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业
搜索文档
从烟草到含糖饮料,健康税的下一城?
第一财经· 2025-10-10 17:53
世卫健康税倡议核心观点 - 世界卫生组织发起“3by35”新倡议,敦促各国通过征收健康税,到2035年将烟草、酒精和含糖饮料的实际价格提高至少50%,旨在遏制慢性病并创造公共收入 [1] - 该倡议提出之际,全球正面临非传染性疾病增加、发展援助缩减和公共债务攀升的压力 [1] 中国现行健康税实施情况 - 中国已对烟草制品、电子烟和酒精开征健康税,但实施近30年后,在改变国民消费行为和提升人群健康方面尚未起到明显作用 [1] - 业界专家认为,中国正处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酝酿期,建议在消费税改革中提升烟草和酒类消费税税率,并根据收入水平调整以保持政策有效性 [1] 烟草税分析 - 全球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烟草价格为6.09国际元,中国烟草价格相对较低,为5.09国际元 [2] - 烟草价格每提高10%,消费量将下降4%至8%,在低收入群体中效应更为明显 [2] - 世卫建议烟草制品税额应占零售价格75%以上,目前全球各国卷烟产品平均税占比为62.6% [2] - 中国卷烟产品平均税占比低于全球水平,最近一次提高卷烟消费税是2015年,十年未调整导致控烟效果被居民收入增长和通货膨胀稀释 [3] - 中国卷烟产品税占比因增值税下调等因素已降至52%左右 [3] - 全球卷烟可负担性持续降低,但中国呈相反趋势 [4] - 中国烟草消费税主要依靠从价税,国际经验表明从量税或以其为主能更有效提高低价卷烟价格并便于征管 [4] 酒精税分析 - 中国酒精产品消费税的税占比为15.6%,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均值25.9%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 - 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和五成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以酒精含量为征税依据,这对中国税制改革有借鉴意义 [4] 健康税的经济影响 - 提高烟草税可实现消费量下降和政府税收增加的双赢局面,因烟草制品高度成瘾,需求下降幅度小于价格上涨幅度 [5] - 烟草价格提高10%,消费量仅下降约4%(高收入国家)至8%(低收入国家),税收增幅大于消费降幅 [5] - 2020年烟草使用造成中国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2.43万亿元,远超出烟草行业当年税收贡献额1.52万亿元 [6] 含糖饮料税探讨 - 世卫“3by35”倡议呼吁对含糖饮料征税,若价格一次性提高50%,未来50年内可避免5000万例过早死亡 [7] - 截至2024年2月,已有115个世卫成员国对含糖饮料征税,41个成员国对国家层面不健康食品征税 [7]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糖尿病人群,公众对“饮料减糖”需求增加,但对含糖饮料实施分层消费税需达成社会共识并形成征收标准 [7] - 社会接受度是征税前提,含糖饮料如可乐、平价奶茶已成为民间文化符号,突然征税可能引发负面舆论 [8] - 建议通过“探索性征税”模式对高糖高脂肪产品征税,或采用中口径征税范围涵盖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饮料 [8] - 世卫定义“含糖饮料”包括所有含游离糖的饮料,天然果汁等本身含大量游离糖的饮料也应纳入征税范围 [9] - 国家卫健委等多部委在《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中明确提出“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财政部参与负责落地 [10]
广氏菠萝啤等发力线上有突破!红棉股份成亚洲食品第二大股东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17:4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0.29%至9.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3.36%至3249.32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5.94%至5020.34万元 [1] - 制糖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4.95%至7.15亿元,饮料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11%至1.54亿元,产业园区运营营收同比增长8.09%至1.29亿元 [2][4] - 制糖业务营收占比71.67%,饮料业务占比15.44%,产业园区运营占比12.89% [2][4]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制糖业务受消费市场波动影响收入下滑,但仍是公司第一大营收业务 [1][2] - 饮料板块依托电商拓展与外省市场开拓实现收入与毛利率双增长,其中外省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0% [1][6] - 产业园区运营业务保持稳定增长,T.I.T品牌园区数量增至9个且均位于广州市 [4] 销售渠道分析 - 糖产品线上销售营收同比增长20.58%至2022.41万元,但仅占该产品总营收的2.83% [6] - 饮料产品线上销售营收同比增长3.44%至717.17万元,占该产品总营收的4.66% [6] - 线下渠道中菠萝啤营收同比下滑0.97%至1.40亿元,但其他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4.54%至476.46万元 [6] - 电商销售额整体同比增长32%,通过与辉同行达成17场直播合作 [6] 战略调整与收购 - 公司原计划收购鹰金钱100%股权,后调整为收购亚洲食品39.9996%股权 [7][9]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亚洲食品100%表决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0] - 亚洲食品旗下拥有沙示汽水、果汁汽水、椰子水等产品,具有独特的产品特色和市场定位 [8][9] - 该收购事项已于2025年7月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10] 公司背景与转型 - 公司前身为日化巨头广州浪奇,2023年5月正式剥离日化业务并新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运营 [7] - 2023年12月更名为红棉股份,目前拥有食品、饮料和产业园区运营三大业务 [1][7] - 广州轻工集团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27.80% [7]
香港出入境人次再创通关后新高!中小企业营商气氛有改善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00:08
香港旅游业复苏及客流数据 - 8月9日及10日香港分别录得132万及134万人次出入境 创全面通关后新高[1] - 落马洲支线8月9日出入境25.3万人次 深圳湾管制站8月10日出入境18.8万人次 香园围管制站同日出入境11.5万人次 均创开通以来新高[1] - 暑期旺季各管制站人流较多 相关部门减少前线人员休假并灵活调配人手以维持高效服务[3] 零售及旅游业推广举措 - 本地店铺推出多样化市场推广 例如凉茶企业在港铁落马洲站还原旧凉茶铺场景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4] - 港铁与多个本地品牌合作在站内重现怀旧店铺场景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空间[5] - 渡轮企业推出大熊猫品牌联合推广 旅游发展局在尖沙咀旅客中心布置大熊猫装饰及产品 大熊猫主题渡轮于8月13日正式启航[5] 中小企业营商状况 - 7月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6月的41.6升至42.1 未来一个月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45.5[6] - 地产业指数从44.2升至46.2 商用服务业指数从43.5升至44.8[8] - 进出口贸易业新订单现时动向指数维持在45.0 未来一个月新订单展望动向指数为47.0[8] 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香港IPO集资额位居全球首位 首7个月共53宗新股上市 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升幅超过6倍[9] - 上市企业包括泰国饮料食品公司 新加坡疾病筛查公司及东南亚氧化铝制造商等国际企业[11] - 国际企业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国际形象 拓展国际资本投资及连接内地市场的战略价值[11]
*ST椰岛: 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有关问题的回复
证券之星· 2025-07-04 00:26
核心观点 - 海南椰岛2024年营业收入1.75亿元,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79.17%,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83.47%,显示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较高[1] - 公司与糊涂酒业存在合作纠纷,导致6,448.44万元预付款项和1,722.96万元存货存在回收风险,但公司仅计提407.45万元坏账准备[27][30][31] - 公司内控存在重大缺陷,包括经销商管理不规范和总经理身兼多职等问题,但已启动整改措施[13][20] 业务板块分析 酒类业务 - 2024年酒类前五大客户销售额10,471.11万元,占酒类收入79.17%,主要采用区域经销商模式[1][9] - 白酒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56%下滑至2024年20%,主要因与糊涂酒业合作分歧和管理层变动[4] - 酒类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5,694.19万元,长期合作关系保障生产连续性[5][11] 饮料业务 - 2024年饮料前五大客户销售额4,501.17万元,采用独家经销商模式[2][7] - 饮料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4,417.31万元,与海南省椰园实业合作超过8年[6][12] 财务与内控 - 收入确认时点为商品控制权转移时点,酒类在签收单时确认,饮料在发货时确认[18][19] - 经销商管理存在缺陷,缺少准入标准和过程管理,但未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13][25] - 总经理曾兼任财务总监等职,对内部控制规范性产生重大影响,但已整改[20][26] 风险事项 - 与糊涂酒业纠纷导致审计范围受限,无法评估预付款和存货减值充分性[27][33] - 存放糊涂酒业的1,722.96万元存货未计提跌价准备,公司称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31][32] - 正通过协商方式解决与糊涂酒业纠纷,拟采取债务抵消等方式保全资产[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