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
搜索文档
 连云港构建全域协同的再生水“大循环”
 新华日报· 2025-10-03 07:47
 徐圩新区水资源循环系统 - 核心系统采用“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精准处理模式,将不同特性的工业废水纳入多条处理线进行精准调配 [1] - 系统具备每天23.2万吨的废水处理能力和每天17万吨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回用,年回用量达到1800万立方米 [1]   水处理技术与经济效益 - 应用双膜回收工艺提升水处理效能,并为周边水环境减负 [2] - 建立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解决小排水量企业再生水使用难题 [2] - 2024年该机制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再生水厂总投资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港港区再生水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建设约10公里输水管网,近期日供水量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 [3] - 徐圩新区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日产5万吨,未来将直供田湾核电站,产生的蒸汽回输至园区化工企业,实现产业链深度耦合 [2]   智慧监管与政策支持 - 连云港市节水管理信息系统对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的非常规水使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为高效配置和精准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4] - 智慧监测网络与用水审计、水平衡测试等手段联动,实现全链条监管 [4] - 政策层面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区域协同与发展模式 - 形成“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连云”的全市域再生水利用格局 [2][3] - 通过跨企业、跨行业的水资源协同,实现每一滴水在产业生态中的价值最大化 [2] - 水资源循环再生模式撬动产业升级与生态改善,形成政企协同、产业联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沿海地区提供“连云港样本” [4]
 一河清水润齐鲁——山东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观察
 新华社· 2025-10-03 06:01
 河湖治理成效 - 沂河通过关停淘汰落后企业290余家、燃煤锅炉140余台,整治“散乱污”企业1000多家,完成企业“退城进园”20余家,实现从劣Ⅴ类水体到“最美家乡河”的转变 [2] - 山东省“十四五”期间累计实施231个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新建和修复人工湿地120余个,新增湿地面积约4.6万亩,推动23个重要水体、233公里河湖缓冲带建设和修复 [3] - 沂河重现生机,成为东方白鹳、白骨顶鸡、黑水鸡等近百种鸟类的栖息地 [3]   水资源循环利用 - 肥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7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9%,通过再生水利用实现高效循环 [6] - 肥城康润水务收集污水处理厂尾水,累计处理3700万吨,日均减少地下水开采4万多吨,满负荷后每年可节约地下水2100万立方米 [6] - 山东省构建“节、引、蓄、用”一体化水资源调配体系,“污水—再生水—工业用水”循环模式在12个地市推广,年再生水利用量突破10亿立方米 [7]   生态价值经济转化 - 日照潮白河白鹭湾小镇依托潮白河生态景观带,2024年接待游客59.89万人次,实现收入2636万元 [8] - 潍坊峡山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年产有机鱼2000余吨,带动周边1.2万名群众就业 [9] - 沂河水灌溉生产的富锶苹果、大樱桃年产值分别达30亿元、13.9亿元,泰安天平湖结合泰山文化打造旅游项目,形成“优良水质—优美颜值—经济价值”的转化格局 [9]
 废水变“活水” 润透产业链
 新华日报· 2025-10-03 04:48
 项目规模与技术能力 - 徐圩新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中心具备23.2万吨/天的废水处理能力和17万吨/天的污水集中再生回用能力 [1] - 中心通过“一企一管、一企一罐、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模式精准处理不同特性废水 [1] - 2023年园区70%的废水实现再生利用,年回用量达1800万立方米 [1] - 双膜回收工艺的应用为水环境减负并释放水资源效益 [2]   经济效益与商业模式 - 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将企业的再生水配额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2] - 该机制在2024年为企业减少外购脱盐水等成本约0.86亿元 [2] - 用水大户通过购买再生水降低生产成本,节水先锋能将省下的水权变现 [2]   产能扩张与未来规划 - 日产5万吨的高品质脱盐水工程正加速推进,未来将直供田湾核电站 [2]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再生水厂总投资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4万吨,投运后年可供再生水1095万立方米 [3] - 连云港港再生水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近期日供水量4万吨,远期将扩容至8万吨,用于港口喷淋等作业 [3]   区域战略与行业影响 - 连云港市形成“南有灌云、中有徐圩、北有连云”的再生水利用区域布局 [2][3] - 全市统筹推进全域再生水管网“一张网”建设,推动应用场景向工业、市政、生态补水等领域拓展 [4] - 智慧监测网络覆盖全市18家重点用水企业,通过智能计量表实现非常规水使用量的实时数据采集与监管 [4] - 项目模式实现了跨企业、跨行业的水资源协同和产业生态深度耦合 [2][4]
 全国首个污水尾水回用碳普惠方法学发布,助力全运“碳中和赛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2:16
 方法学核心内容 - 发布全国污水行业首个将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回用与碳减排直接挂钩的碳普惠方法学[1][2] - 方法学核心采用差异法计算减排量,通过对比常规水源供水碳排放与尾水回用系统碳排放来精准量化温室气体减排效益[2] - 方法学使污水尾水的低碳价值从看不见变为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为城市水务领域碳资产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3]   行业影响与标杆意义 - 方法学填补了水务领域尾水回用碳减排核算的标准空白,为全国污水处理企业提供减碳有标尺、成果可量化的清晰路径[3] - 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实现碳普惠方法学备案的城市,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广州模式[1][3] - 规范了尾水碳减排项目基准线识别、论证、核算与监测,让碳减排结果有据可依,是服务行业创新规范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4]   具体实践与捐赠 - 基于该方法学,广州水投集团成功开发6051吨CO2e减排量,并全额捐赠给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4][5] - 广州水投集团下辖25座净水厂的达标尾水已广泛应用于河涌补水、绿化喷淋、工业用水等场景[6] - 2024年再生水回用总量达6.78亿吨,再生水回用率达42%,远超广州市2025年30%的目标,位居全国前列[6]   技术创新与碳管理 - 公司构建起覆盖水、泥、气、电、碳的全流程碳管理体系,并建成全流程数字化碳管理平台[6][7] - 在污泥处理领域实现污泥减量资源化,污泥干化率、资源化利用率均达100%[7] - 公司拥有专利165项,10项科技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7项达国际先进水平[6] - 牵头制定了全国首个污水处理AAO工艺碳排放团体标准,构建起全球首个AAO工艺温室气体系统性核算方法[4][5]
 全国首个污水尾水回用碳普惠方法学发布 助力全运“碳中和赛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2:13
污水厂达标尾水回用有了"碳普惠规则"。 9月30日,广州水投集团联合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国资委、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 执委会(下称"市执委会")等单位举办《广州市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回用碳普惠方法学》(下称《方法 学》)发布及碳捐赠仪式。 此次活动诞生了全国首个污水行业"尾水回用"与"碳减排"挂钩的碳普惠方法学,标志广州成为全国首个 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实现碳普惠方法学备案的城市。污水尾水的"低碳价值"从"看不见"变为"可监测、 可报告,可核查",将为城市水务领域碳资产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广州水投集团还通过6051吨碳普惠自愿减排量预捐赠,为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绿色、共 享、开放、廉洁"办赛目标注入水务力量,助力广州树立体育赛事低碳发展与城市水务绿色转型的双重 标杆。此举背后,实际上凝聚着广州水务行业的科技"硬实力"。 创造可复制推广的"广州模式" 2020年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水务行业肩负着"降碳增效"的新使命。然而在过去,我国污水处理 行业碳减排量实际上很难量化。如今,这一行业难点迎来破局。 由广州水投集团牵头编制的《方法学》,是全国污水行业首个将"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 ...
 三达膜子公司银行账户3200余万资金被冻结
 新浪财经· 2025-09-30 16:53
 核心事件 - 公司全资子公司白城市三达水务有限公司银行账户部分资金被法院执行冻结 累计冻结金额为32634465.65元 [1] - 资金冻结原因系子公司与吉林省安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该纠纷已由厦门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并生效 [1]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名下银行账户累计受限资金为91245979.50元 [1] - 受限资金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25%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未收到相关司法文书 [1] - 公司将积极应对并妥善解决资金冻结事项 以维护投资者权益 [1]
 津膜科技中标滨州第二再生水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13:07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成功中标滨州第二再生水厂(一期)EPC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项目 [1] - 此次中标标志着公司在华东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领域实现新突破 [1]
 大众公用股价涨5.29%,广发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848.08万股浮盈赚取254.4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0:26
 公司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30日大众公用股价上涨5.29%至5.97元/股,成交额达12.54亿元,换手率为8.89%,总市值为176.26亿元 [1] - 广发中证1000ETF因持有848.08万股,在股价上涨当日测算浮盈约254.42万元 [2]   公司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公用事业和金融创投,燃气销售是核心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89.67% [1] - 其他业务收入构成包括污水处理业4.17%、施工业1.80%、运输业1.75%、商业1.38%等 [1]   主要机构股东动态 - 广发基金旗下广发中证1000ETF位列十大流通股东,二季度增持189.27万股,持股848.0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0.29% [2] - 广发中证1000ETF最新规模为307.18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为27.14%,近一年收益率为47.36% [2]   相关基金经理信息 - 广发中证1000ETF基金经理罗国庆累计任职时间近10年,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为675.65亿元 [3] - 罗国庆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80.65%,最差基金回报为-48.08% [3]
 逐“绿”前行 共绘“绿美江门”新画卷
 南方都市报· 2025-09-30 08:32
 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与增长 - 截至8月末,农行江门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94.5亿元,比年初增加35.4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2]   绿色信贷支持案例 - 农行江门城区支行为一家污水处理企业发放5000万元信贷资金,缓解其运营资金压力 [3] - 分行持续加大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绿色畜牧业、清洁生产、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低碳技术项目等领域的绿色信贷支持 [4]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成功发放全省首笔“碳账户+碳足迹”双挂钩贷款,将贷款利率与企业碳效和产品碳足迹认证挂钩 [5] - 成功落地农行系统内首笔绿色存款5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经济等绿色产业项目 [7] - 创新产品旨在实现“降碳即降成本”,并完善“绿色负债+绿色资产”的双向联动机制 [5][7]   战略方向与未来规划 - 绿色发展是“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重要战略方向,公司坚决扛起国有银行责任担当 [2] - 公司出台支持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十条措施,积极探索经营管理与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 [4] - 未来将继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将碳账户与碳足迹、绿色供应链融资等结合,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5][8]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5:49
 董事会会议基本情况 - 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5年9月29日下午15:00召开,会议应出席董事9人,实际出席9人,由董事长张霞主持 [4][5][6] - 会议通知已于2025年9月28日通过书面及电子邮件方式送达所有董事,会议的召集和召开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2][3]   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核心条款 - 本次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80,100.00万元,债券期限为自发行之日起六年 [11][15] - 债券每张面值为100元,按面值发行,转股期限自发行结束之日起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债券到期日止 [13][26] - 债券采用单利按年计息,到期一次还本,每年根据债券余额支付一次利息 [19][20]   转股价格相关机制 - 初始转股价格将不低于募集说明书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 [28] - 若公司A股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85%,公司董事会有权提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方案 [33] - 在可转债转股期内,如果公司A股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公司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40]   债券持有人保护条款 - 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最后两个计息年度,如果公司A股股票在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70%,债券持有人有权将其持有的可转债全部或部分按面值加上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回售给公司 [43] - 若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情况与公司在募集说明书中的承诺情况相比出现重大变化,且该变化被监管机构认定为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债券持有人享有一次回售的权利 [44] - 本次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不提供担保 [64]   募集资金使用与项目管理 - 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将存放于公司董事会决定的募集资金专项账户中,公司已制定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 [62] - 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根据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项目,待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全额置换 [60] - 本次发行方案的有效期为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十二个月 [68]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前次募集资金(首次公开发行)净额为人民币801,012,452.83元,已于2021年3月23日到位 [97] - 前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蒲江县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翠屏区象鼻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一期)等 [99][102] - 公司曾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用于收购四川上实生态环境有限责任公司70%股权,交易价款合计28,009.00万元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