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业务
搜索文档
东方财富(300059):利润同比高增 收费类业务贡献明显
新浪财经· 2025-11-04 16:48
事件:公司披露2025 年三季报,2025Q1-Q3 实现营业总收入115.9亿元,同比+58.7%;归母净利润91.0 亿元,同比+50.6%;基本每股收益0.58 元,同比+50.6%;加权平均ROE 为10.74%,同比+2.60pct。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A 投资评级。公司凭借自身用户存量积淀及数智化深耕赋能,有望伴随市场景气 回暖而充分释放业绩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5 年-2027 年EPS 分别为0.81 元、0.94 元、1.02 元,给予公 司36x2025 年P/E,对应目标价29.22 元。 基金市场规模同比高增,代销业务收入改善。2025Q1-Q3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以基金代销为主)25.4 亿元,同比+13.4%,预计主要受益于权益市场上行带动基金新发及销售回暖。据中基协披露,截至 2025Q3 末全部基金资产净值达36.7 万亿元,同比+115%、环比+7%,其中股票型同比+139%、环比 +26%,混合型同比+115%、环比+17%。我们认为,尽管一定程度受制于渠道竞争加剧、费率调整,但 公司基金代销业务具备保有规模优势,有望在基金市场景气上行期增厚代销收入。 风险提示:权益市 ...
东方财富(300059):利润同比高增,收费类业务贡献明显
国投证券· 2025-11-04 13:02
投资评级与目标 - 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3] - 给予公司36倍2025年市盈率,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29.22元 [3] - 当前股价为25.56元(2025年11月03日)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115.9亿元,同比增长58.7%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50.6% [1] - 2025年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58元,同比增长50.6% [1]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74%,同比提升2.60个百分点 [1]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基金代销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13.4%,受益于权益市场上行带动基金新发及销售回暖 [1] - 经纪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6.8%,主要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 [2] - 两融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59.7%,主因融出资金利息收入增加 [2] - 自营投资: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19.7亿元,同比下降18.2%,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幅下降163.7% [2] 成本与研发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成本33.5亿元,同比增长8.6%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0.9%,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1.5%,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1.2% [2] - 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妙想大模型底座,在智能体构建、金融场景应用创新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2] 行业与市场背景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全部基金资产净值达36.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7% [1] - 其中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同比增长139%,环比增长26%;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17% [1]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0.81元,2026年为0.94元,2027年为1.02元 [3][4]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为159.87亿元,2026年为182.25亿元,2027年为197.00亿元 [4]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28.29亿元,2026年为149.28亿元,2027年为161.56亿元 [4]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病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09:21
券商两融业务动态 -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华泰证券将其上限调整为不超过净资本的3倍 招商证券将上限由1500亿元增至2500亿元 华林证券和浙商证券在9月份也曾公告上调 [1] - 券商集中上调两融规模上限彰显对资本市场前景的信心 将直接增强券商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并优化盈利结构 [1] - 两融扩容有望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提升整体交投活跃度 对证券板块形成提振 反映监管层和市场对当前行情的认可 [1] 资产管理行业动态 - 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病逝 享年57岁 董事长任莉代任总经理 王国斌拥有超30年证券从业经验 是国内价值投资理念的先行者 [2] - 王国斌的离世短期内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关注 但其投资哲学预计将持续影响公司战略及行业对价值投资的深化 [2] 股票ETF市场资金流向 - 10月资金净流入股票ETF金额突破千亿元 继9月后再次单月吸金超千亿元 前10个月累计吸金近3000亿元 [3] - 10月证券、银行等热门主题ETF资金净流入居前 而多只创业板ETF资金净流出居前 反映避险情绪与价值回归逻辑并存 [3] - 股票ETF持续受到市场热捧 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 但资金流向分化加剧 市场风格或趋于均衡 [3] 债券ETF市场发展 - 债券ETF规模于11月3日突破7000亿元 为年内突破的第六个千亿关口 其中超过70%的增量规模在2025年实现 [4] - 当前53只债券ETF产品中有32只是年内新成立的 占比超过60% 全市场ETF年内净流入约9800亿元 其中债券ETF贡献4232.51亿元 [4] - 53只债券ETF产品中有30只规模突破百亿元 占比56% 显示头部效应显著 反映市场对稳健型资产配置需求强劲及机构资金加速布局 [4]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病逝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09:20
|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 点评:10月股票ETF资金净流入再超千亿元,显示市场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热情持续高涨。证券、银行等 低估值板块ETF受资金青睐,反映避险情绪与价值回归逻辑并存;创业板ETF资金流出则暗示成长板块 短期承压。ETF持续"吸金"或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但资金流向分化加剧,市场风格或趋于均衡。整体 来看,资金借道ETF布局的意愿增强,或为市场注入结构性活力。 NO.4 连破六个"千亿"!债券ETF规模再创新高 11月3日,债券ETF规模正式突破7000亿元,成为这类品种年内突破的第六个"千亿"关口。债券ETF当前 的7000多亿规模,有逾70%是2025年实现的增量规模;当前的53只产品中有32只是年内新成立的产品, 占比超过60%。此外,全市场ETF年内累计申购净流入9800亿元左右,其中有4232.51亿元来自债券 ETF。从单只产品规模看,截至11月3日,53只产品中有30只规模突破百亿元,占比56%。 NO.2 泉果基金创始人王国斌病逝 11月3日,泉果基金发布高管变更公告,原总经理王国斌病逝,由董事长任莉代任总经理一职。同时, 泉果基金官网页面变成黑白。泉果基金随后发布的讣告显 ...
今日视点: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传递三大积极信号
证券日报· 2025-11-04 06:11
两融业务规模扩张的市场意义 - 一家大型上市券商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大幅上调至2500亿元,单次增幅达千亿元级 [1] - 两融余额于10月29日首度突破2.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9月份新开信用账户数量达20.54万户,同比激增288%,显示投资者信心持续修复 [1] 行业风险管理精细化趋势 - 多家券商在提高总规模上限后,同步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以主动压降投资者杠杆水平 [2] - 行业加强了对客户担保比例的实时监测,并完善了预警与平仓机制 [2] - 信用业务管理正逐步走向系统化、精细化,反映出行业运营的精细化趋势 [2] 行业竞争格局与服务生态转型 - 部分券商为争夺市场份额,已将融资利率压低至4%以下,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3] - 行业跳出低水平价格战,转向通过完善融资定价机制、推出“两融ETF智能投顾工具”等创新产品提升服务 [3] - 有券商尝试整合投研、资管等资源,构建“融资+投研+资产配置”的业务生态,以提升客户黏性 [3] 两融业务对市场与行业的综合影响 - 两融业务规模上调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回暖与资金结构的优化 [4] - 两融业务逐渐成为衡量投资信心、机构能力与市场健康度的重要标尺 [4] - 行业在“规模与风控”、“价格与价值”之间寻求平衡,推动市场信用生态更趋理性 [4]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1月3日
新华财经· 2025-11-03 10:31
新华财经北京11月3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上市公司业绩向好分红回购频次稳步提升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经营业绩报告显示,截至10月31日,除公告延 迟披露外,我国境内股票市场共544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 持续改善,科创引领作用凸显,产业结构焕新升级,分红回购频次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 伐。截至10月31日,全市场共1033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现金分红预案,较上年同期 增加141家。全市场现金分红总额7349亿元,89家公司年内分红金额超10亿元。 上海证券报 ·多家新势力车企月交付突破4万辆 截至11月2日,已有多家车企披露10月销量或交付数据,在"金九银十"车市旺季的推动下,多家车企销 量表现强劲。零跑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小米汽车月交付均超过4万辆。部分传统车企的新能源 汽车销量也创下月度新高。业内专家表示,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对市场拉动效果显著,全年产销量 预期有望上调,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1600万辆。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更多细化措施将出台 《中共中央关于 ...
两融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逾五成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7:52
行业整体表现 - 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融出资金规模累计超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9%,较去年同期增长72.03% [1][2] - 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累计达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 [2] - 两融业务成为推动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利息净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两融利息收入增加 [1][2][3] 头部及中小券商业务动态 - 头部券商融出资金规模领先,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位居前五,规模分别为2385.58亿元、1917.09亿元、1697.76亿元、1365.48亿元和1325.11亿元 [2] - 国泰海通融出资金规模较上年末增长124.49%,其利息净收入以52.08亿元位居榜首,同比增幅达232.51% [2] - 中小券商在信用业务领域崛起,长城证券、国泰海通、申万宏源等同比增幅均超过150%,其中长城证券实现了超30倍的增长 [3] 市场活跃度与业务扩张 - 截至10月30日,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24990.86亿元,已连续57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 [4] - 9月两融新开户数量达20.54万户,同比增长超288%,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4] -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招商证券将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大幅提升至2500亿元,创下年内上调额度纪录 [4] 风险管理措施 - 部分券商通过调整担保比例控制风险,国金证券和华林证券将除北交所以外的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 [4] - 多家券商对部分融资融券标的的可充抵保证金折算率进行调整,上调至30%至70%区间,通过折算率、保证金比例与担保比例三项核心参数实现动态风控 [5] - 券商融资(含融券)金额与净资本的比值均未触及4倍预警线,大部分控制在1.5倍以下,风险缓冲垫较为充足 [7] 市场风险与行业展望 - 两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1.44%,远高于130%的平仓警戒线 [6] - 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5%,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1.47%,均低于2015年峰值时期的4.7%和22.3% [6] - 行业需推动业务“由重转轻”,从依赖资本规模转向依靠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实力,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7]
两融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逾五成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3
核心观点 - 两融业务成为推动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上市券商融出资金规模同比增长超七成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逾五成 [1] - 两融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新开户数量同比激增 多家券商上调业务规模上限以应对旺盛需求 [4] - 券商在业务扩张的同时注重风险管理 整体风险指标远高于警戒线 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6] 融出资金规模与增长 - 42家上市券商累计融出资金规模超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4.9% 较去年同期增长72.03% [2] - 头部券商融出资金规模领先 国泰海通以2385.58亿元位居榜首 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24.49% [2] - 中小券商在信用业务领域崛起 长城证券 财达证券等同比增幅显著 长城证券实现超30倍增长 [3] 利息净收入表现 - 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累计达339.06亿元 同比增长54.52% [2] - 国泰海通利息净收入以52.08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同比增幅高达232.51% [2] - 多家券商将利息净收入增长归因于两融业务 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增加是主要驱动因素 [3] 两融市场活跃度 - 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24990.86亿元 已连续57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 [4] - 9月两融新开户数量达20.54万户 同比增长超288% 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4] - 为满足需求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招商证券将上限由1500亿元提升至2500亿元 [4] 风险管理措施 - 券商通过调整担保比例和保证金比例控制风险 部分券商将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 [4] - 两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1.44% 远高于130%的平仓警戒线 [6] - 券商融资金额与净资本的比值均未触及预警线 大部分控制在1.5倍以下 风险缓冲垫充足 [6] 业务模式与行业展望 - 部分券商通过动态调整可充抵保证金折算率至30%至70%区间 进行精细化风控运营 [5] - 行业需推动业务由重转轻 从依赖资本规模转向依靠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实力以提升资本回报率 [7]
方正证券(601901):2025年三季报点评: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93%,经纪业务显著增长,负债成本率降低
华创证券· 2025-11-02 15:4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方正证券的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1] - 目标价为10.87元,当前股价为8.34元,存在约30%的潜在上行空间[3][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3.3%[6] -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环比增加2.3亿元,同比增加8亿元[6] - 剔除其他业务收入后的营业总收入为90亿元,同比增长67.2%[6] - 单季度营业收入为34亿元,环比增加7.2亿元[6] 盈利能力与效率分析 - 报告期内净资产收益率(ROE)为7.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1] - 单季度ROE为2.8%,环比提升0.4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1] - 报告期内净利润率为42%,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1] - 单季度净利润率为41.6%,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1] - 报告期内资产周转率(剔除客户资金和其他业务收入)为4.8%,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1] 资本结构与负债成本 - 报告期末财务杠杆倍数(总资产剔除客户资金)为3.72倍,同比降低0.14倍,环比降低0.2倍[1][7] - 公司计息负债余额为1089亿元,环比减少88亿元[7] - 单季度负债成本率为0.5%,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7] 各业务板块表现 - **经纪业务**:收入为41.7亿元,单季度收入为18.3亿元,环比增长66.4%,同比增长161.3%[2] - **信用业务**:利息收入为31亿元,单季度为10.7亿元,环比增加0.76亿元;两融业务规模达510亿元,环比增加96.4亿元;两融市占率为2.13%,同比提升0.05个百分点[2] - **质押业务**: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为72亿元,环比增加35亿元[2] - **自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投资净收益-联营合营企业投资净收益)合计为28.9亿元,单季度为8.9亿元,环比减少0.3亿元;单季度自营收益率为1.4%,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7] - **投行业务**:收入为1.3亿元,单季度为0.3亿元,环比减少0.4亿元,同比减少0.4亿元[2] - **资管业务**:收入为1.7亿元,单季度为0.5亿元,环比减少0.2亿元,同比减少0.1亿元[2] 重资本业务与资产状况 - 重资本业务净收入合计为41亿元,单季度为13.7亿元,环比增加0.9亿元[7] - 重资本业务净收益率(非年化)为2.6%,单季度为0.9%,环比提升0.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7] - 剔除客户资金后公司总资产为1875亿元,同比增加59.3亿元;净资产为504亿元,同比增加33.8亿元[7]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6/2027年每股收益(EPS)为0.60/0.64/0.68元人民币[8] - 当前股价对应市净率(PB)分别为1.32/1.21/1.12倍[8][9] - 基于2026年业绩给予1.6倍PB估值得出目标价[8]
牛市下券商成最大赢家:五大巨头合赚825亿,中信证券揽获328亿投资收益
搜狐财经· 2025-10-31 21:51
行业整体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券商行业整体表现亮眼,5家公司净利润突破百亿元大关,合计净利润超过825亿元 [2] - 中信证券以239.16亿元净利润位居行业榜首,国泰海通以230.59亿元紧随其后,同比大幅增长132.59% [2] - 40家披露数据的券商中,仅华创云信净利润不足1亿元,12家券商净利润增速超过100%,绝大多数实现正增长 [2] 经纪业务表现 - 受益于A股市场交易量放大,特别是科技股行情活跃,所有券商经纪业务均实现正增长,3家公司同比增幅超过100% [3] - 国联民生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从3.98亿元增至15.65亿元,增幅高达293.05%,增速位居行业第一 [6] -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收入达109.39亿元,稳居行业首位,同比增长52.90% [4][6] - 国泰海通、国信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分别为108.14亿元和63.6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42.80%和109.30% [4][5][6] 投行业务表现 - 投行业务表现分化明显,大型券商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保持显著优势,规模领先且增长率在20%以上 [7] - 中金公司投行业务收入29.40亿元,同比增长42.55%;中信证券、中信建投收入分别为36.89亿元和18.46亿元 [7] - 华安证券和国联证券投行业务表现突出,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164.73%和160.77% [7] - 17家券商投行业务出现下滑,太平洋证券收入从1.42亿元降至0.55亿元,跌幅达61.49% [7] 投资业务表现 - 超过八成券商投资净收益实现正增长,9家公司增幅超过100% [8] - 中信证券投资净收益高达328.38亿元,同比增长195.92%,稳居行业第一 [8][9] - 财通证券投资净收益从0.25亿元增至23.17亿元,增幅高达9022.70%;浙商证券、中国银河增幅分别为652.93%和572.06% [8][10] - 部分券商投资业绩下滑,华林证券、国盛证券、中原证券投资净收益分别下滑40.24%、34.58%和51.75% [10][11] 两融及利息收入 - 两融市场持续活跃,8月5日两融余额首次站上2万亿元,10月29日突破2.5万亿元 [11] - 国泰海通以52.08亿元的利息净收入位居榜首,增幅高达232%;华泰证券、中国银河分别为32.70亿元和32.07亿元 [12] - 部分中小券商两融业务扩张明显,长城证券利息净收入1.97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倍;中原证券、财达证券增幅均超过129% [12] - 6家券商利息净收入为负,包括中金公司、天风证券、首创证券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