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搜索文档
海底捞“不务正业”简史:从火锅一哥到“整活”狂魔
36氪· 2025-08-28 09:00
核心观点 - 公司正通过场景创新、多品牌孵化和外卖业务拓展进行战略转型 以应对传统增长引擎失速问题 [1][3][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面临营收利润双降 核心经营指标持续承压 [1][2][3] - 新业务呈现高速增长但整体贡献仍有限 尚未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3][24][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7% 净利润下滑13.7% [1] - 餐厅总数净减少5家至1363家 其中自营餐厅1322家 加盟餐厅41家 [1] - 翻台率降至3.9次/天 未达4次/天的及格线 [2] - 顾客总数接近1.9亿人次 较2024年同期超2亿人次有所下滑 [3] - 人均消费增长0.5元至97.9元 仍低于百元 [3] 业务转型举措 场景创新 - 在全国近30家门店推出"夜店模式" 配备猛男DJ表演和特色互动环节 [8][13] - 推出夜宵菜单 包含美蛙鱼火锅等新锅底和12元特调鸡尾酒 [13] - 开设50余家"鲜切工坊"主题店 包括鲜切牛肉工坊、海鲜工坊等 [13] - 在各地推出区域限定菜单 如山东鲈鱼汤三鲜火锅、湖北樱花季菜单 [15] 多品牌孵化 - 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餐饮品牌 共计126家餐厅 [24] - 子品牌涵盖烤肉、炸鸡、小火锅、烤鱼等品类 2025年上半年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 同比增长227% [24] - 焰请烤肉铺子发展迅速 已开设近70家门店 占其他餐厅总数的56% [25] - 部分子品牌经营不善 如嗨妮牛肉麻辣烫开业不足半年即闭店 [26] 外卖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外卖业务同比增长近60% [35] - "下饭火锅菜"贡献超一半外卖收入 正在测试海底捞拌饭等新品类 [35] - 其他开支同比增长23.4%至10.87亿元 主要由于外卖业务推广费用增加 [37] 战略布局 高端化尝试 - 在北京CBD开设人均消费683元的"海底捞·臻选店" 主打粤式海鲜火锅 [34] - 采取限量预定模式 需提前1-2天预订 [34] 供应链协同 - 子品牌可复用公司成熟的供应链和中央厨房系统 [28] - 焰请烤肉铺子与主品牌形成采购协同 通过整牛采购降低成本 [30] - 据测算焰请烤肉铺子单店年营收约1000万元 净利润率12-14% [30] 行业竞争环境 - 火锅行业翻台率普遍承压 同行巴奴一季度翻台率为3.7次/天 [2] - 细分市场竞争激烈 杨国福和张亮麻辣烫门店均超6000家 [20] - 西塔老太太泥炉烧烤在全国开出400多家门店 [20] - 呷哺呷哺子品牌"趁烧"因亏损已于去年8月关闭所有门店 [21] 组织架构调整 - 成立创新创业委员会 平均每天有200个创新项目提报 [23] - 推行"红石榴计划"员工创业机制 允许店长管理多店 [23] - 子品牌创始人多来自内部 如焰请烤肉铺子创始人为创业委员会主教练杨华 [23]
中国旋转小火锅之王,诞生在河南|河南餐饮 奔赴千店
搜狐财经· 2025-08-27 19:50
公司发展历程 - 2015年公司创立首家门店 以旋转小火锅模式在河南县城运营 首店月营业额达20多万元[5] - 2017年6月测试连锁化模式 在郑州开设新店并获得市场验证[5] - 2018年2月正式注册品牌 通过经验化加盟模式两年内拓展至500家门店[6] - 2022年实施品牌升级 门店数超500家时更名为围辣小火锅 统一视觉形象并启动供应链建设[7] - 2024年6月全国门店突破1500家 获得沙利文与尚普咨询"旋转小火锅门店数量全国第一"认证[1][2]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用加盟连锁扩张模式 从县域市场切入 客单价始终保持在25-30元区间[5][12] - 通过实战经验积累构建单店盈利模型 早期依靠创始人直接培训加盟商[6] - 2022年后建立标准化体系 成立围辣商学院进行运营培训 确保门店一致性[7][9] - 2024年与华鼎冷链科技合作 实现统采统配 在五省建立分仓体系突破地理限制[9][10] 供应链建设 - 核心食材采用定制化策略 与聚慧餐调合作开发专属火锅底料[7][9] - 整合上游工厂资源 引入逮虾记虾滑、和一肉业牛肉卷等优质食材[11] - 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全国门店供应链统一配送 保障品质与价格优势[10] 行业竞争格局 - 全国小火锅门店数量超过5万家 个体经营门店占比较高[12] - 专业选手加速入场 包括海底捞旗下"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和杨国福麻辣烫自助火锅门店[12] - 公司以草根品牌定位实现弯道超车 抓住连锁化空白期完成规模扩张[14]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2024年底达到2000家门店规模 通过扩张过程完善组织力与数智化能力[14] - 持续强化供应链护城河 在保证价格优势前提下提升食材品质[10][12]
海底捞上半年业绩双降,员工比年初减少6794人
经济观察网· 2025-08-27 19:4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66% [1] - 股东应占溢利17.59亿元,同比下降13.72%,较2024年同期9.74%的降幅进一步扩大 [1] - 餐厅经营收入185.8亿元,同比减少18.33亿元,下降8.97% [2] - 外卖业务收入9.28亿元,其他餐厅经营收入5.96亿元,两者同比大幅提升 [2] 门店结构变化 - 自营餐厅数量1322家,较2024年上半年减少21家 [1] - 加盟餐厅41家,较2024年同期的1家净增40家 [1] - 餐厅系统销售额增长率下滑6.5% [1] 运营效率指标 - 整体翻台率3.8次,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1] - 一线城市翻台率3.8次(降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3.8次(降0.5个百分点),三线及以下城市3.9次(降0.2个百分点) [1] - 二线城市翻台率降幅最为显著 [1] 成本与人员结构 - 员工成本总额69.88亿元 [2] - 员工总数130,384人,较2024年同期143,034人减少12,650人,较2024年末137,178人减少6,794人 [2] - 董事薪酬从2024年上半年0.67亿元降至0.64亿元 [2] 市场竞争环境 - 火锅赛道竞争异常激烈,主品牌影响力趋弱 [2] - 巴奴毛肚(拟香港上市)及粤式火锅成为同价位段重要竞争对手 [2] - 下沉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3] 战略调整与探索 - 在北京推出客单价500元以上粤式口味甄选店 [3] - 在二三线城市试点下沉品牌"举高高自助小火锅" [3] - 市场对高端及下沉探索反应均未达预期 [3] - 未来将探索多元化发展,策略性寻求收购优质资产以丰富餐饮形态和顾客基础 [3] 管理层反思 - 业绩下滑反映管理层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2] - 翻台率下降及产品、场景创新初期的调整影响业绩表现 [1]
火锅生意不好做,海底捞要靠外卖和“副业”创收了
新浪财经· 2025-08-27 14:55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营收207.03亿元,净利润17.54亿元,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核心指标同比下滑 [1] - 公司通过多品牌战略和外卖业务寻求突破,子品牌收入同比增长227%,外卖收入增长59.6% [1][11] - 主业火锅门店面临压力,翻台率及客流量下降,但人均消费从97.4元增至97.9元 [10]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207.03亿元,净利润17.54亿元,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 [1] - 自营餐厅收入占比89.8%,外卖业务收入占比4.5%,其他餐厅经营收入占比2.9%,调味品及食材销售占比2.2%,加盟业务收入占比0.4% [13] - 加盟业务收入从去年同期189.9万元增至9084.9万元,增长约47倍 [9] 门店运营 - 上半年关停33家餐厅,新开25家自营门店和3家加盟门店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底捞品牌共经营1363家餐厅 [1] - 自营餐厅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同店翻台率3.8次/天,接待顾客总数近1.9亿人次 [10] 多品牌战略 - 旗下有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其他餐厅收入达5.97亿元,同比增长227% [1] - 焰请烤肉铺子门店数量达到70家,占子品牌总门店数一半以上 [2] - 2025年新孵化4个品牌,包括嗨妮牛肉麻辣烫、拾耍SCHWASUA、举高高自助小火锅和捞宝街 [4][5] - 部分子品牌如嗨妮牛肉麻辣烫已关门,苗师兄门店模式几经转变 [6] - 公司计划将加盟模式推广到子品牌发展,并聚焦优化现有品牌单店模型 [7][8] 外卖业务 - 外卖业务收入为9.27亿元,较上年同期5.81亿元增长59.6% [11] - 下饭火锅菜外卖贡献超过55%的外卖收入 [11] - 外卖已成为公司营收占比第二的业务 [12] - 公司测试外卖新品类,如海底捞·拌饭专营店,并探索自制饮料 [13] - 计划打造海底捞外卖超级厨房,探索卫星店新模式,并打通第三方平台与会员体系 [14] 门店体验创新 - 推出不一样的海底捞计划,打造鲜切牛肉工坊、海鲜工坊等主题店,已开出超50家鲜切主题店 [15] - 改造近30家夜宵场景主题店,推出亲子互动、宠物友好等主题店型 [15]
茶火锅,东方树叶的红油版
36氪· 2025-08-27 14:25
行业趋势 - 火锅行业高度饱和 新概念如茶火锅和水火锅涌现 但并非全新事物 而是行业焦虑下的突围尝试[1] - 行业进入高密度饱和状态 一二线城市商圈几乎无空白市场 低线市场增量红利被过早透支[18] - 竞争壁垒在系统化供应链与可复制营销冲刷下崩塌 价格战此起彼伏 客单价一再被压低[20] 产品创新 - 茶火锅以茶元素为卖点 锅底包括老白茶菌汤和茶炒牛油辣 单价78元 特色菜品如桂花乌龙千层肚52元 古法茶香牛肉丸等[4][6] - 水火锅以油更少 能汤泡饭为卖点 客单价90元 比茶火锅平均130元客单价低 强调油汤可饮用的健康概念[9][11] - 产品创新被指噱头大于内容 茶味在辣锅中难以体现 本质仍是传统火锅模式[4][8] 成本结构 - 牛油锅底原材料和熬制成本占比达25%-30% 改为三分油七分汤水火锅后成本可压至10%-15%[14] - 单店每月牛油支出可减少3万元 蘸料从20余种精简至基础款 人力成本下降18%[14] - 通过关联产品如麻辣烫 泡饭等 单店坪效有机会提升30%[14] 消费者反馈 - 部分消费者认为茶清香融入辣汤底 吃完不烧不燥 但亦有批评指9元红茶淡如白水 茶味无法尝出[1][4] - 水火锅获得能吃评价 但也有消费者认为口感不佳[9] - 消费者对网红甜品如手剥山竹茉莉雪冰印象深刻 等待时间达一个半小时[21] 营销策略 - 新火锅店普遍采用点评打卡送刮刮乐手段招揽顾客 奖励包括150元代金券或茶糖等小礼品[5][21] - 营销进入剧本化循环 开业前邀请探店博主拍短视频 配合限时折扣 打卡送券 抽奖活动制造社交媒体热度[19] - 通过先喝汤 再涮菜 最后泡饭等流程设计增加仪式感 强化生活方式体验[15] 财务表现 - 怂火锅2025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分别下滑24.2%和14.3%[17] - 呷哺集团上半年亏损近1亿元[17] - 海底捞上半年收入207.03亿元 同比下降3.7% 净利润17.6亿元 同比下跌13.7%[17] 供应链与复制性 - 成熟产业链可在数周内批量生产新品牌 从锅底 菜品到装修 餐具全链条打包交付[18] - 个性在生产线上被磨灭 桌布花纹和菜单设计均可一比一还原 导致品牌体验无法分辨[19]
内卷的火锅江湖,“油水”已经不多
虎嗅· 2025-08-27 13:49
行业趋势:概念创新涌现 - 火锅行业出现“茶火锅”和“水火锅”等新概念主题店,菜单和锅底均强调茶元素或水元素 [1][2][17] - 这些概念并非全新事物,而是火锅时尚轮回的体现,显示出行业在高度饱和下的突围焦虑 [2][17][36] - 行业竞争已进入“高密度饱和”状态,一二线城市市场几乎无空白,低线市场增量红利也被过早透支 [31][32] 产品体验与消费者反馈 - 茶火锅产品包括老白茶菌汤锅、桂花乌龙千层肚等,但消费者体验分化,有人认可其清香,有人批评茶味不足、噱头大于内容 [1][2][8][14] - 水火锅以“油更少、能汤泡饭”为卖点,客单价约90元,低于茶火锅的约130元,但消费者评价同样褒贬不一 [18][19][22] - 核心问题在于口味的成瘾性仍由重口味主导,健康标签难以替代“好吃”,创新概念在风味融合上存在薄弱环节 [25][26][29] 商业模式与成本逻辑 - 新概念背后是强烈的成本控制逻辑,将牛油锅底成本从占25%-30%降至10%-15%,单店每月牛油支出可减少3万元 [23][24] - 通过精简蘸料、优化人力等措施,人力成本可下降18%,并通过关联产品提升单店坪效最高30% [24] - 行业普遍采用标准化供应链,新品牌可在数周内被批量复制,导致个性缺失和同质化竞争 [32][33] 市场营销策略 - 新店普遍采用打卡送刮刮乐、限时折扣、邀请探店博主等营销手段制造短期热度 [10][34][39] - 通过“先喝汤、再涮菜、最后泡饭”等流程设计增加仪式感,试图提升体验价值,但难以支撑长期复购 [27][28][34] - 价格战激烈,客单价被持续压低,去年曾出现9.9元火锅,导致无利可图的加盟商批量退场 [22][35] 行业整体表现 - 主要公司业绩承压,怂火锅2025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分别下滑24.2%和14.3%,呷哺集团上半年亏损近1亿元 [30] - 海底捞上半年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跌13.7% [30] - 竞争壁垒在系统化供应链下崩塌,真正的突围品牌寥寥,创新可能仅带来昙花一现的品牌 [35][36][37]
海底捞:已报警,将彻查全貌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8:54
事件概述 - 海底捞火锅五塔寺小学店客服在外卖平台使用侮辱性词汇回复顾客引发关注 [1][4] - 顾客询问能否将肥牛和蟹棒换成蔬菜时收到"换个鸡毛给你 要吗"的回复 [4] - 公司已启动专项调查并报警处理 承诺彻查全貌并追究相关责任 [1][4] 公司应对措施 - 海底捞针对第三方平台店铺账号异常问题启动专项调查 [4] - 公司对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报警处理 [1][4] - 涉事门店原服务时间至凌晨2时 目前显示为"已休息"状态 [4] 事件影响 - 相关对话截图在社交媒体传播引发热议 [4] - 事件涉及海底捞在第三方外卖平台的顾客服务体验问题 [4] - 公司表态坚决追究任何违规操作和损害顾客权益的行为 [1][4]
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韧性,多品牌驱动初见成效
智通财经· 2025-08-26 15: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03亿元 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 股东净利润17.6亿元 利润率分别为11.63%和8.5% [1] - 拟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338港元 派息率高达96.6% 股息率(TTM)超过6% [1][5] - 近三年平均派息率超过90% [5] 业务结构 - 餐厅经营为核心业务 上半年收入185.8亿元 占总收入89.8% [1] - 外卖业务收入增速59.7% 其他餐厅经营业务收入增速227% 合计收入份额提升3.9个百分点至7.4% [1] - 多品牌战略下其他餐厅收入增幅超2.2倍 [3] 运营策略 - 实施"千店千面"体验策略 推出创新概念店打造"餐饮+娱乐+生活"新生态 [2] - 深化"啄木鸟计划" 主动优化门店网络 截至2025年6月经营1363家自营餐厅及41家加盟餐厅 [2] - 整体翻台率3.8次/天 整体顾客人均消费97.9元 内地及港澳台地区人均消费同比提升 [2] 多品牌发展 - "红石榴计划"孵化14个餐饮品牌共计126家餐厅 包括"焰请烤肉铺子"等新品牌 [3] - 焰请烤肉铺子上半年新开46家 门店总数达70家 [3] - 利用成熟供应链体系降低创业者边际成本 通过制度优化加速品牌孵化 [3] - 加盟模式助力多品牌复制扩张 形成"基本盘+增长盘"双驱动格局 [4] 行业地位与估值 - 火锅行业处于持续探底阶段 面临较大生存挑战 [1] - 多品牌战略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业绩韧性领先同行 [2][4] - 估值筑底牢固且具备向上空间 多家投行目标价超20港元 [5]
外卖客服辱骂顾客,海底捞回应:已启动专项调查并报警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09:04
事件概述 - 海底捞火锅呼和浩特五塔寺小学店发生顾客因询问更换套餐食材遭辱骂事件 [1] - 门店经理登门道歉并提供水果牛奶补偿及订单免单处理 [5] - 门店称账号遭非法登录 黑客冒充商家对多名顾客进行辱骂 [5] 公司应对措施 - 海底捞启动专项调查并对可能涉及问题报警处理 [5] - 公司将彻查全貌并坚决追究任何涉嫌违规操作及损害顾客权益行为 [5] 财务数据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海底捞在全国共经营1363家餐厅 [5]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7.03亿元 净利润17.55亿元 [5] - 外卖收入达9.28亿元 同比增长59.73% 占总收入比例4.48% [5] 第三方回应 - 外卖平台截至发稿未对事件核查情况作出回应 [5]
巴奴国际遭证监会9问,分红、合规及品牌争议成上市拦路虎?
搜狐财经· 2025-08-26 01:09
上市申请与监管问询 - 公司于2025年6月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寻求成为继海底捞及呷哺呷哺后第三家港股火锅企业 [1] - 中国证监会就境外发行上市提出补充说明要求 涉及股权架构 数据安全及分红合理性等三大类共9项问题 [1] - 专家指出分红合理性 社保合规 股权架构及数据安全是影响港交所聆讯结果的核心变量 [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 创始人杜中兵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 配偶权益及信托受益人持有公司83.38%股份 [4] - 杜中兵家族通过D&H (BVI) LTD持有75.26%股份 北京备面积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7.95%股份 [6] - 股权高度集中 杜中兵家族拥有绝对控制权 [4][6] 分红行为与财务表现 - 2025年1月公司在盈利背景下突击分红7000万元 并按持股比例向杜中兵家族派发约5800万元 [5] - 分红时点公司流动负债7.17亿元 流动资产8.64亿元 净流动资产仅1.47亿元 [6] - 专家质疑在负债承压情况下进行大额分红的合理性 及后续上市融资的必要性 [3][7] 社保公积金欠缴与用工结构 -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 公司欠缴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分别为160万元 120万元 70万元及10万元 [7] - 截至2025年3月末 公司拥有1789名全职员工及9292名非全职人员(含3168名兼职及6124名外包) [9] - 公司解释欠缴原因为员工流动率高 部分员工不愿缴纳个人部分及偏好参加农村社保计划 [9] 经营数据下滑 - 2024年人均消费降至142元(同比降5.33%) 餐厅日均销售额降至5.27万元(同比降11.88%) [12] - 2025年第一季度人均消费进一步降至138元(2024年同期为148元) [12] - 同店销售额增长率在2024年为-9.9% 2025年第一季度虽回升至2.1%但仍远低于2023年水平 [14] 品牌争议事件 - 2025年2月创始人杜中兵发表"火锅不是服务底层人民"言论引发舆论风波 后公开道歉 [15] - 2023年2月因"18元5片富硒土豆"事件陷入定价争议 公司澄清为小份量并致歉 [16] - 2017年与海底捞就鸭血产品发生公开论战 公司以"产品主义"对抗"服务主义"定位 [17] 业务布局策略 - 公司坚持直营模式拒绝盲目扩张 未来可能采用子母品牌模式实现市场下沉及客单价调整 [14] - 差异化产品策略要求持续保持高客单价与食材独特性 但易引发性价比争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