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 | 南南资源(01229)跌近4% 预计中期由盈转亏至不多于1000万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11-19 14:48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股价在午后交易中下跌3.92%,报0.245港元,成交额为14.68万港元 [1] - 公司发布盈利警告,预期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将录得不高于1000万港元亏损,而去年同期为4710万港元溢利,业绩由盈转亏 [1] - 业绩转亏主要由于一笔2亿港元的零票息可换股债券产生公平值变动亏损,金额约为3170万港元 [1] - 其他负面因素包括出现汇兑亏损净额,而去年同期为汇兑收益净额,以及毛利减少 [1] 公司业务运营 - 毛利减少主要源于煤矿业务的销售成本上升及平均单位售价下降 [1] - 公司于2008年发行2亿港元零票息可换股债券,该债券将于2026年3月13日到期,并在2025年中期被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及在损益内处理的金融负债 [1]
南南资源跌近4% 预计中期由盈转亏至不多于100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1-19 14:3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下跌近4%,报0.245港元,成交额14.68万港元 [1]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6个月业绩将由盈转亏,从上一年同期溢利约4710万港元转为亏损不多于1000万港元 [1]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 - 业绩转亏主要由于一笔2008年发行的2亿港元零票息可换股债券的公平值变动产生约3170万港元亏损 [1] - 该债券将于2026年3月13日到期,并在2025年中期被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的金融负债 [1] - 其他因素包括出现汇兑亏损净额,而上一中期为汇兑收益净额 [1] - 毛利减少,主要源于煤矿业务的销售成本上升及平均单位售价下降 [1]
南南资源发盈警,预期中期亏损不多于1000万港元 同比转盈为亏
智通财经· 2025-11-19 12:16
财务表现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中期业绩将由2024年中期溢利约4710万港元转盈为亏,录得不多于1000万港元亏损 [1] - 业绩转亏主要由于一笔2亿港元的零票息可换股债券产生公平值变动亏损约3170万港元 [1] - 其他负面因素包括出现汇兑亏损净额,而2024年同期为汇兑收益净额,以及毛利减少 [1] 业绩变动原因 - 可换股债券于2008年发行,将于2026年3月13日到期,并于2025年中期被指定为按公平值列账并在损益内处理的金融负债 [1] - 毛利减少主要源于煤矿业务的销售成本上升及平均单位售价下降 [1]
广西筑牢煤矿综合监管协同联动安全防护网
新华网· 2025-11-19 09:32
《机制》明确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合惩戒机制,实现信息互通。《机制》要求及时通报跨部门问题及 处置情况,对行政处罚结果、行政许可事项等关键信息需实现互通。此外,明确了9类联合惩戒情形, 包括重特大事故责任单位、瞒报事故企业等,实施项目审批限制、行业禁入、黑名单曝光等措施,涉嫌 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机制》明确了政策出台背景与适用范围,以期实现精准发力。《机制》是严格落实"三个必须"要 求及中央、自治区矿山安全部署,深化"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体制,聚焦权责衔接、执法协 同等突出问题。其适用范围覆盖广西所有类型煤矿,实现风险管控、执法联动等全流程监管。 《机制》要求由应急管理、能源、矿山监察等七部门设立联络员制度,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 开至少一次会议,重点解决采矿权、安全生产等领域问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区煤矿联合检查,对重 大隐患严格执行停产整顿,并依据整改量核供火工品,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矿综合监管协同联动机制》,旨在 破解煤矿监管协同难题,构建跨部门高效监管格局,为全区煤矿安全生产筑牢制度防线。 ...
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与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中国电力报· 2025-10-20 10:08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实施意见》为建立健全“人工智能+”能源发展管理体系、推动应用场景深度赋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1] - 政策回应能源领域AI应用“各自为战”导致的资源冗余与系统壁垒问题,旨在降低使用成本并提升场景落地效果 [2] - 设定2027年与2030年两个关键时间点的发展目标,2027年目标为“打基础、树标杆、探路径”,2030年目标为“全面赋能、生态构建” [2] - 2027年阶段明确提出“五十百”发展目标,旨在能源全领域开展行业级专业大模型应用和典型场景挖掘 [2] - 2030年目标着力推动能源领域AI专业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研发创新基地 [2] 关键技术实施路径 - 系统构建以关键技术突破为支撑、行业级大模型广泛应用为核心、高价值场景深度赋能为主线的实施路径 [3] - 夯实AI技术支撑底座,包括夯实数据基础、强化算力支撑、提升模型基础能力三大攻关方向 [3] - 通过构建能源行业级高质量数据资源体系,推动算力布局与电力资源协同规划 [3] - 重点突破适用于能源领域的多智能体协同、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 [3] - 推动AI大模型应用由通识到专识,提出构筑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 [4] - 重点围绕电力、煤矿、油气等业务特点,推动大模型与专业软件融合及大小模型协同 [4] 应用场景与行业赋能 - 重点围绕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方向明确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 [4] - 紧密结合能源安全保供、绿色低碳需求,推动AI技术在预测分析、规划设计、调度运行等场景规模化应用 [4] - 增强AI技术在能源供需平衡、安全监控与预警、内部协同优化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4] - 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执行的智能化闭环,为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核心驱动力 [4] 创新生态构建措施 - 聚焦创新生态建设,以试点示范激活应用潜力、以标准规范保障有序发展、以协同机制推动融合共生 [5] - 推进试点示范,遴选可复制、易推广的场景和企业标杆应用,支持地区和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应用试点 [5][6] - 完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覆盖AI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和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6] - 制定能源数据治理、算力融合等基础规范,构建AI应用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测试平台 [6] - 强化协同创新,通过设立创新平台、组建“人工智能+”能源创新联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6] - 创新联盟聚焦行业共性难题,以示范项目为纽带,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闭环创新 [6]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胡明解读《关于推动“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电力报· 2025-09-22 08:57
核心观点 - 国家层面系统谋划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与行业融合发展路径 提出2027年和2030年两阶段发展目标 明确关键技术布局和应用场景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2][4] 发展背景与需求 - 人工智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技术引擎 对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产生长期影响 [3] - 国内能源企业已发布十余个企业专用大模型 但存在各自为战开发现状 导致资源冗余和系统壁垒 制约长远发展 [3] - 亟需引导发展方向 降低人工智能使用成本 提升场景落地效果 [3] 阶段发展目标 - 2027年目标侧重打基础树标杆探路径 开展能源全领域行业级专业大模型应用和典型场景挖掘 通过示范项目平台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推进技术验证与模式探索 [4] - 2030年目标侧重全面赋能生态构建 推动能源人工智能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形成全球领先研发创新基地 实现跨领域跨业务场景赋能 [4] 关键技术布局 - 夯实数据基础 构建能源行业级高质量数据资源体系 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6] - 强化算力支撑 推动算力布局与电力资源协同规划 实现算力资源高效协同与低碳运行 [6]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突破多智能体协同和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 打造贴合能源供需特点的精准算法 [6] 专业大模型建设 - 构筑5个以上专业大模型 重点围绕电力煤矿油气等能源业务特点 [7][8] - 推动大模型与专业软件融合 大小模型协同及智能体等研发模式创新 强化专业认知与决策支持能力 [7][8] 应用场景规划 - 重点围绕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方向 [9] - 推动人工智能在预测分析规划设计调度运行市场交易设备运维等典型场景规模化应用 [9] - 增强人工智能在能源供需平衡安全监控预警内部协同优化跨域融合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9] 创新生态建设 - 推进试点示范 遴选可复制易推广的场景和企业标杆应用 支持地区和企业开展应用试点 [11] - 完善标准规范 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和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制定能源数据治理算力融合等基础规范 [12] - 强化协同创新 设立创新平台组建创新联盟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体系 [13]
专家解读丨系统谋划赋能,推动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与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国家能源局· 2025-09-19 17:4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2] - 提出2027年"打基础、树标杆、探路径"阶段目标 重点实现"五十百"发展目标 开展行业级专业大模型应用和典型场景挖掘 [4] - 2030年目标为"全面赋能、生态构建" 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形成全球领先研发创新基地 [4] 行业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技术引擎与产业创新基石 [3] - 国内能源企业已发布十余个企业专用大模型 头部企业依托数据和场景优势实现应用落地 [3] - 当前存在"各自为战"开发现状 导致行业资源冗余与系统壁垒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 技术实施路径 - 夯实数据基础、强化算力支撑、提升模型基础能力三大关键技术攻关方向 [7] - 重点突破多智能体协同、可解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 打造贴合能源供需特点的精准算法 [7] - 构筑5个以上专业大模型 重点围绕电力、煤矿、油气等业务特点 [8] - 推动大模型与专业软件融合、大小模型协同及智能体等研发模式创新 [8] 应用场景规划 - 重点围绕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方向开展深度应用 [9] - 推动人工智能在预测分析、规划设计、调度运行、市场交易、设备运维等典型场景规模化应用 [9] - 增强在能源供需平衡、安全监控与预警、内部协同优化、跨域融合创新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9] 创新生态建设 - 推进试点示范 遴选可复制、易推广的场景和企业标杆应用 [11] - 建立健全覆盖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和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13] - 制定能源数据治理、算力融合等基础规范 保障数据安全共享与算力高效调度 [13] - 设立创新平台、组建"人工智能+"能源创新联盟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系 [14]
每日市场观察-20250801
财达证券· 2025-08-01 11:19
市场表现 - 7月31日上证指数跌1.18%,深证成指跌1.73%,创业板指跌1.66%[1][2] - 两市4133家下跌(占比79.3%),1019家上涨(占比19.6%),68家收平[1] - 主力资金净流出:上证172.49亿元,深证96.06亿元[4] 行业动态 - 仅6个板块收涨:化学制药、软件开发等,跌幅前五为能源金属、钢铁等[1] - 全球黄金需求二季度达1249吨,同比增长3%,ETF流入170吨[11] - 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试点启动,聚焦5大重点领域[8] 宏观经济 - 7月制造业PMI为49.3%,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7] -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企稳,6月同比增长5.4%[6] - 公募基金自购达49.66亿元,被动指数型占比20.65%[12] 政策动向 - 创新药将设置价格稳定期支持高回报[10] - 链博会促成6000项合作协议,匹配次数达2.4万次[5]
北交所定期报告20250731:国际组织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北证指数收跌1.16%
东吴证券· 2025-07-31 22:31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7月31日资本市场、行业新闻频出,北证指数收跌,北交所市场成交减少,部分公司有股份变动公告,且无新股上市 [1][2] 各部分总结 资本市场新闻 - 国际组织和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外交部称中国经济稳健增长态势持续增强,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变革转型机遇 [2][7] - 商务部回应冯德莱恩表态,希望欧方开放市场,中方将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欢迎欧企投资 [2][8] 行业新闻 - 国家网信办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 [2][9] - 国家能源局拟开展煤矿智能化技术升级应用试点,涉及5类系统 [2][11] - 金融监管总局下发通知规范城市商业医疗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2][12] 市场表现 北交所板块表现 - 2025年7月31日,科创50、北证50、A股指数、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沪深300均下跌 [2][13] - 截至当日,北交所成分股268个,平均市值31.09亿,成交额202.10亿,较前一日减少68.01亿 [2][13] 北交所个股表现 - 收盘上涨44只,涨幅居前的有*ST广道、方盛股份、美登科技,分别涨29.94%、15.13%、9.11% [14] - 跌幅居前的有恒立钻具、骑士乳业、百甲科技,分别跌11.39%、7.78%、7.45% [14] 公司公告 - 新威凌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减持127.52万股,占比1.9952%,减持金额3783.94万元 [20][21] - 科强股份控股股东等权益变动触及1%整数倍,因员工持股平台减持,持股比例从39.2118%降至38.8489% [22] 今日新股 - 无新股上市 [1][23]
金十期货整理 | “反内卷”预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最近进展如何?(7月30日)
快讯· 2025-07-30 14:40
政策法规动向 - 工信部于6月1日提出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并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1]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于6月27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于7月1日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1] - 中共中央于7月14日发布意见要求强化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并加强破产审判工作以优化资源配置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7月30日会议明确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并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及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3] 行业治理措施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于7月8日要求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并淘汰落后产能与设备 [1] - 工信部总工程师于7月18日表示将出台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并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2] - 工信部等三部门于7月19日联合部署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秩序规范工作 [2] - 国家能源局于7月22日针对煤矿超公告产能生产问题在重点产煤省组织开展生产核查 [2] - 工信主管部门座谈会于7月28日强调加强光伏等行业治理并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3] 特定行业调控 - 《人民日报》于6月29日头版文章点名光伏与储能行业内卷乱象 [1] - 农业农村部于7月23日要求生猪产业严格调控产能并合理淘汰能繁母猪及控制出栏体重 [2] - 一师果业协会于7月25日发布反内卷声明要求合理定价并建立红枣价格监测预警机制 [2] - 广东省造纸行业协会于7月28日倡议抵制低价无序竞争和低于成本的倾销行为 [3] 产能与供给管理 - 国家能源局核查煤矿企业以量补价行为并严控超产能生产 [2] - 生猪产业需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并严控新增产能 [2] - 重点行业通过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