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全险

搜索文档
寿险公司淡化规模情结发力浮动收益型业务
证券时报· 2025-05-22 01:47
寿险行业转型重点 - 浮动收益型业务成为寿险公司业务发展的关键点之一,分红险等产品被作为业务结构优化和经营质效提升的重要体现 [1] - 行业出现转型分红险苗头,部分险企在银行渠道尝试销售分红险产品,多家险企预测分红险业务占比将会超过50% [2] - 寿险公司正围绕分红险业务着重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应对市场利率下行趋势 [1] 上市险企业务表现 - 中国人寿一季度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为51.7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2] - 中国太保一季度新保规模保费中分红险占比18.2%,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 [2] - 中国人寿一季度总保费收入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续期保费同比增长9.7%,新单保费同比下降4.5% [6] - 新华保险一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732.18亿元,同比增长28%,长期险首年保费、首年期交保费、趸交保费均有翻倍以上增长 [7] 分红险发展背景 - 传统险预定利率从3.5%降至2.5%,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降低,产品销售难度提升 [3] - 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到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为行业转型提供指引 [3] - 监管部门多举措引导寿险业优化负债成本,包括降低产品预定利率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4] - 分红险可以实现多赢:平衡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客户共享长期收益,对资本市场起到稳定器作用 [3] 行业转型特点 - 本轮分红险转型更强调综合服务能力的赋能,如康养医疗服务能力 [5] - 寿险公司更加重视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投资团队参与产品开发过程 [5] - 行业淡化规模情结,更加关注现金流安全和盈利稳定性 [6] - 新华保险将推动分红险转型放在战略高度,已制定发展目标和计划 [7] 市场现状 - 一季度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6590亿元,较去年同期微降约0.3% [6] - 行业新单保费下滑明显,多家上市险企出现增速放缓迹象 [6] - 新华保险差异化业务打法带来保费高增长,但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下滑45.6% [7]
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告(二)
东吴证券· 2025-05-13 10:38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保险Ⅱ 保险Ⅱ行业深度报告 中国人身险产品变迁历史与未来展望系列报 告(二) 增持(维持)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 英国人身险产品起源早,创新积极性高,人身险产品种类丰富。1)发 展初期,保障型产品纷纷涌现。18 世纪英国主要销售的人寿保险产品主 要为年金保险和互助保险。1850 年代左右,团体寿险、简易人寿保险产 品出现。20 世纪初,保险公司面向中产阶级推出了带有储蓄性质的税收 优惠的年金保险。2)20 世纪后半叶,投资型产品逐渐成为主流。3)21 世纪后,投资+储蓄型产品回归。英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传统年金 险无法满足养老需求,且企业提供的养老金模式变为"固定贡献型计划 ",变额年金产品应运而生。4)我们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 收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利率风险的重视+监管法案的出台,是 影响英国人身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风险提示:长端利率趋势性下行,权益市场波动,新单保费承压。 2025 年 05 月 13 日 证券分析师 孙婷 执业证书:S0600524120001 sunt@dwzq.com.cn 行业走 ...
五大上市险企一季报扫描:寿险新业务价值集体高增,平安、太宝投资承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2 18:3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实习生 王盼盼 北京报道 2025年第一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延续稳健增长态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841.76亿元,同比微增1.4%。 然而,在整体趋稳的基调下,各险企表现分化显著,中国人保以43.36%的净利润增速领跑,中国人寿 和新华保险分别增长39.5%和19%,而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则因投资端承压,净利润同比下滑26.4%和 18.1%。 值得关注的是,寿险新业务价值(NBV)集体高增成为行业亮点,投资端表现则凸显不同险企间的分 化,利率波动与权益市场震荡下,险企综合收益率差异显著。但分析机构认为,短期波动不改长期趋 势,随着资产配置优化与非经常性损益出清,险企业绩修复可期。 归母净利润 "三升两降" 具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增速呈"三升两降"格局。其中,中国人保实现归母 净利润128.49亿元,同比增长43.4%,其增速在五大上市险企中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国人寿,一季度中 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新华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增长 19%。 中国平安与中国 ...
总保费超3544亿元!中国人寿寿险公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
齐鲁晚报网· 2025-05-07 12:51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总保费达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0%,续期保费2469.75亿元(+9.7%),新单保费1074.34亿元,其中短期险保费414.94亿元(+19.2%)[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5%[5] - 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增长4.8%,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比提升至51.72%[3] 业务转型 - 公司深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机制,降本增效成效显著[3] - 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两全险、年金险、终身寿险、健康险业务均衡推进[3] - 销售队伍改革持续深化,总销售人力64.6万人(个险59.6万人),优增率和留存率同比提升[4] 投资管理 - 一季度实现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收益率2.75%),净投资收益442.47亿元(收益率2.60%)[5] - 固收投资把握利率抬升机会,权益投资推进均衡配置和结构优化[5] - 总资产69763.90亿元,投资资产68191.73亿元,较2024年底均增长3.1%[6] 偿付能力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6.1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9.34%[6] - 连续27个季度保持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A类[6] 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三坚持三提升三突破"高质量发展思路,聚焦价值创造和变革转型[6] - 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实施"客资建队伍"经营理念和个险"6+1"关键举措[4] - 新型营销模式试点有序推进,"种子计划"持续深耕[4]
中国人寿(601628):负债结构优化,利润水平提升
国信证券· 2025-04-30 19: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中国人寿营收及成本表现分化,投资收益拖累营收,但保险服务费用下降带动归母净利润增长,预计未来赔付水平持续优化;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增速优于行业,负债端优化产品结构,NBV同比增长;资本市场震荡,投资收益承压,但公司优化资产配置,稳定中长期收益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营收与利润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同比下降8.9%,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保险服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32.8% [1] 保费收入 - 2025年一季度总保费收入3544.1亿元,同比增长5.0%,续期保费同比增长9.7%,新单保费同比下降4.5% [2] 负债端 - 2025年一季度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比例提升至51.7%,使用相同经济假设重述背景下NBV同比增长4.8% [2] 投资收益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类收入536.5亿元,同比下降17.2%,总投资收益率2.75%,净投资收益率2.60%,高股息类权益资产投资规模超1500亿元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EPS为3.83/3.88/3.94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V为0.69/0.64/0.58x [3] 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837,859|528,567|548,924|573,278|605,550| |(+/-%)|1.43%|-36.91%|3.85%|4.44%|5.6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1,110|106,935|108,194|109,646|111,266| |(+/-%)|-34.20%|406.56%|1.18%|1.34%|1.48%| |摊薄每股收益(元)|0.75|3.78|3.83|3.88|3.94| |每股内含价值|44.60|49.57|53.01|57.28|62.51| |(+/-%)|2.44%|11.15%|6.93%|8.07%|9.13%| |PEV|0.82|0.73|0.69|0.64|0.58| [5]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4-30 07:16
证券代码:601628 证券简称:中国人寿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 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承担法律责任。 ● 本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所载财务资料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 ● 本公司董事长蔡希良先生、总精算师侯晋女士、财务负责人及财务机构负责人袁颖女士声明:保证本 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一、主要财务数据 (一)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 在计算"每股收益(基本与稀释)"的变动比率时考虑了基础数据的尾数因素。 (二)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三)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二、股东信息 截至报告期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注: 1.HKSCC Nominees Limited为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其所持股份为代香港各股票行客户及 其他香港中央结 ...
赚超500亿元!中国人寿一季度“投资账单”出炉!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21:33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1] - 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深化资产负债联动、加强承保管理以及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 [1] 保费收入 - 一季度总保费收入为人民币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0% [3] - 续期保费为人民币2,469.75亿元,同比增长9.7% [3] - 新单保费为人民币1,074.34亿元,同比下降4.5% [3] - 短期险保费为人民币414.94亿元,同比增长19.2% [3] - 退保率为0.29% [3] 浮动收益型业务 - 浮动收益型业务(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结险)成为发展重点 [5] - 首年期交保费中浮动收益型业务占比达51.7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6] 投资表现 - 一季度总投资收益为人民币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2.75% [7] - 净投资收益为人民币442.4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60% [7] - 债券市场利率回升,A股市场震荡分化,公司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 [8] - 固收投资把握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权益投资推进均衡配置和结构优化 [8]
大股东物产中大带来哪些变化?信泰人寿经营状况依然成谜
新浪财经· 2025-04-29 20:17
文章核心观点 物产中大2024年年报发布,金融服务板块有一定营收和利润贡献,但联营企业信泰人寿财务数据被豁免披露 信泰人寿近年历经波折,虽国资入主带来生机但挑战重重,近期又有大规模人事调整,且业绩亏损情况多,面临满期兑付和现金流等问题,新团队需应对历史包袱实现“止血重生” [1][2][9] 物产中大2024年年报情况 - 营业收入5995.20亿元,同比增长3.34%;归母净利润30.79亿元,同比下降14.88% [1] - 金融服务板块营业收入160.8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2.68%;利润总额8.44亿元,贡献占比13.01% [1] 信泰人寿人事变动情况 - 近日启动新一轮中高层人事调整,涉及16名管理人员,9人卸任核心职务,7人履新,变动聚焦财务、人力、风控等关键部门及主要业务部门 [3] - 2024年7月董监高团队“大换血”,董事会成员近三分之一更替,监事也有调整 [4] - 多轮人事变动后总经理仍空缺 [5] 信泰人寿资本变动情况 - 成立之初原始股东包括巨化集团等九大企业,2014年公司治理结构脆弱性显现,2019年包商银行出险波及公司,股东变更涉及近70%股权变动 [7] - 2024年6月原七家股东在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原董事长邹平笙被处罚 [7] - 四家浙江国资企业以94亿元投资合计持有51%股份,注册资本增加,物产中大持股33%成第一大股东,存款保险基金和保险保障基金各持股17% [8] 信泰人寿业绩及经营情况 - 过往亏损时间多,2018年后好转,2023年上半年由盈转亏,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连续六季度未披露净利润,2024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1%至529.94亿元,万能险账户单季净现金流出超70亿元 [9] - 多款爆款产品到期带来满期兑付压力,现金流大幅流出,分红账户业务也面临现金流考验 [9] - 网红重疾险费率低于同业20%-30%,原银保监会曾多次点名涉及利润测试、条款约定、现金价值计算等问题 [10][11]
中国人寿2024年度业绩新闻发布会
2024-10-31 08:57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国人寿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整体经营情况** - 核心观点:2024年公司经营成果良好,规模价值、经营效益、综合实力等多方面提升,且注重股东回报 [2][3][4] - 论据:服务实体经济累计投资超4.6万亿元,为近6000家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额4.8万亿元;全年新增保险金额超200万亿元,理赔近2500万件;公开市场债券和股票投资规模超4.8万亿元;荣获40余项殊荣,ESG评级升至A级;总保费、首年期交保费创历史新高,一年新业务价值快速增长;总投资收益达3082亿元,增长150%,净利润突破千亿元;总资产同比增长16.7%,偿付能力充足率较高,服务质量指数连续两年行业第一;风险综合评级连续26个季度为A类,消保监管评价蝉联行业最高档;全年每股派息0.65元,分红金额183.72亿元,增长51.2% 2. **业务与运营** - 核心观点:各线渠道和银保渠道发展良好,业务结构优化,同时加速数字化转型 [5][6][7] - 论据:各线渠道保费增长,首年期交保费突破1000亿,同比增长9.2%,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达565.6亿元,同比增长14.3%,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8.4%;销售人力61.5万人,队伍规模稳定,月人均首年保费同比增长15%,优增新人数量同比上升29.4%;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13.1个百分点,总保费达762亿元,首年期交保费达187.8亿元;数据价值释放,参与国家数据标准编制;数字基建赋能升级,服务超30亿人次,理赔实效领先;数字运营提效,审批效率提升超26%,空中客服等候时长缩短18.9%;暖心服务多元供给,提供暖心适老服务超2700万人次,VIP服务人次同比提升26.8%;消保工作保持行业前列 3. **财务和投资** - 核心观点:关键财务指标突破,投资业绩良好,资产配置稳健 [10][11] - 论据:总资产达6.7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股东权益达5096.8亿元,同比增长6.8%;配置超长期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超9000亿元,净加仓权益投资超千亿元,发起鸿沽基金落地500亿元;信用债券外部评级3A级占比超98%,债权型金融产品外部评级3A级占比超99% 4. **内涵价值与偿付能力** - 核心观点:内涵价值增长,新业务价值贡献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稳健 [12][13] - 论据:内含价值超1.4万亿元,增长11.2%,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24.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3.3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07.76%;通过资产负债联动和审慎资本管理,降低利率波动影响,优化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提升新业务对资本盈余贡献的韧性 5. **未来发展思路** - 核心观点:2025年坚持高质量发展,抓好四个方面工作,投资策略围绕基础配置和风险资产优化 [8][9][22][23] - 论据:保持稳中有进,加强形势研判,稳定投资收益;推动价值增长,提升浮动收益型业务占比,推动全渠道价值贡献;加快动能转换,深化销售转型,提升队伍能力,推进康养生态建设,拥抱数字化;强化基础管理,培育金融文化;固收方面以稳筑基,加大新经济投资,配置高股息资产;权益方面挖掘稳定现金流资产,参与创新产品投资 6. **应对行业政策与市场变化** - 核心观点:积极落实行业政策,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 [24][38][40] - 论据:从支付两端服务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商保年金、普惠业务;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适度提升权益投资比例,加大新经济领域投资,稳健配置高股息资产 7.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核心观点:围绕保障功能和客户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保障水平 [24][41][42][43] - 论据:加强商保年金、健康保险、普惠保险等产品服务创新,为特定群体提供保险服务;个人养老金业务累计规模30亿元,服务保单超27万件;推出超500余款健康险产品,在售220余款,为亿人提供保障,关注特定人群和医疗技术纳入保障范围,升级健康管理服务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公司在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派息决策综合考虑盈利水平、偿付能力等因素,以平衡股东利益和公司可持续发展 [4][27][28] 2. 面对人工智能发展,公司2017年引入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业务场景探索;2022年通过国家最高等级数据管理能力认证;要求科技人员深度参与业务经营;以数据为本开展技术工作,走组件化技术道路,采用混合云数据底座 [31][32][33][34][35] 3. 消费者需求随代际和环境变化,公司将完善调研机制,推进产品多元化研发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