有媒体发表批评性社论[17] 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净利润3.6亿元 但2024年转为亏损3.86亿元[30] - 2024年营收102.7亿元同比下滑9.8% 毛利率从11.5%降至7.4%[30] - 券商预测2025年亏损收窄至2.4-2.8亿元 2026年有望恢复盈利[30] 战略调整 - 2024年下半年推行"高品质与高性价比"策略 通过降价等措施让利5.5亿元[31]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至1.2亿元 用于门店升级和会员体系建设[32] - 关闭低效门店15.9% 年末门店总数缩减至5,127家[33] 行业比较 - 类似"消费者教育"言论曾导致钟薛高倒闭 巴奴火锅因"月薪5000"言论翻车[20] - 成功的企业家IP案例均设有专业公关团队进行内容把控[30] - 当前消费环境下 价格敏感度升高使高价策略更易引发舆情[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