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从“数字”到“数智”,如何走好这条“进化之路”?
河南日报· 2025-10-30 07:43
打开软件,田里墒情、虫情一目了然,新乡县翟坡镇种粮大户马文昌的手机成了"种田神器";在内黄县 楚旺镇卫生院,全科医生韩志平一边问诊,一边在电脑上的家庭医生临床服务智能化应用中输入患者信 息,帮助判断病情;在省政务服务中心,一条条数据在云端来回传送,33项"一件事"让办事像网购一样 方便……眼下,数字河南、数智强省建设的每一点进步,都在为河南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 动能。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到党 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滚滚而来,河南如何走好数智强 省的"进化之路"?10月29日召开的数字(智)河南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指明了发展路径。 关键词:关键引擎和硬核支撑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 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刚刚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出全面 ...
世界银行拟扩大对肯尼亚的支持领域
商务部网站· 2025-10-30 00:03
世界银行援助计划 - 世界银行拟扩大在肯尼亚的援助项目范围 [1] - 援助重点支持领域包括矿产、制药、数字经济及能源转型 [1] - 新计划旨在帮助肯尼亚提升本地药品生产能力、开发关键矿产资源、并推动绿色能源与数字化项目 [1] 合作背景与目标 - 合作基于肯尼亚代表团与世行官员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会谈 [1] - 肯尼亚财政部及相关机构为拓展国际融资渠道、深化发展伙伴合作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1] - 肯尼亚代表表示此次合作有助于促进产业链本地化和就业增长 [1]
推动“向数图强”建设对标全球的数字自贸港
海南日报· 2025-10-29 09:43
据介绍,组团严格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关于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创新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制度 体系。参与制定并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数据中心发展规 定》,参与出台《海南省对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任务举措(2024-2025)》,形成从政策研 究、法规制定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闭环,提升自贸港数据安全和制度型开放能力,为海南数字经济发展 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组团还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应用,强化数据赋能支撑,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进"高效办成一件 事"改革成效位居全国前列,多个"一件事"创新做法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及相关部委在全国复制推广。数 据显示,数据产品超市2024年交易额突破11.8亿元,实现数据要素从行政资源向市场资源的高效转化。 组团还依托海口复兴城、海南生态软件园等数字经济高地,推动应用场景拓展与落地实施,促进创 新应用在企业生产、数据交易和国际电子商务等领域全面开花,为自贸港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动 力。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超400家,实现营收约2000 ...
乘“数”追“新” 筑“基”引“智”——写在拉萨数字经济专场招商推介会召开之际
中国证券报· 2025-10-29 07:15
魅力高原,数动拉萨。 10月29日,拉萨数字经济专场招商推介会走进"江海明珠"南通。从雪域高原到江淮平原,苏拉协作的深 厚情谊跨越山海;从拉萨河到扬子江畔,水流奔腾,激起朵朵"数字浪花": ——拉萨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已开通试运行,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项目基本建成;5G基站 累计达7486个,实现行政村5G通达率98.7%; ——今年5月,江苏与拉萨携手成立的"未来网络高原创新实验室"揭牌,标志着苏拉两地将在未来网 络、数字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度协同合作。 数字经济被拉萨列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其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路径。作为面向南亚地区开放的重 要通道,拉萨深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数字经济为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发力,推动区域 竞争力拾级而上。依托清洁能源、零碳数据、气候适宜等高原独特资源禀赋,拉萨数智产业加速发展。 ——2025年1月-8月,拉萨规上数字经济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7.53亿元;截至8月末,拉萨数字经济 规上企业累计达35家,占西藏全区总量的58.33%; 数智共生,产业强市。眺望前方,拉萨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缓缓铺开:数字基础设施进一步 集约智能,数据资源进一步共享开 ...
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实践
经济日报· 2025-10-24 05:46
文章核心观点 - 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规模从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2024年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1] - 数字经济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内在要求,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要素配置赋能高质量发展 [2][7][8] -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未来需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攻关核心技术和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来做强做优做大 [9][10][11] 数字经济的规模与战略地位 - 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2024年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1] - 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经济形态,正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1] - 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被列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1] 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 - 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3] - 数字技术对三次产业深度赋能,推动产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产业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3] - 数字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加速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与共享开放,促进创新要素高效利用 [3] 数字经济与协调发展 - 数字经济衍生出平台经济、零工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促进区域产业多样化发展 [4] - 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据互通、产能共享、柔性协同 [4] - 企业通过数字技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例如将研发中心设在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设在中西部,形成高效区域分工体系 [4] -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和电商直播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 - 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对制造业全流程进行监控和优化,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实现减排 [5] - 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生态要素的全天候实时监控,精准解决环境问题 [5] 数字经济与开放及共享发展 - 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海外市场需求,数字技术提升跨境支付和通关效率,降低全球贸易门槛 [6] - 远程医疗、在线教育使优质资源惠及更广人群,弥补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不足 [6] - 数字经济促进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创造新增就业岗位 [6] 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 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赋能、改造、替代、融合”作用,驱动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7] - 数字技术打破产业边界,加速产业渗透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 [7] - 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促进技术创新溢出等途径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7] 要素配置优化路径 -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的渗透与协同,改变传统要素配置模式,提升配置效率 [8] - 数字平台精准匹配供需,引导劳动力、资本、技术在时空上高效流动 [8] - 算法推荐机制快速识别要素错配领域,推动存量要素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形成“数据驱动+算法优化”配置模式 [8] - 数字金融依托数字技术平台推动金融资源合理配置,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错配 [8] 未来发展重点与挑战 - 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问题,表现为治理体系不完善、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实数融合程度偏低 [9] - 需强化顶层设计,加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超前部署5G、千兆光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 [9] - 需推进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领军企业的资源倾斜 [10] - 需加快数字产业化,聚焦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等领域构建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布局量子信息、6G等前沿产业 [11] - 需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用数字技术对三次产业进行全链条改造,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11]
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湖南常德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8:47
经济发展总体成就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3749.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532.7亿元 [1] - 多次上榜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全国外贸百强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 [1] - 全市拥有经营主体53.7万户,较2020年提升1.5倍 [3] 产业体系构建与投资 - 产业投资占比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3] - 着力改造提升轻工纺织、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传统产业 [3] - 培育壮大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三大新兴产业 [3] - 轻工纺织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 [3] - 累计引进重大项目1488个,投资总额4747亿元 [3] - 常德鼎城区液压油缸产业集群、津市市生物酶产业集群获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5661.78万人次,同比增长11.83% [5] - 2024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总花费644.81亿元,同比增长9.99% [5] - 2025年一至三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4706.22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 [5] - 2025年一至三季度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花费533.91亿元,同比增长10.60% [5] - 推动常德河街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5] 科技创新能力 - 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总数突破1000家 [7] - 建成国省级创新平台335家 [7]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1倍以上 [7] - 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增长近3倍 [7] - 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较去年增长了25.9% [7] - 飞沃科技于2023年在深交所上市,金天钛业于2024年在科创板上市 [7]
前三季度全市65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99.82亿元
长沙晚报· 2025-10-23 11:11
玉湖冷链(长沙)交易中心项目全面封顶进入内部施工阶段,华夏特变长沙生产基地完成年度投资…… 全市"三个高地"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4.61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为100.47%。 在今年的省重点建设项目中,长沙入围项目数量占总量的三成,项目个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等都 位列前茅,充分体现了省会担当。前三季度,在长省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0.93亿元,投资完成 率为77.05%,整体超序时推进,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湘江科学城、长沙 比亚迪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一批重点项目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不断刷新建设进度。 10月22日下午,全市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暨产业链工作推进会召开。前三季度,长沙进一步发挥重 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一批重大项目从蓝图转化为实景图,为 长沙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主抓手,抓项目建设,提振的是信心,凝聚的是力量,赢得的是未来。 前三季度,全市65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99.82亿元(数据来源于重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核减), 占年度计划的80.7 ...
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评选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00:49
数字产业增长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 [1][1] - 增长数据被视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度" [1][1] - 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向"新"向"质"迈进的趋势 [1][1] 企业战略与转型方向 - 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业主题为"智创未来,向新而行" [1][2] - "智创未来"指企业利用大模型、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装备等新技术实现降本增效 [1][2] - "向新而行"要求企业主动布局未来产业,通过新产品、新场景、新模式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1][2] 产业发展核心议题 - 行业关注科技创新如何以"智"提升"质" [1][1] - 行业探讨数字经济如何以"数"促进"转" [1][1] - 行业聚焦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迁路径 [1][1]
“成色”足、“动能”强!区域协调发展跨域聚力 织密“发展经纬”绘就融合新图景
央视网· 2025-10-19 17: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超33万亿元 [3] - 拥有9座GDP“万亿之城”和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份额近三分之一 [3] - 形成“一小时通勤圈”和“4小时产业圈”,实现产业链无缝衔接 [3] - 方厅水院作为跨省域项目,采用“近零碳”设计,光伏瓦年发电量可覆盖全年用电需求 [10] - 示范区探索“跨域项目六位一体审批新模式”,将审批流程优化为“一个文件、一个公章” [11] - 太浦河通过“联合河湖长制”实现“共保联治”,水质持续提升 [13] - 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落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700家 [17]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十四五”期间落地1.2万个产业协同项目,推进医保异地结算等民生事项“一网通办” [18] - 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的汽车座椅产线将530多个零部件组装成成品,产能从配套日产200辆提升至400辆 [20][24] - 企业产品向京津冀地区6家整车企业供货 [26] - 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六链五群”培育方案,包括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28] - 三大园区为京津冀18家整车厂提供配件,全车价值超七成零部件来自京津冀三地,形成“三地共造一辆车”格局 [29] 成渝双城经济圈 - 成渝实现1小时高铁直达,每天开行动车组超100对 [32] - 共同培育以三国、三峡、三星堆为代表的多条文旅精品线路 [32] - 汇聚科技型企业超7万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0家 [34] - 该地区生产全球三分之二的iPad,全国每10辆汽车就有1辆为“川渝造” [36] - 共建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中欧班列开行量全国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超1.7万亿元,比五年前提高40% [38] - 实现935家医院222项检查结果互认和355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 [38] - 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跃升至8.7万亿元 [3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深中通道通车使深圳、中山、广州南沙从绕行两个多小时缩短至跨海20多分钟 [44] - 截至9月22日,深中通道累计车流量超3900万车次,日均约8.73万车次,最高峰单日达18.16万车次,占珠江跨江车流量20% [44] - 港珠澳大桥作为规则衔接之桥,2025年以来单日车流量和客流量创历史新高 [47] - 珠江口航道是全球最繁忙航道之一,每日船舶流量达5000多艘次 [42]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如潮汕英歌舞演出队伍从60多支增至130多支,年演出上百场 [48][53] - 茂名马安村通过交通改善发展旅游业,引入低空经济,游客可乘直升机俯瞰竹海 [57]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出158项改革
新华社· 2025-10-17 15:39
记者15日从国家数据局获悉,天津市、河北省(雄安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 省7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围绕7方面158项改革举措开展试点试验。 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方面保障各试验任务按期推进、落地见效,推动试验区加快形成可复制 可推广的典型做法和发展经验,实现数据领域改革破局,打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支持相关地方 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上勇挑大梁,力争形成地区产业升级动力源、区域经济增长极、国际贸 易合作新引擎,促进高质量发展。 有关试验区在国家数据局15日于北京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建设思路、试验重点:上海提出 将依托长三角数据合作机制,深化数据共享、创新协同、场景开放,促进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 共建长三角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江苏表示将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场景赋能"四维 协同,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实践路径,赋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浙江提出将坚持数据 要素综合试验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双向赋能,深化企业、人才、市场、平台等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技 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广东表示将落实区域重大战略、立足区位优势,深化要素、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