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特色产业
搜索文档
第一观察 | 广东行,总书记指引经济大省挑大梁
新华社· 2025-11-08 23:30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5] - 运用改革办法破解高质量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 [5] - 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抓好对内开放 [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和6%的人口创造出全国九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6] - 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效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6] - 广东需发挥大湾区建设的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 [6] 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 [7] - 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7] -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8] - 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9] -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9] 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 - 经济大省不仅指经济块头大,更意味着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肩负的责任大 [9] - 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6年居全国第一,需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担当 [8][9] - 广东在编制“十五五”规划时需有高站位、大格局,体现走在前、作示范、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4]
胡向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特色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搜狐财经· 2025-11-02 22:37
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 - 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包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美乡村、促进农民增收三个重点部分 [5] - 促进农民增收是打通资金渠道以支撑农业现代化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 [5] - 各地区发展需梳理自身优势以发挥特色 [9] 农民增收与产业发展 - 促进农民增收需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做足“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 [7] -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十分之七的水饺,食品加工是重要增收产业 [7] - 挖掘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潜力,发展特色种养、食品、手工等乡土产业,培育如柞水木耳、枣庄石榴等特而精的农产品 [7]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与二产结合的加工品以及与三产融合的文旅产品,例如安吉从矿产转向文旅与农业结合的发展模式 [9] 粮食安全与生产能力提升 - 当前粮食总产量为1.4万亿斤,需通过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依靠科技和政策发力来保障粮食安全 [11] - 耕地保护重在保障数量并提升质量,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旱涝问题,例如华北地区将加强排水设施建设 [11] - 农业科技创新需全链条创新,围绕良种、良法、良机、良艺结合,将试验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目前全国平均单产仅相当于试验田一半,潜力巨大 [11] 乡村全面振兴的挑战 - 乡村全面振兴面临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生态五大振兴的挑战,核心在于实现要素的正常流动 [13] - 人才振兴的关键是实现城乡之间人才的双向流动和上下流动,通过打破制度壁垒为乡村振兴整体赋能 [13]
做强做优乡村特色产业
经济日报· 2025-10-18 05:41
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性与现状 - 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带动农民增收、丰富食物供给并提升农业竞争力 [1] - 近年来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各类特色农产品产值不断攀升,表现出很强竞争力 [1] - 当前产业发展面临挑战,包括产业同质化竞争凸显、科技与人才支撑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短板 [1] 产业发展原则与布局 - 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立足"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 [2] - 依托种养业、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等,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 [2] - 具体措施包括发展特色种养、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基地、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发展乡土产业以及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农文旅融合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必须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和效益,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3] - 着力突破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质量溯源等关键技术瓶颈,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技术"转变 [3] - 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智能农场和数字车间,拓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渠道 [3] -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实施"头雁"项目,引进高端人才,培育本土能手,建设科技示范基地 [3] 机制创新与农民增收 - 创新农户与市场利益联结机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农民稳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4] - 创新产权与金融联动机制,探索扩大农村产权抵押物范围,开发特色产业贷,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4] - 创新品牌培育与保护机制,建立"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利益反哺"路径,将品牌价值转化为产业效益 [4] 深化改革与发展保障 -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 -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要素保障,促进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城乡双向流动 [4] - 发展需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市场规律,选准产业赛道,坚持规划引领,稳步推进、久久为功 [5] - 特色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和切入点,随着战略实施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5]
今年我省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培育计划 - 今年将遴选并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项目是五年行动的第四年前三年已累计完成培育1900人 [1] - 学员遴选聚焦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乡村特色产业帮扶产业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产品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1] - "三支一扶"人员和乡村文旅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纳入培育范围 [1] "头雁"培育模式 - 培育时限为一年采取"四个一"培育模式 [1] - 包括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 [1] - 组织"头雁"到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体验式学习 [1] - 至少组织一次学员互访活动确保"头雁"都至少参与一次互访交流 [1] 培育成效 - 学员表示通过系统专业学习和其他地方学员广泛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 [2] - 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实现信息互通让学员受益匪浅 [2] - 具体案例显示学员对鸭稻共养项目更有信心计划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2]
3个方面20条措施,山东省政府出台首个关于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齐鲁晚报网· 2025-05-09 16:26
山东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山东省政府出台首个乡村富民产业专项政策文件《实施意见》,体现省委省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决心 [3] - 政策核心目标为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路径构建山东特色乡村富民产业体系,到2027年实现农民经营性/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3] - 发展原则包括立农为农、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片区推动四大方向,强调保护耕地/生态、尊重农民意愿和市场经济规律 [5] 重点任务分解 乡村特色产业 - 构建"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完善"13+N"培育体系 [4] - 推动品种更新换代、数字农业发展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 [4] - 分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4] 农产品加工业 - 鼓励产地初加工与精深加工技术应用,引导企业向园区/产地下沉形成集聚区 [4] - 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农产品,打造加工优势集聚区 [4] 农文旅融合 - 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4] 乡村服务业 - 加强商贸流通与电商产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村生活服务场景 [4] 实施保障措施 -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通过财政奖补/产业基金重点帮扶经济弱县 [5] - 强化财政/金融/人才/科技要素支持,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打造片区集聚区 [5] - 突出品牌引领和市场开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社会支持氛围 [5] 后续推进计划 - 省农业农村厅将以片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平台搭建和政策机制完善推动任务落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