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自贸离岸债
icon
搜索文档
交通银行成功以公募方式发行全球首单上海自贸离岸债券
新华财经· 2025-08-02 16:29
发行概况 - 交通银行香港分行成功发行全球首单上海自贸离岸债 票面利率1 85% 期限3年 [2] - 债券获得穆迪A2和惠誉A的债项评级 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托管 [2] - 发行严格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标准 吸引香港 中东 中美洲等地区境外投资者认购 [2] 政策与创新 - 发行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展自贸离岸债"的政策要求 响应陆家嘴论坛精神 [2] - 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发挥关键作用 实现资金在上海自贸区与境外间有序自由流动 [2] - 债券将在澳门金融资产交易所(MOX)和卢森堡证券交易所(LuxSE)同时挂牌上市 [2] 战略意义 - 标志公司探索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的重要进展 [3] - 公司成为市场上唯一具备自贸离岸债发行 投资 承销 信托 清算 结算六大功能的机构 [3] - 业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促进上海自贸离岸债业务高质量发展 [3]
交通银行以公募方式发行全球首单上海自贸离岸债
快讯· 2025-08-02 15:13
据交通银行消息,8月1日,交通银行香港分行以公募方式发行全球首单上海自贸离岸债,票面利率 1.85%,期限3年,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托管。 ...
完善政策支持 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上海证券报· 2025-06-19 04:09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 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对在沪机构授权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落地,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及新型多边金融组织落户 [1] - 做实"五篇大文章":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探索适合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开展碳金融业务,支持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2] - 扩大制度型开放: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航运保险发展,研究离岸金融创新 [2] - 提高监管水平:推动在沪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金融创新试点并实施尽职免责机制,强化央地协同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4] - 完善政策配套:深化金融法治建设,支持设立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分中心,打造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 [4]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两地跨境离岸金融服务,推动"转数快"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便利跨境电商及海外仓企业开立非居民账户 [6][7] - 共建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适应离岸经贸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动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开展跨境银团贷款和非居民贷款业务 [7][8] - 企业支持与标准对接:支持上海企业在港成立财资中心,鼓励香港企业在沪设立财资中心,联合探索金融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7][8] - 战略互补:推动"上海自贸离岸债"和"点心债"共同发展,强化沪港在金融开放、风险防范中的关键作用,错位发展提升全球话语权 [6][8]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相互赋能共促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5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合作 核心观点 -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金融"双枢纽",需推动错位发展与相互赋能以提升全球金融话语权 [1] - 两地合作重点包括资本市场互联、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协同及离岸金融互补 [2][3] - 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出38条举措强化协同效应 [2] 资本市场合作 - 沪深港通机制是A股加入MSCI指数的关键条件,促进外资流入A股市场 [1] - H股募资效率提升对A股股价有正面影响 [1] - 未来或探索"IPO通"机制并丰富金融期货产品以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 [2] 金融产品与基础设施 - 两地将合作开发ESG相关ETF产品及离岸金融产品(如"上海自贸离岸债"和"点心债") [2][3] -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支持跨境电商及离岸经贸人民币结算 [3] - 推动沪港银行共建企业财资中心,优化全球资金管理 [3] 监管与制度协同 - 两地监管标准互认及沙盒框架可提升金融创新审批效率 [3] - 需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并制定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3] - 目标建立全球资产配置高速路并防范系统性风险 [3] 战略互补性 - 香港定位为内地企业出海"超级联系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窗口 [3] - 协同优化离岸金融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 [2] - 合作提升国际标准助力国家"金融强国"建设 [4]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重磅发布!有哪些亮点?
第一财经· 2025-06-18 10:42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金融强国战略 [1][4] - 方案包含38条具体举措,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共建、离岸金融战略互补等六大方向 [8] - 目标是通过错位发展与相互赋能,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8] 市场互联互通 - 优化"债券通""互换通"机制,打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与风险管理中心 [4] - 拓展沪港通合作范围,新增跨境清算、黄金产品互联互通、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举措 [6] - 推动香港FPS与上海IBPS支付系统互联,便利跨境电商非居民账户开立 [8] 业态创新发展 - 强化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协同,支持国家战略重点领域 [5] - 推动AI、区块链技术在资管、保险、结算等场景应用 [7] - 鼓励金融政策支持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企业,如新药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7] 机制优化与标准对接 - 完善金融监管机构定期交流机制,促进信息共享与人才流动 [6] - 联合探索制定金融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8] - 推动两地金融标准对接,鼓励共同开发适应离岸经贸需求的金融产品 [7][8] 支持企业国际化 - 通过沪港支付网络与资金管理体系助力内地企业拓展国际业务 [6] - 支持上海企业在港成立财资中心,香港企业在沪设立全国性财资中心 [8] - 鼓励跨境银团贷款业务,协同优化企业集团全球资金管理 [8] 离岸金融协同 - 推动"上海自贸离岸债"与"点心债"共同发展 [8] - 支持两地银行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便利离岸经贸活动 [8] - 促进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深度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