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九月再投6000亿,买断式逆回购连续四个月加量
环球网· 2025-09-15 09:43
进入9月,银行体系流动性面临多重考验。政府债券发行提速、3.5万亿元商业银行同业存单集中到期,以及居民存款向理财等"搬家"现象,均对资金面构成 潜在扰动。此外,9月还有3000亿元MLF到期。在此背景下,市场机构普遍预测,央行将继续通过加量续作MLF等方式,确保流动性总量平稳。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债券市场情绪持续低迷,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的预期亦不断升温。回顾去年8月至12月,央行曾保持每月净买入债券的态势, 此举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也对维稳国债收益率走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于9月1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 了6000亿元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这是央行继9月5日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后,本月内的第二次操作。综合来看,鉴于9月买断式 逆回购总操作量达1.6万亿元,而到期量为1.3万亿元,本月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为连续第四个月加量续作,彰显了央行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呵护。 据了解,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操作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是央行在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 ...
央行今日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证券时报· 2025-09-15 02:02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将在9月1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 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此之前,央行在9月5日已开展1万亿元 3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鉴于9月有1.3万亿元到期量,本月买断式逆回购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 为连续4个月加量续作。 近期债券市场情绪陷入低迷,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也在持续升温。去年8月至12月期间, 央行保持每月净买入债券态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维稳国债收益率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日前在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上表示,国债 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的主要抓手。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加大国债发行力 度势在必行。为此,央行应加大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力度,配合财政政策发力,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和金融市场以积极导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操作以及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是在央行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 连续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额外投放的中长期资金。自6月以来,央行持续在月初、月中分别 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呵 ...
央行今日开展 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证券时报· 2025-09-15 02:02
从9月银行体系流动性来看,政府债券发行、3.5万亿元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以及居民存款"搬家"现 象,都将对资金面造成扰动。9月还有3000亿元MLF到期。市场机构普遍预测,9月MLF将继续加量续 作。 近期债券市场情绪陷入低迷,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也在持续升温。去年8月至12月期间, 央行保持每月净买入债券态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维稳国债收益率走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王国刚日前在第九届财经发展论坛上表示,国债 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配合的主要抓手。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加大国债发行力 度势在必行。为此,央行应加大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力度,配合财政政策发力,给商业银行等金融机 构和金融市场以积极导向。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将在9月15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 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在此之前,央行在9月5日已开展1万亿元3 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鉴于9月有1.3万亿元到期量,本月买断式逆回购实现净投放3000亿元,为 连续4个月加量续作。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操作以 ...
6000亿元!央行大消息,就在下周一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18:26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12日发布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 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 中国人民银行 | |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 | | 货币政策司 Monetary Policy Depart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 法律法规 | 货币政策 | 宏观审慎 | 信贷政策 | 金融市场 | 金融稳定 | 调查绞计 | 银行会计 | 支付体系 | | 人民币 | 全融科技 | | 经理国库 | 国际交往 | 人员招录 | 学术交流 | 征信管理 | 反洗钱 | 党建工作 | | | 政策解读 服务互动 办事大厅 | 政务公开 网送文告 | | 公告信息 在线申报 | 图文直播 下载中心 | 央行研究 网上调查 | 音頻视频 意见征集 | 市场动态 金融知识 | 网上展 ...
6000亿元!央行大消息,就在下周一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18:18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12日发布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15日, 中国人民 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 6个月(182天)。 发 生 了 什 么 ? 莫 斯 科 证 券 交 易 所,暂 停 股 票 交 易!刚 刚,最 新 消 息 来 了 ...
人民银行将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北京商报· 2025-09-12 21:50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9月12日,据人民银行官网,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 月15日,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 为6个月(182天)。 ...
央行将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7:18
人民财讯9月12日电,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 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
央行:9月15日将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6个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7:18
每经AI快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 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
央行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三重意义
证券日报· 2025-09-11 00:21
■苏向杲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采用"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市场化方式,其操作利率通常低于同期限中期 借贷便利(MLF)利率。这有助于直接缓解商业银行在息差收窄背景下的负债成本压力。银行负债成本下 降为贷款端利率下行提供了空间,使货币政策利率能够更顺畅传导至实体经济,最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 成本。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央行买 断式逆回购操作能够直接影响当下的流动性,进而影响金融市场走势以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市场各方 也通过观察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规模和频次,判断货币政策动向和流动性趋势。 此外,与央行传统的7天、14天质押式逆回购相比,买断式逆回购期限更长(3个月、6个月),填补了短 期工具与MLF之间的"期限空白"。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获得稳定、可预期的中期资金支持,便于其进行 中长期信贷规划,减少因短期资金波动导致的信贷投放谨慎情绪。 近期,我国股票市场持续回暖,债券市场波动加剧。与此同时,实体经济正加速转型。在这一背景下, 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均对资金流动性状况格外关注。央行也及时"回应"市场流动性需求,频频开展买断 式逆回购操作。据 ...
重磅,美联储降息?央行直接出手万亿,特朗普罕见用四字形容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06 15:54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 - 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3] - 开展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3个月 应对9月政府债券发行高峰及3.5万亿元同业存单到期压力[3] - 货币政策持续加力 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压力[3][15] 全球金融市场表现 - 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600美元 受美联储宽松预期与避险需求双重推动[1][13] - 美国三大股指集体收跌 中国资产逆势大涨[1][13] - 投资者重新评估全球资产配置 美联储降息预期反映美国经济不确定性[13][15] 中美政策对比 - 中国央行万亿资金操作与美联储高利率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经济面临劳动力市场降温/通胀下行/增速放缓压力[15][17] - 中国积极降息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增强经济韧性并筑起"防火墙"[15][17] - 全球金融格局变化 资本可能从美国流向中国[5] 地缘政治格局 - 美国国防战略重点转向保护本土和西半球安全 不再聚焦"中国威胁"[9] - 中国展示强大军事力量 特朗普用"深不可测"形容中国崛起[7][9] - 美国在印俄等国影响力减弱 中国悄然扩大影响力[7] 经济发展态势 - 中国通过实际行动证明经济实力 发展具有全面性和可持续性[19][23] - 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领域全面发展 重塑全球秩序[17][23] - 中国发展提供全球新合作机会 为全球经济注入新活力[15]