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信息产业

搜索文档
专访中科星图陈伟:从万亿到10万亿 低空经济安全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7 07:59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与产业定位 - 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从去年的"万亿级"提升至今年普遍认为的"10万亿级",成为一个多产业形成的经济体系[1] - 低空经济被视为将地理信息从二维升格为三维的新经济蓝图,需要国家层面的基础设施投入[1] 行业政策与发展现状 -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提及低空经济,地方性政策快速出台,使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名词之一[3] - 目前省、市层级负责建立统一的飞行服务监管平台,湖北、天津、广东、江苏等地已开始测试省级平台[3] - 行业处于有序发展态势,但各地推进进度不一,部分区域已加速布局,部分仍处市场培育阶段[3]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构成 - 数字基建包含四大类:起降场地网络、通导监测设施与智能管理平台、能源补给与交通接驳设施、后端设备制造测试运维设施[3] - 前期投入巨大,建议采取渐进式建设策略,优先保障基础安全需求,避免资源浪费[4] 技术安全与场景应用 -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瓶颈,需解决空域安全和飞行安全两大问题[5] - 中科星图通过高精度地理数据+边缘计算设备提供航路规划与碰撞规避,运用网格/超算技术保障安全[5] - 已落地场景包括公共设施巡检、交通管理、物流领域无人机/无人车协同等创新探索[5] 企业战略布局 - 中科星图低空业务始于2018年,2024年3月成立星图低空云平台承接募投资金[5] - 未来重点拓展重庆、江苏、厦门等政策积极区域,通过样板场景积累经验推动行业有序发展[6] - 计划结合AI技术替代高危人工巡检,创造更高经济效益[6] 产业合作动态 -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天地一体化"算力架构,推进技术研发与生态拓展[1]
我国空天信息产业从跟跑迈向领跑 低空经济“飞向”万亿新蓝海
环球网· 2025-07-11 17:52
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 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转变,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 [3] -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强盛、经济效益显著,在国家政策激励下将发展成万亿级产业 [3] - 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成为发展基本态势,商业航天推动空天信息应用进入数智地球新时代 [3] 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 低空经济发展需构建创新体系,推动无人机软硬件系统自主化,实现有人与无人系统深度融合 [3] - 需创新空域管理范式,打造低空智联网,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3] - 大数据、大知识、大算力是基础,大模型是核心,大行业、大产业是发展方向 [3] 中科星图战略布局 - 公司形成空天信息数据能力、计算能力、服务能力、运营能力、创新能力五大核心能力 [4] - 面向"十五五",公司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向天补强,向空发展,构建商业航天与低空经济"两翼" [4] - 发布"一体两翼"空天信息创新产品矩阵,涵盖地理信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三大领域共27个产品 [4] 产品矩阵详情 - 地理信息领域:发布星图云2025、智水·流域洪水模拟平台v1.0、星图战擎等产品 [4] - 商业航天领域:发布星图太空云、商业火箭天基测量系统、天信·商业航天空间天气服务平台 [4] - 低空经济领域:发布启航·低空规划平台、护航·低空智联网平台等20款产品 [5] 基础设施与产业链布局 - 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在合肥封顶,建成后将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5] - 公司通过建设运营特色商业卫星星座,构建天地一体商业卫星测运控网络 [7] - 布局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和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7]
构建空天发展“新基建” 开启太空计算新时代 中科星图发布“一体两翼”战略新规划
上海证券报· 2025-07-09 01:46
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前景 - 空天信息产业正加速形成以商业航天为引领、空天信息技术为纽带、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性增长极和数字经济领域增长最快的新兴赛道之一[3] - 地理信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赛道蕴藏着万亿级商机[2] - 合肥市力争在"十四五"末形成100亿元卫星制造产业、300亿元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500亿元"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培育千亿元级"空天系"产业生态[2] 中科星图战略规划 - 公司提出"一体两翼"战略新规划,打造以地理信息为根基、以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为两翼的战略格局[4][5] - 公司遵循"向天补强,向空发展,空天一体,以云为本"的战略规划,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拓展,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3] - 公司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探索开拓新场景,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4] 行业合作与创新 - 公司与中科曙光进行太空计算领域合作,共建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重点突破核心部件研发、算力标准制定等[5] - 公司发布低空智联网、空天信息云服务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助力构建空天发展"新基建"[5] - 空天信息产业亟须建立多元化资本支撑体系,需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实现科技、产业与资本的高水平循环[3]
央企投资机构首次布局济南空天产业
新华网· 2025-06-25 09:46
基金设立 - 济钢私募基金联合济南国开股权投资、建投投资等机构发起"济钢建投空天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达2.05亿元,为济南市空天信息领域首只与央企合作的产业基金 [1] - 基金已完成工商登记,重点投资方向包括卫星制造、遥感应用、低空经济等关键领域 [1] - 基金由市属国企济钢集团、央企资本建投投资及市场化机构济南国开共同组建,形成优势互补的投资平台 [1] 战略意义 - 基金设立标志着济钢集团在空天信息产业投资领域实现新突破,是其"金融+产业"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实践 [1] - 将增强济钢集团在股权投资、产业孵化方面的能力,助力集团向高科技、绿色化、资本化转型 [1] - 建投投资作为中国建银投资全资子公司,将与济钢在空天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组建系列产业基金 [1] 产业规划 - 济南市将空天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计划到2027年打造9个特色园区 [2] - 济钢集团与建投投资等合作伙伴将围绕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开展联合投资,促进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智能无人系统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2] - 基金将持续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初创企业孵化和产业链整合,为济南打造全国空天信息产业高地提供资本支持 [2]
从规划到实景 雄安新区八年蜕变 “未来产业之城”加速成型
快讯· 2025-05-30 04:20
雄安新区发展现状 - 雄安新区经过八年建设从"白纸"发展为"未来之城",18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制造业单项冠军等重点企业已入驻中关村产业园 [1] -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成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的央企,其启动区办公楼于2024年10月14日正式投入使用 [1] 空天信息产业布局 - 依托中国星网链主企业,雄安新区规划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商业卫星智造、空天飞行器4大赛道 [1] - 构建七大细分领域并行的空天信息产业链条,加速形成"未来产业之城" [1]
西湖区空天信息产业“起飞”
杭州日报· 2025-05-27 10:20
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 西湖区空天信息产业已集聚300余家企业,云栖小镇致力于打造浙江省首条百亿级产业链[2] - 商业航天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场规模潜力超万亿元,成为新质生产力热门赛道[2] - 西湖区聚焦太空智算、卫星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去年产值超53亿元,初步构建卫星研发、制造、应用全产业链生态[2] 产业链场景探索与创新 - 国内首个商业卫星线下超市"东方红天选"落地云栖小镇,陈列200余种卫星产品,柔性太阳翼获多家公司订单[3] - "地卫二"研制"阿曼星"实现卫星技术出海,零重空间新建卫星体检中心降低检测成本40%[3] - 智元研究院推出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单人飞行器,应用于消防、救援等场景[3] - 成立"环云栖空天地海协同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及投资机构资源[3] 科研支撑与产业生态 - 航天五院杭州中心等"大院大所"入驻云栖小镇,吸引杭州跃盛、华宇等企业落户,形成年配套200颗卫星的产能[4][5] - 已投用5.3万平方米航天产业基地,在建70亩新园区预计2026年投用,支撑核心科研与重点项目[5] - 云栖大会、空天信息大会等科技创新盛会持续强化产业链集聚效应[5] - 西湖区通过协同国家队、科研机构、民企和政府四方力量,推动产业从"跟跑"转向"领跑"[5]
看西湖区如何织就空天产业网
杭州日报· 2025-04-27 11:14
科技盛会与前沿科技展示 - "2050"大会在西湖区云栖小镇举办,聚焦科技主题,吸引青年参与十大容器主题活动,包括探索空间、热带雨林、思想约会等 [1] - 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单人飞行器亮相,由智元研究院研发,时速60公里,续航20分钟,可应用于高层消防、应急救援等场景 [1] - 航空航天展区展示多型号火箭、卫星模型,包括1:2制作的阿曼智能计算卫星模型,该卫星已成功入轨并提供城市规划、森林监测等服务 [1] 商业航天与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 云栖小镇已集聚200多家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包括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智元研究院、地卫二等,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1] - 全国首个商业卫星及部件全产业链"超市"落地云栖小镇,提供超过200个品类的卫星相关产品一站式采购 [2] - 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与西湖区签约合作,共同拓展卫星数据出口行业前景 [1] 区域战略与产业布局 - 云栖小镇锚定"空天地海"战略,重点布局商业航天新兴产业,打造卫星载荷核心部组件生产中心和卫星数据应用平台 [2] - 小镇计划打造省级商业航天未来产业先导区,凸显差异化竞争力 [2] - 商业航天作为万亿级新兴产业迎来爆发期,云栖小镇成为全国空天信息产业的"金名片" [2]
从批量生产到全链生态: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加速崛起 新技术赋能产业新高度
央视网· 2025-04-13 11:50
政府政策与产业规划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重点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安徽池州依托20亿元产业基金和极简审批机制吸引商业航天项目落地,构建"火箭+卫星+材料"全产业链生态圈 [3] - 池州市发布安徽省首份市级商业航天产业链图谱,开展链式招商并推动低轨通信卫星载荷研发与制造 [7] 卫星制造与技术突破 - 江苏南通智慧工厂实现卫星批量流水线生产,企业从组建团队到完成商业交付仅用3年多时间 [1] - 企业已成功发射两代卫星,第三代"手机直连卫星"正在研制中,瞄准解决通信欠发达区域上网难题 [3] - 卫星制造技术进步推动低轨卫星星座建设,融合AI、大数据等技术改变空天信息产业格局 [13] 火箭研发与产业链发展 - 安徽池州火箭生产企业正在装备"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二子级动力系统,计划2025年8月首飞 [5] - 当地形成"园区+科研院所+创业团队+创投机构"推进专班模式,重点发展无人机整机及航空航天发动机特种构件 [9] 行业发展阶段与前景 - 中国商业航天处于快速健康成长阶段,"星箭场测用"链条企业逐步完成从0到1的突破 [11] - 行业预计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进入成熟期,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空天信息产业变革 [9][13] - 北斗导航、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等应用已深入交通、通信、旅游等领域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