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业
搜索文档
南向资金追踪|10月净买入925亿港元 加仓金融及能源股减持医疗保健行业
新浪财经· 2025-10-31 19:48
智通财经10月31日讯(编辑 冯轶)据Wind数据显示,10月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925亿港元,流入规模较9月下滑约50%,主要由于国庆假期港股通交易暂停 影响。 整体上看,10月南向资金仍以流入为主,但资金流入强度随着恒指行情震荡呈现减弱趋势。 | | 南向资金10月流向 | | | --- | --- | --- | | 所属行业 | 净买卖金额(亿) | 占行业总市值 | | 要鄙亦 | 208.11 | 1.27 | | 非必需性消费 | 155.86 | -0.34 | | 能漫亚 | 92.7 | 0.48 | | 原材料业 | 85.22 | 0.43 | | 地产建筑业 | 81.54 | -0.04 | | 资讯科技业 | 70.52 | -0.75 | | 工业 | 58.37 | 0.16 | | 电讯业 | 55.56 | 0.04 | | 必需性消费 | 48.08 | 0 | | 公用事业 | 17.46 | 0.13 | | 综合企业 | 0.47 | 0.01 | | 医疗保健业 | -50.14 | -1.3 | 行业层面,本月资金对金融、能源类板块关注度增加,分别净流入208 ...
234只港股获南向资金大比例持有
搜狐财经· 2025-10-31 09:48
南向资金整体持股概况 - 截至10月30日,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合计持有4795.42亿股港股通标的股,占标的股总股本比例达18.97% [1] - 南向资金合计持股市值为62405.23亿港元,占标的股总市值的比例为14.50% [1]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过20%的个股有234只,持股比例在10%至20%之间的个股有134只 [1] 高比例持股个股特征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个股是中国电信,持有98.76亿股,占港股已发行股份比例达71.15% [1] - 持股比例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中远海能(70.14%)和绿色动力环保(70.09%) [1] - 南向资金高比例持有的个股多数为AH概念股,在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共有124只,占比为52.99% [1] 高比例持股行业分布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工业,分别有55只、34只、34只个股 [2] - 医疗保健业代表性高持股比例公司包括康龙化成(62.51%)、白云山(60.88%)、君实生物(57.09%) [2] - 金融业代表性高持股比例公司包括弘业期货(62.28%)、中州证券(60.41%)、东方证券(58.02%) [2]
港股投资周报:恒生科技领涨,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69.75%-20251025
国信证券· 2025-10-25 19:23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关于量化模型和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模型**[14][15] * **模型构建思路**:该模型旨在对分析师推荐股票池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双层优选,挑选出同时具备基本面支撑和技术面共振的超预期股票[14][15]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首先,以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分析师首次关注、分析师研报标题超预期事件作为分析师推荐事件构建分析师推荐股票池;接着,对分析师推荐股票池中的股票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两个维度的精选,构建最终的港股精选股票组合[15] 2. **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因子**[20][22][23]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动量效应和趋势跟踪策略的有效性,从创出250日新高的股票池中,综合考量分析师关注度、股价相对强弱、股价路径平稳性、创新高连续性等角度,筛选出趋势更为稳健的"平稳创新高"股票[20][22][23]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池**:全部港股,但需剔除成立时间不超过15个月的股票[23] * **核心指标 - 250日新高距离**:用于量化创新高情况,计算公式为: $$250 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Closet`为最新收盘价,`ts_max(Close, 250)`为过去250个交易日收盘价的最大值。若最新收盘价创出新高,则该值为0;若较新高回落,则为正值,表示回落幅度[22] * **筛选条件**: 1. **分析师关注度**:过去6个月内,买入或增持评级的分析师研报不少于5份[23] 2. **股价相对强弱**:过去250日涨跌幅位于样本池前20%[23] 3. **股价平稳性(综合打分,取前50%)**: * **价格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 / 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22][23] * **创新高持续性**:过去120日的250日新高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均值[23] 4. **趋势延续性**:过去5日的250日新高距离在时间序列上的均值,取排序靠前的50只股票[23] 模型的回测效果 * **港股精选组合模型**[15][19] * 回测区间:20100101-20250630[15] * 年化收益:19.11%[15][19] * 相对恒生指数超额收益:18.48%[15][19] * 信息比率 (IR):1.22[19] * 跟踪误差:14.55%[19] * 收益回撤比:0.78[19] * 最大回撤:23.73%[19]
创下7558倍认购新纪录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涨38%
财经网· 2025-10-20 18:52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任子青 吴君 港股持续火热,港股新股的表现也非常亮眼。港股新股创出7558倍的认购倍数新纪录,新股首日表现也是非常不错,今年 以来港股新股更是首日平均大幅上涨38%,近期更是动辄翻倍。从近期知名港股IPO来看,高瓴、高毅、景林等私募机构也 以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 对于港股新股表示,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多家私募机构,港股新股发行定价很市场化,还是要根据新股价值和估值考虑是 否参与,对于合适的标的会进行参与。对于港股后市,受访私募认为,在AI产业趋势明确、流动性环境改善、估值处于低 位等多重因素支撑下,港股具备持续修复的潜力,看好科技、医药、高股息等方向。 创下7558倍认购新纪录 今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涨38%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且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48.10%,恒生科技指数年 初至今累计涨幅达28.92%,均超过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欧洲主流国家的股指涨幅。 今年港股IPO市场也格外活跃,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劲,共有68只新股上市, 合计实际募资总额约1865亿港元,包括宁德时代、紫 ...
一天暴涨68%,高瓴、高毅、景林等私募“赚大了”
36氪· 2025-10-20 08:34
创下7558倍认购新纪录,今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涨38%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活跃且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48.10%,恒生科技指数年 初至今累计涨幅达28.92%,均超过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欧洲主流国家的股指涨幅。 今年港股IPO市场也格外活跃,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新股市场整体表现强劲,共有68只新股上市, 合计实际募资总额约1865亿港元,包括宁德时代、紫金黄金国际、恒瑞医药、三花智控等超大型IPO。与此同时,今年以 来,港股新股破发率仅为22%,创九年新低,首日平均上涨38%,远高于去年同期,尤其9月9日以来上市的14只新股,无一 破发,其中大行科工更是以7558.4倍的认购倍数创下新纪录。 | 证券向称 | 上市日期 | | 上市首日涨跌 上市以来涨跌 | 最新总市值 | 恒生一级行业名称 | | --- | --- | --- | --- | --- | --- | | | | 幅(%) | 幅(%) | (亿港元) | | | 云亦 | 2025-10-16 | 26. 05 | 11. 92 | 73. 53 | ...
一天暴涨68%!高瓴、高毅、景林等私募“赚大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19 21:14
港股新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港股新股首日平均大幅上涨38%,破发率仅为22%,创九年新低 [3][4] - 9月9日以来上市的14只新股无一破发,其中大行科工以7558.4倍的认购倍数创下新纪录 [4] - 具体新股表现亮眼,例如挚达科技上市首日暴涨192.14%,轩竹生物-B首日上涨126.72%,金叶国际集团首日涨幅达330% [5][8] 知名私募参与情况 - 高瓴旗下的HHLR、高毅、景林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紫金黄金国际IPO,分别认购13.64亿港元、6.23亿港元、3.66亿港元 [8] - 紫金黄金国际上市首日涨幅68.46%,后续股价最高较发行价上涨121.96%,总市值达3956亿港元 [8] - 私募机构参与港股打新主要基于深度价值投资标准,注重行业地位与盈利确定性等基本面分析 [9][10] 港股市场整体环境 - 截至10月17日,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48.10%,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28.92%,跑赢全球主要市场 [4] - 市场活跃度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共有68只新股上市,实际募资总额约1865亿港元,融资总额位居全球第一 [4] - 南向资金积极参与,今年累计净买入已超1万亿港元,极大地改善了港股流动性 [5][13] 私募机构后市观点 - 机构认为港股估值处于全球洼地,在AI产业趋势明确、流动性环境改善等因素支撑下具备持续修复潜力 [6][12] - 看好科技、医药、高股息等方向,港股龙头公司因流动性好、全球业务能力强及在AI时代更受益而具备投资机遇 [12][13] - 市场驱动因素正从AI硬件投入转向AI应用规模化落地,为新经济提供基本面支撑 [12]
聚焦“硬科技+新经济”,港股通科技ETF招商(159125)10月13日发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10:34
基金产品发行 - 招商国证港股通科技ETF(159125)于10月13日正式发行,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987008)[1] 指数编制与成分特征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筛选30家市值领先、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快的科技龙头公司 [2] - 指数成分股需满足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速超10%或研发费用率高于5%的标准,并实行季度样本调整 [2] - 指数行业分布高度集中于非必需性消费(权重43%)和资讯科技业(权重42%),医疗保健业占12% [2]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79%,集中度高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 [2] 历史表现与风险特征 - 自2017年以来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累计收益率达209.77%,年化收益率为14.03% [3] - 同期指数年化波动率为33.78%,弹性较高 [4] - 指数历史表现优于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年化11.53%)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化6.80%) [3] 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指数市盈率为26.45倍,处于上市以来39%分位数,风险溢价处于基日以来76%分位数 [6] - 指数估值显著低于纳斯达克(43倍PE-TTM)和创业板指(45倍PE-TTM)等全球主流科技指数 [6] 市场资金动向 - 截至9月30日,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高达1.17万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其中9月净流入1885.17亿港元 [8] - 南向资金主要流向可选消费、非银金融、医药与软件硬件等行业 [8] - 今年前9个月港股回购总额达1367亿港元,科技公司是主力,腾讯控股回购577亿港元,占全市场42% [8] 机构观点 - 中信证券认为港股市场具备完整的AI产业链,并将受益于流动性外溢和AI叙事催化 [2] - 国泰海通观点指出外部扰动不会终结趋势,市场调整是增持时机,新兴科技或是主线,风格不会切换 [8] - 申万宏源认为科技没有持续调整的基础,市场有效突破需科技引领,2026年春季前科技产业催化显著多于顺周期 [8]
香港交易所(00388):8月跟踪:海外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港股ADT延续强劲表现
长江证券· 2025-09-15 07:31
投资评级 - 给予香港交易所(0388 HK)买入评级 维持现有投资评级 [2][7] 核心观点 - 截至2025年8月底 公司PE为37.02倍 处于2016年以来历史52%分位 具备配置性价比 [2][7] - 预计伴随互联互通政策持续加码香港资本市场 港股市场流动性将持续抬升 市场整体活跃度及估值有望提升 [2][7] - 预测2025-2027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分别为303亿港元 332亿港元 356亿港元 [2][7] - 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亿港元 206亿港元 223亿港元 [2][7]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29.3倍 27.7倍 25.4倍 [2][7] 业务表现分析 现货市场 - 2025年8月港交所上市证券市值达46.59万亿港元 环比增长3.8% 同比增长46.6% [8][10] - 港股换手率0.60% 环比上升0.01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0.30个百分点 [10] - 港股月度日均成交额(ADT)2791亿港元 环比增长6.2% 同比增长192.1% [7][8][15] - 北向交易月度ADT达3228亿港元 环比增长45.2% 同比增长204.9% [7][8][15] - 南向交易月度ADT达1552亿港元 环比增长7.4% 同比增长448.3% [7][8][15] - 恒生指数较2024年末上涨25.0%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7.0% [7][10] 衍生品市场 - 期货+期权日均成交张数158.9万张 环比增长5.0% 同比增长21.2% [7][19] - 期货ADV 62.7万张 环比增长9.6% 同比增长5.3% [7][8][19] - 期权ADV 96.2万张 环比增长2.1% 同比增长34.5% [7][8][19] - 牛熊证 衍生权证及界内证ADT 175亿港元 环比增长11.9% 同比增长58.6% [7][8][19] 商品市场 - LME日均成交张数69.8万张 环比下降0.3% 同比增长2.4% [7][8][25] 一级市场 - 2025年1-8月累计58只新股上市 合计规模1341亿港元 同比增长571% [8][29] - 单位IPO规模23.1亿港元 同比增长397.5% [29] - 8月单月6只新股上市 规模54亿港元 环比下降73% 同比增长189% [7][8][29] - 8月新上市衍生权证941个 环比增长11% 同比增长75% [7][8][31] - 8月新上市牛熊证2386个 环比增长5% 同比增长40% [7][8][31] - 截至2025年9月12日 236只股票处于待上市状态 [29] 投资收益 - HIBOR 6个月利率3.27% 环比上升1.00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0.98个百分点 [7][38] - HIBOR 1个月利率3.30% 环比上升2.26个百分点 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7][38] - HIBOR隔夜利率4.00% 环比上升3.82个百分点 同比上升0.58个百分点 [7][38] - 美国隔夜银行基金利率4.33% 环比持平 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 [7][38] 宏观环境分析 国内经济 - 2025年8月中国制造业PMI 49.40% 环比提升0.10个百分点 [7][42] -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49.5% 新出口订单指数47.2% 均环比上升0.10个百分点 [7][42] - 制造业生产指数50.8% 环比上升0.30个百分点 [7][42] 海外环境 - 美联储2025年9月预计降息25bp 2025年全年预计降息75bp [7][45] - 美国8月失业率4.30% 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7][45] - 美国8月CPI同比增速2.90%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7][45] - 核心CPI同比增速3.10% 较上月基本持平 [45]
221只港股获南向资金大比例持有
证券时报网· 2025-09-08 09:44
南向资金港股通持股概况 - 南向资金合计持有港股通标的股4392.98亿股 占标的股总股本比例17.18% 持股市值55641.08亿港元 占标的股总市值比例13.33% [1]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达221只 持股比例10%-20%的个股130只 持股比例5%-10%的个股89只 持股比例1%-5%的个股59只 持股比例低于1%的个股16只 [1]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中国电信 持有102.34亿股 占港股已发行股份比例73.74% 其次是绿色动力环保持股比例69.70% 凯盛新能持股比例67.91% [1] AH概念股持股特征 - 南向资金持股超20%的个股中AH股共118只 占比53.39% 持股比例10%-20%的个股中AH股占比18.46% [1] 行业分布特征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业(49只)、金融业(34只)、工业(30只) [2] 高持股比例个股明细 - 中国电信持股102.34亿股占比73.74% 收盘价5.70港元 日涨跌幅0.53% 属电讯业 [2]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2.82亿股占比69.70% 收盘价5.07港元 日涨跌幅7.87% 属工业 [2] - 凯盛新能持股1.70亿股占比67.91% 收盘价4.65港元 日涨跌幅4.26% 属工业 [2] - 中国神华持股22.88亿股占比67.74% 收盘价36.24港元 日涨跌幅2.20% 属能源业 [2] - 天津创业环保持股2.20亿股占比64.73% 收盘价3.80港元 日涨跌幅1.33% 属公用事业 [2] - 新天绿色能源持股11.83亿股占比64.34% 收盘价4.39港元 日涨跌幅4.77% 属公用事业 [2] - 弘业期货持股1.59亿股占比63.59% 收盘价4.19港元 日涨跌幅0.24% 属金融业 [2] - 中州证券持股7.57亿股占比63.33% 收盘价2.73港元 日涨跌幅0.37% 属金融业 [2] - 南方恒生科技持股71.09亿股占比63.04% 收盘价5.575港元 日涨跌幅1.64% [2] - 白云山持股1.33亿股占比60.64% 收盘价18.47港元 日涨跌幅2.04% 属医疗保健业 [2] - 复星医药持股3.32亿股占比60.08% 收盘价24.16港元 日涨跌幅7.09% 属医疗保健业 [2] - 长飞光纤光缆持股2.11亿股占比59.98% 收盘价48.00港元 日涨跌幅6.48% 属资讯科技业 [2] - 山东黄金持股5.06亿股占比58.88% 收盘价32.82港元 日涨跌幅5.87% 属原材料业 [2] - 中远海能持股7.61亿股占比58.69% 收盘价7.73港元 日涨跌幅6.62% 属工业 [2] - 康龙化成持股1.75亿股占比57.89% 收盘价23.36港元 日涨跌幅8.65% 属医疗保健业 [2] - 昊天国际建投持股53.28亿股占比57.62% 收盘价0.255港元 日涨跌幅-3.77% 属工业 [2] - 君实生物持股1.50亿股占比57.49% 收盘价34.50港元 日涨跌幅11.94% 属医疗保健业 [3] - 国联民生持股2.53亿股占比57.15% 收盘价6.15港元 日涨跌幅0.16% 属金融业 [3] - 广汽集团持股15.90亿股占比56.52% 收盘价3.42港元 日涨跌幅3.95% 属非必需性消费 [3] - 广发证券持股9.49亿股占比55.74% 收盘价17.44港元 日涨跌幅1.63% 属金融业 [3] - 浙江世宝持股1.20亿股占比55.25% 收盘价4.82港元 日涨跌幅3.21% 属非必需性消费 [3] - HTSC持股9.43亿股占比54.86% 收盘价18.56港元 日涨跌幅0.92% 属金融业 [3] - 郑州银行持股11.03亿股占比54.59% 收盘价1.36港元 日涨跌幅0.74% 属金融业 [3] - 东方证券持股5.60亿股占比54.55% 收盘价7.04港元 日涨跌幅3.23% 属金融业 [3] - 华电国际电力持股9.36亿股占比54.51% 收盘价4.50港元 日涨跌幅0.90% 属公用事业 [3] - 泰格医药持股0.67亿股占比54.39% 收盘价51.65港元 日涨跌幅7.47% 属医疗保健业 [3] - 山东墨龙持股1.38亿股占比53.86% 收盘价4.08港元 日涨跌幅0.25% 属能源业 [3] - 云顶新耀持股1.89亿股占比53.80% 收盘价60.65港元 日涨跌幅2.54% 属医疗保健业 [3] - 荣昌生物持股1.10亿股占比52.82% 收盘价92.45港元 日涨跌幅2.21% 属医疗保健业 [3] - 新华保险持股5.43亿股占比52.50% 收盘价45.92港元 日涨跌幅1.59% 属金融业 [3] - 中国铁建持股10.90亿股占比52.48% 收盘价5.54港元 日涨跌幅2.40% 属地产建筑业 [3] - 中兴通讯持股3.89亿股占比51.54% 收盘价32.22港元 日涨跌幅3.14% 属资讯科技业 [3] - 龙源电力持股17.05亿股占比51.37% 收盘价7.40港元 日涨跌幅5.71% 属公用事业 [3] - 长城汽车持股11.88亿股占比51.20% 收盘价19.28港元 日涨跌幅0.57% 属非必需性消费 [3] - 京城机电股份持股0.51亿股占比50.97% 收盘价4.72港元 日涨跌幅2.83% 属工业 [3] - 龙蟠科技持股0.61亿股占比50.97% 收盘价10.17港元 日涨跌幅13.00% 属工业 [3] - 万科企业持股11.14亿股占比50.46% 收盘价5.22港元 日涨跌幅1.75% 属地产建筑业 [3] - 中广核电力持股55.70亿股占比49.88% 收盘价2.88港元 日涨跌幅1.05% 属公用事业 [3] - 新华文轩持股2.20亿股占比49.87% 收盘价11.15港元 日涨跌幅-0.18% 属非必需性消费 [3] - 锦欣生殖持股13.62亿股占比49.36% 收盘价2.74港元 日涨跌幅0.37% 属医疗保健业 [3] - 亚盛医药-B持股1.82亿股占比48.91% 收盘价79.35港元 日涨跌幅5.73% 属医疗保健业 [3] - 中国通号持股9.59亿股占比48.68% 收盘价3.35港元 日涨跌幅1.21% 属资讯科技业 [4] - 第四范式持股1.55亿股占比48.44% 收盘价56.70港元 日涨跌幅1.61% 属资讯科技业 [4] - 中国银河持股17.71亿股占比47.97% 收盘价10.96港元 日涨跌幅2.33% 属金融业 [4] - 宜搜科技持股2.16亿股占比47.87% 收盘价4.63港元 日涨跌幅2.66% 属非必需性消费 [4] - 中国交通建设持股21.14亿股占比47.84% 收盘价5.11港元 日涨跌幅0.59% 属地产建筑业 [4] - 东风集团股份持股11.78亿股占比47.27% 收盘价8.78港元 日涨跌幅-0.57% 属工业 [4] - 华能国际电力持股22.15亿股占比47.11% 收盘价5.89港元 日涨跌幅2.79% 属公用事业 [4] - 四川成渝高速公路持股4.17亿股占比46.58% 收盘价4.56港元 日涨跌幅0.22% 属工业 [4] - 大唐新能源持股11.60亿股占比46.38% 收盘价2.53港元 日涨跌幅4.98% 属公用事业 [4]
南下资金,创纪录!最新研判:牛市行情仍在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9:06
南下资金流入港股创纪录 - 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10002.21亿港元 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 大幅超过去年全年净买入额 [4] - 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46980.12亿港元 单日净买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有43天 其中11个交易日超200亿港元 [4] - 月度净买入额在1月、2月、3月、4月、7月、8月均超过1000亿港元 [4] 资金流入原因与市场变化 - 港股科技和消费产业市值合计占据半壁江山 改变以往金融地产主导格局 提升市场成长性并重塑估值框架 [8] - 南向资金从散户主导变为由公募、保险、私募等专业机构主导 投研能力和价值发现专业性大幅提升 [8] - 港股拥有大型科技股、新消费股等独特投资标的 部分板块股息率较高 对机构资金吸引力较大 [5][6] 配置方向与板块轮动 - 南向资金持股比例超20%的个股共81只 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业、金融业、工业、信息技术等领域 [9] - 资金配置偏好高股息、低估值及高成长板块 呈现明显板块轮动特点 从信息技术到新消费再到医疗保健和金融 [9] - IPO市场火热 今年已有50只新股在港上市 累计募资超1280亿港元 同比暴增6倍 重回全球IPO榜首 [5] 港股市场前景与估值优势 - 港股估值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处于相对低位 美联储降息可能推动全球流动性资金流向港股市场 [13] - 香港推出"科企专线"等上市制度 提升对科创资产吸引力 使港股在资产种类和质量上更具优势 [13] - 港股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 包括新消费、创新药、AI+、出海、智能制造及大金融等传统行业 [13] 短期市场表现与中期催化因素 - 6-8月上证指数累计涨幅接近15% 恒生指数涨幅仅为沪指一半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不及创业板指数同期涨幅1/4 [11] - 短期受港元流动性波动、互联网板块盈利预期调整等因素影响 中期美联储降息或缓解港币汇率压力 [12] - 南向及外资资金持续流入 中报业绩超预期可能成为市场催化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