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制度型开放
搜索文档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勾勒开放创新金融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10-30 14:26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勾勒开放创新金融新图景 中新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 吕少威 陈杭)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为期四天的议 程中,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金融领袖、政策制定者与业界专家等齐聚北京金融街,围绕金 融制度型开放、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跨境风险协同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同时,此次论坛年会 再次彰显了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释放了推动全球金融合作、赋能可持续发展的强劲信号。 10月29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赋能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圆桌 会议环节。记者 贾天勇 摄 北京金融街"暖意"浓 西起南礼士路,东抵太平桥大街东侧,北起阜成门内大街,南至长安街南侧,核心区面积2.59平方公里 的北京金融街,自1993年国务院批准其建设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以来,三十多年间见证并承载了中国金 融改革发展的历程与成果。 作为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金融街论坛被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今年,中国金融部 门"一把手"再度齐聚论坛年会开幕式,集中回应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金融市场走势等方面的热点 问题,同时密集释放了一系列深改革、促发展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透露这些重要政策信号
人民网· 2025-10-28 17:32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 (记者罗知之)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在会上透露了哪些政策信号?一文速览。 中国人民银行: 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 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 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始国债买卖操作。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 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 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作 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持续增 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 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 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 ...
沪指突破4000点,创近十年新高!金融科技ETF(516860)盘中持续攀升上涨,税友股份涨停
搜狐财经· 2025-10-28 10:47
指数与ETF表现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10:30,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上涨0.45%,成分股税友股份上涨10.00%,恒宝股份上涨5.99%,格尔软件上涨5.94%,星环科技上涨3.97%,信安世纪上涨3.39% [3] - 金融科技ETF(516860)上涨0.59%,冲击4连涨,最新价报1.53元,近1周累计上涨3.68% [3] - 金融科技ETF盘中换手1.99%,成交4972.05万元,近1月日均成交1.76亿元,排名可比基金前2 [3] 市场环境与政策动向 - 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续创10年新高,年内涨幅达19% [3]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构建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的金融服务模式,完善长期资本支持政策,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 [3] - 国家外汇局近期将聚焦贸易便利化新出台9条政策措施,包括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范围和轧差结算业务种类等 [4] - 近期将发布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等政策 [4] 金融科技ETF资金与规模 - 金融科技ETF近1周规模增长9231.79万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2/6 [5] - 金融科技ETF近1周份额增长2500.00万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6 [5] - 金融科技ETF近3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最高单日获得2282.52万元净流入,合计"吸金"5399.18万元,日均净流入达1799.73万元 [5] 指数构成与行业观点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选取产品与服务涉及金融科技相关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同花顺、东方财富、指南针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55% [5] -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以制度型开放引领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望成为新时代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战略引擎 [4]
银河证券章俊: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把握全球货币体系重塑的窗口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格隆汇· 2025-10-28 08:24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制度型开放是新时代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战略引擎,旨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 金融制度型开放的战略方向 - 加快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1] - 把握全球货币体系重塑窗口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1] - 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以服务企业跨境融资,助力新质生产力海外布局 [1] - 完善跨境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保障金融开放有序推进并防范科技安全隐患与新型金融风险 [1]
金融街论坛共塑创新变革新图景
搜狐财经· 2025-10-28 05:38
本报记者 潘福达 昨天,二〇二五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北京金融大街以喜庆雅致的景观布置迎接这场全球金融盛会。本报记者 方非摄 昨天,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现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以及中 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围绕当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金融开放、创业板改革等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重磅发声,充分展现本届 论坛年会主题"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 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 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 态,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 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 潘功胜表示,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他还介绍,人民银 ...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释放了哪些重要政策信号?
新华社· 2025-10-28 03:14
支持个人修复信用 新华社权威速览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 释放了哪些重要政策信号 10月27日开幕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备受瞩目。 四位金融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齐亮相, 释放诸多 重要政策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 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数字人民币和虚拟货币 ⊙ 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体系 © 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 脸防范举措 6 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 ⊙ 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 治理机制 © 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 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 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 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 业务运营机构 ⊙ 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的经营和炒 作,密切跟踪、动态评估境外稳定 币的发展 ⊙ 正在研究实施一次性的个人信用救 济政策,对于新冠疫情以来违约在 一定金额以下且已归还贷款的个人 违约信息,将在征信系统中不予展 示, 计划在明年初执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 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更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 纵深推进板块改革 ⊙ 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 ...
李云泽: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北京商报· 2025-10-28 01:02
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当前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谈及 实现路径,李云泽强调,"我们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 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 环节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面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强调,要推动构建直接融资 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 融服务新模式;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 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 李云泽明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金融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他透露,国家金融监督管 理总局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机构布局更加合理,发展质量和韧性 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 机构找准定位、专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 ...
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李云泽发声将推动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51
金融服务新模式构建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 [1][2]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 [2] -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 [2] - 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的核心在于解决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要求金融体系从过去偏重基础设施等“硬资产”的投资转向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支持 [3]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发展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将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18个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 [3] - 政策发布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纷纷落子设立AIC [3] - 目前已有4家大型银行在京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邮储银行AIC也正在筹建,其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 [4] - 多家大型银行设立AIC旨在通过专业机构将银行资金转化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长期资本,是优化融资结构的关键举措 [4] 金融制度型开放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1][6] - 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全取消 [6] - 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支持商业银行总行加大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力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6] - 金融制度型开放要求以制度规则对接为核心,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在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方面的限制,并完善配套监管规则体系 [7] - 需强化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支持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服务跨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挥更积极作用 [7]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与兼并重组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 [1][8] -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8] - 部分中小银行暴露出资产质量恶化、信用风险加剧、资本不足和公司治理不完善等问题,风险化解需同内部改革相结合 [8] - 通过多年改革化险,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大幅下降,风险抵御能力显著提升 [9] - 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9]
2025金融街论坛|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李云泽发声将推动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
北京商报· 2025-10-27 22:45
金融服务新模式构建 - 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1][4] - 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4] - 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4] - 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4] - 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的核心在于解决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要求金融体系从过去偏重基础设施等硬资产投资转向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支持[5]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发展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将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18个试点城市所在省份,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AIC[5] - 政策发布后,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纷纷落子进入AIC领域[5] - 目前已有4家大型银行在京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邮储银行AIC也正在筹建[6] - 邮储银行获准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将作为银行全资一级子公司管理[7] - 多家大型银行设立或筹建AIC旨在通过专业机构将银行资金转化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长期资本,对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至关重要[7] 金融制度型开放深化 - 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8][9] - 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完全取消[9] - 发布《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推动商业银行总行加大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力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9] - 金融制度型开放要求以制度规则对接为核心,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在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方面的限制,同时强化中资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经营能力[10]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 - 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1][11] - 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11] - 部分中小银行暴露出资产质量恶化、信用风险加剧、资本不足和公司治理不完善等问题,风险化解具紧迫性[11] - 风险处置需与中小银行内部改革相结合,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等发挥兼并重组后的规模效应[11] - 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已形成存量处置有手段、增量防控有机制、长期发展有支撑的良性循环,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大幅下降[12]
金融监管总局: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第一财经· 2025-10-27 20:22
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是政策实施的核心抓手。李云泽提出,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 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 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也将同步向纵深推进。李云泽表示,将引导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机构找准定位、专 注主业、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共同构筑多元有序、健康持续的金融生态。力促行 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同时,开拓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新局面。李云泽称,将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中资机构跨国经营管理能力,有力保障高质量 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为完善国际金融监管规则和行业标准贡献更多中国智 慧。 面对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多重挑战,风险防控被置于突出位置。李云泽强调,将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 障。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 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