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细胞和基因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和元生物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上升亏损收窄,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0 06:5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6.01%,主要受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再生医学服务及生物制剂、试剂收入增长驱动[1][5] - 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05亿元,同比改善7.74%,第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4509.28万元,同比大幅改善36.65%[1] - 毛利率从-24.31%提升至-14.28%,同比增幅41.25%,净利率从-100.48%提升至-87.17%,同比增幅13.24%[1] 成本费用控制 - 三费总额5929.62万元,占营收比例49.47%,同比下降13.11%[1]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0.11%,因2024年下半年海外营销策略调整导致营销人员薪酬奖励减少[5]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48%,因管理人员数量及薪酬福利减少且加强日常费用控制[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20.18%,因聚焦核心研发项目并优化人员结构[7]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货币资金下降40.95%至2.87亿元,主要因支付股票回购、工程设备尾款及经营活动净流出[1][3] - 有息负债增长54.06%至3.41亿元,因新增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及回购专项借款[1][3]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4元,同比改善22.99%,因员工薪酬福利、材料采购等付现支出减少[1][8] 业务发展状况 - CRO业务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8582万元,同比增长8.02%,累计服务超12800家研发实验室客户[12] - CDMO行业外包渗透率达65%(JP.Morgan数据),远高于大分子药物的35%[14] - 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44项,承接CDMO项目超450项,其中III期临床项目4项,2024年新增订单金额超2.7亿元[15] 供应链与产能 - 关键生产设备及试剂耗材仍依赖欧美供应商,但国产替代率持续上升,已与多家国内供应商合作[16] - 临港产业基地投入运行后,企业管理规模扩大导致2024年管理费用增至8108万元,同比增长27.48%[17] 客户与账款管理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8500万元,其中1年内账期占比88.49%,坏账准备计提比例5.47%[18] - 客户账期略有延长但坏账风险较低,主要客户为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且信用记录良好[18][19] 人力资源与治理 - 2024年末在职人员总数692人,通过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机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20] - 股东华睿盛银计划减持不超过649万股(占总股本1%),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且符合监管要求[21]
和元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报:布局AI提升研发效率 赋能行业快速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2:4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985.50万元,同比增长6.01% [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451.1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1489.73万元 [1] - 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069.98万元,同比增长3.79% [1] - 细胞和基因治疗CDM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561.67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业务进展 - 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52项,累计承接各类CDMO项目数量超540项,其中III期临床项目5项 [1] - 年内新增CDMO业务订单额超9000万元 [1] - 再生医学业务取得积极进展,涵盖干细胞、免疫细胞等的工艺开发及制备 [2] - 子公司和元和美自主申报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外泌体通过INCI审核,被纳入全球化妆品原料名录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321.34万元,占营业收入19.37% [2] - 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项 [2] - 攻克包装细胞合胞体形成等关键技术难题 [2] - 构建智能研发体系、AI模型等,推动研发、生产效率提升 [2] AI技术应用 - 基于BERT开发的病毒产量预测模型可精准预判单皿产出,优化病毒包装规模 [3] - 依托生成式AI赋能序列设计创新,构建基于Transformer、Diffusion等深度学习框架的AI模型 [3] - 开发多目标智能优化的AI算法,精准平衡高存活率与功能性突变 [3] - 创新开发基于病毒高通量测序数据的自适应算法,打造闭环式智能育种平台 [3] 未来展望 - 依托充足的订单储备、临港基地产能的稳步释放以及AI技术的深度赋能,公司发展态势稳健向好 [3]
和元生物接待2家机构调研,包括恒泰证券、中小投资者
金融界· 2025-07-22 18:59
调研活动概况 - 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接待恒泰证券及中小投资者调研 活动形式包括展厅参观和座谈交流 [1][2] - 参与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兼总经理潘讴东等5名高管 [1] 客户结构与业务战略 - 当前客户以国内为主 CRO业务将向医药企业拓展并开发海外市场 CDMO业务以国内市场为起点扩展至再生医学等领域 [3] - 公司计划通过中美澳IND申报经验提升国际化产业整合能力 目标成为辐射全球的细胞和基因治疗综合服务平台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4,815万元 同比增长21.16% 其中CRO业务收入8,582万元(+8.02%) CDMO业务收入13,494万元(+26.12%) [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285万元 同比下降11.29% CDMO业务收入2,761万元(-27.74%) CRO业务1,986万元(+10.59%) 其他主营业务536万元(+60.26%) [4] 数据安全体系 - 公司通过ISO27001认证和IDC等保三级资质 建立数字化设施和隐私保护机制 [5] - 持续完善数据管理架构与制度 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举措 [5] 行业外包依赖性 - 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CDMO外包渗透率超65%(J.P.Morgan数据) 远超传统生物制剂的35% [6] - Informa数据库显示逾78%基因治疗企业选择与CDMO合作 因自建生产线面临产能利用率和成本问题 [6] 核心竞争优势 - 拥有77,000平方米GMP生产基地 含11条基因载体生产线和18条细胞治疗生产线 覆盖50L-2,000L不同规格产能 [7] - 累计合作CDMO项目超450个 技术平台涵盖质粒、免疫细胞、病毒、mRNA等前沿领域 [6][7] - 构建全程可追溯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排除自主药品研发冲突 [8] 现金流状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107万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0,903万元 主因客户回款周期延长及临港基地投入 [8]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141万元 但资本性支出开始降低 期末现金余额30,692万元 [9] 应收账款管理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8,500万元 其中1年内账期占比88.49% 坏账计提比例7.97% [9] - 合同资产余额2,233万元 1年内账龄占比91.03% 减值计提比例5.47% 总体坏账风险较低 [9] 行业投融资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疗健康融资总额275亿美元(约1,971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0% 国内融资35亿美元(-27%) [10] - 中国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融资额4.09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2.57亿美元增长 融资事件数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 [10] - 全球基因治疗管线超4,418条 其中373个项目处于II期临床及以后阶段 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领域成为新关注市场 [10]
【私募调研记录】混沌道然资产调研和元生物
证券之星· 2025-04-23 08:12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混沌道然资产近期调研了和元生物 [1] - 调研形式包括业绩说明会、电话会议及通讯 [1] 行业前景 - 细胞和基因治疗(CGT)领域持续受到政策支持 [1] - 适应症从肿瘤扩展到多个领域 [1] - 尽管投融资环境谨慎,但行业长期发展前景看好 [1] 业务表现 - CDMO业务受投融资放缓影响,毛利率短期波动 [1] -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毛利率将逐步回升 [1] - CRO业务稳健增长,客户群体扩大,销售收入增长8.02% [1]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1] 财务与费用 - 四季度销售和管理费用增加,研发费用减少 [1] - 2025年将采取多项提质增效措施 [1] 战略布局 - 在再生医学领域设立全资子公司和元和美 [1] - 实现细胞规模化生产,拓展CRO/CDMO全产业链服务 [1] - 新签订单超2.7亿 [1] - 临港产业基地GMP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 [1] 未来规划 - 以底层技术为核心,优化商业模式 [1] - 拓展国际市场,加强战略合作 [1] - 致力于成为立足国内、辐射全球的细胞基因治疗药物及再生医学等领域综合服务平台 [1] 机构背景 - 上海混沌道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 [2] -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7700万元 [2] - 2014年4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2] - 截至2021年,公司共发行管理11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顾问管理2只信托产品 [2]
和元生物:4月18日召开业绩说明会,国泰海通证券、鹏华基金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4-22 19:07
行业概况与景气度 - 国家和地方政策持续支持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发展 监管部门出台指南规范药物开发 促进创新药对高水平CRO/CDMO需求[2] -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正大规模走向临床 适应症从肿瘤向心血管 神经系统 血液学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拓展 2025年4月国内首款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获批上市[2] - 2024年CGT领域投融资总额和数量未明显改善 但CGT企业融资事件数在医药企业总占比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 反映资本市场对细分领域长期价值保持认可[2] - 生物医药融资不畅导致下游企业管线推进受影响 CDMO需求端不足 同时行业竞争加剧 目前处于产能周期中的"供给出清"阶段 未来随宏观经济回暖及政策落地 行业景气度有望恢复[2] 公司CDMO业务表现 - CDMO业务毛利率受业务结构 市场价格水平 成本控制 产能利用率等多因素影响 因投融资放缓导致客户价格敏感度增加 订单价格处于较低水平[3] - 项目执行周期拉长 临港产业基地一期投产 企业规模扩大导致运营成本大幅增长 CDMO业务毛利率短期内出现波动[3] - 公司定位先进疗法服务 具有高技术门槛 未来将通过优化经营模式 提高交付效率 推动国产替代等措施降低运营成本 待投融资环境改善及产能利用率提升后 毛利率将逐步回升[3] - 2024年新增CDMO业务订单额超过2.7亿元 截至2024年末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IND批件44项 承接CDMO项目数量超过450项 其中III期临床项目4项[6] 公司CRO业务发展 - CRO业务主要为基因治疗载体研制 基因功能研究 基因检测等服务 主要客户为高校及科研院所[4] - 国内维持原有优势业务稳健增长 通过新技术平台推出创新服务提升市场占有率 同时加大海外业务建设力度 以工具病毒载体制备等核心产品开拓海外市场[4] - 2024年CR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8582.11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8.02% 截至2024年末累计服务超过12800家研发实验室客户[4]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4年公司主营收入2.48亿元 同比上升21.16% 归母净利润-3.22亿元 同比下降151.54% 扣非净利润-3.36亿元 同比下降151.53%[8] - 2024年第四季度主营收入6428.18万元 同比下降5.2% 归母净利润-1.32亿元 同比下降132.32% 扣非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下降146.53% 毛利率-37.81%[8] - 第四季度销售费用增加因销售人员差旅及业务提成奖励多发生在该季度 管理费用增加因股份支付确认及闲置资产折旧摊销调整 研发费用减少因聚焦核心项目并优化人员结构[4] - 2025年将采取提质增效措施 包括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强化项目管控 提升产能利用率 优化运营流程 扩大国产替代 结合AI提升办公效率并加强预算管控[4][5] 再生医学领域布局 - 2024年4月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和元和美 9月成立"再生医学中心" 专注于解决细胞安全与可追溯难题 实现细胞规模化生产[5] - 技术服务应用领域从基础研究 新药研发扩展至再生医学 涵盖细胞存储 干细胞/免疫细胞/外泌体等工艺开发及大规模生产[5] - 2024年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预计达2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4% 公司将通过整合各事业部经验构建CRO/CDMO全产业链服务能力[5] 产能与基地建设 - 临港产业基地一期2024年全面投产 GMP生产线启用时间较短 产能正在逐步释放中 利用率持续提升[6] - 随着国内外市场拓展 新增客户订单增加及客户新药管线推进 临港产业基地将实现产能爬坡 推动收入规模扩大和盈利能力提升[6] 发展战略规划 - 以底层技术为核心 拓宽工艺应用领域技术路线 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7] - 优化商业模式 提高国际化产业整合能力 成为辐射全球的细胞基因治疗及再生医学综合服务平台[7] - CRO业务将客户由科研院所拓展至医药企业 扩大服务场景并拓展海外业务 CDMO业务以国内市场为起点 逐步拓展至全球主要生物制药市场[7] - 可能通过境内外并购 技术合作等方式开展多样化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研发及商业化服务 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推动多元化布局[7]
Cryoport(CYRX)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05 09:41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总收入2.284亿美元,符合预期 [10] - 2024年第四季度毛利率升至45.8%,去年同期为40.6% [14] - 调整后EBITDA从Q2的负660万美元改善至Q4的负130万美元,年化约2200万美元 [63] - 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在2.4亿美元至2.5亿美元之间 [1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生命科学服务业务 - 2024年全年和第四季度生物存储和生物服务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全年该业务占总收入的67%,去年约为62% [10] - 商业细胞和基因疗法支持收入在第四季度和全年分别增长37%和20% [11] 生命科学产品业务 - 订单模式开始显示出稳定迹象,管理层继续从该业务中获得正自由现金流 [12]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底,支持701项临床试验,比去年净增26项,其中81项处于3期,为历史最高 [11] - 2024年支持的商业批准数量从14个增加到19个 [12] - 2024年细胞和基因投资达152亿美元,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 [74] - 预计2025年有23项VLA或MMA申请,高于去年的11项,1月已有3项申请 [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5年公司将保持领先市场地位,开辟额外收入来源,释放运营杠杆,同时寻求战略合作 [19][20] - 推出IntegriCell低温保存解决方案和Cryoport Express Cryogenic CXHV3运输系统,以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15][1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4年生命科学行业面临宏观经济和市场动态挑战,但公司适应挑战并取得了稳定的业绩 [9] - 公司认为2025年将受益于细胞和基因疗法行业的预期增长,预计商业收入将再创历史新高 [18][19] - 2025年从资金预期角度看会更具挑战性,但市场情绪积极 [74][7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已将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回顾文件上传至网站,提供财务和运营表现以及业务展望 [8][9] - 公司通常不直接对业务部门进行指引,但服务业务将占指引的较大部分,且增长速度将快于生命科学产品业务 [32][33] - 公司将通过附加费转嫁关税影响,预计不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 [36] - 公司在2025年的指引中未假设中国市场复苏 [5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第四季度商业收入增长37%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是广泛增长还是由单一商业疗法驱动 - 增长是广泛的,并非集中于一两个客户,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早期批准项目的推进、更多公司获批以及历史项目在地理和疗法类别上的扩展 [24][25] 问题2: MVE业务在第四季度的稳定态势是否会在2025年持续或恢复 - 公司认为MVE的订单模式开始显示出稳定迹象,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尽管可能并不均衡 [27] 问题3: 在2025年的指引中,服务和产品业务的预期如何,生物物流、Cryogene和MVE业务的增长假设是什么 - 服务业务将占指引的较大部分,且增长速度将快于生命科学产品业务,产品业务的收入增长预期较为保守 [32][33] 问题4: 钢铁或铝关税是否会对冷冻机或冰箱的成本产生影响 - 关税会对公司产生影响,但公司将通过附加费转嫁影响,预计不会对利润率产生影响,美国市场的冷冻机和低温门分别在佐治亚州和明尼苏达州制造,不受影响 [36][38] 问题5: 2024年临床试验净增长约6%,2025年的预期如何,NIH间接削减是否会产生影响 - 公司对NIH情况的直接暴露较少,不太担心;预计2025年新试验获取将比2024年更强劲,因为Q4是过去八个季度中在新试验获取方面表现最好的 [41][42] 问题6: 能否详细说明MVE业务在各地区客户方面显示出早期稳定迹象的情况 - 稳定迹象体现在订单模式上,但市场并非完全稳定和乐观 [47] 问题7: 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占比已降至不到3%,考虑到中国可能的关税报复,当地替代品的可用性如何,公司的“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是否足以确保市场地位 - 中国当地有可用的替代来源,公司正在实施中国战略,稍后将公布;公司在美国的制造设施为美国和欧洲市场生产低温冷冻机和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公司在指引中未假设中国市场复苏 [49][50][52] 问题8: 2024年获批的五项新疗法对2025年的收入贡献如何,FDA近期裁员是否会导致客户担心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审批时间延长 - 公司无法提供五项疗法的具体贡献指引,但预计多项新疗法将为2025年的商业总收入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公司预计FDA的活动不会对审批周期产生影响,目前审批活动活跃 [55][56] 问题9: 公司预计何时实现盈利,2025年的盈利预期是怎样的 - 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调整后EBITDA在过去三个季度持续改善;公司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正调整后EBITDA,但具体时间取决于服务业务尤其是基因疗法业务的增长情况 [63][65] 问题10: 第四季度NPE业务收入达2000万美元,这是否是一个良好的起点,订单模式稳定的背景下是否存在影响季度预期的复杂因素 - 目前没有可指出的复杂因素 [67] 问题11: 疗法商业化后,公司从该疗法获得收入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是否有机会增加与制造商的钱包份额 -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患者治疗量的增加和收入多元化,BioServices和BioStorage业务开始增长,IntegriCell项目也有望带来收入增长 [71][72] 问题12: 2024年第四季度生物制药和生物技术资金情况如何,2025年预计会有哪些趋势 - 2024年细胞和基因投资达152亿美元,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2025年从资金预期角度看会更具挑战性,但市场情绪积极 [74][75] 问题13: 公司在2025年的指引中是否假设资金水平与2024年相似 - 公司认为基于市场情绪,2025年资金情况将积极,有望与2024年持平或略强;公司商业收入的指引与资金无关,主要来自大型制药或上市公司 [78][79] 问题14: 第四季度产品和服务的毛利率同比增长超500个基点,是成本降低还是收入增长的结果 - 主要是由于下半年实施的成本控制措施,服务和产品业务的毛利率均有所回升;公司长期目标是毛利率达到55%,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到30% [87][88][89] 问题15: 2025年是否预计毛利率维持在40%中段水平 - 全年毛利率有提升空间,但新上线的IntegriCell项目在产生大量收入前会对利润率有一定拖累;公司未改变多年来设定的55%毛利率和30%调整后EBITDA目标 [91][92][93] 问题16: IntegriCell目前是否产生收入,2025年的收入贡献如何 - IntegriCell在Q4已签订首批合同,本季度也在继续签约,Q1会有少量收入贡献,但预计2025年贡献不大,2026年将开始有显著贡献,因为涉及FDA监管的审计验证过程需要时间 [98][99] 问题17: MVE业务的大型冷冻机、小型冷冻机和杜瓦瓶的订单是否都在稳定,特别是大型冷冻机 - 订单模式开始在全公司范围内稳定 [101] 问题18: 现有临床试验方案能否采用IntegriCell,还是仅适用于新的临床启动项目 - IntegriCell已被写入一些新的项目中,但现有项目如果有既定的低温保存范式,也可以过渡到该平台,可能需要进行补充说明 [107] 问题19: 商业细胞和基因疗法业务是否存在季节性 - 从季节性角度看没有特定规律,唯一可能的影响是公司的设施关闭,但各公司情况不同,难以预测 [111] 问题20: 公司运营费用削减基本完成,未来支出模式如何,新设施的推出是否会导致前期支出增加,后期随着收入增长实现盈利 - 公司将有与加州和巴黎新设施相关的资本支出,但预计运营费用不会显著增加;公司会继续寻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同时不改变增长计划 [114][115] 问题21: 非细胞和基因疗法服务业务市场在明年将如何发展 - 公司支持生命科学多个垂直领域,预计非细胞和基因市场将有适度增长,包括直接面向患者、疫苗和其他生物制药领域;运输业务方面,非细胞和基因药品分销预计将继续增长;生殖医学和动物健康领域也有望贡献收入,2025年预计会有多项伴侣动物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启动 [120][121][124] 问题22: 2025年商业收入篮子的增长情况如何,30%以上的增长是否合理 - 预计2025年商业收入增长将强于2024年的20%,达到高20%区间,达到中30%区间可能略激进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