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融业务

搜索文档
年内单月高峰!券商发债“补血”近3000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9-15 14:02
随着下半年A股市场行情渐入佳境,券商发债"补血"需求水涨船高。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对Wind数据的统计,券商8月掀起一轮密集融资潮,当月合计发行141只债券,募集规模达2935亿元, 两项数据双双攀至年内高峰。进入9月,发债节奏未减,更有多家头部券商数百亿元发债计划在近日获得监管批文。 今年三季度以来A股持续上行,市场交投活跃,两融余额规模也已创下新高。有受访券商分析师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券 商近期积极发债,是券商在市场交投活跃、利率成本较低、政策鼓励以及自身业务发展和债务结构调整需求共同推动下 的战略性举措。 发债规模大增 9月12日,第一创业公告称,证监会同意其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不超过80亿元公司债券。9月10日,国泰海通表示,其 不超过30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的注册申请已获得证监会批复;同日,中信证券也公告,其不超过600亿元公司债券的计划 收到证监会批文。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对Wind数据的统计,9月过去的10个工作日里,券商已完成19只债券发行(统计口径含银行间市场,下 同),发行规模452亿元。另有32只债券正处发行阶段,计划募资规模合计779亿元。 而在8月份,券商发债迎来年内高峰。数据显示,当月券 ...
券商8月发债近3000亿创年内新高 自营、两融业务驱动“补血”需求激增
财经网· 2025-09-15 12:21
券商发债规模与趋势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 发行141只债券 创年内月度新高 [2] - 9月前12天已完成452亿元债券发行 另有779亿元债券处发行阶段 [2] - 年内累计发债规模达1.06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6736.27亿元大幅增长 [2] 头部券商发债情况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1025亿元居首 华泰证券777亿元位列第二 [3] - 国泰海通与广发证券分别发债662亿元和612亿元 [3] - 招商证券与国信证券发债规模分别为577亿元和572亿元 [3] 发债驱动因素 - 市场交投活跃推动业务扩展需求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多个整数关口 [4] - 低利率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债务置换与补充营运资金为主要用途 [4] - 资本中介和投资业务占比提升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阶段 [4] 两融业务与资金成本 - 8月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 9月11日达2.34万亿元 [7] - 行业平均发债利率1.89% 前十大型券商平均利率仅1.85% [7] - 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1.8% 大型券商利率低至1.69%-1.75% [7]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对5000万以上客户提供2.8%融资利率 中型券商门槛降至1000万利率3.2%-3.5% [8] - 中小券商融资成本高企 华北某券商利率达4.6% 华中某券商为3.36% [7][8] - 低资金成本券商具备两融价格战优势 高成本中小券商面临竞争压力 [8]
券商8月份发债近3000亿创年内新高 自营、两融业务驱动“补血”需求激增
证券时报· 2025-09-15 06:15
券商发债规模与趋势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创年内月度新高 发行141只债券 [2] - 9月前12日已完成452亿元债券发行 另有779亿元债券处发行阶段 [2] - 年内累计发债规模达1.06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6736.27亿元大幅增长 [2] 头部券商发债情况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1025亿元居首 华泰证券777亿元位列第二 [3] - 国泰海通与广发证券分别发债662亿元和612亿元 [3] - 招商证券与国信证券发债规模分别为577亿元和572亿元 [3] 发债驱动因素 - 市场交投活跃推动融资需求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500-3800点 [4] - 债务结构调整需求旺盛 低利率环境利于降低融资成本 [4] - 资本中介和投资业务占比提升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阶段 [4] 资金用途与业务关联 - 募资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和补充营运资金 支持业务扩展需要 [4] - 两融余额8月突破2万亿元 9月11日达2.34万亿元催生资金需求 [7] - 自营与两融业务具顺周期特性 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 [5][6] 融资成本差异 - 行业平均发债利率1.89% 前十大型券商平均1.85% [7] - 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1.8% 大型券商低至1.69%-1.75% [7] - 中小券商融资成本显著偏高 华北某券商达4.6% 华中某券商3.36% [7] 市场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凭借低资金成本开展两融价格战 对5000万以上客户提供2.8%利率 [8] - 中型券商将1000万门槛利率压至3.2%-3.5% [8] - 融资成本高的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8]
券商8月份发债近3000亿创年内新高自营、两融业务驱动“补血”需求激增
证券时报· 2025-09-15 01:59
券商发债规模与趋势 - 8月券商发债规模达2935亿元 创年内月度新高 发行债券141只 [2] - 9月前12天已完成452亿元债券发行 另有779亿元债券处发行阶段 [2] - 今年以来券商发债总规模达1.06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6736.27亿元大幅增长 [2] 头部券商发债情况 - 中国银河证券发债1025亿元位居榜首 华泰证券777亿元列第二 [3] - 国泰海通与广发证券发债规模分别为662亿元和612亿元 [3] - 招商证券与国信证券发债规模分别为577亿元和572亿元 [3] 发债驱动因素 - 市场交投活跃推动融资需求 上证指数连续突破3500点至3800点 [4] - 低利率环境降低融资成本 当前券商发债平均利率为1.89% [4][6] - 资本中介和投资业务占比提升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阶段 [4] 资金用途与业务需求 - 发债资金主要用于债务置换和补充营运资金 [4] - 两融余额8月突破2万亿元 9月11日达2.34万亿元 催生资金需求 [6] - 自营业务和两融业务具有顺周期特性 与股市表现紧密相关 [5] 融资成本分化 - 大型券商发债利率平均1.85% 10家券商融资成本低于1.8% [6] - 科创债平均融资成本1.8% 大型券商成本介于1.69%-1.75% [6] - 中小券商融资成本显著较高 两家小型券商利率达4.6%和3.36% [6] 市场竞争格局 - 低资金成本头部券商可提供2.8%两融利率 中型券商利率压至3.2%-3.5% [7] - 两融业务成为争夺高净值客户的核心战场 [6] - 融资成本高的中小券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7]
两融业务火热 首现券商半年内两次上调额度
新浪财经· 2025-09-11 03:25
公司动态 - 华林证券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由62亿元提高至80亿元 增幅29% [1] - 公司在不到半年内第二次上调相关额度 [1] 行业趋势 - A股两融余额突破2.3万亿元 达23197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 电子 电力设备 通信 计算机 医药生物和机械设备等行业受融资资金青睐 [1] - 券商在加快两融业务布局 [1]
两融业务火热,又见券商火速提升规模!
券商中国· 2025-09-10 23:05
两融业务火爆,券商及时调整业务规模抢抓机遇。 在A股市场持续活跃、两融余额不断攀升背景下,华林证券近日宣布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由62亿元提高至80亿元,增幅 29%。这一调整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也折射出当前证券行业对两融业务布局的加速。 业内人士分析,华林证券此次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主要是市场行情火爆,两融业务需求激增,规模提升有利于释放 更多额度。 额度扩张与风控并重 在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风险控制也成为券商关注的重点。 华林证券在2025年半年报中明确表示,信用业务秉持"稳健增长与风险防控并重"的策略,持续优化客户服务与业务场景 建设。在风控方面,公司对信用账户担保证券实施"动态追踪、及时应对、全程管理",不断优化担保品管理体系。截至 半年报期末,华林证券两融业务总体维持担保比例为267.01%,业务风险整体可控。 与此同时,一些券商通过提高保证金比例来降低风险敞口。例如,国金证券于8月27日宣布,将新开立账户(北交所以 外)的融资保证金比例统一上调至100%。该公司表示,此举系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和风险管理的常规调整。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9日,A股两融余额继续突破2.3万亿元,达到23197亿元,再 ...
两融余额突破历史新高!融资客大幅加仓这些股票,多股翻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0:39
两融余额数据 - 截至9月1日两市两融余额达2.29万亿元 刷新2015年6月18日2.27万亿元历史峰值 较前一日激增356.81亿元 [1] - 融资余额突破2.27万亿元大关 同步超过2015年6月18日历史峰值 [1] - 2025年8月期间融资余额有18个交易日增加 其中11个交易日单日增幅超110亿元 [1] 个股融资动态 - 寒武纪获融资净买入68.95亿元 8月以来股价翻倍 [1] - 新易盛获融资净买入59.57亿元 同期股价涨幅超100% [1] - 胜宏科技获融资净买入59.1亿元 天孚通信同期股价实现翻倍 [1] 历史比较分析 -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交易日共出现49次 2015年牛市占30次 2025年已贡献19次 [1] - 8月13日至29日A股连续13个交易日成交额与两融余额均超2万亿元 [1] - 8月以来9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30亿元 寒武纪 新易盛 胜宏科技位列前三 [1]
广发证券(000776):经纪、投资表现亮眼 公募利润快速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9-01 22:41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营业收入154.0亿元,同比增长34.4%,归母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48.3% [1] - 1H25加权平均ROE(未年化)4.83%,同比提升1.44个百分点 [1] - 2Q25单季归母净利润37.1亿元,同比增长31.5%,环比增长34.6% [1] 业务收入结构 - 证券主营收入150.0亿元,同比增长32.2% [1] - 经纪业务收入39.2亿元(占比26.1%),同比增长42.0% [1] - 投资业务收入52.4亿元(占比34.9%),同比增长42.8% [1] - 资管业务收入36.7亿元(占比24.5%),同比增长8.4% [1] - 投行业务收入3.2亿元(占比2.1%),同比下降4.8% [1] 资产与杠杆状况 - 2Q25末总资产8158亿元,较年初增长7.5%,环比增长0.2% [2] - 净资产1509亿元,较年初增长2.3%,环比增长0.6% [2] - 经营杠杆4.13倍,较年初上升0.18倍,环比下降0.18倍 [2] - 投资资产规模4183亿元,较年初增长12.0%,环比下降4.7% [2] 投资业务细节 - 交易性股票投资438亿元,较年初增长13.8% [2]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351亿元,较年初增长57.1%,环比增长43.3% [2] - 投资杠杆2.77倍,较年初上升0.24倍,环比下降0.15倍 [2] - 1H25投资收益率2.65%,同比提升0.67个百分点 [2] 公募基金业务 - 广发基金1H25营收39.0亿元(+22.2%),净利润11.8亿元(+43.5%),非货基AUM 8945亿元(行业第3) [3] - 易方达基金1H25营收59.0亿元(+9.7%),净利润18.8亿元(+23.8%),非货基AUM 15231亿元(行业第1) [3] - 公募业务合计利润贡献10.7亿元(+35.0%),占公司利润总额16.5% [3] 零售业务表现 - 代买业务净收入31.3亿元,同比增长44.1% [4] - 股基成交额15.1万亿元,同比增长62.1%,市占率4.01% [4] - 代销业务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35.9%,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3000亿元 [4] - 两融业务收入26.7亿元(+9.4%),余额1036亿元,市占率5.6% [4] 资管业务动态 - 广发资管总AUM 2506亿元,较年初下降1.1% [3] - 单一资管计划规模较年初增长4.6%,专项资管计划规模增长39.5% [3]
中信证券:券商中报经营业绩创新高 证券行业下半年有望持续回暖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9:08
行业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44家上市券商实现扣非净利润948.46亿元 同比增长52.9% [1][2] - 行业调整后营业收入2489.09亿元 同比增长34.7% 净利率从34.1%提升至41.9% 上升7.8个百分点 [2] - 摊薄扣非ROE水平为6.9% 较2024H1提升1.6个百分点 TOP10券商年化ROE达7.5% [2] 收费类业务 - 经纪业务方面 A股股基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87% 推动代理买卖收入上升48% [3] - 2025年7-8月日均股票成交额达1.96万亿元 较上半年增长41% [3] - 投行业务方面 AH市场股权融资规模分别达7144亿人民币和2845亿港元 同比增长87%和328% [3] 业务集中度趋势 - 席位租赁收入同比下滑9.4% 但4家机构实现15%以上正向增长 [4] - 财务顾问业务前五名收入均同比增长45%以上 [4] - 资管业务收入212.36亿元 同比下滑3.2% TOP10券商收入占比从68%提升至72% [4] 资金类业务 - 两融费率同比下滑10% 规模从1.85万亿攀升至8月末2.25万亿 [5] - 十大券商中8家具备千亿以上两融增配空间 [5] - 自营权益类资产持仓规模4347亿元 较年初上升8.6% [5] 国际业务发展 - 国际子公司合计收入301.77亿元 部分头部机构国际业务收入利润占比达20% [6] - 海外子公司年化ROE超20% 显著提升资本使用效率 [6] - 港股IPO市场中资券商担任保荐人数量持续领先 [6] 行业展望与策略 - 行业有望依托高成交额 股权融资常态化和资本市场回暖展现业绩弹性 [1][8] - 建议围绕市场份额提升潜力 ROE中枢提升能力和估值性价比进行布局 [1][8] - 资本市场将围绕投融资平衡有序推进股权融资复苏 [3]
国泰海通(601211):整合进入落地期 关注后续协同效应发挥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3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8.72亿元,同比增长77.7% [1] - 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增长213.7%,主要因合并海通证券产生79.64亿元负商誉推动营业外收入增长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77.73亿元,加权平均ROE同比提升3.14个百分点至6.3% [1] - 经营杠杆(剔除客户资金)较2024年末下降20.5%至4.11倍 [1] 收费类业务表现 - 经纪业务净收入57.33亿元,同比增长86.3%,受益于A股市场日均交易额61%的同比增长 [1] - 投行业务净收入13.92亿元,同比增长19.4%,境内证券和债券市场份额分别为11.95%和11.09%,均排名行业第2 [1][2] - 资管业务净收入25.78亿元,同比增长34.2%,旗下华安基金、海富通基金和富国基金公募AUM较年初分别增长8%、25.5%和9.8% [1][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境内个人资金账户数384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4.2%,股基交易份额8.31% [1] 资金类业务表现 - 利息净收入31.87亿元,同比增长205.4%,投资收入94.36亿元,同比增长81.6% [2] - 净新增两融客户2.64万户,两融余额市占率达9.78% [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金融资产规模8029亿元,较第一季度继续提升 [2] 合并整合进展 - 海通证券自2025年3月14日起纳入合并范围,收费类业务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1][2] - 国泰君安资管吸收合并海通资管及相关工作方案已获公告同意 [2] - 合并后公司经营杠杆下降,未来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