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业
搜索文档
欣旺达:接受华泰证券等投资者调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02:13
公司近期动态 - 公司于2025年10月29日接受了华泰证券等投资者的调研活动,由董事会秘书曾玓等人参与接待并回答问题 [1] - 公司当前总市值为614亿元 [2] 公司业务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100%来自于工业制造业 [1]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0-26 08:05
核心观点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其价值挖掘流程复杂,高度依赖政策明晰的制度框架与实施路径,随着市场化体系健全,地方性数据交易机构与数商为代表的产业模式正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核心[1]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在政策与产业建设共同作用下逐步完善,行业向更高价值的“政产联动”迈进[2] - 数据产业链价值流通体系的政策性完善与地方性数据体系健全成为国内数据要素价值链流通的重要保障,数字产业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4]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17年的27.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六年整体规模翻倍,复合增长率约为12.07%[6]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3.49万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0%[6] - 国内数据要素行业规模预计将以约20.26%的复合增长率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整体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2028年将突破3000亿元[6] - 以数据加工与分析为核心的数据处理环节将成为产业规模占比最高的细分产业,预计2028年整体规模达到1440亿元[6] 数据价值链流通体系 数据合规与确权 - “数据二十条”政策明确了公共数据等三大数据源的分类分级确权制度,划分了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与产品经营权[11] - 数据资产的非损耗、非排他与非竞争属性导致传统生产要素分配模式无法套用,建立专属数据资产的权属划分体系成为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11] - 实践中存在公共数据开放度不够、企业数据流通受阻、个人数据信息边界不清等问题,执行稳定性与刚性更强的数据要素权属法律体系建设成为关键[11] 数据登记 - 数据产权登记是保障数据资产权属划分、促进价值释放的重要环节,根据数据资源、数据产品及数据资产三类形态差异,负责登记机构也存在差别[13] - 公共数据资源管理构建起以《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为核心的“1+3”政策体系,通过“一个标准、两级平台”建设路径实现登记资讯互联互通[13] 数据价值评估 - 自2019年《数据资产评估》专家指引发布以来,数据评估的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公共数据资源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评价》为公共数据价值评估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体系[16] - 数据资产的非实体性、价值易变性等特征导致实际评估流程难度远高于预期,市场公允价值评估对信息透明度与传输效率提出更高要求[17] 数据资产入表 -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标志数据资产入表迈入制度化新时代,实现数据资源从“隐性资产”向“显性资产”转化[19] - 从入表资产登记使用场景来看,对外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内部降本增效与AI大模型开发成为三大主流应用场景,但选择在数据交易所产品登记、上架的企业比例不高[19] 数据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所设立数量、产品丰富度、入驻数商数量等多方面表现提升显著,但国内数据交易呈现“内冷外热”分布模式,“点对点”的场外交易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1] - 《“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从政策角度认可了场外交易对于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21] 数据资本化应用 - 数据要素资本化在价值变现路径与释放充分度方面更具优势,通过优化数据密集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拓展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渠道[23] - 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在帮助数据资产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扩大了其负面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23] 数据资产通证化 - 数据资产通证化通过RWA将实物资产数字化,RDA作为锚定实数融合实体资产的“升级版稳定币”,将区块链中流通的普通数据转化为具备稳定收益预期和融资能力的“金资产”[25] - 为保障可信数据资产流通安全,上海数交所提出了以“一桥、两所、两轴”为底层架构的DCB体系[25] 产业实践与规模拆分 - 金融行业预计占据约三分之一的数据要素市场规模,互联网产业凭借数据流量引入与技术优势占据约20%规模,通讯、制造、政务、医疗、交通等产业也将逐步提升数据产业规模[28] - 金融行业数据要素规模预计以约19.06%的复合增长率,于2028年突破1000亿元[31] - 工业制造业数据要素市场规模预计以约24.22%的复合增长率,由2025年的157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302亿元[34] - 医疗健康业数据要素规模预计以约23.69%的复合增长率稳步提升,2028年将突破250亿元[36] 行业发展趋势 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 高质量数据集是指将原始数据按照特定标准进行智能化处理后形成的高价值、高密度、标准化数据集合,能够为人工智能训练等场景提供数据资源支持[3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7个数据标注基底已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过29PB,服务大模型163个[39]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 -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数据流通架构体系,数据资源在“可用不可见”前提下实现价值共创[42] - 2025年国家数据局公布了首批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名单,63个入选试点项目涵盖13个城市、22个行业以及28个企业,2028年全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数量计划突破100个[42]
欣旺达:10月1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6 16:05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召开第六届第二十次董事会临时会议,审议了关于向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市分行申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议案 [1] - 公司当前市值为566亿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构成为工业制造业占比100% [1]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30 08:06
核心观点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特性,其价值挖掘需依赖政策框架与市场化体系,通过政产联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以20.26%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预计2028年突破3000亿元,其中数据处理环节规模占比最高达1440亿元[4][6] - 数据价值链流通涵盖合规确权、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资本化及通证化七个环节,需建立专项制度体系保障价值释放[11][13][16][19][21][23][25] - 金融业(19.06%复合增长率)、工业制造业(24.22%复合增长率)、医疗健康业(23.69%复合增长率)为数据要素核心应用产业,2028年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302亿、250亿元[28][31][34][36] - 高质量数据集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成为新阶段发展重点,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建设524个数据集(规模29PB),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计划突破100个[39][40][4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27.2万亿增长至2023年53.9万亿,六年翻倍,复合增长率12.07%[6]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49万亿元,占GDP10%,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长率20.26%,2025年达2000亿元,2028年突破3000亿元[6] - 数据处理环节为规模最高细分产业,2028年预计达1440亿元[6] 数据价值链流通体系 合规与确权 - 数据二十条明确三大数据源分类分级确权制度,划分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与产品经营权[11] - 实践存在公共数据开放不足、企业流通受阻、个人数据边界模糊等问题,需建设刚性法律体系[11] 数据登记 - 数据资源由行政事业单位登记,数据产品及资产由交易机构登记,公共数据采用"1+3"政策体系与国家总枢纽平台[13] -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对接省级平台,打破数据隔阂[13] 价值评估 - 2019年发布数据资产评估指引,2024年6月新增公共数据社会与经济价值评价标准[16] - 数据价值易变性导致评估难度高,需动态调整及市场公允价值机制[17] 资产入表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数据资源可计入无形资产、存货等科目[19] - 入表资产主要用于对外服务、内部降本及AI开发,场内交易活跃度不足[19] 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所数量及产品丰富度提升,但场外交易占主导 due to 流程复杂及成本因素[21] - 政策调整为"场内与场外协调发展",需解决场外交易安全与权属分配问题[21] 资本化应用 - 数据资产可用于企业融资与股权投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但需动态评估控制风险[23] 资产通证化 - RWA实现实物资产数字化,RDA通过数据资产壳等创新模式转化为稳定收益资产[25] - DCB体系保障通证化安全,支持ABS及跨境融资[25] 产业实践规模 - 金融业占据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互联网产业占20%,通讯、制造、政务、医疗、交通持续增长[28] - 金融业数据要素规模以19.06%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达1000亿元[31] - 工业制造业以24.22%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157亿元,2028年302亿元[34] - 医疗健康业以23.69%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突破250亿元[36] 发展趋势 高质量数据集 - 高质量数据集为AI产业关键要素,2025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数据标注领域[3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建设524个数据集(29PB),服务163个大模型[39] 可信数据空间 - 2025年发布可信数据空间行动计划,首批63个试点涵盖城市、行业及企业[42] - 2028年计划建设超100个可信数据空间,形成数据生态体系[42]
多部门密集部署,传递哪些信号?(锐财经)
人民日报· 2025-08-06 03:15
宏观政策部署 - 下半年宏观政策关键词为"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聚焦稳就业扩内需的政策预研储备[2] - 财政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以形成实物工作量[3]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通过多种工具维持流动性充裕,确保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目标匹配[3] 扩大内需措施 - 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下半年将强化政府投资管理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4] - 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制定消费品供需适配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终端、无人机等技术应用推广[4] - 财政部拟完善养老、育幼、旅游等消费政策体系,推动免税零售业务发展并实施消费贷款贴息[5] 产业与创新支持 - 财政政策将统筹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壮大及未来产业布局[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巩固工业经济基本盘,通过技术开发应用促进新型消费增长[4] 就业与民生保障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培育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增长点,落实就业补贴和贷款政策[7] - 农业农村部目标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防范规模性返贫风险[7]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稳定就业、保障能源供应链安全,加强民生商品保供稳价[7]
“解放日”变“冻结日”!关税致全球并购交易量创20年来新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5:14
全球并购活动下滑 - 4月全球宣布的并购合同数量降至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仅2330笔,比历史月平均水平低34% [1] - 美国市场4月仅达成555笔交易,为2009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全球并购活动价值下滑至2330亿美元,较3月份低54%,较过去20年月平均水平低20% [4] 行业影响与交易结构变化 - 科技行业交易占美国近6000亿美元交易总额的近40%,交易价值更多集中于知识产权而非受关税影响的实物商品 [7] - 电信、媒体、服务、油气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受关税影响较小,而工业、医疗保健和科技领域商业模式因关税面临更大变化 [7] - 依赖进出口的制造商受关税政策冲击显著 [7] 市场反应与银行策略调整 - 银行家建议客户暂停并购和IPO活动,直至美国政策更明确 [4] - 企业高管因关税影响不确定性选择保留现金,推迟交易决策 [4] - 大型交易如Global Payments以242.5亿美元收购信用卡处理公司未能扭转市场颓势 [4] 政策与市场波动关联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及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加剧市场波动,4月波动率飙升至历史性水平 [7] - 尽职调查的连锁反应进一步抑制交易活跃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