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终身寿险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的不同险种保障有何区别?
搜狐财经· 2025-08-22 15:05
以上信息由金融界利用AI助手整理发布。金融界是一家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广泛而全面的 财经资讯。凭借专业的团队和前沿的技术,致力于为用户解读经济形势、分析金融政策等重要信息。长 期以来,始终坚守客观、准确、及时的原则,为广大用户提供有价值的金融知识与信息,助力用户在金 融领域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生成,不代表发布者及其关联方的官方立场或观点,亦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 资建议。请您对文中关键信息进行独立核实,自主决策并承担相应风险。 来源:金融界 保险作为一种风险转移和经济补偿的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险种具有各自独特的 保障范围和功能,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能帮助人们更合理地规划保险配置。 人寿保险是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期间内死亡、伤残或达到合同 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保险公司按照合同给付保险金。它主要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以防家庭主 要经济支柱过早离世给家人带来经济困境,保障家人的生活、子女教育以及债务偿还等费用开支 。例 如定期寿险,在约定的保障期间内为被保险人提供身故保障;终身寿险则提供终身的身故保障,同时具 有 ...
Aegon(AEG) - 2025 H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1 16:02
Aegon (AEG) H1 2025 Earnings Call August 21, 2025 03: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Yves Cormier - Global Head - IRLard Friese - CEO & ChairmanDuncan Russell - CFO & Member of Executive CommitteeDavid Barma - VP - Equity ResearchFarooq Hanif - Head of European Insurance Equity ResearchIain Pearce - Executive Director - Insurance Equity ResearchBenoît Pétrarque - Head of Thematic Banking Research & Benelux FinancialsJason Kalamboussis - Executive Director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Michael Huttner - Insurance ...
2025年上半年寿险公司(非上市)偿付能力排行榜:1家风险评级为C!所有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环比提升,超5成偿付能力上升...
13个精算师· 2025-08-11 20:19
2025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排名 - 国寿养老以1077%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位居榜首,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 [2] - 新华养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71.9%,但环比大幅下降645个百分点 [2] - 中银三星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3190.8%,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 [4] - 建信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120%,环比上升5个百分点 [4]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变动 - 57%的非上市寿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一季度上升 [23] - 三峡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240个百分点至396.9% [2] - 国联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上升91个百分点至194.6% [5] - 华汇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环比下降8个百分点至2006.1% [15] 偿付能力监管动态 - 鼎诚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18%,低于120%的监管重点核查线 [18] - 华汇人寿是唯一风险评级为C的寿险公司 [17] - 2025年上半年6家险企获批发行近20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 [27] - 寿险公司2024年至今累计发债超1200亿元 [29]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利率下调幅度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5%降至2.0% [9] -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从2.0%降至1.75% [9] -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从1.5%降至1.0% [9] 产品结构调整 - 分红险预定利率仅下调25个基点,幅度最小 [11] - 行业推动"保底+浮动收益"类产品发展 [11] - 利率下行背景下保险产品长期锁定利率优势凸显 [11] 行业资本运作与投资表现 资本补充活动 - 2025年多家险企公告拟增资总额超270亿元 [27] - 阳光人寿获批发行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27] - 泰康养老获批发行2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27] 投资收益率 - 59家非上市寿险公司中64%综合投资收益率超2% [25] - 二季度资本市场上涨推动险企投资收益提升 [25] - 部分公司因提前执行新准则净利润增长 [23]
中国人寿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5:2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核心业务指标实现稳健增长,包括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市场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 [1] - 公司通过多目标协同发展和深化转型,在行业深度变革背景下保持竞争力,资产负债管理和销售队伍改革成效显著 [2][3][4] - 公司坚持长期投资理念,优化资产配置,总投资收益和净投资收益均实现稳定回报,同时偿付能力保持较高水平 [5][6] 保险业务表现 - 一季度总保费达3544.09亿元,同比增长5.0%,续期保费2469.75亿元,同比增长9.7%,新单保费1074.34亿元,其中短期险保费414.94亿元,同比增长19.2% [2] - 浮动收益型业务首年期交保费占比达51.72%,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8% [3] 资产负债管理 - 深化资产负债联动,优化资源配置机制,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有效应对利率环境变化 [3] - 产品供给形态多元,两全险、年金险、终身寿险、健康险业务均衡发展 [3] 销售队伍改革 - 总销售人力64.6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59.6万人,队伍优增率和留存率同比提升 [4] - 推进"客资建队伍"经营理念,个险经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专业化、职业化转型稳步推进 [4] 投资表现 - 一季度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2.75%,净投资收益442.4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2.60% [5] - 固收投资把握利率抬升机会,权益投资推进均衡配置和结构优化 [5] 财务与偿付能力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8.02亿元,同比增长39.5% [6] - 总资产69763.90亿元,投资资产68191.73亿元,较2024年底均增长3.1% [6]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46.12%,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9.34%,连续27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 [6]
多款产品停售!人身险预定利率,即将下调
中国证券报· 2025-08-07 13:04
产品停售情况 - 多家保险公司在8月31日前陆续停售现有人身险产品,包括分红型终身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不同类型 [1][3] - 部分保险公司产品已提前停售,如某大型保险公司8款产品于7月31日停售,南方某中小保险公司2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将于8月8日停售,北方某中小保险公司某款终身寿险将于8月16日停售 [3] - 泰康人寿8月31日起将停售超50款产品 [4] - 太平洋健康险8月31日将停售13款产品 [5] 预定利率调整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5] -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险企将调整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普通型保险产品调整为2.0%,分红型调整为1.75%,万能型最低保证利率调整为1.0% [5] - 预定利率下调后保险产品保费将上涨,以30岁男性为例,传统险预定利率从2.5%下调到2.0%后,年金险、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两全险和健康险对应毛保费涨幅分别为18.9%、20.8%、3.6%、7.6%和17.7% [5] 产品格局变化 - 具有"保底+浮动"收益特征的分红险产品或将成为险企主推产品 [7] - 多家保险公司表示后续将重点发展分红险,如长城人寿推动产品体系向浮动型、保障型方向转型,已完成部分主力产品低预定利率版本的备案 [8] - 东海证券认为此次非对称调整(传统险和万能险下调50个基点,分红险仅下调25个基点)将提升分红险竞争力,契合监管指引并优化负债结构 [8] - 中信证券认为分红险相比存款、银行理财、债基具有优势,有望推动存款"搬家"趋势 [8]
暑期赴港买保险火爆,监管提醒7件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22:39
赴港投保市场概况 - 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热情高涨,2024年全年投保金额达627.98亿港元,同比增长6.49%,占香港新单保费的29% [3] - 2025年一季度香港新造保单保费达934亿港元,同比增长43.1%,创2001年以来季度新高 [5] - 终身寿险和储蓄寿险是主要需求,两者合计占新单保单数的62.1% [5] 香港保险产品特点 - 香港保险产品设计灵活、保障全面、收益较高,成为内地居民赴港热门选择 [3] - 分红险演示利率从7%下调至6.5%,中介借机炒作"高利率窗口期" [5] - 储蓄分红型产品的非保证收益部分高度依赖保险公司投资表现,存在不确定性 [6] 销售渠道与中介问题 - 香港保险销售主要通过保险公司直属代理人和第三方经纪公司两种方式 [8] - 第三方经纪公司业绩提成高达60%,存在返佣、诱导客户等违规行为 [8] - 非法中介问题严重,香港保监局对无牌销售持零容忍态度,最高可判处监禁两年及罚款100万港元 [9] 监管政策与风险提示 - 境外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存在汇率波动、理赔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等风险 [3] - 香港保监局提醒内地访客"赴港投保7件事",包括亲身赴港购买、不与无牌人士接洽等 [8]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认为现阶段开展跨境保险通试点的时机尚不成熟 [10] 市场趋势与数据 - 2024年各季度内地访客赴港投保金额分别为:Q1 156亿港元、Q2 141亿港元、Q3 170亿港元、Q4 161亿港元 [3] - 7月1日起香港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 [5] - 香港保监局暂未公布2025年一季度内地访客新造保单统计情况 [5]
184款终身寿险保费榜!1款超550亿,3款超200亿,中邮超1千亿,平安、太保、太平超500亿,分红型产品增多...
13个精算师· 2025-07-21 23:58
终身寿险市场概况 - 2024年终身寿险市场热度持续,184款产品保费收入超7000亿,创历史新高[17][24][26] - 头部产品表现突出:中邮年年好邮保一生C款终身寿险保费586.73亿,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终身寿险保费304.63亿[1][2] - 终身寿险自2022年起超越年金险成为寿险公司最热销产品[22][23] 产品结构变化 - 传统型产品仍占主导:167款传统型终身寿险保费6603.83亿,占比91.7%[27] - 分红型产品加速渗透:13款分红型终身寿险保费合计600.74亿,新产品中占比显著提升[27][40][43] - 产品迭代明显:63款2023年8月后上市的"新产品"保费2375.08亿,占总量33%[13][28] 公司竞争格局 - 头部险企优势显著:平安寿险两款产品合计保费超550亿,中邮人寿三款产品合计保费1025.09亿[30][37] - 第二梯队表现:太保寿险长相伴(传世版)保费177.69亿,太平人寿两款产品合计保费249.81亿[30][34] - 银保渠道贡献突出:55.3%的终身寿险保费来自银邮渠道,分红型产品在该渠道占比达55.2%[45][46] 行业发展趋势 - 利率下行推动转型:3.0%定价产品停售后,2.5%定价产品仍保持热销,但增速从2022年的62%降至26%[26][34][39] - 产品创新加速:分红型终身寿险数量增至13款,中邮、中宏等公司相关产品单款保费超60亿[40][42][44] - 渠道结构优化:个代渠道保费占比15.9%,专业代理/经纪渠道占比2.7%,显示多元化销售趋势[46]
华泰人寿推出“保险+”全生命周期守护体系
国际金融报· 2025-07-15 19:49
公司战略升级 - 华泰人寿推出"保险+"全生命周期守护体系,围绕健康、教育、养老三大主题,整合"资金+资源"双重守护模式[1] - 该体系结合创新保险产品矩阵与多维资源,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解决方案[1] 健康服务体系 - 创新提出"三级健康御防体系":一级御防通过"七师共管"模式(医师/护师/健康管理师等)服务健康人群的日常预防[1] - 二级御防推出"乐享家医"服务,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全科医生顾问及三甲医生问诊,实现早发现早干预[1] - 三级御防覆盖全国700余家直付医疗机构及海外医疗网络,优化疾病人群诊疗流程[1] 教育服务布局 - 通过灵活年金类产品解决教育资金储备需求,配套"睿享"成长教育服务[2] - 教育服务覆盖4-24岁全学龄段,提供成长测评/留学规划/职业发展等8类定制化支持[2] 养老战略升级 - "康养3.0"战略结合年金/终身寿险/税优养老金产品实现资金规划[2] - "泰享"康养服务覆盖旅居养老/智能居家/医疗照护多场景,合作国内15家康养旅居机构[2][3] - 推出"泰享旅居"版块,提供CCRC社区/休闲酒店等资源,配套随行管家及医生守护服务[3] 资源整合能力 - 健康服务网络覆盖全国700余家直付医疗机构[1] - 康养旅居已链接15家国内优质合作机构[3]
保险的不同险种保障范围有何区别?
搜狐财经· 2025-07-09 12:49
人寿保险 - 人寿保险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在被保险人死亡、生存或达到一定年龄时给付保险金 [1] - 定期寿险在约定保险期间内赔付身故保险金,用于保障家庭经济稳定如偿还房贷等 [1] - 终身寿险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侧重财富传承和家庭经济长期稳定 [1] 健康保险 - 健康保险覆盖疾病或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及收入损失 [2] - 医疗保险补偿门诊、住院等费用,高端产品可覆盖全球医疗资源 [2] - 重疾险在确诊约定疾病时一次性赔付,用于治疗费用或收入补偿 [2] - 失能收入损失险赔付因疾病/意外导致工作能力丧失时的收入损失 [2] 财产保险 - 财产保险保障财产及利益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3] - 家庭财产保险承保房屋及室内财产因火灾、水灾、盗窃等导致的损失 [3] - 企业财产保险保障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因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损失 [3] - 机动车辆保险覆盖车辆碰撞、自然灾害及第三方责任赔偿 [3] 责任保险 - 责任保险承保被保险人因过失导致第三方人身/财产损失的经济赔偿责任 [3] - 产品责任保险保障企业因产品缺陷对消费者造成的赔偿责任 [3] - 公众责任保险适用于公共场所意外导致的第三方损失赔偿 [3] - 职业责任保险覆盖专业人员因工作过失导致的委托方/第三方损失赔偿 [3]
俞燕:浮沉20年,分红险重回C位
新浪财经· 2025-07-01 20:23
存款利率调降潮 - 从5月开始,存款利率调降潮席卷整个银行圈,5月最后一个工作日降息银行数量达到小高峰 [1] - 自2022年以来存款挂牌利率已多次调降,本轮是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后的"第七轮"主动调整 [1] - 本轮降息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告别"1时期",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剪刀差进一步加大 [1] 利率下行与分红险崛起 - 行业已进入降息通道,未来存款利率将持续下降 [2] - 利率走势短期受货币影响,中期受经济基本面驱动,长期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2] - 存款利率下降促使消费者寻找替代产品,分红险等浮动收益型保险产品吸引力大增 [2] - 2024年以来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再次被推上风口 [2] - 2025年新上市分红险产品数量占比达42.3% [3] - 多家险企计划将分红险销售目标占比提升至50%以上 [3] 分红险发展历程 - 2000年中国人寿率先推出个人分红保险产品,开启分红险热潮 [2] - 2001-2010年是分红险的"黄金十年" [2] - 2009-2013年分红险业务规模占比一度高达近80% [5] - 2013年费率市场化改革后分红险吸引力削弱 [5] - 2023年预定利率调降使分红险再次走上C位 [6] - 2024年监管新政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0% [6] 分红险市场表现 - 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1月新上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占比近四成 [6] - 预计未来三年分红险新单保费增量将接近2万亿元 [7] - 2025年一季度多家险企分红险在新单保费中占比显著提升 [3] - 中国人寿2025年一季度总投资收益537.6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2.75% [10] 分红险产品创新 - 保险公司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探索以分红型产品为核心的创新 [8] - 中国人寿推出涵盖年金保险、养老年金保险、两全保险和终身寿险等分红型产品 [8] -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客户设计差异化产品 [8] - 针对不同年龄层和收入水平定制专属产品 [9] 分红险价值特点 - 分红险具备保证利益与保单红利,攻守兼备 [9] - 分红实现率是衡量产品表现的关键指标,中国人寿近七成年均分红实现率超100% [11] - 分红险需长期持有才能体现显著收益优势 [10] - 寿险行业具有长期主义价值,受短期利率波动影响较小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