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与区块链
搜索文档
Circle Q3交易量暴增580%,但收入命脉掌握在美联储手中
新浪财经· 2025-11-20 18:28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美港股观察社) 作者:Richard Durant 编译:美港股观察社 Circle第三季度业绩表现强劲,其收入多元化的努力已开始见效。不过,这一成效的完全释放将是一个 缓慢的过程,与此同时,若经济陷入衰退,几乎没有任何因素能阻止Circle业务出现全面崩盘。 10月中旬至今,该公司股价已下跌逾40%。短期利率持续走低,尽管截至目前跌幅相对温和。近几周比 特币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这可能会抑制市场对稳定币的需求。尽管如此,在股价近期下跌后,其长期 发展逻辑仍具有较强吸引力。但若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恶化,Circle股价将缺乏支撑。 市场环境 近期稳定币领域最重要的变化,是更有利的监管环境的出台。尽管其全面影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难以完 全显现,但由于Circle始终专注于合规运营,它在把握这一机遇方面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在市场热潮的推动下,第三季度流通中的稳定币总量同比增长59%。本季度Circle的市场份额也升至 29%。据报道,稳定币交易量同比增长约130%,其中USDC(Circle发行的美元稳定币)的交易量占比 提升至40%。尽管这些数据表现积极,但近期市场回调可能会在短期内抑制稳定币需 ...
Circle(CRCL.US)FY25Q3电话会:稳定币市场份额升至29% 正探索发行原生代币
智通财经网· 2025-11-13 16:18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FY25 Q3总收入与储备收益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66% [1] - 调整后EBITDA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78%,利润率达57% [1] - 其他收入显著增长至2900万美元,主要包括区块链服务订阅收入 [1] - 上调2025年度其他收入指引至9000万至1亿美元区间,反映订阅与服务收入强劲增长及交易收入动力 [3] - 预计全年RLDC利润率维持在38%左右高位区间,调整后运营支出上调至4.95亿至5.1亿美元区间,反映对平台能力建设及全球合作伙伴的投入 [3] USDC生态系统增长 - 三季度USDC流通量达7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1] - 链上交易额达9.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80% [1] - 平台内USDC持有量为102亿美元,显示机构采用率提升 [1] - USDC稳定币市场份额在第三季度升至29%,整体稳定币流通量同比增长59% [1] - 跨链传输协议(CCTP)交易量达313亿美元,同比增长640%,占主要桥接服务商总量的47%,10月份超50% [1] 平台扩展与网络发展 - 新增5条支持链,目前覆盖28条链,体现对市场中立的承诺 [1] - ARC网络公共测试网已启动,吸引超100家世界级企业参与,包括阿波罗、亚马逊云服务、贝莱德、汇丰等 [2] - 正探索发行原生代币,以驱动网络实用性、激励机制和治理,目标在2026年实现商业主网上线 [2] - Circle支付网络(CPN)注册金融机构增至29家,55家处于审核中,500家寻求加入,覆盖市场包括巴西、加拿大等,计划扩展至哥伦比亚、欧盟等地区 [2] - 过去30天支付量较五个月前增长超100倍,年化交易量达34亿美元 [3] 产品与市场应用 - USDC在永续合约市场扩张,尤其在币安和超流动性等平台 [1] - 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USYC规模达约10亿美元,增长超三倍,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 [1] - 与Brex、德意志交易所、Fireblocks等企业合作,为全球用户提供美元通道服务 [2] - 推出CPN控制台和支付结算功能,支持稳定币自动化支付 [2] 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基础设施是新兴链上和DeFi金融系统的基石,反映金融系统构建模块向代码、智能合约和代币化资产迁移的全局架构转变 [5] - 关键优势包括最完善的流动性网络、在55个市场获得相关许可的监管和基础设施护城河,以及网络效用、开发者生态和流动性形成的强大复合效应 [14] - 公司专注于与拥有良好分发能力且能共同增长的平台建立伙伴关系,例如拥有数亿甚至数十亿用户的金融超级应用 [10] - 并购被视为加速核心产品的工具,今年已完成3笔交易,未来将继续在区块链、数字资产及支付网络领域寻求并购机会以加速发展 [9] 监管与行业趋势 - 监管清晰化,如美国通过《21世纪金融法案》,推动了更多主流金融机构、支付公司、数字银行及大型企业采用稳定币 [5][6] - 传统金融市场开始拥抱稳定币,将其用作抵押品和结算工具,例如与洲际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等合作 [15] - 稳定币在国际支付领域增长强劲,第三方分析公司Artemis数据显示企业对企业(B2B)国际支付近期增长非常强劲 [15] 业务运营与财务细节 - 订阅和服务收入的强劲增长主要来自区块链网络合作伙伴关系,包含前期集成费用和持续的维护费用 [11] - 交易收入从上季度的580万美元降至本季度的470万美元,环比下降主要源于上一季度USYC产品大量赎回导致的异常高点 [11][12] - 公司对第四季度RLDC利润率的指引采取略微保守的姿态,基于有信心的交付部分制定指引 [13] - 在建立会员制支付网络时,公司专注于获取主要市场发起方至全球目的地的优质资金流,并确保网络参与者的高质量以指数级提升网络价值 [8]
美元币钱包遇上“鹰鸽激战”!最新XBIT Wallet解读美联储“预防式降息”
搜狐财经· 2025-09-21 22:01
美联储降息与市场反应 - 美联储降息决议以11:1高票通过,创下近十年最团结投票记录,但点阵图显示内部存在分歧,9名委员支持更激进降息,1人主张降息150个基点 [1] - 降息后黄金期货短暂冲高至3744美元/盎司,美元指数触底96.224后反弹至97.66,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4.133%,市场表现为温和波动 [3] - 美联储政策操作呈现鹰派表态与鸽派操作的矛盾,被描述为风险管理决策和生存智慧 [1][4] XBIT Wallet产品安全架构 - 产品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去中心化架构隔离政策波动风险,其独创的双密钥体系将交易密钥与资产密钥物理分离 [3] - 私钥管理采用军工级加密算法生成256位随机私钥,并通过BIP39协议转化为12词助记词,12词组合可生成2的128次方种密钥组合 [3] - 安全机制包括助记词离线存储于钛合金密钥卡、生物识别双重认证以及助记词沙盒验证系统,实现热钱包便捷性与冷钱包安全性的平衡 [3][6] XBIT Wallet技术功能创新 - 智能合约引擎内置风险管理模块,可实时监测链上交易风险并在异常波动时自动触发熔断保护 [4] - 去中心化交易所首创流动性池动态调节算法,能在降息周期中自动优化美元币钱包的流动性配置 [4] - 技术支持跨链原子交换,实现美元币钱包与全球主流资产的无缝兑换 [6]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在美联储降息后的48小时内,XBIT Wallet的美元币钱包交易量激增300%,助记词备份教程访问量突破百万次 [9] - 市场选择被解读为在政策波动期对去中心化钱包独特价值的认可 [9] 治理模式与行业定位 - DAO治理模块允许持币用户通过投票决定协议升级、手续费调整等重大事项,体现代码即法律的治理模式 [6] - 产品定位为Web3经济通行证和安全堡垒,旨在在波动市场中为数字经济构建确定性锚点和安全边界 [1][9]
Stablecoins vs. Tokenized Securities: The Risks and Benefits for Investors
Yahoo Finance· 2025-09-13 20:32
核心技术基础 - 稳定币和证券型代币均基于通用、可互换的代币标准(如以太坊的ERC-20)运行,发行者可定义代币总供应量和细分精度[3] - 代币发行模式灵活,可根据需求持续铸造或一次性预铸特定数量[3] 稳定币发展历程 - Tether公司于2015年首次发行USDT,但其大规模采用始于2017年迁移至以太坊后,交易成本显著降低[4] - 自迁移后,Tether及其他发行方明显倾向于使用以太坊风格的智能合约平台[4] 证券型代币早期探索 - 与稳定币发展同期,早期证券型代币先驱(如Overstock的tZERO和Protos对冲基金)开始利用以太坊智能合约逻辑,设想链上金融资产可像加密货币一样便捷交易[5] - 尽管稳定币迅速普及,早期证券型代币因面临难以逾越的监管障碍而发展受阻[6] 证券型代币的法律框架创新 - 为克服区块链无许可特性与证券法(禁止匿名所有权并强制严格监管)的冲突,证券型代币发行方开发了新型法律框架[7] - 该框架使用特殊注册托管人持有的证券,并将其封装在代币化包装器中,利用特殊目的载体(SPV)来隔离金融风险[7][9] - 该模式被视为迈向完全链上证券(资产原生数字化、无需中介)的过渡步骤[9] 行业影响与潜力 - 稳定币和证券型代币这两种区块链技术有望通过更快的结算速度、扩大投资者准入和释放流动性来改变全球金融业[1] - 尽管基于相同底层技术,但两种产品为用户带来的益处和风险各不相同[2]
蓝港互动(08267.HK)披露加密货币持有量情况,拟启动1亿美元资管计划扩大全球加密资产与Web3领域战略布局
格隆汇· 2025-08-14 06:44
加密货币持仓情况 - 公司直接持有97.08单位比特币 平均成本73,015美元/单位 [1] - 参股公司持有96单位比特币 合计持有193.08单位比特币 [1] - 公司直接持有913.63单位以太坊 平均成本3,155美元/单位 [1] - 参股公司持有794单位以太坊 合计持有1,707.63单位以太坊 [1] - 公司直接持有7,692单位Solana 平均成本165美元/单位 [1] - 参股公司持有6,365单位Solana 合计持有14,057单位SOL [1] 资产管理体系 - 加密货币资产由专业团队LK Crypto统一管理 [1] - 团队核心成员平均具备八年加密货币及区块链行业经验 [1] - 团队熟悉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和链上数据分析等领域 [1] - 严格执行多重签名托管和实时链上监控等风控措施 [2] 战略发展计划 - 启动1亿美元资产管理及募资计划 [2] - 计划包含公司现有资金及持有的加密资产 [2] - 向市场开放并引入外部投资者共同参与 [2] - 资金重点配置优质加密货币资产和Web3生态基础设施 [2] - 计划旨在扩大公司在加密资产与Web3领域的战略布局 [2]
在香港稳定币的沸腾时刻,一些回归常识的冷思考
虎嗅APP· 2025-08-11 21:51
香港稳定币监管框架 -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年8月1日生效,成为全球首个以发牌制度为核心的法币锚定稳定币监管框架[4] - 监管部门对稳定币发行持非常谨慎态度,预计牌照发放数量极少,重点关注申请者的金融风险管控和反洗钱能力[6][7] - 香港监管核心关切是稳定币可能脱离银行账户体系和SWIFT系统后带来的反洗钱漏洞,监管严格程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8][9] 稳定币发展现状与趋势 - 稳定币最初是为解决加密货币波动性问题而诞生,主要功能是作为加密资产定价基准而非支付工具[45] - 中国内地可能从接受稳定币开始逐步接受整个加密货币生态,后续可能扩展到RWA和比特币[17][19] - 全球稳定币立法浪潮下,中国难以继续视而不见,需要应对国际货币竞争格局变化[17][18] 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 RWA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法定货币代币化(2014年起)、金融资产代币化(2024年起)、实物资产代币化[24][26] - 实物资产代币化面临最大挑战是如何确保链下资产与链上数字孪生体的一一对应关系,目前技术方案尚不成熟[25][26] - 有效的RWA需要先将实物资产金融化(如ETF),再通过持牌金融机构进行代币化,而非简单映射[27][28] 区块链技术本质 - 区块链代表人类记账方法的第三次变革,从单式记账、复式记账发展到分布式账本[32][35] - 分布式账本构建了新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实现点对点交易、逐笔结算和7×24小时运行,显著提升效率[38][39][40] - 区块链技术、记账方法和金融基础设施这三层基础支撑了所有代币(包括稳定币和RWA)的存在[43] 香港数字金融机遇 - 香港具备成为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包括"一国两制"下的普通法体系和连接中国市场的地位[51][52][53] - 与新加坡定位"亚洲瑞士"不同,香港定位"亚洲华尔街",更适合活跃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55][56] - 全球资本配置调整和DeepSeek等因素推动资金重新流入香港,带来数字金融发展新机遇[53][54]
在香港稳定币的沸腾时刻,一些回归常识的冷思考
虎嗅· 2025-08-09 22:28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 - 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生效 成为全球首个以发牌制度为核心的法币锚定稳定币监管框架 [1] - 条例生效后市场热度高涨 但监管部门态度极为谨慎 预计牌照发放数量将非常有限 [3] - 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申请者的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和反洗钱经验 监管标准将超出市场预期 [3] 香港监管态度分析 - 香港监管部门核心关切是稳定币可能带来的反洗钱漏洞 而非货币竞争角度 [6] - 监管部门担忧稳定币脱离银行账户体系和SWIFT系统后 可能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声誉 [7] - 香港采用英美法系 遵循"法无禁止皆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 [12][13] 稳定币发展前景 - 稳定币最初是为解决加密资产价格波动问题而设计 并非单纯支付工具 [53] - 稳定币代表基于区块链的新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具有点对点、秒级到账、近乎零成本等优势 [42] - 预计中国内地将从接受稳定币开始 逐步接纳整个加密资产生态 [16] RWA发展现状与挑战 - RWA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法币代币化(2014年起)、金融资产代币化(2024年起)、实物资产代币化 [25] - 实物资产代币化面临最大挑战是如何确保链下资产与链上代币的锚定关系 [25] - 建议将实物资产先转化为标准化金融产品(如ETF) 再进行代币化 [30] 区块链金融创新本质 - 区块链代表人类记账方法的第三次革新 从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再到分布式账本 [36] - 分布式账本重构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实现点对点交易和逐笔结算 [41][44] - 新型基础设施具有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少环节 符合商业发展规律 [47] 香港数字金融机遇 - 香港具备成为全球数字金融中心的独特优势 包括"一国两制"下的英美法系环境 [61] - 香港定位为"亚洲华尔街" 与新加坡"亚洲瑞士"的定位形成差异化 [66] - 全球资本重新配置背景下 香港成为资金重要流入地之一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