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中证A500增强ETF(159226)上涨1.39%,市场关注科技成长与估值修复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5 16:21
资本市场改革 - 科创板"1+6"政策组合将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为技术研发阶段企业提供上市路径 [1] - A股市场将过渡至注重上市公司质量、股东回报与长期价值创造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 - 金融制度型开放背景下,科技成长风格或长期受益,建议关注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的新质生产力中长期投资机会 [1] 中证A500指数 - 中证A50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从沪深两市精选市值适中的500只股票作为成分股,全面覆盖多个行业领域 [1] - 该指数采用行业均衡的编制方法,兼具良好的市场代表性和行业多元化特征 [1] - 中证A500等宽基指数有望在基本面改善、政策催化与制度优化的三重共振下迎来盈利修复行情 [1] 中证A500增强ETF - 中证A500增强ETF跟踪的是中证A500指数,旨在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中等规模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1] - 该指数为投资者提供了观测中等市值企业群体走势的重要基准 [1]
2025年陆家嘴论坛学习体会:以金融制度型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元证券· 2025-06-20 22:12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 陆家嘴论坛聚焦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一行一局一会释放积极政策信号,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A股核心资产和新质生产力中长期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2][5] 央行相关内容 施行八条政策措施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等八项创新政策,覆盖多领域,兼顾当前与长远,推动上海向更高能级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13] 建言全球金融治理构建金融安全网 - 演讲围绕国际货币体系、跨境支付体系、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四方面,指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内在不稳定性,改革有弱化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和超主权货币两个方向 [14] - 跨境支付体系朝高效、安全、包容、多元方向发展,当前金融稳定体系存在监管挑战,应以IMF为核心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呼吁调整IMF份额占比 [15][16] - 演讲亮点在于呼吁调整IMF份额占比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改善国际货币体系,首次提及稳定币,不排除央行在离岸市场探索人民币稳定币可能性 [17] 金融监管总局相关内容 聚焦制度型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 强调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潮流,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前景广阔,将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包括拓展制度型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 [20]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将与上海联合发布行动方案,支持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方向开展制度创新试点,方案涵盖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做实“五篇大文章”等五方面二十七条措施及组织保障内容 [21][22] 证监会相关内容 推出科创板“1 + 6”政策组合支持创新 - 演讲围绕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指出市场存在三个“不完善”,推出五个方面政策举措,包括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强化股债联动等 [23][24] 资本市场改革聚焦投融资两端 - 融资端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意义重大,体现注册制改革深化和资本市场服务未盈利科技企业优势;投资端A股将过渡到注重上市公司质量等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5] 科创板“1 + 6”政策措施详情 - “1”指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并做专门安排;“6”指六项改革措施,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扩大适用范围等 [31] 政策展望与配置方面 政策展望 - 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发力重点,未盈利企业上市门槛打开,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募投管退”循环打通,缓解一级市场退出难问题 [5][33] 配置建议 - 长期看多A股核心资产,推荐关注宽基指数;关注新质生产力中长期投资机会 [34]
《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印发—— 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行动方案》,旨在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方案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决策部署 [1] - 目标包括强化上海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1] 金融机构集聚与功能优化 -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支持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或授权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2] - 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在上海落地 [2] - 优化在沪金融机构服务功能,引导机构间协同合作 [2] 金融制度型开放与国际合作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金融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 [2] - 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航运保险发展,研究探索离岸金融创新 [2] - 全球前50大银行中42家在华设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3] - 80%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 [3]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 推动在沪金融机构提高前瞻性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央地协同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2] - 支持上海设立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分中心,提高监管科技水平 [2] - 探索通过监管互动机制实施金融创新试点,设定风险熔断点 [4] 创新试点与科技金融联动 - 鼓励上海在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发挥金融改革试验田作用 [3] - 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 [4] - 深化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联动,探索适合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 [4] 人才与配套支持 - 支持上海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 [2] - 打造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2]
完善政策支持 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上海证券报· 2025-06-19 04:09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 推动金融机构集聚: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对在沪机构授权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推动重点对外开放项目优先落地,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及新型多边金融组织落户 [1] - 做实"五篇大文章":提升科技金融质效,探索适合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开展碳金融业务,支持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发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 [2] - 扩大制度型开放: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推进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航运保险发展,研究离岸金融创新 [2] - 提高监管水平:推动在沪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支持金融创新试点并实施尽职免责机制,强化央地协同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 [4] - 完善政策配套:深化金融法治建设,支持设立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分中心,打造新型资产管理服务平台,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 [4]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两地跨境离岸金融服务,推动"转数快"与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互联,便利跨境电商及海外仓企业开立非居民账户 [6][7] - 共建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适应离岸经贸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动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开展跨境银团贷款和非居民贷款业务 [7][8] - 企业支持与标准对接:支持上海企业在港成立财资中心,鼓励香港企业在沪设立财资中心,联合探索金融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7][8] - 战略互补:推动"上海自贸离岸债"和"点心债"共同发展,强化沪港在金融开放、风险防范中的关键作用,错位发展提升全球话语权 [6][8]
【西街观察】金融,从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
北京商报· 2025-06-18 23:00
金融开放新政 - 人民银行发布八项金融开放新政,叠加QFII扩容和外资准入深度开放,释放金融开放协同信号 [1] - 金融开放从渐进式、管道式流动型开放转向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入新阶段 [1] 制度型开放内涵 - 制度型开放强调规则、规制、管理及标准等深层次对外开放,是比流动型开放更高水平的突破 [2] - 目标是通过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监管流程标准化透明化,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2]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机构,40家最大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八成全国性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2] 开放举措与方向 - 首设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以提升跨境资金效率 [3] - 加速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组合拳",包括制度型开放、产品扩容、准入门槛降低和投资渠道拓宽 [3] - 金融开放下半场聚焦"制度规则"这一深层竞争力塑造,而非简单"量"的扩张 [4] 挑战与提升空间 - 需构建既能防范风险又能适应开放市场复杂性的现代化监管体系,平衡开放效率与安全 [3] - 人民币国际地位、金融机构全球布局能力、开放条件下金融市场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 [2]
【金融街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新华财经· 2025-06-18 15:16
金融机构集聚与功能优化 -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支持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专设机构或授权方式加大支持力度[1] - 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优先落地重点对外开放项目[1] - 吸引国际金融组织、行业协会及新型多边金融组织落户上海,优化在沪金融机构服务功能[1]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支持上海探索适合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提升科技金融质效[2] - 鼓励在沪金融机构开展碳金融业务,助力上海参与国际碳金融定价权竞争,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2] - 推动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发展[2] 金融业国际化与开放创新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2] - 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水平,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航运保险发展[2] - 研究探索离岸金融创新,推动机构参与金融市场建设[2] 监管与风险防范 - 提升在沪金融机构前瞻性风险管理能力,促进稳健经营[2] - 支持金融创新试点,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领域,探索尽职免责机制[2] - 强化央地协同,完善上海市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2] 政策配套与专业服务 - 深化金融法治建设,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法治保障,支持上海金融消保中心建设[3] - 提高金融监管科技水平,条件具备时在上海设立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分中心[3] - 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向风险驱动、数据驱动转型,支持上海引进和培养高水平金融人才[3]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探索离岸金融创新,推动机构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建设
快讯· 2025-06-18 15:02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 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升上海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1]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金融制度型开放 [1] -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银团贷款等非居民贷款业务 [1] 跨境金融服务优化 - 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水平 [1] - 大力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和航运保险发展 [1] - 研究探索离岸金融创新 [1] 金融市场建设参与 - 推动机构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建设 [1]
李云泽最新发声!四项支持举措蓄势待发
金融时报· 2025-06-18 12:32
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政策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强调中国金融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改变 并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国际金融体系 [1] - 上海作为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的窗口 将在科技金融 跨境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试点 [1]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 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举措 - 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银行在沪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1] - 支持探索不动产 未上市股权等非货币信托财产登记上海模式 [1] - 提升上海国际再保险 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 [1] - 批准友邦人寿 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1] 金融制度型开放 - 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 [2] - 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 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 [2] - 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2]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 探索加大开放力度 [2] 外资营商环境优化 - 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法治建设 维护金融市场公平秩序 [2] - 健全与外资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 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2] - 根据外资机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 优化相关政策 [2] 全球金融安全合作 - 中国积极参与制定和维护国际金融监管规则 [2] - 扎实推进巴塞尔协议Ⅲ和保险业新会计准则等制度实施 [2] - 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完善全球金融治理 [2] - 加强多边和双边金融监管协调 促进跨境监管和危机管理合作 [2]
天津自贸区金改十年:“试验田”里结硕果 访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黄晓龙
金融时报· 2025-05-27 11:24
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成效 - 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为京津冀一体化和高水平开放提供重要支撑 [1]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推动形成50余项创新政策和试点项目,惠及9万户经营主体,新增本外币账户超18万个 [3] - 累计办理跨境收支4300亿美元(占全市25%)、跨境人民币结算8700亿元(占全市32%) [3] - 大幅减少20余项审批事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 跨境人民币业务进展 - 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业务从天津自贸区试点扩展至京津冀晋蒙五地互认,惠及2970家优质企业 [5] - FT账户资金池归集资金超400亿元,建立"FT账户+CIPS系统"联动模式,推出"当日缴、次日达"跨境缴税功能 [5] - 京津冀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优质企业互认机制落地业务超37亿元 [5] - 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专项奖励,支持航运金融发展 [5]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 融资租赁规模达2.3万亿元(占全国25%),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超3000亿元(占全国30%) [6] - 经营性租赁累计收取外币租金237.7亿美元,3家融资租赁公司SPV共享外债额度12.9亿美元 [6] - 首创"共管账户+优先受偿"外币国际保理模式,实现境外机票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创新 [6] 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 对标CPTPP、RCE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构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体系 [9] - 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围,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等创新试点 [9] - 拓展FT账户试点银行范围,深化跨境人民币服务创新,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 [9] - 推广融资租赁外债便利化政策,支持保理公司开展跨境商业保理业务 [9]
为稳外贸提供跨境金融保障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09
服务业开放与跨境金融政策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力度,国务院批复《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1] - 金融领域政策优化包括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为稳外贸提供跨境金融保障 [1] - 《工作方案》提出支持当地注册跨国公司开展人民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形成统一管理框架 [3] 外贸与外资企业表现 - 一季度中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10万亿元 [1] - 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超过6.7万家,创近3年同期新高 [1] - 近5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出口占中国外贸总额约三分之一 [1] 企业跨境金融需求 - 外贸企业核心需求包括跨境结算、投融资、风险管理和咨询顾问 [1] - 跨国公司希望集中管理全球账户,提升资金效率并应对汇率波动 [1] - 企业对外投资从单一贸易转向产业链布局,需利用境内外市场资源优化资金效能 [2] 跨境金融服务创新 - 工商银行推出"工银全球司库"品牌,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结算服务 [3] - 银行可提供出口买方信贷、国际项目融资、跨境并购贷款等定制化服务 [4] - 一季度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同比提升 [3] 上海金融开放举措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提出18条重点举措 [5] -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汇率避险产品,探索非居民并购贷款服务 [6] - 政策聚焦提高结算效率、优化融资服务及加强保险保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