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制造业

搜索文档
广州刚刚官宣:1.5万亿元,同比增长3.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7:56
广州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5080.99亿元 同比增长3.8% 其中第三产业增长最快达4.3% [1] - 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新兴产业加速聚势蓄能 消费市场显现韧性 [1] 农业生产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01亿元 同比增长4.4% 其中种植业增长5.0% 比一季度提速2.9个百分点 [3] - 水果产量增长8.3% 水产品增长2.7% 花卉和观赏鱼产值分别增长6.3%和13.8% [3] 工业生产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7% 汽车制造业下降5.7%但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新能源车产量增长9.5% [5] - 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1.6% 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6.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1.3% [5]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0% 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 工业机器人增长19.0% [5] - 低空经济产业加速成长 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7.1% 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 [5] 服务业 - 1-5月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2% 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8.7% [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0% 其中广告业增长21.4% 咨询与调查业增长28.4% [7]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中科技中介服务增长46.0% 体育业增长16.7% [7] - 汽车租赁增长21.1% 快递服务增长37.0% [7]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1.22亿元 增长5.9% 比一季度提升2.4个百分点 [9] - 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7.1%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6% 家具类增长3.3倍 [9] - 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33.0%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0.7%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1.1倍 [9] - 网上零售额增长16.4% 线上餐饮收入增长10.9% [9]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 工业投资增长12.0%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5% [11] - 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9.3%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6.0% [11]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7.6% 其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28.2% [11] 交通运输 - 客运量1.63亿人次 增长0.9% 航空客运量增长2.7% 铁路客运量增长3.8% [13] - 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4003.59万人次 增长9.2% 国际航线增长23.9% [13] - 货运量4.50亿吨 增长2.4%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6% [13] 金融信贷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7.69万亿元 增长4.8% 贷款余额增长5.0% [15] - 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4.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增长22.9% [15] 居民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10元 增长3.4% 农村居民收入23568元 增长5.6% [17]
广州市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
新浪财经· 2025-07-29 16:29
工业总体表现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 [1] 三大支柱产业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7% 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9.5% 较一季度提升8.8个百分点 [1] - 电子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 [1] - 石油化工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 [1] 政策驱动产业 -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 [1] -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 [1] - 家用电冰箱 电风扇 智能手机等产品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1] 新兴产业表现 -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0% [1] - 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 [1] - 模拟芯片产量增长19.5%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9.0% [1] - 航空 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 [1] - 民用无人机产量快速增长37.7% [1]
“没有社保,不敢生病,只能打工”,农村大龄女工的养老困境
虎嗅· 2025-07-17 08:01
农民工群体概况 - 202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9973万人,其中女性占比37.6%,约1.12亿人,本地农民工女性占比44.2%,外出农民工女性占比31.7% [1] - 女性农民工群体呈现代际分化:老一代女工(1980年前出生)多在农村完成婚育后留守,新生代女工(1980年后出生)多从学校直接进入打工地并形成跨省婚姻 [21] - 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强烈个体化倾向:工作更换频繁,追求浪漫关系;婚后因家庭责任转为勤勉工作,但面临夫妻分居和职业中断问题 [5][6] 行业分布特征 - 制造业集中大量工厂女工,如纺织业、电子产品组装(典型如富士康iPhone产线女工) [16] - 服务业涵盖家政护工、保洁、服务员等岗位,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存在女性从业者(如女性卡车司机及随车卡嫂) [17][18] - 数字经济催生平台经济女工,包括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以及工业区直播带货的流水线女工和小型家庭店主 [19][20] 代际差异与趋势 - 第一代女工面临养老资源匮乏问题,农村养老金仅数百元,大病医疗和失能照护成为主要困境 [48][49] - 新生代女工存在人力资本积累不足、职业发展受限问题,社保缴纳意愿增强但覆盖率仍不足(郑州富士康案例显示女工为缴满15年社保长期坚守岗位) [54][56] - 县域城镇化推动陪读妈妈群体增长,中西部县城教育资源集中促使女性在陪读间隙进入当地工业园区或服务业 [41] 产业结构影响 - 全球劳动力女性化趋势明显,中国服务业扩张持续增加女工需求(如老龄化催生的护工、家政服务岗位) [43][44] - 农业收益低下驱动女性外出:水稻种植亩收益约1000元/季,而城市服务业月收入可达数千元,建筑工地日薪可达300-500元 [47] - 经济周期对农民工影响具有暂时性,因农村产业回报远低于城市,疫情后农民工迅速返城复工 [46][47] 政策改善方向 - 需加强老一代女工返乡后的养老医疗支持,包括农村养老院建设、县级医疗机构资源统筹 [66] - 推动新生代女工社保全覆盖,重点解决平台经济从业者(如外卖女骑手)的工伤保险问题 [56][67] - 建议开放打工城市异地中高考,利用教育资源闲置(如昆山等地)缓解农民工子女就学压力 [67] 社会效应分析 - 工作显著提升女性家庭地位:经济独立使女性话语权增强,但需同时承担育儿养老等传统性别责任 [61][63] - 职业女性面临双重压力:城市务工收入与男性持平,但子女教育失败往往归咎于母亲,形成心理负担 [61][62] - 代际进步显现:新生代女工在消费(如首个工资用于个人装扮)和社保意识上明显区别于老一代 [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